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术有谁知道是怎么修炼的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 9 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 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方法: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阙穴即肚脐,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一个区域。 以意引导,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可用手指点在脐下,以加强条件反射,练习既久,气自会下行。
第八段锦:左右辘轳转。 方法:弯曲两臂,先以左手连肩圆转(用摇辘轳状)三十六次,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锦: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方法:两脚自然前伸,两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时要用力,好似向上托举重物一般,托后缓缓放下,收于额前,连续上托9次。
第十段锦:低头攀足顿。方法:两手向前伸,握住双足,用力扳,扳时身体向前倾,头向下低,12次,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收手握固。 此式抻筋拔骨,壮腰健肾。
第十一段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方法:舌抵上腭,闭目静坐,待津液满口时,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即第五段锦),此次两度,所以说:“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锦: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方法:意念脐下丹田似有一团热气(初练此功时,脐下热感不明显,一般练功百日后,就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时真的产生了热气团,并非只是意念),将此热气引导下行,冲过会阴穴,过尾闾,沿后背上升腰间命门穴,再升至脊背、后脑(玉枕穴)、头顶心(百会穴),然后顺着两太阳穴、经耳根前、面颊、降至喉头、心窝(膻中),再下行至神阙,归于下丹田。存想此一团热气如发火烧身,行至何处,热至何处,一吸一呼,可存想热气从身前到身后,上升头顶,再沿任脉降下,完成一个循环。这最后一式初练时,每次5—10分钟,随着功夫的逐步加深,时间自然会延长,能坐多久就坐多长,实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缓缓睁开双眼,下坐,再散步几分钟就全部练完了。 最后提醒学练此功者,每月阴历三十日晚上不要练功,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夜晚练功后如感到腹饥,应吃点东西,练功前要解大小便,练功时要解开腰带。另外,练功后不可洗脸洗脚(可在练功前洗)。
你需要什么功法?
我国传统武术内功极其丰富,限于篇幅,此次刊登《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道家内功十二段锦
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 9 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 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方法: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阙穴即肚脐,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一个区域。
以意引导,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可用手指点在脐下,以加强条件反射,练习既久,气自会下行。
第八段锦:左右辘轳转。�
方法:弯曲两臂,先以左手连肩圆转(用摇辘轳状)三十六次,然后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锦: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方法:两脚自然前伸,两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时要用力,好似向上托举重物一般,托后缓缓放下,收于额前,连续上托9次。
第十段锦:低头攀足顿。�
方法:两手向前伸,握住双足,用力扳,扳时身体向前倾,头向下低,12次,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收手握固。�
此式抻筋拔骨,壮腰健肾。
第十一段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方法:舌抵上腭,闭目静坐,待津液满口时,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即第五段锦),此次两度,所以说:“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锦: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方法:意念脐下丹田似有一团热气(初练此功时,脐下热感不明显,一般练功百日后,就会有明显的感觉,这时真的产生了热气团,并非只是意念),将此热气引导下行,冲过会阴穴,过尾闾,沿后背上升腰间命门穴,再升至脊背、后脑(玉枕穴)、头顶心(百会穴),然后顺着两太阳穴、经耳根前、面颊、降至喉头、心窝(膻中),再下行至神阙,归于下丹田。存想此一团热气如发火烧身,行至何处,热至何处,一吸一呼,可存想热气从身前到身后,上升头顶,再沿任脉降下,完成一个循环。这最后一式初练时,每次5—10分钟,随着功夫的逐步加深,时间自然会延长,能坐多久就坐多长,实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缓缓睁开双眼,下坐,再散步几分钟就全部练完了。�
最后提醒学练此功者,每月阴历三十日晚上不要练功,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夜晚练功后如感到腹饥,应吃点东西,练功前要解大小便,练功时要解开腰带。另外,练功后不可洗脸洗脚(可在练功前洗)。
仙道归墟修炼方法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中华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中华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注意事项
《道德》有抱一为天下式,万物负阴而抱阳之言论。《阴符》更是开篇第一章直接是<神仙抱一演道章>。
而守一法在《太平经》,以及上清的《大有妙经》都有叙述。后世金丹派传承的主要是抱一法和守一法,也盗用了帝一法和雌一法的一些理念,但基本都是流于形式,内涵尽失。古之各法并非像现代人想的那么简单,每一种方法都有内在图景、原理,和所为。
《瑜珈经》共分4章,包含194经,内容十分庞杂,充满神秘的色彩。最基本的修炼方法和手段有8种,也就是八瑜珈支:(1)禁制(克制);(2)遵行(限制);(3)坐法(坐姿);(4)调息(控制呼吸);(5)制感(制止感觉);(6)执持(专注);(7)禅定(静虑);(8)等持(三摩地境界)。
古武术有谁知道是怎么修炼的
本文2023-10-13 22:19: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