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祖冲之简介,第1张

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

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1、家世背景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2、早年经历

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

同时,主张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3、潜心科学

461年(南朝宋大明五年),祖冲之担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的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祖冲之在这一段期间,虽然生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62年(南朝宋大明六年),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

4、晚年生活

祖冲之的晚年,正值南齐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祖冲之的研究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着重研究文学和社会科学,同时也比较关心政治。

500年(南朝齐永元二年),这位卓越的大科学家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的天文历法心血之作《大明历》在510年(梁武帝天监九年)才以《甲子元历》之名颁行。

参考资料:

祖冲之-

一、汉朝时乌孙国在5世纪为柔然鲜卑部落的一支 所灭。其后裔已无从考证,已经融入中亚各国。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一个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period,前600-400)。  

西汉文帝 时,被匈奴击溃的月氏攻击乌孙的牧地,乌孙族大败,昆莫难兜靡 被杀害。匈奴冒顿单于 收留乌孙余部,孙儿军臣单于 约于前113年指派猎骄靡 率领乌孙远征伊犁河、楚河流域 的大月氏 ,乌孙军大获全胜,随后猎骄靡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以族名命名为乌孙国。匈奴通过乌孙间接控制了从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线。虽然军臣单于死后,乌孙国便“不肯复事匈奴”,但是很长时间内一直羁属匈奴。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与西汉建交,西汉宣帝时分裂为二,5世纪为柔然 所灭。

乌孙骑兵

二、汉朝时匈奴人最近后裔是蒙古族。北匈奴在西迁后在欧洲建立了国家匈牙利有待考证。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汉元帝竟宁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国仍有8%的男性(16万人)带有匈奴人的Y染色体。

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汉元帝时,于五部呼韩邪和亲。后在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

北匈奴攻打拜占庭

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后,三百年后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的匈人(Hun)译为"匈奴人"。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但中国古代的匈奴人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两个匈奴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历史。不过,近年有考古研究发现,原来认为的匈奴人分支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人尸体的DNA分析,欧洲匈奴人和中国的匈奴人并无直接关联。

《地理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每集知识点:

1、鸟之谜

鸟类的特征不在于翅膀和飞翔,而是羽毛,自然界中只有鸟类有羽毛;当时没有鸟类的过渡性化石,鸟类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

1861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第三年),德国生物学家冯·迈耶在德国索伦霍芬小镇发现距今145亿年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化石。

他提出假说,始祖鸟长着翅膀,而且还有羽毛,但是翅膀末端有发达的爪子,长着长长的尾椎骨以及整齐的牙齿,都呈现出爬行动物的特征,证明这是一只具有爬行动物特征的过渡性的鸟。

1868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提出鸟类恐龙起源假说,他分析出始祖鸟后腿与兽脚类恐龙后腿有35处相同特征,但是其他科学家认为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2、风吟大漠

地球上约有1/5的陆地是沙漠;1895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从新疆喀什向东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喀拉墩,楼兰、米兰、且末、尼雅、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公元七世纪之后就没有了。

一五计划修建包兰铁路,中间穿过腾格里沙漠,在沙坡头治理流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撰写《向沙漠进军》。

1959年,29岁的朱振达被竺可桢委以重任带领中国第一支沙漠考察队队长。

中国西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干旱地区的称为沙漠,半干旱地区的称为沙地;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西的沙漠面积广阔,但形成已有已有百万年的历史,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细润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原因;而贺兰山东部,数百年时间内大片草原变成沙地。

 苏联专家传来了草方格沙障,中国改良从5米见方改为1米见方,麦草长度20厘米;草方格内沙子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壳状物,麦草腐烂,蓝藻结皮的生物土壤结皮,以后会发展成为更加稳定的藓类结皮,地衣结皮。

3、问天冷暖

19世纪末,阿尔卑斯山上奥地利气象学家汉恩,提出气候稳定不变理论,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气候是一种稳定不变的常态。

20世纪初,美国人霍普金斯用物候现象,提出了霍氏生物物候定律,北美温带区域,维度每向北移动1度,经度向东移动5度,或者海拔上升122米,春季和初夏的物候期将延迟4天,秋季相反。

北美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大陆,没有高山峡谷的阻断,适用霍氏生物物候定律,中国由于占1/4领土的青藏高原而有改变。

国学功底深厚的竺可桢研究中国古籍上记载的物候现象梳理历史气候演变规律,主要是《四库全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历代主要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负责《四库全书》在战争时期的转移。

亚洲象,5000年前在燕山(京津冀一代)脚下,3000年前在秦岭一带,1500年前在长江中下游一带,500到1000年前在广西广东一代,现今只在云南边境有。

4、黄土天书

1870年,写就了《中国》这部巨著的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在黄土高原上遭遇到沙尘暴,提出“风成假说”。1950年前后,苏联学者帕夫林诺夫依据故乡伏尔加河洪水泛滥的研究经验,提出黄土高原的“水成假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发建设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刘东生来到黄土高原研究。黄土红土交替,红土成因:土壤中的CaCO3随雨水溶解并在在红土层下方沉积成钙结核,俗称料姜土,相对坚硬,而土壤中的Fe被氧化使得土壤逐渐变成红色,形成红土层。

