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世,来世是不是都长着一样脸
我认为前世今生后世长得一样,这样的几率特别低特别低。
基本上都是大的区别。 而且要越长越漂亮的话,要多点灯,多供养三宝,多念佛持咒,修忍辱,不生气。 因为业力可以决定漂亮和丑陋。
您可以读一读《业报差别经》《善恶因果经》《分别善恶报应经》《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1 以一分钟能做什么写一篇作文400字
这看似短暂的一分钟很少有人去爱惜它。
一分钟可以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可以浏览一份40多版的日报,看5-10个精彩的广告短片,跑400米,做20多个仰卧起坐……早晨起床,用一分钟穿衣裤,一分钟理被子,一分钟刷牙,一分钟洗脸。看,才四分钟,我们就可以做到以前十分钟才能做好的事。
尽管一分钟是只有 60 秒,但我们的生命就是由无数个一分钟组成的,如果我们珍惜每一个一分钟,学会将其化零为整,那许多个一分钟就能干出很多伟大的事情。
如果说,这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你会拿它做什么?
对曾经帮助过你的人道一声“谢谢”,对你曾经伤害到的人真诚地道一句“对不起”,对爱你的家人和朋友说一声“我爱你们”。
努力地回想自己遇到的快乐的事,使自己快乐的人,努力地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小时候曾把他们是为“敌人”的人,最后粲然一笑,这一分钟会使你更加快乐。
喝一杯咖啡,拿起当天的报纸,浏览一番,仔细品读一下自己以往不喜欢的版块。
或拿起笔来,在纸上流泻出这最后一分钟给于自己的最后启示。
若把“最后”二字去掉,则一分钟又由刚才的光鲜一瞬间黯淡下来。
但,若把每个普通的一分钟都想象为“最后一分钟”,那么,我们将——
以微笑面对世界,以真诚的心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周遭的人便如你所愿一样美好。
将不快乐转化为快乐——回忆小时候的事的确是种乐趣。
关注自己不喜欢而有重要的事,头脑将更加充实,看问题也将更全面。
晃动笔尖,勤于描述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这些点滴保存起来,就又是一笔财富。
2 以1分钟为题的作文一分钟,在大家眼里,是毫不起眼的,因为它眨一眨眼就过去,但是,大家有曾想过这一分钟除了眨眼、写一两个字它还能个点什么来呢?我们先从变化多端的生活讲起吧!当我们走进繁荣的大街,当你跟同伴聊得起尽时,有一个人吃完西瓜·,明明知道前面有环保垃圾箱,就是不走到前面扔一下,就一分钟,他就是不那么做,随手往地上一扔,头也不回地朝前走去这时,你会怎么做呢?是直接走了还是拿起西瓜皮扔进垃圾箱呢?做为环保小卫士的你,肯定会拿起西瓜皮扔进垃圾箱。
你瞧,就这么一分钟做了一件帮助地球妈妈“美容”的事情。你们读过《一分钟》这篇文章吗?讲述的是一位小男孩为了多睡一分钟,结果车子走了,他在那里等了很久,最后冲迟到了二十几分钟。
一分钟,就迟到二十几分钟,哇,如果早一分钟,肯定不会迟到,你说,我说得对吗?一分钟,有时过很慢,是的,在玩游戏时,它呼啦一声溜走了。可是在做作业上,却过得很慢,小朋友在学习上,老觉得怎么这么慢呀,其实,时间的速度是一样的,看在你有没有兴趣,玩游戏时,你很开心,所以他就很快了。
一分钟,它可以做一些事情;一分钟,它可以让你学到知识;一分钟,它可以锻炼身体等等,一分钟是十分珍贵的,请不要小看它哟!对不对?篇二2000年前,孔夫子站在苍茫的河边发出这样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天,许美静站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唱出这样的感慨,“把握生命里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说到时间,很多人便会把它与成功联系在一起。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先生便是一位同时间赛跑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他还翻译了一部国外的经典着作。
毫无疑问的说:他的成功与他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不可分割的。记得他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打扰别人的休息和工作,无异于谋财害命”。
生活在不乏这样的人,如同《论语》中说的那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虫豸一般虚度年华。想一位哲学家说的那样:“想让土地不长草,就必须在上面种上庄稼”,换而言之,想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就必须给我们的心灵装进美德,而珍惜时间,则是装进美德的大前提。
因为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围魏救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我们可以想象,若是平原君迟延了一天、不,三个时辰。那赵国又会是怎样的惨状。
有时,呆板的等待时间自行运转是远不如去改变时间运行的轨道的。更合理的安排时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实证明,把握生命里每一分钟是成功的第一要诀。我们这样去做,一定会使短暂的生命大放异彩。
3 作文:一分钟的一分钟的价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流东,今日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小荷作文网 ------题记 小 荷 作文网 说起一分钟,大家一定都亲身体验过,可能都感到微不足道,都感到一分钟是短暂的,也许一分钟就一眨眼的功夫,也许一分钟可以打七十个字,也许一分钟可以写十个英语单词,这些都是那么一文不值,但是,你听了下面这一则故事,一定会改变对一分钟的看法。 有一个饮誉天下的教育家名叫班杰,一位十分渴望取得成就的青年打电话向班杰请教成功的秘诀,他们约好在班杰家见面。
第二天,那位青年走到班杰家门口时,眼前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房门大开着,客厅里乱七八糟,沙发上坐立着衣服、报纸,餐桌上到处布满了灰尘,总之,是乱得不能再乱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如此伟大的教育家的家竟是这样的,还没等他说话,班杰就慢慢从房间中走出来,微笑这说:“现在是一分钟前的家,请你先出去一下,一分钟后进来。”青年人满脸疑惑地走了出去,还未等到一分钟,班杰就叫他进来。
眼前的情景又再次使他大吃一惊:现在整个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十分整洁,沙发上的衣服和报纸都好像在捉迷藏藏起来了,餐桌上的灰尘也藏起来了,总之,一切不顺眼的东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并且餐桌上还摆了两杯红酒,班杰热情地说:“来喝红酒吧!”他们两举起酒杯,杯中的酒微微荡漾着,他们喝完酒后,班杰就说:“好了你可以走了!”青年人遗憾而又失望地说:“可、可是你还没有教我成功的秘诀呢!”“还不够吗?”青年人这才恍然大悟。 由此可见,时间很宝贵,时间就是生命。
试问,如果班杰他当初不珍惜时间,他能饮誉天下吗?试问,当初如果当初班杰不珍惜好每一分钟他还能名扬四海吗?试问,如果班杰当初不利用好每一分钟,他还能闻名遐迩吗?对!正是因为班杰珍惜时间,珍惜好每一分钟,利用好了每一分钟,他才能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他有着一种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的精神!他永远坚信着: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着有“现在”。
