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佛舍利塔的传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燃灯佛舍利塔的传说,第1张

1、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2、博雅塔

建筑,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燕园建筑精髓“一塔湖图”之“塔”——博雅塔,是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

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3、勺园

勺园是明朝著名书画家米万钟(1570-1631)于明万历年间所建,是“米氏三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明朝诗人多有诗词歌咏。清初在勺园故地建弘雅园,康熙曾为之题写匾额。乾隆时,英特使马嘎尔尼朝见清帝时曾驻此。

后为郑亲王府,嘉庆时改名为集贤院,清帝在圆明园临朝时,此处是大臣们入值退食之所。1860年,集贤院和圆明园一起为英法帝国主义焚毁。

扩展资料:

未名湖以前靠万泉河供水,未名湖一带在清朝属于淑春园的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他的宠臣和珅。在此大肆营建,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和珅后来被查抄之后,淑春园又几易其主。

在清朝是圆明园附属的和珅花园淑春园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颐和园的石舫修建,但后来上部结构被焚毁,今仅存石质基座。

20世纪20年代成为燕京大学的一部分,校方请设计师亨利·墨菲规划校园布局,该湖由钱穆命名为未名湖。

1952年,燕京大学被行政撤销,北京大学从市中心迁至燕京大学旧址。从此,未名湖成为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2001年,“未名湖燕园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学生将未名湖、博雅塔、图书馆叫作“一塔湖图”。

-未名湖

-博雅塔

-勺园

1通州燃灯塔求什么灵

燃灯塔(全称燃灯佛舍利塔,又有俗称通州塔)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城西北京杭运河源头岸边。

燃灯佛舍利塔是古通州八景之一,位于通州区北端运河西岸,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通州的象征。塔共八角十三层,高约49米,塔基须弥座呈莲花形,塔内原有一尊燃灯佛石像。

塔原高48米,基围44米,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十三层,须弥座,双束腰,各面均嵌砖雕,塔身各角雕有佛像104尊,每椽悬风铎(铜铃)一枚,共2248枚,每枚外壁刻有善男信女的姓名。在十三层正南一面斗拱间有一块砖制诗碑由修塔僧撰刻七律一首。

塔顶自生榆树一株,树干直径17厘米,高37米,树龄200余年,塔顶长树实为罕见。现该树已移植到塔下葫芦湖畔。

燃灯佛舍利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称古塔凌云。相传燃灯佛舍利塔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

据载,塔始建于北周,后历代多有维修。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十三层,略有收分,是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

又因塔距潞河数百米,影垂映河中,乾隆曾谓之“郡城塔景落波尖”。古籍记载它是辽代的遗物,但在1987年的修建中发现了新的证据。

在第13层的灶门砖刻上,有古诗一首:“巍巍古塔镇潞陵,时赖周唐人建立”等句,专家确认为北周的建筑,1979年它已经成为北京市的文保单位。这座古塔有悬铃2248枚,塔悬铜铃之多为世界之最。

尤其的古塔的倩影垂映在200米外的大运河上,云飞水流,绿树环拥,美不胜收,为古代文人墨客来到通州吟诗舞墨之处,留下美好传说无数。塔身13层横出一株榆树,想必是小鸟衔来种子,在凌云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保护古塔,将榆树迁居塔下公园,如今枝繁叶茂,甚为壮观,被通州人视为自己的精神象征。 传说很久以前,通州城北的潞河住着一条白色的孽龙。

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全部喝干,使两岸庄稼干枯而死,夏天它又把满肚子的坏水吐出来,造成洪水泛滥成灾,淹没整个村庄和农田。为了与白龙斗争,百姓们春天掘井,夏天筑堤。

而白龙以沙填井,以更加肆虐的洪水冲垮堤岸。但百姓们不屈不挠,掘井筑堤不止,同白龙进行着殊死搏斗,保卫家园。

最后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为百姓建了这座宝塔,以燃灯佛的神威将白龙镇于塔下。燃灯佛还派来两个光明的使者——塔鹰和金鸡镇守宝塔。

后来塔鹰被佛招回西天,金鸡恋恋不舍。分别时金鸡忧伤地对塔鹰说:“你走后,我将形只影单,连给我遮阳光的都没有了。”

塔鹰闻听此言,就衔来一枚榆钱。不久古塔上就长出了一棵神奇的塔榆。

唐山大地震后,宝塔受到了影响,政府出资修缮时,将塔上这棵塔榆移种在宝塔东边平地上。现今此树枝叶茂盛,造型美观,引来众多游人驻足欣赏。

据县志载,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

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关于燃灯塔有很多很多的传说,其中之一就是舍利子放在了哪一层?这一直是个谜。清康熙18年,通州地区发生了七八级的大地震,燃灯塔塔身也轰然倒地。

据县志记载,当时很多人都看到塔里藏着的十几颗舍利子和一颗佛牙。后来重建时,舍利子和佛牙又被重新放置于塔身的“天宫”内。

“天宫到底在塔的哪一层却没有记载,里面到底有没有舍利子和佛牙也不清楚。”据有关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政府对塔进行了修缮。

