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第1张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并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其形态、内容、语法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为研究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甲骨文的契刻方法有钻、凿、灼三种,其中灼是用火在甲骨表面烤黄,然后契刻文字。这种方法在甲骨文中的大量出现表明商代人们已经掌握了高温处理和制作甲骨的技术。

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比如,甲骨文中记录了商朝的历法、气象、疾病、生育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态度。

同时,甲骨文也记录了商朝的法律、制度、官制、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商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甲骨文展览的博物馆:

1、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包括了商朝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代表性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此外,该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与甲骨文相关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为研究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甲骨文,主要是在清朝宫廷中使用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的特点是字体规范、刻工精细,反映了清朝时期甲骨文的书写规范和风格。

此外,该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清朝的珍贵文物,如瓷器、书画等,为研究清朝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3、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大多来自中国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些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此外,该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其他珍贵文物,如古生物化石、矿物等,为研究自然历史和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中期延续到春秋。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各国学者对中国上古史和古文字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甲骨学。简介

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资料照片)

甲骨文于清朝末年1899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所发现,盛行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和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发现

在清朝光绪年间,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看见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

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甲骨学”。此种说法目前存疑,详见百度王襄词条。另当时药店疏"龙骨"有规定,带字的不要,所以王不可能在药中看到。范寿轩先将龙骨卖予王襄,王襄无力全部购买,余下的范带到北京卖与王懿荣。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如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有发现

40

汉字的鼻祖——甲骨文

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可参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人文、灾祸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现有发现中,还有包括广西平果感桑遗址出土的石刻文、骨刻文字以及东巴文、水书等。从广义上说都同属甲骨文,成为研究古代中国文化渊源的重要资料。

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

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发展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谨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20

欧德顺甲骨文书画作品《道德经》长卷作品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内容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同时,甲骨文与古老建筑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说建筑记载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从甲骨文中许多有关建筑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国远古时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脉络。

甲骨文“高”字。从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断在商代已有了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筑了。其下部应该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这是私有制抬头和家庭出现后的一种建筑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栋既有屋顶又有墙身的建筑。墙的出现在中国远古时代是个了不起的创造。用墙围合而得到的室内空间,比只用屋顶的要高大得多,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义。

甲骨文“宫”字。它可以看成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的房子。这是一种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十分讲究的高大建筑物。

父的甲骨文怎么写的:“𠁼”。

这个字符是古代甲骨文中表示“父亲”或“父”的形状。它的形状由两条竖直的线组成,上面的线稍微长一些,代表了父亲的形象。

1、甲骨文的起源与发展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象形文字,最早出现在商朝晚期的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卜辞和史料。甲骨文的形态复杂,包含了汉字的雏形,并且为后世汉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以象形为主,文字形状独特,线条粗糙,有很强的艺术感。由于甲骨文大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保存时间较长,为研究古代历史和汉字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父的甲骨文形状

父的甲骨文形状为“𠁼”,由两条竖直的线组成,上面的线稍长一些。这个形状象征着古代人对父亲形象的描绘,同时也反映了甲骨文的象形特点。

4、甲骨文的研究与价值

甲骨文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宗教、典籍等方面的信息。甲骨文对于汉字的形成和演变也具有重要意义,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扩展知识:

甲骨文在20世纪初被发现后,经过学者们的研究,揭示了很多古代的历史和文化。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甲骨文存放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甲骨文文献研究室中,包括了约150,000片甲骨。

甲骨文的研究工作涵盖了文字的解析、古代社会的考古学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等方面。通过甲骨文的解读,学者们对商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祭祀活动、商代的经济、农耕生产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而言,父的甲骨文的写法是“𠁼”,它是由两条竖直的线构成,形象地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父亲形象的描绘。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象形文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汉字的发展演变。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扩展资料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

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系统,也是中国最早的书法字体,它指的是甲壳时期可以在甲壳和兽骨上的文字,当时,无论是战前,狩猎占卜,占卜的方法是在火上烧龟壳或牛在下面的枯枝上,根据火的好坏来判断龟裂的好坏,然后把占卜的结果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用刀切下。

甲骨文最初是在原始绘画的铺垫上发展起来的。从结构上看,它基本上是一个“象形”字,还有一小部分带有语音符号,即所谓的“形声”字。这样,文本逐渐增多,变得越来越复杂。简单的原始绘画到甲骨文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劳动创造文字的线索。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文字逐渐被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成为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工具。

在甲骨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3000多年前最早的汉字的出现,还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田野,这证明了商朝的农业生产有一个统一的方形田野。历史学家把它解释为商朝已经实行井田制的证据。大的,古老的像一个人站在前面。“大”这个词主要是指大。车,古词似车形。"车"这个词和交通工具有关。雨,古字似雨形,“雨”字部分带云雨。

甲骨文是研究商代社会和文字发展的重要资料。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与商朝社会有关的重要社会问题,如农业生产、雨雪、闪电和冰雹等自然现象、日月食、军事组织和战争规模、奴隶主屠杀奴隶的残酷暴行、商王的世系和继承顺序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嘉谷的一些文字已经被淘汰。常用的汉字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至今仍难以书写、记忆和识别。在此基础上,它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并将朝着拼音的方向发展。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并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