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3收藏

西门豹治邺?,第1张

西门豹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西门豹简介 :他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就微服私访,见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才知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魏国邺郡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臣,假借河伯娶妇,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十二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引漳十二渠,以漳河为水源,始建于战国前期,比李冰所筑的“都江堰”还早160多年,是我国见诸文字记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引水渠系统工程。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战国初年第一个大型引水渠系统。本文通过西门豹在邺县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两件事,宣扬了无神论的思想,歌颂了西门豹在政治的远见,与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智谋、勇敢和治理邺县的历史功绩

禇少孙

《史记·滑稽列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作者: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号先生,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司马迁死后,《史记》有些篇散失了,据班固说是“十篇缺,有录无书”。褚少孙作了补充、修葺的工作。明人辑有《褚先生集》。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唐长宾等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课颂老师教诲,遵此认真研究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成帝年间,少孙与张长安,唐长宾等三人同应博士殿试选,即有提问,对答如流,三人均升博士,故《鲁诗》中有唐、褚、张之说。少孙甚爱《史记》,尤其爱读史书列传。美中不足的是司马迁死时,《史记》尚缺十篇未写完。少孙就拜访学识渊博的名流、谈古论今的学士,费尽周折,得到前朝《封册书》,历尽艰辛补缀了《史记》之缺,补写的有《景纪》《武纪》《礼书》《兵书》和汉兴以来的《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及《傅靳蒯成列传》计十篇,并写之《滑稽列传》。褚少孙一生著书甚多,他酷爱学习的劲头及渊博的学识对后人影响极大。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原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渐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yuàn)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zēng)绮縠(hú)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tí)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译文

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祝巫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多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没有断绝停止的时候,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赏析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原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1]”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a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桊,救`者不搏兀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其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忍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嗤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如何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族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即封)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译文:

 孙子字武,是齐国人。他以所著兵法求见于吴王阖闾。阖闾说:“您的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读,可以试着为 演一番吗”孙子说“可以。”阖闾问:“可用妇女来操演吗”孙子说:“可以。”于是答应孙子,选出宫中美女,共计一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王的宠姬二人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全部持戟。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的方向吗”妇女们说:“知道。”孙子说:“前方是按心口所向,左方是按左手所向,右方是按右手所向,后方是按背所向。”妇女们说:“是。”规定宣布清楚,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妇女们大笑。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重复了多遍,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妇女们又大笑。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是将领的过错;已经讲清而仍不按规定来动作,就是队长的过错了。”说着就要将左右两队的队长斩首。吴王从台上观看,见爱姬将要被斩,大惊失色。急忙派使者下令说:“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但寡人如若没有这两个爱姬,吃饭也不香甜,请不要斩首。”孙子说:“臣下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用地位在她们之下的人担任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妇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然后孙子派使者回报吴王说:“士兵已经阵容整齐,大王可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可以。”吴王说:“将军请回客舍休息,寡人不愿下台观看。”孙子说:“大王只不过喜欢我书上的话,并不能采用其内容。”从此阖闾才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任他为将。吴国西面击破强楚,攻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孙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又有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进行游说。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吴起,是卫国人,喜欢用兵。曾向曾子求学并臣事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鲁国人怀疑他。当时吴起为了成就功名,竟杀了自己的妻子,以表白自己与齐国没关系。鲁国终于任他为将,率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国。

 鲁国有人说吴起的坏话:“吴起的为人,属于猜忌残忍之人。他年轻时,家有千金,出外求仕不顺利,弄得倾家荡产。乡里人都笑话他,吴起竟杀死毁谤自己的三十多人,出卫的郭门东去。临行向他的母亲告别,咬着自己的胳臂发誓说:‘我吴起不做卿相,决不再回卫国。’这样吴起求学于曾子。但过了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吴起却始终也没有回去。曾子看不起他,而与吴起断绝关系。吴起只好去鲁国,学习兵法,求事于鲁国国君。鲁国国君怀疑他(与齐国有关系),吴起又杀妻求将。像鲁国这样的小国而有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就要打鲁国的主意了。而且鲁国和卫国是以兄弟相称,我们的国君若起用吴起,那么就等于抛弃卫国。”鲁国国君因而疑心,辞退吴起。