红土层下半部分由于钙结核的沉积坚硬结实,成为能抗压的重要的支架层,建造窑洞时被利用在窑洞的顶部,所以窑洞顶部大多都为红土层。

黄土各处厚度相同,上下层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区别,并没有洪水冲击淤积的厚度不一,大块颗粒在下层的特点,而且太行山上也有黄土存在,所以“水成假说”不对。

刘东生在黄土高原考察了东西走向4条,南北走向6条的10条大剖面,得出黄土颗粒大小区别,并根据黄土带的方向推断出风来的方向在西北方,提出了“新风成说”。

红色土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雨水,所以推断红色土和**土的交替可能是沉积层形成时气候的湿润程度不同;黄土层中的蜗牛壳是干冷型的,红土层中的蜗牛壳是温暖型的。当时学术界普遍认同第四纪有四次大冰期的观点,但是黄土层红土层的交替却有32层,因此第四纪有32次冷暖交替。

做出黄土高原的岩心的古地磁的磁化率分析,海洋科学家用深海钻探技术提取海底沉积物的有孔虫化石并进行氧同位素研究绘制出对应远古地质时期气候冷暖变化曲线,与黄土高原岩心古地磁曲线相符,推翻了经典的第四纪四次大冰期学说。

黄土高原、极地冰芯、深海沉积并列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迁的三大支柱。刘东生2002年获得国际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泰勒奖”,迄今为止是唯一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大陆人。

5、远古奇花

在地球上迄今为止找不到从无花到有花,从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过渡性物种。有花植物化石应该最早出现在热带,但是找不到更早的化石,只有一亿年的化石。孙革在黑龙江找到了125亿年的被子植物化石,星学花序。与一位美国学者在以色列找到的化石“以色列古花”相同。

125亿年前中东和远东都有相同的植物,植物的传播需要时间,那么一定还有更早的被子植物。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克拉西洛夫在蒙古发现了比星学花序早几百万年的“古尔万果”化石可能是被子植物。

古尔万果的底层也产狼鳍鱼,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早的真骨鱼类,肯定是比星学花序的底层早。辽西也产狼鳍鱼,孙革去了辽西,1996年发现了13亿年前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而且在地层中发现了古尔万果是裸子植物。

辽宁古果的茎枝太细,不足以支持沉重的上部分,猜测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2000年在辽西发现了中华古果化石,被子植物,茎枝细弱,叶子细而深裂,根部不发达证明不用很深吸收水,证明了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起源于水中。

6、地心烈焰

世界上四大陆地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东亚大裂谷(安徽山东渤海黑龙江西伯利亚),莱茵河裂谷、盆地山岭省。中国国内活火山很少,近百年只有昆仑山有一次爆发。刘嘉麒师从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写就了《中国火山》一书。

1997年,刘嘉麒来到雷州半岛的广东湛江湖光岩,湖光岩是一个玛珥湖,玛珥式火山喷发是指岩浆上涌的过程中,遇到地下水发生爆炸,巨大的水蒸气喷出地表,使地面塌陷形成低平火山口,然后逐渐积水所形成的火山湖就是玛珥湖。

湖光岩的玛珥湖与德国西部艾菲尔高原的玛珥湖并成为姊妹湖。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大陆断裂带,南起莫桑比克中部,在希雷河口分为东西两支,一路北上刺穿红海,直到欧亚大陆,长度将近赤道六分之一周长,拥有世界上四大火山带之一,东非裂谷火山带。

世界上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刘嘉麒认为东非大裂谷最终将走向平静,不会继续裂开。

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名著。这些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我们学了很多书,但也只限于理解。比如我们要讲的中国四大古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读过!

第一册:山海经

是一本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内容包括的范围非常庞大。除了大量的神话材料外,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如宗教、哲学、历史、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和卫生学等。该书包罗万象,堪称当时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一直把山海经作为历史参考书,是中国历代史家必备的参考书。因为这本书历史悠久,就连司马迁写山海经的时候都觉得“史记,禹本纪都是妖怪,我不敢说什么。”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都很有价值。

当然,这本书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可能会说出山海经里一些怪怪的名字,但真正完整的书不多吧?你读过吗?

