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和号都是怎么取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3浏览:4收藏

古人的名,字和号都是怎么取的,第1张

1、字

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直接称呼先祖的名,就产生了字。因此,“字”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2、号

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扩展资料

古代名人

1、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2、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姓名

——老子

——李白

古代的人是怎么起“名字”和“号”的?现在的人大多数只有名而无字,所以我们通常讲到的名字仅仅指的'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大多数人,尤其是高官贵族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号”。古人怎么想到起名字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认为,名字最初是因夜晚相遇、辨识需要而产生的。

古代取名方法最早是出现在先秦时期,著名的取名大师鲁国大夫申繻曾提出“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作为选取名字的“五原则”。到了汉代取名的风尚又与先秦大有不同,尊老、德性、身份、称谓一类敬谦美辞,是给孩子取名时的首选。汉代最鲜明的取名特征是是采用单字命名。从皇室到老百姓都以单字为好,如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惠帝刘盈。为何钟爱单字命名?原来早在先秦时就有种观点认为二字名低贱、不懂礼数。这一单字取名的风尚一直影响着后世。如唐代21位帝王中,仅有太宗、玄宗两位皇帝为双字名。南宋及以前的大多数皇帝都是单字名,一直到明清两代单字名才逐渐冷落,在明清两朝的皇帝中,只有明成祖朱棣才使用单字名。

到了宋代又开始以“字辈取名制”开始命名。从北宋元开始编修的孔氏族谱字辈取名也叫“世代排名”。宋代之前虽然也有以字辈取名的,但现象并不普遍。宋代以后这种取名方法便成为古人取名的主要手段,凡同宗同辈者,皆用一个固定的字入名。 古代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子女,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男的则多取名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古人的“字”是主要是因为在古代喊人名字的话是非常不礼貌的,所以不管男女,只要到了成年之后就会有长辈给取一个表字,而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方便别人称呼让别人来尊重自己,还有一些字是为了解释名字的含义。而且一般人在称呼长辈的时候是不能够直呼其名,如果是不太熟的人也不会直接的去喊名字,基本上喊的都是姓氏加上职称,而名字的话也都是方便自称或者关系非常熟练的时候才会相互称名字。

古人的名字是非常有讲究的,每个人都会有性,在刚开始认识的时候都会问对方贵姓,这是人们在社交的过程中来代表个人的一个称呼,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称为表字,古代的人只有到了成年才会取字,对于男性来说到20岁成人礼的时候就会取字,而女孩到了15岁办举行及笄的成人礼时就取字。 

除此之外,古人除了有名和字之外还有号。比如最为常见的就是李太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而根据号的记载来看的话,是到了周朝,古人就开始取号取号也就是除了名字之外的尊称,以及每层像很多诗人都会以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或者驻地来给自己取号,比如宋代的苏轼就会给自己称作为东坡居士,关于号的事情,到了明清时代可以说是非常繁荣的事情,取号是作为一种社会风气,人人都可以给自己取一个号,而号也都是由自己来取,是能够承载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最后再补时候,如果直呼一个人名字会被认为是冒犯的行为,只有称别人的字才是最基本的礼貌,而且古人取名字也是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名和字之间也是会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远相近

古人在生下来的时候不仅会有名,还会有字,名字就是由此得来。古时候,名字主要包括姓、名、字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和作用。在古人看来,对名和字的取法都有一定的讲究,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称呼,更是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文化和个人特点。那么中国古人是怎么起名的呢?

名和字的不同

对于名字的作用,清朝人曾这样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也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而字是代表这个人个人德行。在古代,称呼一个人的名只是阶段性的,就好比现在我们小时候会有乳名或者小名,而长大了就会叫大名。当古人有了字之后,就会很避讳叫名,名会比字更加的私密和隐晦,称呼这个人时,一般称字而不会叫名。

古人对字的讲究

古人的名字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和用途,有人取字时会用代表年龄的字跟另一个字相结合构成了自己名字里的字,也有人取字时只用一个字,不与别的字相结合。真正对取字开始讲究是在东汉时期之后,在那之后对字取法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古人有了名,但字在他们眼中会更加的重要,在取字时,也会经常查阅典籍,寻找符合个人意义的更深刻的字。

除名字以外的“号”

虽然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其他的称呼,比如号。在长到一定的年龄时,有的人会给自己取号,或给别人取号,这是从周朝时就开始的习俗。号也可以代表对人的尊称或者是美称,还有一些古人的号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取的。经过不同朝代时期的发展,对号的取法也在不断发展,甚至在明清时期,人们会把取号当当做一种潮流,无论是皇族还是百姓人民,几乎所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号。

古人的名,字和号都是怎么取的

1、字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直接称呼先祖的名,就产生了字。因此,“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