 当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投靠他。魏文侯问李克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克说:“吴起贪财好色,但用兵即使司马穰直也超不过他。”因此魏文侯任吴起为将,进攻秦国,拔取秦的五座城池。

 吴起担任将领,与士兵最下层吃饭穿衣同一标准。睡觉不铺卧席,走路不乘车子,亲自捆扎和担负粮食,与士兵分担劳苦。有个士兵长了脓疮,吴起为他吸脓,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哭了。别人对他说:“你的儿子不过是普通士兵,而将军却亲自为你的儿子吸脓,你为什么要哭呢”这位母亲说:“我并不是哭这个。前些年吴公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他的父亲打起仗来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结果被敌人杀死。吴公现在又来给他的儿子吸脓,贱妾真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所以才哭。”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平,能取得士兵的拥戴,所以任他为西河郡守,命他防御秦、韩两国的进攻。

 魏文侯死后,吴起又臣事他的儿子武侯。武侯乘船顺西河而下,行至水流当中,回头对吴起说:“山河险固多么壮丽,这真是魏国最宝贵的东西呀!”吴起回答说:“重要的是道德而不是险固。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右有彭蠡,因为不讲求道德礼义,禹灭亡了他。夏桀的国土,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伊阙在他的南面,羊肠在他的北面,不行仁政,汤放逐了他。殷纣的国土,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恒山在他的北面,大河流经他的南面,不行德政,武王杀了他。从这些看来,重要的是道德而不是险固。如果您不讲求道德,今天船上的人将来都会变成敌国的人。”武侯说:“讲得好。”

 吴起任西河郡守,很有名气。魏国选任相邦,以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比功劳,行不行”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效死拼命,敌国不敢打我国的主意,您比得上我吗”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治理百官,亲和万民,充实府库,您比得上我吗”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守西河,令秦兵不敢东向,韩、赵归顺,您比得上我吗”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三点,您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反而在我之上,是何道理”田文说:“国君年幼,国人疑虑,大臣尚未亲附,百姓尚未信任,当此之时,是把国政交给您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半天,说:“应该交给您。”田文说:“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地位会在您之上。”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任丞相,娶魏国公主,而陷害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说:“如何下手”他的仆人说:“吴起为人廉洁自爱。您可以先对武侯去讲:‘吴起是个贤人,而您的国土太小,又与强秦国为邻,臣下担心吴起不会有久留之心。’武侯会说:‘那么怎么办呢’您就对武侯说:‘可把公主嫁给他作为试探,吴起愿 意留下就会接受,不愿留下就会拒绝,用这种办法考验他。”您再召吴起一起回家。然后让您那位公主对您发脾气表示看不起您。吴起见您那位公主看不起您,便一定会拒绝娶公主。”后来吴起看到这位公主看不起魏国的相邦,果然拒绝了魏武侯。武侯也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吴起害怕因此而获罪,只好离开到楚国去。

 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一到楚国就让他当上楚国的相邦。吴起申明法令,裁撤多余的官吏,废除楚公族中的疏远子孙,把节省下的经费用于养兵。目的在于使军队强大,打击用纵横之说游说的人。因此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迫使三晋退却;西伐秦。诸侯都忧虑楚国的强大。原来楚国的贵族都想害死吴起。等到悼王死后,宗室大臣作乱,讨伐吴起,吴起跑到悼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悼王身上。讨伐吴起的人由于射、刺吴起,也击中悼王的尸体。悼王被埋葬之后,太子即位,命令尹把射、刺吴起而连带击中悼王的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因射、刺吴起而被灭族的人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说:只要世人一讲起行师用兵,都要称道《孙子》十三篇,吴起的《兵法》,世上也流传得很多,所以不复详论,只谈他们的作为建树。谚语说:“能实际去做的人未必能高谈阔论,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能实际去做。”孙子料算庞涓是相当机智的,但却不能使自己从一开始就兔遭刑罚。吴起为魏武侯论说山川形势不如道德重要,但用之于楚国,却是以刻薄残暴、缺乏仁爱而丧命。太可悲了!