以成成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一个人想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珍惜时间。只有珍惜时间,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古今中外,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珍惜时间的楷模。法国作家雨果成名后,一张张请柬像雪花般飞来。
对此,他并没有陶醉,她明白这要耗去生命的一部分。于是他毅然拿起剪刀剪下自己一半的胡子,使自己无法出门。
待头发、胡子长全了,世界名著《悲惨世界》也问世了。爱国将领冯玉祥为了学习英语,闭门谢客,在大门上挂出“冯玉祥死了”的牌子。
带到学有所成,又把“冯玉祥复活”挂了出去。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用了三十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花去二十二年,歌德写《浮士德》耗去六十年。
他们的时间从何而来?正像鲁迅先生所说,他们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了。
是呀!珍惜宝贵时间的人,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来,创造出财富来。过了今生今世,人就再也得不到什么来生来世。
眼前的人生对谁都无二致。我们浪费得到的恰恰是正在飞逝的光阴。
可是,现在社会上就有不珍惜美好年华的人,把青春的时光付东之流。这些年轻人不懂得人生的价值,青春的宝贵,整天吃喝玩乐,靡靡之音。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实例也屡见不鲜——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晋平公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为什么年七十才欲学呢?这也许与他年轻时不珍惜时间有关。
其实浪费时间等于吸毒,不珍惜时间会空度人生。 听了上面这几则故事,了我想你已经深受启迪,下面,我再告诉你一分钟的重要性和他意味着什么—— 一分钟以为着什么?一分钟意味着手术台上一位病人的生与死;一分钟意味着什么?一分钟意味着你是走向成功之路还是踏上不归之路;一分钟意味着什么?一分钟意味着在战场上战士的胜利与失败;一分钟意味着什么?一分钟意味着你是上等人还是下等人;一分钟意味着什么?一分钟意味着…… 一分钟固然短暂,但是一分钟可以做许多的事:一分钟可以印刷出好几本书;一分钟可以写三十几个字;一分钟可以跳两百多下绳;一分钟可以看一篇三百多字的文章,一分中可以开关灯六十几下;一分钟可以做仰卧起坐三十几个;一分钟可以…… 对呀!人人都知道,时间有时像鸟一样地飞着,有时候像蛆一样地爬着;不过要是一个人连时间究竟过得快还是过得慢也不觉得,他便是很幸福的了。
就是这个道理! 怎样对待时间呢?聪明者,利用时间,愚昧者,等待时间;有志者赢得时间,无智者放弃时间。愿我们是聪明者、有志者!愿我们利用好每一分钟,珍惜好每一分钟,记住我们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认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
4 仿写作文选写10篇作文(题目自拟)一篇500字第1篇:我喜欢(仿写) 我喜欢春天的桃花,那粉红的花朵引人注目,像害羞的小姑娘,在树上尽情绽放。
我喜欢夏日的骄阳,它炙烤着大地,在这样酷暑的季节里,我可以吃冰棍,吃西瓜。树上的叶子翠绿翠绿,在树下乘凉时便是享受。
我喜欢秋季的果实。那又大又红的苹果,金黄的鸭梨,酸甜可口的葡萄以及红红的大石榴,都令我垂涎三尺。
我喜欢冬天的雪花。那雪花落在地上,便什么也看不见了。
但如果是鹅毛大雪地面上就会积起两三厘米,甚至十几厘米的厚雪,踩上去吱吱作响。树上毛茸茸的雪球和晶莹的冰条,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样。
我喜欢大海。我喜欢那美丽的浪花;喜欢那宽广的胸怀,把我们七大洲连在一起,永不分离。
我喜欢和平。喜欢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不再为称霸天下而野心勃勃,从而使我们能安居乐业。
我喜欢看书。我喜欢那些搞笑的童话,如郑渊洁老师写的《大灰狼罗克》系列。
我也喜欢侦探破案书籍,在那些书里,我能学到很多知识。我还喜欢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
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身体,还可以放松心情,使我变得身强体壮。我也喜欢天上的月亮。
中秋节时,它圆圆的,像个大圆盘,高高地悬挂着。它身边的星星又像士兵守卫它。
我喜欢生活,我希望天下每一个小朋友都快乐成长。--500字 第2篇:仿写《我喜欢》我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
嫩绿的小草从那软绵绵的土壤了探出头来,树尖长出了极嫩的绿芽儿。我喜欢夏天里那一把又一把的“大绿伞”,为我们人类送来了一片片阴凉,让我们无忧无虑的在下面尽情的嬉戏、看书、下棋…… 我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
弥漫着一种果香,看那苹果红得像一位害羞小姑娘的脸蛋,柿子像个橙色的灯笼高傲的挂在枝头。我喜欢冬天的粉妆玉砌,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无瑕的白纱,树木也不例外,穿上了满身银珠片的棉衣,银光闪闪。
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那种美好的享受。我经常梦见自己如愿以偿,成了一名服装设计师,我还梦见我考试的了全班第一,正在接受老师的表扬呢!我还喜欢人,不管是伟大的还是平凡的。
我喜欢风姿翩翩的舞蹈家、好嗓子的歌唱家、手儿巧妙的画家。我也喜欢无私奉献的老师,有趣的、严格的、活跃的,我认为他们的一生仅为我们学生。
我还喜欢看书,在图书馆里面,我不能控制自己爱书之情,书,“她”能让我的大脑更加聪明,书,“她”能让我一生有光彩,书,“她”也能让我变得引人注目。我喜欢朋友,喜欢在我闲暇无聊、忧心忡忡的时候来安慰我,尤其喜欢坐在一起互换心声。
…… 我喜欢万物,我喜欢一切的一切,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550字 第3篇:仿写《我喜欢》我喜欢冬天的红梅,傲雪斗霜。
我喜欢那份宁静淡雅,我喜欢那驱走寒冷的阳光。我喜欢去郊外踏青,喜欢看冰雪消融的场面,喜欢看小草的嫩芽,喜欢天空展翅飞翔的燕子,喜欢枝头唱歌的小鸟…… 我喜欢夏日的公园,各式各样的花千姿百态,恰似一幅锦缎,让我容身在花海里。
我喜欢看秋风里飘落的树叶,喜欢捡些好看的作为书签,喜欢穿一身自己做的衣服,在秋风中雨飘落的树叶赛跑,伴着秋雨舞蹈。我喜欢旅行。
我爬过无数山峰,穿过无数湖泊,他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我的情操,让我领略了各地不同的风情文化。我喜欢边走边唱,把忧伤丢在半路,带着喜悦回家。
我喜欢朋友,喜欢在出其不意的时候拍他们的肩膀,在他们反应过来,我早已跑到“千里之外“了。我喜欢生活,而且深深地喜欢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350字 第4篇:仿写《我喜欢》我喜欢春天的生机勃勃。嫩绿的小草从那软绵绵的土壤了探出头来,树尖长出了极嫩的绿芽儿。
我喜欢夏天里那一把又一把的“大绿伞”,为我们人类送来了一片片阴凉,让我们无忧无虑的在下面尽情的嬉戏、看书、下棋……我喜欢秋天的硕果累累。弥漫着一种果香,看那苹果红得像一位害羞小姑娘的脸蛋,柿子像个橙色的灯笼高傲的挂在枝头。
我喜欢冬天的粉妆玉砌,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无瑕的白纱,树木也不例外,穿上了满身银珠片的棉衣,银光闪闪。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那种美好的享受。
我经常梦见自己如愿以偿,成了一名服装设计师,我还梦见我考试的了全班第一,正在接受老师的表扬呢!我还喜欢人,不管是伟大的还是平凡的。我喜欢风姿翩翩的舞蹈家、好嗓子的歌唱家、手儿巧妙的画家。
我也喜欢无私奉献的老师,有趣的、严格的、活跃的,我认为他们的一生仅为我们学生。我还喜欢看书,在图书馆里面,我不能控制自己爱书之情,书,“她”能让我的大脑更加聪明,书,“她”能让我一生有光彩,书,“她”也能让我变得引人注目。
我喜欢朋友,喜欢在我闲暇无聊、忧心忡忡的时候来安慰我,尤其喜欢坐在一起互换心声。……我喜欢万物,我喜欢一切的一切,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550字 第5篇:仿写《我喜欢》我喜欢瑞士的铁力雪山。雪山与天空在远处融为一体,只能看见一片银色。
