书法作品英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书法作品英语,第1张

Calligraphy works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一度不为世人所宝重。

His calligraphic works were not greatly treasured at one time

他的书法作品备受国内外收藏者的钟爱

His works of calligraphy are most favored by collecto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我同事把我的书法作品视为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My workmates considered my handwriting work a great artwork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优秀的书法作品不少,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希望你们喜欢。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1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2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3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4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5

 柳公权:字无百日功

 柳公权,晚唐大书法家,他小时候常因写不好大字而受到父亲的训斥,有一次甚至要动手打他,于是,柳公权赌气认真练起字来。常言道:“字无百日功”,柳公权深信此理,时隔一年多,他的大字就大有起色,在同村相仿年龄的少年中,已经是首屈一指了,于是他父亲很高兴,柳公权自己也很得意。

 有一个仲夏的中午,同村的孩子们在一棵老槐树下比书法,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这时有个卖豆腐脑的老叟在树下乘凉,并饶有兴致地看孩子们练字,还不时插几句很风趣的话,孩子们都挺喜欢他,柳公权写好字后,就先将字给老叟看,老人接过纸来,见上面写的是在;“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便皱起了眉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虽然字写得不错,但小孩子如此骄傲,恐怕今后难成大器。

 老叟沉吟片刻说道:“这字写得不好,像我的豆腐脑,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这种字还值得在人前夸吗”柳公权见老人把他的字说得一无是处,心中不痛快,他说:“别人都说我写的好,唯独你说差,我倒想让你写几个字,让我们看看你的本事!”老叟并不计较孩子的态度,他摸了摸胡子说:“我老汉是个粗人,做豆腐还行,要论写字,可没这个本事。可是别忘了:山外有山。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比你的字强多了,不信你就去看看。”老叟说完,挑起担子走了。柳公权听说有人用脚写字都比他好,气得七窍生烟,决定到华原城亲眼看上一看。

 第二天,他五更就起了床,背上干粮袋就出发了。一口气赶了四十多里路到了华原城,一进城门,见一棵大槐树下挂着一块粗布布幌,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写得苍劲有力,雄健潇洒。待他从人群中挤到近前一看,更是吃惊非浅: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叟正在写字,这个老叟没有双臂,他赤脚坐在地上,左脚按纸,右脚夹着一支大笔正在写楹联,那种博大的气魄,不俗的气质震动了柳公权;挥洒自如的龙凤凤舞博得围观者的喝彩。

 至此,柳公权方信老叟言之不谬,想起自己自以为是地卖弄,觉得惭愧万分,他向圈内紧走了几步便跪了下去,对“字画汤”说:“我是柳公权,愿意拜你为师,请师傅收我为徒,传给我写字的秘诀。“字画汤”忙将脚趾夹着的笔放在地上,缓缓地说:“我是个孤苦的废人,岂敢收徒为师。”公权苦苦哀求,跪在那里不起来。“字画汤”见这个小孩子这么诚恳好学,便用脚在地上展开一张纸,提笔写道:“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放下笔诚恳地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在风风雨雨中练了五十多年字。家中有个装八担水的水缸,为研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院外有个半亩地大的涝池,日日在池中洗砚,乃至池水变黑。尽管我下了如此功夫,离写好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叩谢了老人,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柳公权进了家门,马上研墨、铺纸开始练字。柳公权日复一日地发奋练字,磨得手上起了厚厚的茧子,磨得衣肘破了补了一层又一层。颜体字的厚重雄伟、磊落巍峨,欧体字的险劲瘦硬、精密俊逸,“字画汤”的奔腾豪放、大气磅礴,以及南派书法的潇洒妩媚、婉畅多姿,他都认真研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另外,柳公权还从字外下功夫:人家剥牛剔羊,他从旁边认真观看而从中受到启发,他还观察空中大雁,水中游鱼,麋鹿奔跑,骏马脱缰,他简直要把整个大自然都融注到书法艺术中了。终于,柳公权的书法自成一派,他本人也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晚年隐居于华原城南的鹳鹊谷研习书法,刻苦练字,一直到87岁去世时为止。

 在书法极为灿烂的中国古代,有很多非常著名精美的书法作品。我们经常沉醉在这些书法中不可自拔。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精美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精美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精美书法作品1

 古代精美书法作品2

 古代精美书法作品3

 古代精美书法作品4

 形神相依/意境为重

 ●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宋袁文

 ●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南北朝范缜《神灭论》

 ● 神即形也,行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射则神灭也。南北朝范缜《神灭论》

 ● 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形不生动,其失则板;生外形似,其失则疏。故求神似于型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明高廉

 ● 取意舍形,无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云何哉明王履

 ● 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公文集》

 ●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 夫字以神情为精魄,神若不如,则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层,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神,心之用也。唐李世民《指意》

 ●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 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清冯武《笔髓》

 ● 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唐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东汉蔡邕《九势》

 ●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 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 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唐张怀瓘《书断》

 ● 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唐李世民《指意》

 ● 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语》

 ● 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清华琳《南宗诀秘》

 ● 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清丁皋《写真秘诀》

 ● 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清刘熙载《艺概》

 ●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矍,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南宋姜夔《续书谱》

 ●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唐李世民《笔法诀》

 ●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翰林粹语》

 ●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 机者,传奇之精神;趣奇,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升气。李渔《闲情偶记》

 ● 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 明懂其昌《画禅随笔》

 ● 学术通 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 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入他身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清刘熙载《艺概》

 ●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

 ●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 然智者无涯,法不固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工用者居下。唐张怀瓘《书艺》

 ● 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 姚配中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为上,法于意次之,发于笔又次之,发于墨下矣。清张庚