1 侯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hòu

①五天为一候《素问·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

②征候;征兆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洛阳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③守望《赤壁之战》:“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

又哨所《史记·律书》:“愿且坚边设候”

又窥伺;侦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亦已使人候伺”

④观测;测验《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⑤拜访;问候《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

⑥等候《采草药》:“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

候道古代边郡侦察敌情筑的路

候楼瞭望所

2 侯的古文意义是什么

侯hóu 在古文中分别用作名词、动词和疑问代词和形容词。

用作名词如: 1、箭靶(本义)。如《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谓之矦。”

2、爵位。古时封建制度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中的第二等。

“侯”的集合为“诸侯”,后泛指割据的地方势力的君主,他们的前人多为天子所封侯。如《战国策·赵策》:“赵主之子孙侯者。”

3、引申为对士大夫的尊称,或泛指显贵人家。如“侯门”。

用作动词:封侯;受封侯于某地。如《诗·鲁颂·閟宫》:“俾侯于鲁。”

用作疑问代词时通“何”,如《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用作形容词,美。如《诗·郑风·羔裘》:“洵直且侯。”

3 侯的古文意义是什么

侯hóu

在古文中分别用作名词、动词和疑问代词和形容词。

用作名词如:

1、箭靶(本义)。如《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谓之矦。”

2、爵位。古时封建制度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中的第二等。“侯”的集合为“诸侯”,后泛指割据的地方势力的君主,他们的前人多为天子所封侯。如《战国策·赵策》:“赵主之子孙侯者。”

3、引申为对士大夫的尊称,或泛指显贵人家。如“侯门”。

用作动词:封侯;受封侯于某地。如《诗·鲁颂·閟宫》:“俾侯于鲁。”

用作疑问代词时通“何”,如《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用作形容词,美。如《诗·郑风·羔裘》:“洵直且侯。”

4 文言文侯和候的区别

“侯”和“候”是容易被混淆的形近字。

“侯”, 可以指封国的国君,如《周易》:“利建侯”(有利于建国封侯)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杜甫有诗“李侯有佳句”,“侯”相当于今天的“君”“侯”可作为声旁,构成一些形声字,如“猴”“喉”“瘊”等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比如“候车、候诊、候补”中的“候”“候”也可指“问好”,如“问候”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候”不充当声旁构成形声字侯(hou第二声):1、我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2、泛指达官贵人;3、姓

5 侯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hòu①五天为一候《素问·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②征候;征兆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洛阳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③守望《赤壁之战》:“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又哨所《史记·律书》:“愿且坚边设候”又窥伺;侦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亦已使人候伺”④观测;测验《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⑤拜访;问候《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⑥等候《采草药》:“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候道古代边郡侦察敌情筑的路候楼瞭望所。

6 有关魏文侯的文言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资治通鉴》编辑本段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 ? ” 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 ” 对曰:“国其有*民乎 ?臣闻之曰:夺*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民也。”

编辑本段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怎样治理国家呢? ” 李克回答说:“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文侯问:“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服(归依我),为什么 ? ” 李克回答道:“国内大概有放纵游乐的人吧! 我听说:应该取消放纵者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

父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却享受着父辈的待遇(用国家的钱财),出门就乘着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于竽琴钟石一类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正因为这些人给他们的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乡里的礼教。像这样的人,应当取消他们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所说的剥夺放纵游乐的人(的俸禄)。”

编辑本段原文 魏文侯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⑧,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⑥,公将焉④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⑤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编辑本段注解 1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 2虞人:掌管山泽范围打猎的官。

3期:约定 4焉:何必。 5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6雨:下雨 名词作动词用 7之:到,往 8是日:这天 9谏:规劝、劝谏。

10身自罢之:亲自宣布停止这次打猎。 11岂:难道编辑本段译文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很讲信用,因而赢得了大臣和百姓的爱戴。