我喜欢那蓬蓬松松的雪球,我喜欢那千姿百态的冰锥。我喜欢蒙古那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清晨,我静静地走过那里,草尖上还残存着。
儒道纷争借助向秀、郭象等人在理论上的贡献基本平息。但与儒道纷争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股学术思潮即儒佛纷争也是对儒学发展的一次重大考验。儒道纷争所要解决的是正统儒学与本土异端思想的冲突与融合,而儒佛纷争则是中华本土文化第一次面对域外文化的挑战而不得不作出的回应。因此,儒佛纷争在儒学发展史上的意义至关重大,儒学如不能有效地回应域外佛教文明的挑战,便无法继续存在和发展,当然更不会有后来的宋明理学,不会有儒学的再生与辉煌。佛教传入中土的确切时间今已不可确考。但大体说来至少在东汉时期中土士人已知道佛教的存在,并模糊地感觉到儒佛之间的差别,朦胧地预感到儒佛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据袁宏《后汉纪》:"浮屠者,佛也,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其教以修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静。其精者号沙门。沙门者,汉言息心也。盖息意去欲,而欲归于无为也。又以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所贵行善修道,以炼精神而不已,以至为而得为佛也。"显而易见,在佛教传入中上的早期阶段,在士人的心目中,极易将这种域外文明视为与本土文化的思想异端即道家之学相类似。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便必然与儒学思想发生冲突,而与道家思想合流。
儒佛之间的冲突在东汉时期还只局限在一些形式末节问题上,真正从理论层面进行交锋还是在魏晋及其之后。通观汉末魏初出现的牟子《理惑论》,儒佛之间在此时的冲突主要是儒佛同异、本末等问题。牟子认为儒佛相合而不相乖�"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其用意似乎是以佛补儒,借用佛家的道理以济儒学之穷。《高僧传·康僧会传》所载三国时僧人康僧会与东吴之主孙皓的一段对话,大体可说明当时人心目中的儒佛关系。皓问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会对曰:"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
善既有端,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 皓曰:“若然,则周、孔已明,何用佛教?”会曰:"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乐。举兹以明劝阻,不亦大哉。"白此不难看出,康僧会一方面论证儒佛为一,二者在根本理念上并不冲突,另一方面则论证佛教的理论备极幽微,比儒学的理论更高一筹。这样一来,便极易引起儒佛之间的冲突。
从孙暗的观点看,儒家伦理既然与佛教义理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那么有什么理由舍弃儒教而专用佛教康僧会虽然以佛教义理各极幽微加以解释,但由此并不能减轻素有"内诸夏而外夷狄
思想传统的儒家十人的困惑以及他们对佛教义理的本能排斥。佛教之徒如果不能有效地回应这种责难,那么儒佛为一说便根本不能成立。对此,牟子《理惑论》曾以设间的形式明确触及这一问题。
问日:"孔子日:‘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仁也。’孟子讥陈相更学许行之术,日:‘吾闻用夏变夷,未闻用夷变夏者也。’吾子弱冠学尧舜周孔之道,而今含之,更学夷狄之木,不已惑乎严牟子对此回答说:"此吾未解大道时之余语耳。若子,可谓见礼制之华,而暗道德之实,窥炬烛之明,未睹天庭之日也。孔子所言,矫世法矣;孟坷所云,疾专一耳。昔孔子欲居龙夷,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及仲尼不容于鲁卫,孟柯不用于齐梁,岂复仕于夷狄乎禹比西羌而圣哲,瞽瞍生舜而顽器,由余产狄国而霸秦,管蔡自阿洛而流言。传曰:‘北辰之星,在天之中,在人之北。’以此观之,汉地未必为天中也。佛经所说,上下周极,含血之类物,皆属佛焉。是以吾复尊而学之,何为当舍尧舜周孔之道,金玉不相伤,精瑚不相妨。谓人为惑,时自感乎严确实,从文化交流的观点看,如果继续以夷夏之辩的立场看待佛教文明,当然是一种心胸较为偏狭�"自感"。
然而问题在于,佛教的传入以及在魏晋时期的流行,这一阶段毕竟不是儒学的黄金时代。恰恰相反,儒学当此时除了陷入玄学化的危机外,其自身也面临着深刻性的信仰危机。因此,儒佛之间的冲突并不仅仅是夷夏之辩问题,而是佛道合流共同推进了儒学的玄学化过程。《高僧传·支遁传》载:"遁尝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子·逍遥篇》云:‘各适性以为逍遥’。遁曰:‘不然,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于是退而注《逍遥篇》。群儒旧学,莫不叹服。”那么他们叹服的究竟是什么呢请看《世说新语·文学篇》注云:"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晏鸟,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丞尝于糗粮,绝觞爵于是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 此向、郭之注所未尽。"按向秀、郭象的解释:"夫鹏之上九万尺,之起榆枋,大小虽差,务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买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显而易见,支遁的解释之所以令众懦叹服,主要在于他纠正了向、郭"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的偏颇,而直认庄周以"至虚之心"全然超脱了现实的物质世界,而不是依顺于现实世界。这样一来,佛家义理便与道家思想若合符节,从而对儒学的玄学化起到进一步的推进作用。故而孙绰《道贤论》以为"支遁、向秀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佛道合流推动了儒学玄学化的过程,然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激起一些人对佛教的公开反对。尤其是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神不火等思想,越来越被下层民众所接受,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儒学在争夺信仰群,儒家学说的命运与前途岌岌可危。为此,孙盛在《与罗君章书》中写道�"今以万物化为异形者,不可胜数,应理不失,但隐显有年载。然今万化犹应多少…"吾谓形既粉散,知亦如之;纷错混淆,化为异物、他物,各失其旧,非复昔日。此有情者所以悲叹。若然,则足下未可孤以自慰也。"孙盛对佛教生死轮回说的批判,实开南朝神灭与神不灭论争之先河。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经魏晋至隋唐始臻极盛。由于佛教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结构与中国不同,要在中国立足,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和更新,这就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魏晋时期,佛学依附于玄学,经南北朝才独立发展,到隋唐才完成了中国化。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仍有讨论的余地。
佛教传入中国,必不可免地与中国固有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相抵触,其中主要是儒家思想及其变种。从秦始皇“以吏为师”确立法家的地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经学的兴衰,到魏晋玄学的流行,其间经隋唐佛学,到宋明理学,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运动变化的系列。隋唐之际佛教独步青云,也不是偶然的,只是这运动中的一环。只有这样考虑才能完整说明佛教中国化问题。
