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的文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宋朝时候的文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第1张

      宋朝时候,中秋节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享受节日带来的愉悦。文人当然不例外

      宋朝时期中秋节兴盛的原因,与官方的重视密切相关,在太宗年间,皇帝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那么,宋朝时候的文人究竟是怎样度过中秋节的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说清楚——

一是从共性方面来看,文人与其他人一样登楼赏月、饮酒、吃月饼。

宋朝的中秋节活动是当作一件大事来办的。而那些文人,基本上都是有着一官半职的,因为是采取科举取士制度,文人迟早都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而走上官场,获得一官半职,因此,文人与那些达官贵人是一样的高调度过中秋节。

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记载中看出他们的豪华与做派。在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前争占酒楼观月。”就是说,在中秋之夜,那些当官的在自己家的歌榭楼台上饮酒赏月,怡然自得;而一般的市民,也同样是争先恐后地登上沿街的酒楼,去观赏中秋明月。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写到:“王孙公子,富贵巨室,莫不登高楼,临轩观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不肯虚度。”这同样是说达官贵人是登楼赏月,一般人家也是团聚赏月。从这些记载来看,文人与所有其他人一样,都是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团圆欢聚。

二是从文人的个性方面来看,文人还会吟诗、填词、作文。

      文人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在饮酒赏月之际,还要吟诗填词,或者写文章,以此抒发情怀,寄托情感。宋朝文人,可以说是风华绝代,他们在中秋之夜歌咏中秋的诗词,实在是举不胜举,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中秋》了,其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句。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与唐人不同,宋代文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文人的伤感。

      除了那首“中秋词”,苏东坡还写过题为《月饼》的小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由吃月饼而生感慨,不禁写到了“相思”还“泪沾巾”了。这是典型的“文人过节”,太敏感、易感而忍不住触景生情,大发感慨

      苏轼一生坎坷,参透人生,养成豁达性格,但每逢中秋佳节,仍然不禁诗兴大发,感慨人生。他还曾经写过《中秋月》一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依然是在赏月中想到人生无定,即所谓“此生此夜不长好”,感慨命运多舛。

      文人在中秋节对月吟诗,成为宋代的普遍现象。下面再举几个名气不大的诗人所写的“中秋诗”——

黄庚 中秋对月

十分蟾影照人间,一片山河古影寒。

惆怅年年今夜月,人生能得几回看。

黄公度 中秋西江上

月色今宵万里,笛声何处孤舟。

世事堪惊流水,乡心不忍登楼。

连文凤 中秋夜坐

寂寞无如此夜坐,西窗剪烛读离骚。

可邻尘世多风雨,天柱峰头月正高。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是否能够由此看出文人的过中秋节的情景,并清晰地感受到宋代文人过中秋节时的那种特别的情怀呢?这应该就是宋代文人区别于一般人的独特之处吧!

关于中秋佳节的知识如下:

1、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中的祭月、祭果等习俗,是丰收后的酬谢和祭祀,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赏月的节日。在《周礼》等古籍中已有祭月的记载,而到汉代,《西京杂记》中开始出现“中秋”一词。

2、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包括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玩花灯等。其中,吃月饼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因为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也代表着团圆和美满。此外,赏桂花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3、中秋节的寓意:中秋节寓意着团圆和美满,家庭和睦,友谊长存。在这一天,家人和朋友可以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享受美食和欢乐。同时,中秋节也是感恩的时刻,人们会向亲朋好友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4、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间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千年之久,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秋的历史

1、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

2、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祭祀活动。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的名称可以追溯到唐朝,正式形成或在宋代。

3、在明清时期,中秋已经是中国民间重要节日之一。在唐代,“中秋节”只是许多节日中的一个,而在北宋时期,“中秋节”的名字开始大量出现。在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代,到了明清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的记载中。关于中秋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说,在春天祭拜太阳,在秋天祭祀月亮。“夕月”是古代帝王祭拜月亮。这就说明了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帝王祭拜月亮的例子。第二种说法是中秋节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八月中秋,各种农作物成熟,人们庄稼瓜果大丰收,为了庆祝中秋的喜悦,就把“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到了唐代,农业、商业、手工业得到空前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这一时期,国力强盛,一片歌舞升平,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这些条件为中秋节的定型起了积淀作用。这里面还涉及到了一个小故事,相传八月十五的时候,李玄宗已经位列仙班了,彼时他正在游览月宫,从月宫上看到了自己所统治的国家是这么的繁华。又想到了自己的生辰是八月五日。隐约中觉得应该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庆贺自己的节目。这就形成了中秋节的初态,后来,随着两者的相熔正式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而到了宋代,中秋节更从上层走向大众,全民狂欢。这是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成熟,使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得到普遍传播。并且当时的勾栏、瓦舍开放,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可以饮酒娱乐,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重要的日子。

并且相传中秋节这一天,就连皇帝也会出来游玩,竟然皇帝都出来游玩了自然会带动下层的民众。所以这一时期中秋节成为全民狂欢的重要节日。

宋代的文学作品《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醉翁谈录》等,书中都有关于“中秋”的记载。

到了明清,因时代关系和社会中的功力因素,加上娱乐方式的多重化,世俗情趣的浓厚。中秋节开始成为与端午春节,并列的民俗大节。

《红楼梦》第75回和76回中,就有关于中秋的记载,基本概论为八月十五这一天荣国公府中秋夜击鼓赏花、饮酒听笛和月下连句。

直至发展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节日。人们在中秋期间与家人团圆,吃月饼、饮桂花酒、坐看赏月、唠叨家常。

古代对中秋的雅称有:月夕、祭月节、秋节、仲秋节、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节、团圆节、女儿节、月光诞、果子节、端正月、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等,此外侗族称中秋节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中秋节为“后生节”。

古代对中秋的雅称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自古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宋朝时候的文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宋朝时候,中秋节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享受节日带来的愉悦。文人当然不例外。      宋朝时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