有一天,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次日午时到狩猎场打猎。那天,宫中饮酒,喝的很开心,天上下起了雨(早朝后,得知国力逐渐强盛,魏文侯心情十分舒畅,于是下令摆上酒宴款待群臣。

酒过三巡,大家喝得兴高采烈,酣(hān)畅淋漓突然,魏文侯带着几分醉意问道:“午时快到了吧?”左右回答:“是。”)魏文侯急忙命令左右撤下酒席,叫人备车赶往郊外的狩猎场。

大臣们一听,齐声劝道:“今天喝酒这么欢乐,天又降大雨,不能打猎,大王何必冒着雨白白去一趟呢?” 魏文侯说:“我已经跟人约好了,现在他们一定在郊外等我。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文侯于是亲自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编辑本段简译 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

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

编辑本段人物 魏文侯(?一前396),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前445至前396年在位。

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守约是诚信的要求和表现,魏文侯信守约定,冒雨期猎,体现了他的诚信。

君王的诚信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魏国能成为当时的强国,与魏文侯的诚信应不无关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魏文侯守信》 《魏文侯守信》之一: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③。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④而罢虞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文侯(魏斯)公元前445年即位。 ②虞人,管理苑囿的官吏。

③期猎,约定打猎时间。 ④犯风,顶风。

⒌会,恰恰 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囿的官吏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恰恰刮起大风,随从的侍臣都劝阻文侯不要去打猎了,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没有通知他们,就取消了。

这样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于是自己驾着马车,顶着大风赶去,告诉苑囿管理的人员,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

解释:约定相会的日期,如果不能如约,应该在事前通知对方,免得人家苦等,这是守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有人以为这些是小事,尤其是对待下属人员,失约似乎不当一回事。

魏文侯因为刮起大风,不能与虞人践约所定的打猎日期,即使左右劝阻,仍坚持赶到虞人那里取消打猎活动。认真对待双方约定,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受到各国的普遍。

7 请设馔以侯之出自哪个文言文

范式守信 《后汉书》

原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说):“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zhuàn)(酒食)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1]

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元伯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学习,后来都请假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回到太学读书,(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见一见你的幼子"于是一起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两年前分手时,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就那么确定他会来拜访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登上大厅一起饮酒,最后开心的分别了。

注释

1范式:东汉金乡人,历任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有才华和威名。

2元伯:张劭,字元伯

3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4诸生:许多求学的人。

5汝南:在今河南省。

6尊亲:指张劭的父母。

7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

8游:游学,学习。“游”后省“于”字。

9告归:请假回家。

10过:拜访、探望

11克(kè)约定。

12儒子 :幼子。

13具:完全。

14设馔:安排食物。

15以:后省“之”。

16白:告诉。

17审:确定,确实。

18结言:口头订约。

19审:确定。

20乖违:违背。

21酝:酿酒。

22牒:文书。

8 卫侯赎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译文或注释:

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孔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孔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孔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孔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问:“为什么?”回答说:“事出有因。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改正其误。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鸦雌雄谁能辨?’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9 侯白的文言文无语以对

原文:闽有侯白,善阴中人以数,乡里甚僧而畏之,莫敢与较。一日,遇女子侯黑于路,据井旁,佯若有所失。白怪而问焉。黑曰:“不幸堕洱于井,其直百金。有能取之,当分半以谢,夫子独无意乎?”白良久,计曰:“彼女子亡洱,得洱固可给而勿与。”因许之。脱衣井旁,继而下。黑度白己至水,则尽取其衣,函去,莫知所涂。故今闽人呼相卖曰:“我已侯白,伊更侯黑。”北宋-秦观《二侯说》(《淮海集》卷二十五《二侯说》,《四部丛刊》本)

译文:福建有个人叫侯白,擅长干用计坑人的事,四里八乡的人非常憎恨并且害怕他,没有敢与他较量的。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女子侯黑,她站在井旁,装作好像丢了什么似的。侯白奇怪地问她。侯黑说:“不幸把耳坠掉到井里了,大概值一百两金子。如果谁能捞上来,我将分一半来表示感谢,您难道不愿意干这事吗?”侯白琢磨了好久,才出了个主意说:“你一个女子丢了耳坠,如果捞上来一定把一半分给我,否则我就不给你了。”于是她答应了他。侯白在井旁脱了衣服,接着就下了井。侯黑估量着侯白已经到了井的水面,就把侯黑的衣服全部抱了去,不知道去向了。所以现在的福建人称呼那些互相算计的人说:“我就已经像侯白了,他更像侯黑。”