一、从兴佛与毁佛看佛教中国化
佛教是否中国化,关键就是看它是否适应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发展的状况。佛教的兴起,首先是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然而佛教的发展,又和统治阶级构成矛盾,因而时常遭到禁断。
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一直很尖锐,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经常迫使人民群众铤而走险。统治阶级就是利用劳动人民绝望的心理,向人民推销精神毒品。东晋时期大臣庚亮认为佛教“殊俗参治,怪诞杂化”,用晋成帝的名义发布诏旨,限制佛教。大臣何充说:“有佛无佛,固是非臣等所能定也。然寻其遗文,钻其要旨,五戒之禁,实助王化!贱昭昭之名行,贵溟溟之潜操,行德在于忘身,抱一心之清妙,……弊无妖妄,神道经久,未有其比也。”〔1〕这位大臣连佛到底有没有, 都断定不下来,却要鼓吹佛教,原因就是佛教禁断人们的欲念,不准百姓有生存的想法,忘却自身,为统治阶级服务,因而可以从思想上控制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这就是为什么统治阶级要极力提倡佛教。
东晋和南朝的大部分皇帝,都是提倡佛教的,到梁武帝萧衍时达到了顶点。萧衍总结了政权动荡的原因后说:“建国君民,立教为首”,寻找适合其利益的意识形态。萧衍一面大力提倡儒家以维护纲纪,一面又著书立说,宣扬佛教。据《梁书·本纪》记载,萧衍“笃信佛教,制《涅pán盘》、《大品》、《三慧》诸经,累数百卷,所览余闲,即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学,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人。”主持编修了五千多卷译注经。萧衍还三次舍身同泰寺,由群臣用重金赎回,把佛教抬到了与孔子同样的高度。这种舍身行动,还有沈约等世家参加,形成一股逆流。
经过统治阶级的极力提倡,南朝佛教空前兴盛起来。桓云说:“京师竟其奢*,荣观纷于朝市,天府为之倾,名器为之秽黩。避役钟于白黑,乃至一县数千,猥成屯落。”〔2〕一县有数千之众, 这还只是在东晋,萧衍时期,国家财力确到了“天府为之倾”的境地,一次赎身,就达一亿!
寺院经济的强大,削弱了封建国家控制的人口和土地,不利于封建统治,造成国库财富空虚。封建国家也多次禁断佛教,限制其无限制发展,其中以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周世宗三次规模最大。
太武帝崇信道教,听了大臣崔浩的意见,严厉灭佛。“后魏时,太武帝四征长安,以沙门多违佛律,群聚秽乱,乃诏有司,尽坑杀之,焚破佛像,长安僧徒,一时殊灭。自余征镇,豫闻诏书,之匿得免者十一二。”〔3〕这次打击,佛教损失惨重,只是由于达官贵人们的包庇,僧侣才没被杀光。但结果怎样呢?除了太武帝以外,北魏诸帝都是信佛的,到了他儿子手上,又开始恢复佛教的势力。太武帝时,平城仅有寺院约百所,四方6478所,僧尼共计77258人,势力并不很大。 半个世纪以后,宣武帝时,北魏就有寺院13727所,翻了一番。魏末, 洛阳一地就有寺一千余所,全国三万余年,共有僧尼达二百万人。〔4 〕而当时整个人口不足二千万。太武帝灭佛本身和寺院经济的庞大力量,恰好说明了佛教在北魏的巨大势力。
魏末到东魏和西魏,经过战乱,佛教的势力虽然受到打击,但动乱从另一方面又加强了佛教的扩张。北周武帝在继续进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国家的改革中,宣布再次禁断佛教,这次解放了三百万人。
以上两次灭佛事件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太武帝以后佛教势力猛增,超过了原来几倍。周武帝灭佛以后,杨坚称帝的第一年,就“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洛州等大都邑,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天下之人,从风而糜,民间佛经,多于六经百十倍。”〔5〕试想, 佛教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保持印度的面目,怎么会以连绵不断的声势,不断高涨地存在数百年,并且历经统治阶级大规模的禁毁命令而不绝?这就说明了佛教反映了善良群众的痛苦愿望,在魏晋以后中国化了。
唐朝以后,佛教实际上成了为统治阶级制造理论根据的工具,介乎儒家之上。唐太宗本人并不懂多少佛经,却说“佛道玄妙,圣迹可师”,〔6〕僧侣从太宗开始享受的殊礼,如步迎玄奘,武后与神秀同辇。更是当时的“大儒”仰而不可及的。
唐武宗迷信道教,在宫中筑九天坛亲受道士赵归真符篆,在道士刘云靖等人的鼓动下,下诏“朕闻三代以前,未尝言佛,汉魏之后,佛教寝兴。是由季时,传此异俗”〔7〕为理由禁断佛教, 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五千人,收田数千万顷。这是封建国家对佛教的胜利。
唐中叶以后,社会动荡不安,禅宗发展起来。后周世宗时,为了加强国家财富和人口,以“节俭”为名,限制佛教的发展。世宗灭毁,是几次大规模灭佛运动中最宽裕的一次,保留了皇家赐匾的一万多所寺院,然而世宗灭佛的成就,却出乎意料的大。宋代建国以后,太祖太宗极力提倡佛教,编修整理佛教的经典,禅宗却不如唐时期能在官方意识形态中占主导的一席,僧侣数量尽管很大,却不过三十万人。佛教从此一蹶,不再复振。若按禅宗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适应中国情况的观点来看,在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改变的宋代,中国化的禅宗怎么会让位于后起的理学呢?从这里,我们可以反证出隋唐佛教的中国化并不存在。
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大量翻译,在当时引起了震动,其震动所波及的文化领域(思想、政治、经济、文学、绘画、建筑、音乐、风俗等)和阶层(从帝王到平民)极其广泛。仅从佛寺的修建情况,就可以看出佛教影响之大。今存的古寺名刹中有许多是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如甘露寺、灵隐寺、云冈石窟、少林寺、寒山寺等等。梁朝有寺2846座,僧尼八万二千七百馀人;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大寺七百馀座。北魏末,寺院约三万馀座,僧尼约二百馀万人(见唐法琳《辩证论》卷三、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一二○)。北齐一朝,在僧官管辖下的僧尼就有二百多万人,寺院四万馀座(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八《法上传》)。这么多的古寺名刹、石窟摩崖,充分证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况。再从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方面来看,南朝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梁武帝尤其笃信,曾四次舍身入寺。东晋名僧慧远与许多权要都有来往。北朝虽然有禁佛事件,但总的看来历代帝王还是扶植佛教的。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已经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