“当时只修了第13层,现在只能肯定天宫不在第13层里。”。

据《燕山记游》载“盘山异记”:“每逢除夕佛灯出通州塔上,数千百光远绕盘山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云塔中舍利光也”。另据《州志》载:“盘山佛光人皆见之,每除夕,山之云罩寺定光佛舍利塔与蓟州独乐寺观音阁,通州孤山宝塔皆有灯出,相往来,漏尽各返原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对塔进行破坏。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基莲花震毁,塔身多处裂纹,一九八五年重修,增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玉珠四,设避雷针,重修莲花座,补铸铜铃,原色油新,塔榆移植平地。

昔日入云宝塔,通州标识,今天以被高楼大厦所包围,运处以难睹风彩,但是,由浮桥方向沿滨河北路南来,向西南望,尚可见昔日巍然宝塔依然矗立,可见塔基地势之高。 燃灯塔的传说故事多于任何建筑,都与通州有关,还有传说:塔下通海,铁链锁着两条鲇鱼精,因其经常兴风作浪,无人能够镇压,便请来清朝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将鱼亲自锁住,从此风平浪静,再无水患。

当你。

2泛海怀通州 诗句翻译 谢谢

泛海怀通州

[宋]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一片朝宗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始知百炼是精金。

通州,指今天的南通。文天祥在通州,曾筹划准备恢复大计。

首句写景。波涛浩渺,暮色苍茫,反衬出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回味,为第二句“一片朝宗只此心”作了最好的铺垫。三四两句写此番觅船回去,绝非苟且偷生,而是要重振山河,恢复祖业。要知道,只有经历种种磨难才能炼出真金啊!

诗虽短,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

3描写纪晓岚的诗句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1、为纪念初恋情人文鸾而题秋海棠诗: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花一怅然

2、纪晓岚小妾明王干(二字组合)曾有“花影”诗一首:绛桃映月数枝斜,影落窗纱透帐纱;三处婆娑花一样,只怜两处是空花

3、七绝:山色空濛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望,处处随人欲上船

4、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

5、七绝:白草粘天野兽肥,弯弧爱尔马如飞;何当快饮黄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围

6、明王干绝命诗:三十年来梦一场,遗容手付汝收藏;他时话我生平事,记取苏州沈五娘

7、怀念明王干诗:其一:几分相似几分非,可是香魂月下归;春梦无痕时一瞥,最关情处在依稀其二:到死春蚕尚有丝,离魂倩女不须疑;一声惊破梨花梦,却记铜瓶堕地时

五十以后,领修秘籍,复折而讲考证”( 《姑妄听之》 自序),加之治学刻苦,博闻强记,故贯彻儒籍,旁通百家。其学术,“主要在辨汉宋儒学之是非,析文流派之正伪”(纪维九《纪晓岚》 ),主持风会,为世所宗,实处于当时文坛领袖地位。纪晓岚为文,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看得出,他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今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但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又兼人已言之,己不欲言,故其卒后,只有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 《如是我闻》四卷, 《槐西杂志》四卷, 《姑妄听之》四卷, 《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本书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知识性很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读来饶有兴味。内容上不仅有宣传因果报应等深刻的一面,而且在不少篇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穿了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对人民的勤劳智慧予以赞美,对当时社会上习以为常的许多不情之论,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其可以说是一部有很高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籍。当时每脱一稿,即在社会上广为传抄,同曹雪芹之《红楼梦》、蒲松龄之《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经久不衰,至今仍拥有广大读者。鲁迅先生对纪晓岚笔记小说的艺术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 《中国小说史略》)。其《纪文达公遗集》 ,是纪晓岚的一部诗文总集,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都在其中。此外还包括应子孙科举之需的馆课诗《我法集》,总之多系应酬之作。另外,二十岁以前,在京治考证之学,遍读史籍,举其扼要,尚著有《史通削繁》多卷,为学者掌握和熟悉中国史典提供了方便。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他还参与编选、评点其它一些书籍,也参与了另外一些官书的纂修。

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首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4描写通州的诗句

水调歌头 和郑彦章韵 作者:元 许有壬

春来久无雨,都作艳阳天。天公素念民事,其忍秽良田。鞭起九渊浓睡,散作两间膏泽,生意发天然。听得老农语,大有是今年。玉堂深,金阙近,乱云烟。乾坤放眼无际,何物不鲜妍。休把圣功收敛,要使人心满慰,万事此为先。我老归农好,宜买潞河船。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 作者:苏颋

潞国临淄邸,天王别驾舆。出潜离隐际,小往大来初。

东陆行春典,南阳即旧居。约川星罕驻,扶道日旗舒。

云覆连行在,风回助扫除。木行城邑望,皋落土田疏。

昔试邦兴后,今过俗徯予。示威宁校猎,崇让不陈鱼。

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帐倾三饮处,闲整六飞馀。

盛业铭汾鼎,昌期应洛书。愿陪歌赋末,留比蜀相如。

5求《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里,涉及的乾隆、刘墉、纪昀

只略记得一二,先献给你

刘墉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

漫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纪昀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一船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乾隆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草丛均不见