解说:根据这个故事,可知“我已侯白,伊更侯黑”这句闽谚的意思是:“我原来是想去赚他的,想不到结果却被他赚了。”赵州用此谚语的意思是:“我原来是想去勘办他的,想不到却反而被他勘办了。”或者是说:“我以为自己己经很高明了,谁知他比我更高明。”显然,“将谓侯黑,更有侯白”具有“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含义。

1 魏文侯敬段干木 译文

魏文侯经过段干木所住的巷子时之闾而行轼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扶着横木行礼),他的从人说:“您问什么要行轼礼?”魏文侯说:“这不是段干木所住的巷子吗?段干木是个贤人,我怎么敢不行礼呢?况且我听说段干木从来不肯拿自己和我的位置交换,我怎么敢在他面前傲慢呢?段干木因为品德好而出众,我因为土地多而出众;段干木富有仁义道德,我富有钱财。”

魏文侯的从人说:“那么您什么不让他来担任宰相?” 魏文侯于是请段干木作宰相,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拿出百万的俸禄,经常派人钱物请他。

於是魏国人都很高兴,相互庆贺说:“我们的国君喜欢大道,因为段干木被他尊敬;我们的国君喜欢忠义,因为段干木被他隆重对待。”没过多久,秦国举兵打算攻打魏国,秦国的司马(官职名)唐谏对秦国国君说:“段干木是个贤人,而魏国国君很尊敬他,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是不是不应该发动战争呢?”秦国国君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按兵不动,一直不敢发动进攻。

魏文侯可以称得上善于用兵了。曾听说君子用兵,看不到实际情形,他就已经取得了成功,就是这样子的。

一般人用兵,把鼓声敲得就像打雷,号呼声震动大地,尘土满天,飞箭如雨,扶着伤员,载着死者,趟过死者的肠子和鲜血,没有罪的百姓,他们死亡的数量可以填满大河,就算这样,国家的存亡、国君的生死也依然无法预料。那样的话国君离仁义也就远了。

2

小题1:B小题2:孟子认为君子所要培养的道德操守首先要合乎“礼”的规定;段干木越墙躲避(魏文侯的来访),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这么做都太过分了;孔子注重人臣的道德操守,恰当处理与阳货的来往,既不丧失为人臣的伦理,也不违背“礼”去做丧失原则的事,值得推崇。

小题1:点评:文化经典题比较难,首先是文意的理解学生有难度,所以应有适当的注解,减轻学生的阅读难度。其次,文段思想的理解更难,最好选择关系较紧的文段,否则学生很难下手。

本题的文段理解难度较大,而且有较强的迷惑性。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小题2:C小题3:D小题4:(1)后来不再出行而传授学业,弟子达到几千人。

他勉励提拔士人,都像他鉴别的那样。(2)林宗因此(因为这样)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勉励他,让他出去求学。

小题1:疾:厌恨小题2:第①句讲郭泰师从经历及学业有成;第④句讲茅容孝敬母亲的事;第⑥句讲庾乘学有所成,是郭泰尽心于教育的结果。小题3:“后黄宽受袁隗指使抛弃妻子”不符合文意,实际上是黄允为求富贵想娶袁隗的侄女而抛弃妻子的。

小题4:(1)“教授、数、拔、鉴”译对一处得1分,句意通顺得1分,共5分。(2)“以、异、令,游学”译对一处得1分,句意通顺得1分,共5分。

译文郭泰字林宗,是太原介休人。家世贫寒低微。

很早就成了孤儿。他到成皋跟随屈伯彦学习,三年学业完毕,博通典籍。

他善于言谈议论,很擅长音乐格律作诗赋。于是到洛阳游学。

第一次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认为他非常与众不同,就相互友好,于是名震京师。郭泰性情明白通达能了解人,喜欢勉励教导士人。