文人与佛教的密切关系也值得注意。相传曹植曾为月氏人支谦详定所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又游东阿鱼山,忽闻岩岫里有诵经声,清通深亮,即效而则之。“今之梵唱,皆植依拟所造”,世称鱼山梵呗(《异苑》卷五)。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晋书·谢安传》)。支遁(字道林)也是一位诗人,今存诗18首。他与许询、孙绰、王羲之等都有交往。慧远在庐山与谢灵运、刘遗民、宗炳等许多文人有很深的交往。谢灵运是一位笃信佛教并懂梵文的文学家,他受竺道生影响著《辨宗论》,应慧远之请撰《佛影铭》,又撰《慧远法师诔》、《昙隆法师诔》、《维摩诘经中十譬赞》。(梁)慧皎《高僧传》卷七《慧睿传》载:“陈郡谢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咨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焉。”《十四音训叙》是他参加佛经的“改治”,向慧睿请教后所撰。张野也是“学兼华梵”(《莲社高贤传·张野传》)。齐竟陵王萧子良于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在建康召集文士、名僧讨论佛儒,吟诗作文,并造经呗新声。这件事对沈约等人开创永明体诗歌无疑起了催化的作用,而沈约本人也是笃信佛教、精通内典的。著名的文学理论论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馀年”(《梁书·刘勰传》)。编撰《玉台新咏》的徐陵与智者大师交往密切。江总曾从法则受菩萨戒,后又曾栖止龙华寺。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记述北魏洛阳佛寺,是这个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品。
关于佛教对文学的影响,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察:
一、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无前世也无来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庄子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大宗师》)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这样就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的想象世界也扩大了。人活着不但要考虑今世,还要考虑前世尤其是来世,今世的善恶是因,种下了来世的幸与不幸是果。用因果报应的观念解释人世间的许多现象,遂有了《幽明录》(刘义庆)、《冥祥记》(王琰)、《冤魂志》(颜之推)等笔记小说。维摩与观音的形象在这时建立起来,并对后代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二、故事性的加强。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并且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有的故事是直接来自佛经的,在这时的小说里改写为中国本土的故事,如(梁)吴均《续齐谐记》里所记“鹅笼书生”的故事。有的是印证佛教思想的中国本土产生的故事,如上述《幽明录》等书中大量的记载。南北朝时期,记载因果报应之类故事的小说大量出现,显然与佛教有关。唐代的俗讲与变文,导致了中国白话小说的产生,则更证明了佛教的深远影响。
三、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关于反切产生的年代历不有不同的说法,以颜之推所谓汉末说最为可信:“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颜氏家训·音辞》)这正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事。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梵语的拼音法启发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而反切欲求准确,就自然会发展到对汉字声调的注意。四声的发现,据文献记载,始自南朝宋代的周颙。但北齐李季节在《音韵决疑序》中已经说到:“平上去入,出行闾里,沈约取以和声之,律吕相和。”则似乎在此前民间已有四声之辨了。陈寅恪《四声三问》认为四声的发现与佛经的转读有关,虽然有学者质疑,其细节是否确切尚待进一步考证,但从大的文化背景看来,这两件事情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四、词汇的扩大。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反映佛教概念的词语,也大量进入汉语,使汉语词汇丰富起来。其中有的是用原有的汉字翻译佛教的概念,使之具有了新的意义,如“因缘”、“境界”等。有的是外来语的音译词,如“佛陀”、“菩萨”、“沙门”、“菩提”等。
五、文学观念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本是文学观念脱离儒家强调的政教中心说,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与玄学有很大关系,而佛教中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心性的观念,关于境界的观念,关于象和象外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也丰富了文学观念。
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有不合理之处,请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指正。
自然的发现这一讲骆老师讲得很深刻,自然的含义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对于魏晋士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越名教而任自然”,这应该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魏晋士人的风骨和性情。曾经读过余秋雨的一篇散文《遥远的绝响》,专门写了嵇康等人,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其中我很赞同他说一提到魏晋,总离不开一个“风”字,风流、风采、风骨在魏晋士人的身上展露无遗,似乎已经是那个时代、那群人的专利。我所理解的魏晋之风,可以说是那时的士人性情如风,他们随心任性、不拘于物、不合于俗,是一种完全自由洒脱的生活状态。我想这一点与“自然”应该是相通的。
骆老师讲到东汉后期开始人们对生死有一种强烈的焦虑,这时他们期望重新建立一种崇高、永恒的精神世界。谈到对生死的焦虑,使我想到了士人与佛教的关系,南怀瑾在著作中曾提到中国文人与禅宗之间的密切联系。古代文人不乏有虔诚信佛、以禅宗的精神来自我解脱,离俗遁世、放浪山水之间者。他们除了苦于政治黑暗、仕途多舛的原因外,也有对于生死的思考。正是因为人生短暂,许多士人接受了禅宗,看透生死,也算是一种人生的超脱。他们的任情任性和魏晋士人不无共同之处,都是追求自然和真我。然而一个问题是魏晋的士人似乎并未投向佛教,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到魏晋时大为兴盛,但似乎并没怎么提到如“竹林七贤”等人与佛教的具体关系。骆老师也讲道,生命是短暂的,所以人天生有一种宗教倾向,但我觉得魏晋士人身上体现的不是浓厚的宗教气息,也不是什么信仰,而就是一种纯粹的人的性格,似乎他们天生就是这样另类的。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他们的任情任性完全是自己生命的本能,而不是靠着外物的支持。大概中国古代两千多年,人们唯有对魏晋的士人推崇备至,也是因为他们不但在那个时代,甚至在整个封建历史中都是特立独行,卓然不群的人,他们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后世的文人尽管也有品行高洁、超尘脱俗的,但都未能像魏晋的士人那样做到极致。
自然是一个广而深的概念,魏晋士人既关注了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存在,也更加重视个人的自然,即自我本性的流露。他们就是要活得潇洒、坦荡、自由、有尊严,即便是死也不屈服,这样一种风姿和傲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令人赞叹和敬仰的。谈到魏晋之风、谈到“竹林七贤”、谈到嵇康的《广陵散》,人们总有一种向往和怅惘,是因为那种风骨的远去,因为我们无法拥有。也许那个时代士人的生活依旧有无法改变的压抑和悲哀,但我们还是想说:那样的人生真痛快!