夕阳西下春云布,霏霏细雨迷蹊路。中流双桨荡归舟,十里横烟暗村树。岸柳冥蒙待暮鸦,寥天低黯催孤骛。咫尺玻璃太液池,幻作寒江烟雨渡。

6燃灯塔的历史和传说

燃灯塔(全称燃灯佛舍利塔,又有俗称通州塔)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运河源头岸边。

燃灯佛舍利塔是古通州八景之一,位于通州区北端运河西岸,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通州的象征。塔共八角十三层,高约49米,塔基须弥座呈莲花形,塔内原有一尊燃灯佛石像。

塔原高48米,基围44米,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十三层,须弥座,双束腰,各面均嵌砖雕,塔身各角雕有佛像104尊,每椽悬风铎(铜铃)一枚,共2248枚,每枚外壁刻有善男信女的姓名。在十三层正南一面斗拱间有一块砖制诗碑由修塔僧撰刻七律一首。

塔顶自生榆树一株,树干直径17厘米,高37米,树龄200余年,塔顶长树实为罕见。现该树已移植到塔下葫芦湖畔。

燃灯佛舍利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称古塔凌云。相传燃灯佛舍利塔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

据载,塔始建于北周,后历代多有维修。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十三层,略有收分,是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

又因塔距潞河数百米,影垂映河中,乾隆曾谓之“郡城塔景落波尖”。古籍记载它是辽代的遗物,但在1987年的修建中发现了新的证据。

在第13层的灶门砖刻上,有古诗一首:“巍巍古塔镇潞陵,时赖周唐人建立”等句,专家确认为北周的建筑,1979年它已经成为北京市的文保单位。这座古塔有悬铃2248枚,塔悬铜铃之多为世界之最。

尤其的古塔的倩影垂映在200米外的大运河上,云飞水流,绿树环拥,美不胜收,为古代文人墨客来到通州吟诗舞墨之处,留下美好传说无数。塔身13层横出一株榆树,想必是小鸟衔来种子,在凌云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保护古塔,将榆树迁居塔下公园,如今枝繁叶茂,甚为壮观,被通州人视为自己的精神象征。传说很久以前,通州城北的潞河住着一条白色的孽龙。

每年春天它把河水全部喝干,使两岸庄稼干枯而死,夏天它又把满肚子的坏水吐出来,造成洪水泛滥成灾,淹没整个村庄和农田。为了与白龙斗争,百姓们春天掘井,夏天筑堤。

而白龙以沙填井,以更加肆虐的洪水冲垮堤岸。但百姓们不屈不挠,掘井筑堤不止,同白龙进行着殊死搏斗,保卫家园。

最后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为百姓建了这座宝塔,以燃灯佛的神威将白龙镇于塔下。燃灯佛还派来两个光明的使者——塔鹰和金鸡镇守宝塔。

后来塔鹰被佛招回西天,金鸡恋恋不舍。分别时金鸡忧伤地对塔鹰说:“你走后,我将形只影单,连给我遮阳光的都没有了。”

塔鹰闻听此言,就衔来一枚榆钱。不久古塔上就长出了一棵神奇的塔榆。

唐山大地震后,宝塔受到了影响,政府出资修缮时,将塔上这棵塔榆移种在宝塔东边平地上。现今此树枝叶茂盛,造型美观,引来众多游人驻足欣赏。

据县志载,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

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

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对塔进行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

关于燃灯塔有很多很多的传说,其中之一就是舍利子放在了哪一层?这一直是个谜。清康熙18年,通州地区发生了七八级的大地震,燃灯塔塔身也轰然倒地。

据县志记载,当时很多人都看到塔里藏着的十几颗舍利子和一颗佛牙。后来重建时,舍利子和佛牙又被重新放置于塔身的“天宫”内。

“天宫到底在塔的哪一层却没有记载,里面到底有没有舍利子和佛牙也不清楚。”据有关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政府对塔进行了修缮。

“当时只修了第13层,现在只能肯定天宫不在第13层里。”。

据《燕山记游》载“盘山异记”:“每逢除夕佛灯出通州塔上,数千百光远绕盘山诸寺,至定光佛塔而止,或云塔中舍利光也”。另据《州志》载:“盘山佛光人皆见之,每除夕,山之云罩寺定光佛舍利塔与蓟州独乐寺观音阁,通州孤山宝塔皆有灯出,相往来,漏尽各返原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通州,对塔进行破坏。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基莲花震毁,塔身多处裂纹,一九八五年重修,增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玉珠四,设避雷针,重修莲花座,补铸铜铃,原色油新,塔榆移植平地。

昔日入云宝塔,通州标识,今天以被高楼大厦所包围,运处以难睹风彩,但是,由浮桥方向沿滨河北路南来,向西南望,尚可见昔日巍然宝塔依然矗立,可见塔基地势之高。燃灯塔的传说故事多于任何建筑,都与通州有关,还有传说:塔下通海,铁链锁着两条鲇鱼精,因其经常兴风作浪,无人能够镇压,便请来清朝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将鱼亲自锁住,从此风平浪静,再无水患。

当你走近塔身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