 ● 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清丁皋《写真密诀》

 ● 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清刘熙载《艺概》

 ● 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宋苏轼《东坡题跋》

 ● 不求形似,正是潜移造化而于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欲似所以愈离。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 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心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 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清刘熙载《艺概》

 ● 笔墨一道,用意为上。清王原祁

 ●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渊深之理,伏于查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瓘《书艺》

 ● 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晋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 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潇洒风流遗之韵,尽变穷奇谓之趣。清恽寿平《瓯香馆画禅》

 ● 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有书卷气。清蒋骥《传神秘要》

 ● 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清刘熙载《艺概》

 ●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但亦为他人写照而已。清刘熙载《艺概》

 ● 古人论诗之妙,必曰沉着痛快。惟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明丰坊《书诀》

 ● 笔墨酣畅,意趣超古。清吴历

 ● 仆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唐张怀瓘《文字论》

 ● 书法惟风韵难及。清左因生《书式》

 ● 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唐张怀瓘《书议》

 ● 沉者,下笔不浮,刻入纸中也;萤者,如孤月流天,无云翳也;清者,非谓瘦与寒也;肥者,亦有清气也,在参古贴而得之。《书法三味》

 ● 临不测之水,使人神清;登高万仞之山,自然意远。唐张怀瓘《书断》

 ● 凡书贵有天趣……明孙文融《书画题跋》

 ●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鲱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疏笋气,皆士气之弃也。清刘熙载《艺概》

 ● 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清恽寿平《 瓯香馆画跋》

 ●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 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明李日华

 ●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瓘

 ●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瓘

 ●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 量其力唐·张怀瓘

 ●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 字怕练,马怕骑

 ● 字无百日功

 ● 拳要打,字要练

 ●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宋·米芾

 ●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宋·苏轼

 ●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晋·卫恒

 ● 婉若银钩,漂若惊鸾晋·索靖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论

 ●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北朝·萧衍

 ●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北朝·萧衍

 ●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唐·张怀瓘

 ●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 笔下龙蛇似有神唐·张怀瓘

 ●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李白

 ●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愈

 在古诗文与书法的碰撞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精美的书法艺术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文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文书法作品1

 古诗文书法作品2

 古诗文书法作品3

 古诗文书法作品4

 书法用墨探究

 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董其昌则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故历代书家都非常注重用墨这一书法技法的运用与研究。

 书法用墨主要有浓、淡、枯、润四法为主要墨法。

 浓墨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东坡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迹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加之墨色发亮,更使书作神采外耀,故以浓墨作书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当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昂、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作书,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观苏东坡、颜真卿、康有为等书家的书法墨迹,多以浓墨书写,沉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

 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最擅长用淡墨,可谓“淡墨高手”。其自言:“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别有一番情趣。

 枯墨飞白、枯笔、渴笔是书者运用枯墨进行创作时较常出现的三种笔法(形态),能较好地体现沉着痛快的气势和古拙老辣的笔意。飞白,笔迹中丝丝露白。相传是汉代书家蔡邕见人以扫帚刷墙成字得到启发,便心领神会用于书法创作中,之为“飞白书”,唐代武则天女皇喜作飞白书,其亲书《升仙太子碑》的碑额,现收藏于浙江海盐县博物馆中。枯笔,指挥运中笔毫墨干用笔迅猛磨擦纸面,笔画所呈现出的毛而不光的笔触线状,宋代书家米芾善用此法。渴笔,是指笔毫以迅疾遒劲的笔势笔力磨擦纸面而形成的枯涩苍劲的墨痕,唐代孙过庭《书谱》中“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即为枯墨用法,其笔触疾中带湿,枯中见润,干而实腴,所谓“干裂秋风”。

 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

 浓墨、淡墨、枯墨、润墨的运用,实际上与书者对自己所书字体,使用的宣纸的质地和毛笔的软硬有很大关系。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熟宣纸性较硬,作书宜用软毫笔,墨可稍浓一些,水可稍干一些,这样运行使转,自然笔墨得所。除此之外,墨法的灵活运用还受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而定,清人刘墉喜用浓墨,而王文治却善用淡墨,两人分别被誉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用墨能将浓淡枯润的变化完美地统一起来,做到“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便是用墨高手。

 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用笔的技巧。由于用笔的节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轻则墨淡,重则墨浓,徐则渗而润,疾则燥而枯。反过来,墨法亦影响笔法,如笔墨饱运笔宜快,笔墨少运笔宜缓,节奏的变化通过墨色表现出来,生机跃然纸上。墨色的变化须一任自然,切忌写一字蘸一次墨,否则不能产生墨韵变化。通幅作品要注意到上下、左右的关系,通过对比,表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

 要产生用墨的变化,亦要讲究蘸墨之法。一般蘸墨不得深浸,深浸不但笔弱无力,而且墨色不易灵活变化。故蘸墨当如蜻蜓点水,一粘即起,以毫濡透,润而补渍为度。清蒋骥《续书法论》中说:“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溢而笔凝。”

 作品中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是靠水墨技巧的运用所表现的,陈绎曾《翰林要决》指出:“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又言:“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用墨好比人体气和血的关系,血靠气推动,气依血而生,气行则血畅,血畅则身健。说到底,书家对水墨技巧的成功运用和把握,实际上是对“水”的直接控制,若书家对水的控制能力较强,对水墨技巧能够熟练掌握、恰当运用,必会使水墨调和、骨劲肉匀、血脉连贯、风神洒落。

 用墨要慎思活用,要做到笔不妄下、墨不虚发,使自己的作品匠心独运,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娴熟的技法方能实现。

书法作品英语

Calligraphy works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作品一度不为世人所宝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