魏晋是士人的天堂。文士“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于纵酒昏酣,扪虱清谈之际,将争夺文化领袖地位的儒释道之间纠缠不清的矛盾逐一化解,结果儒释道融通为一,皆大欢喜。形成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
魏晋士人取得这一丰硕成果的最大突破在于敢于突围经典,打破“循经守数”的桎梏。汉代之前,凡重要著作皆称为“经”,譬如四书五经,道德经。今人为之经典。纵然有人敢僭越妄言,也只能以“论”自居,不像现在百家讲坛这样群魔乱舞,没有规矩。《文心雕龙·论说》:“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隧”。到了魏晋,士人追求生命的愉悦,放任自流,向一切体面的东西挑战,对经书更是“博士家法,遂成废弃”,“得其意而言”,于是就有了王肃敢伪证经书,杜预敢曲解《左传》,王弼以老庄注《易》,何晏、皇侃以玄虚说《论语》。经学之尊严,受清谈之洗礼,有了平和的心态与融合之可能。
儒道之争无非是名教与自然之争。也就是社会规范与人的本性的关系问题。儒家强调制名(礼)教以规范人性,道家则主张顺自然而因物性。儒家名教理论沿习至汉末,流弊丛生,是某些诈伪狡黠之徒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工具,道家,尤其是庄子学派,认为个体的人高于社会的人。他们主张顺自然而因物性,也就是说应当由着个人的自然本性自由发展,社会礼法制度和规范的出现,恰好证明了人类自然本性的不断自我丧失。道家的自然理论,在重视个人性格和意志方面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过分夸大个人意志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对立,想把个人从社会中脱离出来,则又显然走向了另一个片面。魏晋士人洒脱的人生态度,注定他们崇尚老庄,肯定人的自然本性的根本性和合理性,但亦不排斥名教的规范作用,主张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用),强调以本统末,以用显本,本不离末,用不异本,努力调和自然本性与名教规范之间的矛盾,使之协调统一,将道与儒作为人的内心与社会的两个层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地保留下来,或许这也是中国人两面性的一个根源。
魏晋士人创造奇迹的另一重要手段是“忘象(言)得意”的认知理论。 佛教初期的传入,在翻译中过分讲求文辞,而忽略其思想意义很难为人所理解与接受。魏晋士人的洒脱精神反对支离烦琐的解释方法,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极大地影响了佛典的翻译方法。正如东晋名僧道生所说的:“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此外,东晋名僧僧肇,深通老庄和玄学,他的著作《肇论》,借老庄玄学的词语、风格来论说般若性空中观思想。在使用中国传统名词和文辞来表达佛教理论方面,达到了相当高妙的境地,深契忘言得意之旨。所以说,玄学对于佛教的影响是很深的,它在连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在中国儒、道、玄思想的影响下,原印度佛教的许多特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诸如,印度佛教杂多而烦琐的名相分析,逐渐为简约和忘言得意的传统思维方式所取代;印度佛教强调苦行累修的解脱方法,则转变为以智解顿悟为主的解脱方法;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更多地为世出世不二,乃至积极的入世精神所取代,等等。而在理论上则更是广泛地吸收了儒家的心性、中庸,道家的自然无为,甚至阴阳五行等各种思想学说,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魏晋世风喜欢谈天说地,同时重视交流,也是使儒释道融合的一个重要契机。 在魏晋士人的学术争鸣中,口头清谈与文章争论是主要的途径与形式。士人们为显示自己的才能,以在清谈中一占上风,自成流派,故而争相博览群书,自发奇思,触发了许多新的观点。有了新观点的人,就会与人“探玄理微”,“引饰妙词”,“至暮忘餐,理竟不定”。有的人不善于“以口舌御人”,就转而将自己的思想付诸笔端,与对手打笔战。这种激烈又睿智的思辨行为,不仅精细地阐述了儒释道的精义,而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使得各种看法融会贯通,形成魏晋士人复杂的人格精神。如南齐的张融,遗命在他死后入葬时,应左手执《孝经》(儒家)、《老子》(道家),右手执《小品(方)》(医家)、《法华经》(佛家);而陶弘景也遗命死后当用道士和僧徒的士俑殉葬,可谓是“儒冠僧服道人鞋”。可见,当时儒释道已经在他们身上得到完美的融合。
有复制的,也有自己写的~望楼主笑纳
因为农村在出殡的时候,让家中的长子摔碎瓦盆是一种流传了千年的风俗习惯,有向去世老人告别的意思,也有的地方认为摔碎瓦盆之后,就能把家里的晦气带走,让家里从此走上好运;而在有的地方,这个瓦盆是子孙晚辈给老人盛饭的,长子把瓦盆摔碎了之后,老人就能够把瓦盆带到下面去吃饭了,意思就是能让老人在地下有饱饭吃,不至于饿肚子。
长子或长孙摔瓦盆在农村地区办丧事将要起灵的时候,会由长子端起大瓦盆摔碎,一方面是向去世老人做最后一次告别,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此驱除家中的晦气。摔瓦盆的人必须是家里的继承人身份才行,如果长子不在的话,那么就由长孙来完成,只有自己没有后代的,才由侄子来做这件事,但自己的财产可能也会由侄子来继承,因为侄子给自己摔了瓦盆、送了终,就等于是合法的继承人了,既符合了法律,也会得到大家族里人们的支持。
瓦盆是老人吃饭的家伙在办丧事的时候,这个瓦盆所起的作用,是用来盛去世老人所吃的饭。子孙后代在哭灵的时候,会排队把手里的饭菜分次拨入老人的瓦盆里,拨饭时嘴里还要说请老人来用饭,希望老人吃得开心等,这个仪式完成之后丧事酒席才能开饭。长子把瓦盆摔碎之后,就等于让老人把吃饭的瓦盆也带到了阴间,老人在下面有了这个饭碗,就不愁吃喝了。
为什么有的瓦盆下有洞有的地方会在瓦盆下钻有很多小洞,据说去世老人有多少子孙就要钻多少小洞。瓦盆摔碎之后,老人带到下面去的瓦盆上也同样有许多小洞,据说老人在奈何桥头喝孟婆汤的时候,能够让孟婆汤从瓦盆的小洞中漏出来,这样老人就不至于喝了孟婆汤而失去记忆了,来生转世也还能够记得自己的家庭和亲人。
愿逝者天堂安息的唯美句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根据句子的语气用途不同,句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句子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愿逝者天堂安息的唯美句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愿逝者天堂安息的唯美句子 1
1、每个人都有这一次,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也许对老人来说离开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他们将会留在我们的心里。
