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繁荣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道教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2收藏

唐代道教繁荣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道教典籍?,第1张

唐代许多道士著书立说,利用儒、释学说从道教的角度阐发老庄思想,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其中如王玄览的《玄珠录》、吴筠的《玄纲论》、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司马永祯的《坐忘子》和《天隐子》,都对推进道教义理化发挥了重大作用。杜光庭还综合道教各派斋醮仪式,整理成《道门科范大全集》87卷,他所统一规范的道教科仪,至今仍然沿用。随着唐代道教的兴盛,道教典籍也大量增加,唐玄宗时,广为搜集道书,编成了道教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唐玄宗御撰的道藏目录《琼纲经目》,著录了道书3744卷。

第一是《道德经》(即《老子》),第二是《南华经》(即《庄子》),第三是《冲虚经》(即《列子》),第四层次的有如《清静经》、《关尹子》、《阴符经》等等。

  初学者,可以直接读道家最经典的《道德经》(版本最好是1973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老子》,这个版本最接近老子写的《老子》,也就是被后人改动得较少。),怎么读呢?从《德经》的中间部分开始读(比如“知不知”那一章),初学者最好不要从《道经》的第一章开始读,虽然《道经》的第一章是整本《道德经》的叙论篇,但是,极少有人把这一章读懂了的,这一章读偏差了的太多了;这一章读偏差了,对整本《道德经》的解读会导入歧途。只有把后面比较浅显易懂的篇章读懂了,再回过头来读前面《道经》篇章是有极大帮助的。其实,《道德经》还是不难读懂的,方法是从已知推未知(从读得懂的去理解、推敲读不懂的),推出来的未知是否符合老子的本意,两个方法可以判定,一是是否符合逻辑(即经得起推敲),二是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即经得起验证)。如“知不知,尚矣”这句,关键在“尚”字,什么样的行为是高尚的呢?因此,“知不知”就只能解释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能与“尚”对称、对等起来。

即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四辅”。以三洞、四辅七部分类的目录,最早见于南朝孟法师的《玉纬七部经目录》。孟法师等解释了四辅命名的意义:“太玄”取“玄之又玄”的重玄之义,辖《道德经》等,太玄部辅洞真部。“太平”以《太平经》为首而名,太平部辅洞玄部。“太清”取体大气清之义,令人升人太清仙境,太清部辖金丹诸经,辅洞神部。“正一”表示“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部包括《正一盟威妙经》等。《正一图经》谓正一“宗道德,崇三洞”,所以正一部遍辅三洞。以上四辅中,“太平部”和“正一部”之名与所辖诸经有联系;而“太清部”和“太玄部”之名,表达的仍是神学意义,与三洞之名性质相同。由于四辅分类比三洞分类后出,有补充之义,故称辅。其实这种辅与被辅的关系,在诸经内容和地位上并不能体现出来。

唐代道教繁荣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道教典籍?

唐代许多道士著书立说,利用儒、释学说从道教的角度阐发老庄思想,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其中如王玄览的《玄珠录》、吴筠的《玄纲论》、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