第二册:山海经

,这是一本真正精彩的书。一方面,作者直面人生,揭露社会腐败,透析人性善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并不多见。另一方面,当作者参与书写饮食男女时,他使用了许多令世界震惊的*秽词语。这被人们视为古今第一*书,长期被列入禁书黑名单。

金瓶梅宋武在金瓶梅年杀了自己的小姨子的故事作为引子。通过对封建时代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官僚、恶霸、富商西门庆的罪恶生活的描写,揭露了北宋中期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具有深刻的认知价值。但是,作为禁书,读过的人肯定不多。

第三册:金瓶梅

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学经验和学术理论,吸收了天文学、历法和数学、心理学等理论。秦汉以前,应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

对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作了全面的阐述,建立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当然,黄帝内经的很多内容都不太好理解,而作为医学书籍就更没人感兴趣了吧?

第四册:伤寒论

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是祁门、刘仁、太乙三大秘中的第一秘。是易经最高水平的预测。被誉为帝王之学,夺取天地创世之学,也是研究天体、人、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著。

又称“怪门”、“怪门墩”、“墩家墩”,预测精度很高。有句老话为证:学会避怪门,人家也不用问。目前,道术被广泛使用。但常被视为占卜之书,是许多玄学大师的必读之书。但是大部分人大概都入门不了吧?

你知道所有这些精彩的书吗?你读过其中一本吗?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被切断。只有中国的古文化留存至今。所以,想到中国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第一印象都应该是历史悠久。的确,中国文化从古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传播了。虽然几次面临灭绝的危险,但还是挺过来了。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在这里,我想挑出三部古代文化的伟大作品,来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

《山海经》。本书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海经》有两个分类,一个是《大漠四经》,另一个是《海四经》和《海外四经》。总的来说,《海四经》记载了中国古代腹地的山川宝藏,保存了大量神话素材和珍稀动物,对后世影响很大。可悲的是,《山海经》写的时候,和文字并存。这本书侧重于各种动物和神的。这段文字只是补充说明。在传递过程中,丢失,只留下文字记录。但由于内容过于神秘,专家称《山海经》是伪书,内容根本不可信。

山地和海洋动物

《山海经》。中国古代有三部有影响的书,命名为《黄帝内经》。第一个是《经》,第二个是《易经》,第三个是《道德经》,也叫《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早期经典。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它是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此外,它还是养生的宝库。最后,它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记载的知识是独立于西医的全新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学者学习中医的必读经典,被众多西方医学学者所推崇。

古代圣贤

《内经》。预言未来的三大古籍是《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变”。都是用“卦”的形式来揭示宇宙万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后来《黄帝内经》和《易经》都丢失了,只剩下《连山》,也就是《归藏》,是周文王吉昌写的,主要分为《易经》和《易经》。就是这么神奇的一本书,秦汉以来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不过《经》既然能写成一本书,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无法解释这是一个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易经

以上三部书统称为三部古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对它们感兴趣,因为它们不实用。这三本珍贵的书虽然不会因为今天的方式而失传,但它们在网络和书籍上尘封已久,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和那些已经输了的人有什么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俄罗斯在自己的境内发现石碑且要联系我国专家,那此石碑必然与我国有着密切关系,又或者说石碑曾经就是我国之物。所以发现石碑的地方应该是外兴安岭以南地区或者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事实上,自建国以来,俄罗斯在远东地区进行考察时时常会发现原属于我国的历史文物,毕竟一百五十多年前,那里还是我国的领土。而石碑的发现地点,就在远东地区的一座岛上,这座岛如今叫萨哈林岛,而它曾经的名字叫库页岛,1860年以前,它还属于我国的领土,

1860年之后,随着清朝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与各国签订《北京条约》,库页岛连同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割让给俄国,加上《北京条约》所承认的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里规定的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外蒙古西北部唐努乌梁海地区约17万平方公里土地,累计起来,沙俄从我国共夺去了16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笔帐我们不能忘记。

再说石碑这件事,前面说过了,库页岛本是我国固有的领土,沙俄夺取后,开始向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进行移民,后来日本企图占领东北及远东地区,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日本逐渐占领库页岛,再后来1945年,苏联发动八月风暴,将库页岛又夺了回来,从此库页岛完全处于俄国掌控之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开始在远东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在库页岛发现了一座石碑,经验证,石碑上的文字乃是汉文,无奈之下便联系我国相关专家。

后经我方专家鉴定,此碑乃是清朝乾隆年间制,上面有一副对联,内容是“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余一人”。此对联是乾隆皇帝在自己七十大寿上所作,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年过七十的皇帝只有六位,但这六位皇帝中,能达到五代同堂的仅自己一人”,乾隆皇帝作此对联无不是在向世人炫耀,更显示了自己治下大清朝的繁荣与昌盛。

后来乾隆皇帝将这副对联刻在四座石碑上,再在大清朝境内选择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将石碑立起来,其中北面的石碑就立在库页岛。但令乾隆皇帝未曾想到的是,仅过去百余年,库页岛便落入俄国人之手,之后的几十年间库页岛又被日本人与俄国人反复争夺,唯独没有华夏子孙的身影,不得不说这是国人之痛。

祖冲之简介

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