2、亲人离世了,千万不要悲伤和痛苦,在天堂,他在默默的看着你,希望你快乐,为了让他开心振作起来。
3、爷爷,您的在天之灵,一定为您的儿孙祈福,保佑我们平平安安,一切顺利!您的儿女们永远忘不掉您的养育之恩,您的孙子孙女们也会永远记住您的言传身教,您的曾孙们也会永远怀念您并继承您的优良传统。
4、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5、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无法去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只能在心里为死去的人默默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天堂也活过的很好。
6、亲人以乘黄鹤去,人去音存楼不空。但以笑颜慰慈恩,从来此恨最无穷。
7、没有你我一度不知道路要如何继续,但是我知道你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我,反以我擦干眼泪,重拾信心,让你可以在天国一样看到积极向上的我。同样祝你一路好走。
8、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9、人死不能复生,别那么难过,应该用你的表现来安慰他在天之灵,虽然他离开了,但是我们活着的人依然要好好活下去。
10、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去世是她最终的规宿,不必太伤心。
11、忘却,往深处想还真是一种美德,与其日日为旧人放一双筷子,哀痛得不能自拔,还不如与逝者相忘于生活。
12、节哀顺变,但是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的活。死者已矣。
13、朋友,失去亲人,是件很痛苦的事。但你母亲的走,也告别了疾病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说。你自己也多保重!
14、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15、亲人会在天上注视着你。陪伴着你。亲人一直都会在你身边。只是你看不到他了。
16、每个人来到这世上其实都只是在找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些人先走了那是因为他以寻到,没什么好哎叹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7、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勇敢面对,所有的一切都会随风过去。
18、她老人家是解脱了,去享福了,人死不能复生,奶奶在天之灵肯定不希望儿孙如此伤心的。
19、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20、不要让他们挂念就好了,你也不要伤心,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加油吧!
21、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我不幸病逝的`爷爷,并向他作最后的告别。
22、惊闻您遭丧母之痛,感同身受,寿夭天定,望您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来日方长。
23、昨日又见你伤心,就象看到花在雨中凋零,我更痛心。昨天的一切终将过去,我们何必再去执着让自己伤心,明天的快乐,要我们今天就去憧憬。
24、人生都要经历这一刻,我为你母亲的离去感到悲痛,作为朋友我祝福你的母亲在天国得到永生和幸福。
25、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
26、节哀顺变,我们现在应该对去世者的真诚祝愿,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27、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人家,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28、别难过了,走的人的心愿,都是希望活着的人坚强的生活下去,她会祝福你活的更好!不想你再悲伤!
29、人都是要去的,活着或者是死都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他老人家了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生活比在人间幸福,节哀顺变。
30、别太难过了,我接下来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振作起来,一切都挽回不了了,我们还要继续生活下去,为自己,好好活下去!
愿逝者天堂安息的唯美句子 21、希望老人家一路走好,早日魂归故里,早日转世投胎。
2、敬爱的婆婆,愿您在天国安息,一路走好!
3、名垂千古长追思,英雄,一路走好。
4、愧疚,我来晚了愿天堂没有病痛。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5、鼓号的乐声在为你们送行,愿你们在天堂中安息。
6、一场喜事一场葬礼,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逝者安息。
7、生者奋然,死者安息。
8、安息,请带上所有人对你的祈祷与祝福,以你惯常温文尔雅的姿势,微笑着上路。
9、怀念我逝去的奶奶,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10、一路走好,天堂的一边会有彩虹和阳光,希望你不再拥有痛苦。
11、逝者安息,一切都会好的,城南花已开。
12、安息吧,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我还是不敢相信,明明放假前还好好的。
13、天堂安息,祝逝者家人顺安。
14、一个普通冬日,你悄然离开了,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15、愿逝者安息,亲人坚强,继续好好生活,愿天堂没有烦恼忧愁。
16、一路走好,不必回首,一世千秋。
17、爸,天堂的路你一路走好,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见。
18、惊悉噩耗,不胜悲痛。逝者安息,请节哀顺变。
19、祝所有天堂里的人一切平安,幸福!谢谢你们曾经为这个世界付出的一切!
20、沉痛哀悼,含泪送别,愿老师,一路走好。
21、惊闻您遭丧母之痛,感同身受,寿夭天定,望您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来日方长。
22、无志空长百岁,英雄一路走好!
23、愿另一个世界,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只有安息。
24、愿一路走好,逝者安息。天堂里没有病痛,你可以尽情的唱了。
25、安息吧、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
26、但愿逝者安息,亲人节哀,愿天堂没有绝望。
27、望逝者安息!永失亲人的你们一定要坚强起来!