他身高八尺,容貌壮健有气度,穿着绣衣围着宽带,周游州郡封国。 后来不再出行而传授学业,弟子达到几千人。

他勉励提拔士人,都像他鉴别的那样。 左原是陈留人。

是郡学的学生,犯法被斥退。林宗曾经在路上遇到他,为他摆酒菜来安愿他。

对他说:“过去颜涿聚是梁甫地方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市场大经纪人,终于分别威为齐国的忠臣和魏国的名贤士。蘧瑷、颜回尚且不能没有过失,何况其他人呢?千万不要恼怒怨恨,找出自身的过失而已。”

左原听取了他的话而离开。有的人讥讽林宗不断绝和恶人来往。

林宗回答说:“一个人如果不仁义(人们又不教导他),又过分地厌恨他,这样就会生出乱子。”左原后来忽然又心生愤恨,结交一些人想要报复郡学的各位学生。

那一天,林宗在郡学,左屑惭愧自己违肯前言,于是就停止行动离开。后来这件事情被暴露出来,大家全都感谢敬服郭泰。

茅容字季伟,是陈留人。四十多岁时,在田地耕种,当时和一同耕田的人在树下避雨,新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客独自端正其加恭谨。

林宗行路见到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和他一起谈话。(茅容)于是请求(郭泰)尊粪茬豪。

第二天早上,茅容鸡做饭食,林宗以为是为自己安排的,襄羞茅蓉把鸡肉给他的母亲吃,自己拿粗劣的食物和客人—起吃饭。林宗起身向他行礼道:“您真贤良啊!”于是勉励他让他求学?终究因 用户 2017-10-23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f20\u5bb6\u53e3", userProvince = "\u6cb3\u5317", zuowenSmall = "0";。

4 文言文翻译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 於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於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敢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於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不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

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前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他的车夫说:“您为什么要挟轼致敬?”魏文侯;“这不是段千木住的里巷吗?段干木是个贤者呀,我怎么敢不致敬?而且我听说,段干木把操守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拿我的君位同他的操守相交换,他也绝不会同意,我怎么敢对他骄慢无礼呢?段干木是在德行上显耀,而我只是在地位上显耀,段干木是在道义上富有,而我只是在财物上富有。”他的车夫说。“既然如此,那么您为什么不让他敞国相呢?”于是魏文侯就请段干木做国相,段干木不肯接受这个职位。文侯就给了他丰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到家里去探望他。于是国人都很高兴,共同吟咏道;“我们国君喜欢廉正,把段干木来敬重,我们国君喜欢忠诚,把段干木来推崇。”过了没多久,秦国出兵,想去攻魏,司马唐劝谏秦君说: “段干木是个贤者,魏国礼敬他,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恐怕不能对魏国动兵吧?”秦君认为司马唐说得很对,于是止住军队,不再攻魏。魏文侯可以说是善于用兵了。曾听说君子用兵,没有人看见军队的举动,大功却已告成,恐怕说的就是魏文侯这种情况。鄙陋无知的人用兵,则是鼓声如雷,喊声动地,烟尘满天,飞箭如雨,扶救伤兵,抬运死尸,踩着尸体,踏着血泊,使无辜百姓尸横遍野。尽管这样,国家的存亡、君主的生死仍然不可料定。这种做法离仁义实在是太远了。

5 魏文侯改过 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9B(“趋”词义应为“快步走”)

10C(A项“以”分别为“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于”分别为“介词,向,对”“介词,表被动,被”;C项“乎”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呢”;D项“而”分别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修饰”)

11B(①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④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⑤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

12D(“愤然与之绝交”错,原文为“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13译文:

(1)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

(落实“则”“直”“向”“是以”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2)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落实“卑”“尊”“谋”“疏”“戚”等词语的解释,语句要通顺)

文言参考译文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宾。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 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 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6 《史记》中魏文侯卜相的原文和译文

魏文侯卜相

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①

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②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西门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