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香道的起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谈香道的起源??,第1张

香道文化 中国香道 沉香盘香

大多数香友都以为香道起源于日本,其实香道的真正起源是在中国,并在中国发展,早在宋代。就有当文人的四大雅事,挂画、点茶、焚香、插花,所以香道起源于中国。生活味,器具禅,欢喜心 云起香堂与同道香友品鉴。宋朝的品香是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到了现在升华成为风雅之士可品鉴沉香之美亦可借此了解古代品香的活动,将品香之艺术溶于生活乐趣中。前人们将一些香道的基础概念、使用方法传给了给喜爱香的文人雅士,然后代代相传,慢慢的,品香对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外观气质有绝对的好处。

本次回答来自云起香堂团队

辛夷是玉兰花的一种,在古人眼中玉兰花与梅花一般,“不畏冬寒一枝独放”,冷香静远。无论是洁白的花朵,还是幽雅的香气,都赢得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特殊的礼遇与青睐。

譬如,屈原便将玉兰花中的晨露,比拟玉液琼浆“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玉兰花盛开,花朵硕大,洁白如玉,满树晶莹清丽,是文人心中是高洁的代表。

而“辛夷”便是指一种紫色的玉兰,白居易有诗曰:“紫粉笔尖含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香药辛夷为玉兰属植物干燥的花蕾,芳香浓郁,一般在冬末春初含苞未放时采收,阴干,叫辛夷花,简称辛夷。

辛指香药的味道,夷为香药的外形,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夷者荑也,荑为初生草木之芽,此处形容辛夷花蕾外被的茸毛。

辛夷有很多别名,比较形象的是侯桃,候与猴在古代为通假字,生动地比喻辛夷外形似小毛猴。

辛夷作为香料使用在先秦时期就被应用在古人的芳香生活中,1972年发掘的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四个绣花香囊中,其中一个装有茅香,一个装有花椒,其余两个装的是,茅香与辛夷两种香料。

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的两件熏炉,都有使用过的痕迹,一件出土时“炉盘内盛满燃烧后残存的茅香炭状根茎”,另一件则“炉盘内盛有茅香、高良姜、辛夷等香草”。 

这种混合多种香草植物熏烧的方式,是中国早期使用的熏香方式,除了求取洁净气味,还以烟熏方式驱除蚊虫。由混合焚烧的香草可知,汉代用香从先秦时期的单品香料开始走向“合香”。

清人董说著有《非烟香法》,其中记载的“梅花香法”中,便用辛夷来模拟梅花的清韵:“梅花冷射而清涩,故余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涩,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发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 

不以真花入香,用各种香材来效仿梅花香型的特点,配伍组合来调制模拟出“梅香”。这种以香药模拟花香的香方,被称为拟花香方。

在《香乘》一书中,模拟花香的方子中,梅花香的方子多达二十多个,却没有一个香方中用到了真正的梅花,可见梅花香最受古人喜爱,而辛夷也常出现在用来熏衣、佩戴的梅花香中。

如梅花香:“丁香一两、藿香一两、甘松一两、檀香一两、丁皮半两、牡丹皮半两、零陵香二两、辛夷半两、龙脑一钱,右为末用如常法尤宜佩带。”

此香记载于《香乘》“凝合花香”类目中,可用来日常熏香品闻,但最适合做佩戴的衣香使用。

模拟梅花的熏衣香,还有《墨娥小录》中的熏衣笑兰梅花香,《医方类聚》诸香门中的南剑州梅花香方。

熏衣香 / 南剑州梅花香方:木香、檀香、甘松各半两, 藿香叶、牡丹皮、茆香、苓苓各一两,丁皮、三柰子、官桂、辛夷各二钱,右为粗末。以甘蔗汁拌湿,纸盖,日晒汁尽为度。

在非模拟花香的“衣香”中也常使用辛夷,宋代洪刍编著的《香谱》中“衣香法”与明代《古今医统大全》中“解汗气”的衣香都使用了辛夷:

衣香法:零陵香六斤、甘松、檀香各十两、丁香皮半两、辛夷半两、茴香一分,右捣为末,入龙麝少许,用之。

除了未绽放的花蕾辛夷香药用来合香,古人也取辛夷花蕊当做合香的材料。

清代陈渂子《花镜》中记载辛夷“花大而香浓,人多取蕊合香”,明代《香乘》“逗情香”中明确记载“辛夷用蕊尖”。

逗情香:牡丹、玫瑰、素馨、茉莉、莲花、辛夷、桂花、木香、梅花、兰花。采十种花,俱阴干,去心蒂,用花瓣,惟辛夷用蕊尖,为末,用真苏合油调和作剂,焚之,与诸香有异。

香书《香乘》中记载使用辛夷的香还有篱落香、长春香、世庙枕顶香等,这些熏衣香、衣香、香牌不仅可以熏衣香体,还有驱瘟保健的作用,所有制香的香药中均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对细菌和病毒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

辛夷在秦汉时期就被医家列为上品药材,具有通鼻窍、散风寒的功效,在感冒、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的春天,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香囊:

将辛夷、苍术、川芎、白芷、藿香、薄荷各2克,混合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好装入香囊内。让淡淡香气随身,经常嗅闻可通利鼻窍、防治鼻炎、鼻塞。

  1、香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端午节期间,汉族民间更有在端午节挂香袋、戴艾蒿的习俗。

  2、香道的好处:

  1)药用

  香做为药用的起源极早。香味有助于人体健康,如耶鲁大学精神物理学中心的学者,指出香薰苹果的气味可以使焦虑的人降低血压,并避惊慌;薰衣草则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提高警觉。辛辛那提大学相关测验则显示,空气中所加入香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使精油等芳香疗法变成极为流行的健身法。在宋代,也有将香药调入饮食而作成香药果子、香药糖水,并调龙脑、麝香入“龙凰茶园”中。而制作名贵的墨锭,也常调入龙脑、麝香。

  2)祭祀庆典 

  开始大量丰富使用香的埃及人,最初就是将香运用在繁复的礼拜仪式中,在祭祀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必须燃烧数以吨计的香,乃至死亡时复杂的埋葬和防腐方式也需要用到大量香料和香膏。在古代的巴比尔塔宝塔形的建筑顶上,祭司经常点燃成堆的馨香来祭祀天神,他们认为在高塔上焚香,能更接近诸神。在中国,有很多用香来祭祀及举行典礼用香的记载,例如祭天地、祖先、亲耕礼等。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河南开封地区发生旱灾,仁宗就在西太乙宫焚香祝祷求雨,仪式中曾焚烧龙脑香十七斤。此外如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后圣诞,从十天以前,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级官员,及宫内人吏都要依序进香贺寿。

  3)薰衣

  早在西汉就记载着以焚香来薰衣的风俗,衣冠芳馥更是东晋南朝士大夫所盛行的。在唐代时,由于外来的香输入量大,薰衣的风气更是盛行。

  在《宋史》中记载,宋代有一个叫梅询的人,在晨起时必定焚香两炉来薰香衣服,穿上之后再刻意摆动袖子,使满室浓香,当时人称之为“梅香”。北宋徽宗时蔡京招待访客,也曾焚香数十两,香云从别室飘出,蒙蒙满座,来访的宾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气习,数日不散。

  4)宴会 

  古代在宴会及庆典中,香也是不可缺乏的场景。在埃及,上流人士参加宴会时,大都会在头顶上戴一个蜡制的香膏圆锥体,让它慢慢融化,使脸和肩上都滴上芳香的糖浆。而古罗马人,则常在公开的典礼和宴会上,遍洒芬芳的玫瑰。在酒神祭等狂欢节目中,没有大量的玫瑰,是非常不礼貌的。古罗马人甚至设了“玫瑰日”这样的节目。有时在酒宴中,他们会从天花板上洒下布满香水和花瓣的香雨。

  在中国南宋官府的宴会中,香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春宴、乡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以及祝寿等宴会,细节繁琐,因此官府特别差拨“四司六局”的人员专司。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六局”之中就有所谓的“香药局”,掌管“龙涎、沈脑、清和、清福异香、香叠、香炉、香球”及“装香簇细灰”等事务,专司香的使用。

说到香文化的起源,通常以为,香文化起源于几千前古人的祭祀仪式,其实不然,从考古发掘来看,燔烧物品的“燎祭”很早就已出现,距今4000—5000年。生活用香,大概也在4000—5000年前已经出现了。作为古人生活用品的龙山文化陶薰炉,曾出现在辽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也发现了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的蒙古包形灰陶薰炉。其样式与后世的薰炉一致,造型美观,堪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奢侈品”。可见,祭祀用香与生活用香早已出现

香的记载同样很早。东汉后期,香已出现在各类典籍中,如医学书、地理(植物)书、史书、文学作品(诗辞歌赋、志怪小说等)、类书、佛道典籍等等,可以说,中国的香文化是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善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流行于明清。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常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香茅)等。茅 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已有熏烧(如蕙草、艾蒿), (香囊、佩戴 香花香草)、 (泽煮汤兰)、 (兰膏)、熬膏 入酒等方法。《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及《山海经》等典籍都有很多相关记述

秦汉时,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 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古代薰香风习多样化,如向皇帝奏事前先要沉香薰香(烧香薰衣),奏事时还要口含“鸡舌香”(南洋出产的丁子香树的花蕾,用于香口),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的“熏笼”,以及能盖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炉”,即“熏球”。

一炉初热,红袖添香,袅袅馨香助情热意,雅致静心,践行品香四德,“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历代文人都把品香作为修身齐家,提升文化品格的精神追求。在宋代,品香与插花、挂画、斗茶一起,成为文人雅士的“四般闲事”,更成为文人雅士创作的灵感来源及对象:“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沉香之于古人,不仅是芳香之物,而且已成为怡情的、审美的、启迪性灵的妙物。

香道是一种手触、眼观、鼻嗅的艺术。但在我看来的它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把香带入到生活中。生活如香,一息而过。留下来的是一种沉淀,是一种记忆中的弦。

市面上大多数都趋于利益而谈,让现在高压力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复兴,是一种对香道的奢侈。区域性而无法广而宣传。因为香是一种受众面很小的一个。爱香懂香知香的你,如果有机会的话请带上你的朋友一起走一下行香之旅。

香起始于春秋,起源于秦汉,兴盛唐宋,广行于明清。

通过某一个时期,都具备有每一个时期主要的发展人物。香是一种生活,复兴于现在,有点无奈。因为它的复兴让宋代“品茗、知香、挂画、插花”变得无从入手。也许潜意识人们对它了解并不深刻。

复兴现代近2年,在大都市中陆陆续续出现了香道馆的身影,有人憧憬台上那手足鼻嗅演变出来的艺术。香道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在复兴在传承。断续的年代,我们从日本引进香道,但本质对于道的理解,是以生活哲学以及文化的改变。

谈香道的起源??

香道文化 中国香道 沉香盘香 大多数香友都以为香道起源于日本,其实香道的真正起源是在中国,并在中国发展,早在宋代。就有当文人的四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