28、深夜为你抄经,愿天堂的你再无疾病,一路走好。
29、为逝去的亲人们点亮心灯!愿逝者安息,一切安好!祝生者安康,珍惜当下。
30、愿逝者安息,祝亲人平安,无论是人间还是天堂,希望所有人是平和而满足的。
31、你的家人仙逝,我极悲痛。特向你们致以沉痛悼念,并盼节哀顺便,多多保重。
32、生活就是这样,旧的人走了,新的人又来了。嗯,一路走好,愿天堂里没有病痛。
33、逝者安息就不要再想他,人世的思念都是牵挂,生者若不能释然,亡灵便不得安息。
34、愿他一路走好,一直留在大家的心里。
35、春风又吹桃花开,恩师,一路走好!
36、来路无可眷恋,愿你安息,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被温柔以待。
37、愿逝者安息,活在世上的亲人要继续活下去。
38、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健康平安!
39、逝者已矣,节哀顺变。
40、婆婆,一路走好!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过得更好!
41、我们带着沉痛的心情为他们默哀,愿他们一路走好。
42、奶奶一路走好,望另外一个天堂你可以生活的更好,永远活在我心里。
43、为逝去的同胞,英雄,烈士,最真诚的默哀,一路走好。
44、世事无常,有些事难以预料。你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疾病和痛苦。
45、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意外和明天只是一个夜晚抉择。珍惜当下,愿逝者安息。
46、爷爷已乘鹤西去,在极乐世界与奶奶团聚,我们心中才聊以慰藉,愿爷爷一路走好!
47、祝福,好人会有好报的。天堂会幸福。
48、生命的消逝总是让人措手不及,逝者安息生者珍惜。我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49、大火无情人有情,英雄们一路走好,沉痛悼念逝去的英雄们。
50、外公一路走好,愿天堂一切美好,您不用再受苦。
51、逝者安息,愿天堂能够好好休息。
52、愿你安息,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被温柔以待。
53、给天堂的亲人送上美丽的鲜花,留下祝福的话语,愿你幸福快乐。
54、我代表个人深切哀悼和缅怀,愿天堂没有病毒。
55、祝福老人,早达极乐世界,好人有好报!鞠躬!
56、安息吧,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我还是不敢相信,愿天堂无病痛!
57、愿天堂一切美好,您不用再受苦。
58、一路走好,不要回头,人间弥留。
59、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希望身边的亲人和好友都能,平平安安,生命健康。
60、失去亲人的痛,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过去了的,愿逝者安息。
愿逝者天堂安息的唯美句子 31、亲人、朋友、知己之母亦是我的母亲,他们的悲痛等同于我的悲痛!
2、今天,我们哀悼,抗击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去的同胞。愿天堂没有病痛,祝你们一路走好!默哀。
3、您在天之灵一定能听到儿女的心声,儿女祝您一路走好,含笑九泉!
4、我会常常仰望天空,是想,如果真有天堂,希望我的亲人们,能在天堂里相聚,并相互照顾。不求能赐予我什么,只愿你们不再有病痛的折磨,能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今生今世,我心足矣!
5、断魂无声,逝者安息,一路走好,你们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
6、近黄昏,闻恩师因病故,心痛悲。往风铃林,欲借风铃花寄哀思!
7、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8、吊君风度,白面帅男。佳配小乔,鸳鸯一双,夫唱妇随,家道兴旺。
9、逝者已逝,翱翔天际,不必挂念,万世必究。
10、今天!挥泪送别英雄,一路走好!
11、恩师先行,并未走远,我们沉痛悼念。
12、为天堂的亲人送去一份思念,点亮一盏心灯,一路走好,不再有苦难。
13、永别了,亲爱的父亲,愿您的灵魂在天国安息!
14、你可知我对你的思念,不论过了多少年,都从未断绝,你一直活在我的生活里,多想说声,好想你,哪怕,你听不到。
15、祝生者安康,珍惜当下!
16、愿你灵魂有处安放,愿你在另一个世界,一切都好。
17、愿您地下安息!愿您天堂有灵,福佑子孙!
18、生活就是这样,还是需要继续。
19、欲诉哀思痛失声,悲深怕听笛长鸣。一怀萦绕心交织,双眼迷离泪纵横。殒命医坛从此去,置身苦海几时平。英灵已作蓬莱客,留得青山嵌美名。
20、愿天降幅兮佑柯,吾等立业兮心眠。
21、儿行千里母担忧,期盼儿归望村口。与世长辞三春秋,思念慈母情悠悠。谆谆教诲耳边响,眼前浮现母慈容。
22、逝者已走,在者节哀。
23、缅怀先烈,愿你们长眠,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
24、她老人家是解脱了,去享福了,人死不能复生。
25、爷爷:孙儿们将铭记您慈祥的笑容;孙儿将珍藏您永恒的嘱托;孙儿会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向您一样真诚、客观、勤俭、善良的人。敬爱的爷爷,郑重郑重,一路走好!
26、愿吾身先兮捞魂,还女子兄兮圆聚。
27、菊花一朵,包裹着对逝者的挂念。
28、哀悼不仅仅是为了铭记,更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
29、亲爱的,你为亲人的离逝而悲哭,我的心随同流泪。想尽用很多的语言来安慰你,却总是词不达意,心中的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只期望我的爱人啊,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让我安抚你哭泣的心。让痛快快离去,正因你的身边有我在伴着你。
30、回首往事,寻寻觅觅,已是阴阳无路,梦深沉思断肠泪不干。
愿逝者天堂安息的唯美句子 41、无有病痛、身心安宁!
2、岁月静好,他们舍生取义。每一位壮志未酬倒在抗击一线的医务人员,都英勇而壮烈的可歌可泣!
3、我很怀念去世的奶奶,一想到她老人家,心里充满着悲哀,眼中含着泪。
4、人非草木,世缘难忘,逝者安息,天堂保佑。
5、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6、父亲怎么会一下就没了呢?父亲是太累了,听说天堂里有休息的地方,父亲想偷偷懒,趁着人间不醒,赶到天堂去旅游一番。
7、您是我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您是我人生航程中的导航仪,您是我茁壮成长的阳光和水,老师您的恩惠我无以为报,只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让您在天国为我祝福。
8、愿生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9、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10、儿子想您们了,母亲深情似海,父亲恩重如山。儿行千里,糸母心。身在他乡,父牵挂。
11、无论我在做什么,无论我心情如何,我都会渴望他们在静静的天国,注视着我,亦如在世时对我关爱。
12、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13、母子连心一条船,血脉相连剪不断。坚定目标扬起帆,不畏艰难竖起杆
前世,今世,来世是不是都长着一样脸
本文2023-10-13 23:19: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