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捉鬼图是中国唐朝哪位著名的画家的作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钟馗捉鬼图是中国唐朝哪位著名的画家的作品?,第1张

《钟馗捉鬼图》展现的是钟馗捉鬼的形象。钟馗,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唐朝画圣吴道子所画的《钟馗捉鬼图》古石壁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大重阳万寿宫内,据考证钟馗的故里在终南山下古扈都(今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终南山下户县阿姑泉)。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故事一: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驱鬼,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 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图成,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 二: 四川丰都“鬼城”天子殿前左侧,有一座钟馗殿。殿中供奉的主神,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捉鬼、斩鬼、吃鬼的鬼王钟馗。钟馗的显赫与唐明皇李隆基有很大关系。 据说,有一年唐明皇从骊山校场回宫,忽然得了重病,御医们费尽心思,忙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转机。一天深夜,明皇梦见一牛鼻子小鬼,身穿红衣,一脚穿靴,一脚光着,靴子挂在腰间。这个小鬼偷偷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李隆基见了大怒,大声呵斥。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鬼,头顶破帽,穿蓝袍,束角带,一下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两眼,然后把小鬼撕成两半吃掉了。唐明皇忙问大鬼名讳,大鬼上前奏道:“臣是终南进士钟馗,因应举不捷,角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恶鬼妖孽。” 唐明皇大梦醒来,霍然痊愈,于是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张“钟馗捉鬼图”。图画好后,李隆基瞪着眼睛着了半晌,说道:“莫不是先生跟我一块做梦来着?画的怎么这样象!”马上重赏了吴道子,并将此画悬于后宰门,用以镇妖驱邪.邪门歪道由于唐明皇的大力扒崇,钟馗才得以确立了头号打鬼门神的地位。 在清代小说《斩鬼传》和《平鬼传》里,钟馗的来历更加曲折。书中说他是陕西终南秀才,生得丑恶怕人,却才华超群。一年进京应试,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主考官韩愈和陆贽阅后,不禁拍案叫绝,遂点为头名状元。不料唐德宗以貌取人,见了钟馗十分不悦,遂听信奸相卢杞谗言,要将钟馗赶出龙延。钟馗气得暴跳如雷,当场自刎而亡。唐德宗十分悔恨,便将卢杞流放,并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邪。钟馗翦除鬼魅,立下大功,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 民间还十分流行“钟馗嫁妹”的传说。钟馗有个同乡好友杜平,为人乐善好施,馈赠银两助钟馗赴试。钟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一怒之下,撞价而死。跟他一同应试的杜平便将其隆重安葬。钟馗做鬼王以后,为报答杜平生前的恩义,遂亲率鬼卒于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这就是著名的“钟馗嫁妹”。“钟馗嫁妹”成为古代绘画和戏剧的一个重要题材,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其实,历史上并无钟馗其人,钟馗源于古代一钟用于驱鬼的棒槌(椎)——终葵。历代讹传,用来打击妖魔鬼怪的终葵,逐渐被人格化,成了终南进士,并产生了钟馗捉鬼的传说,钟馗的衍变确实富有戏剧性。 钟馗成为镇鬼避邪的神明以后,他的画像受到从宫廷到民间的广泛欢迎。不但春节时挂钟馗像,端午节也把他请出来,用以避邪。钟馗还受到历代画家的钟爱,传世的钟馗名画不胜枚举。 除了怒目圆睁、凶猛可畏的钟馗像以外,还有另一种和颜悦目、一团和气的钟像,画面上还沉配有蝙蝠或蜘蛛。这是祈福钟馗,蝙蝠的“蝠”与“富”同音,画上蝙蝠意味着“幸福来临”。钟馗头上画个蜘蛛亦有此意。蜘蛛,民间又称“喜蛛儿”。“喜蛛儿”自空而降,意味着“喜从天降”。这些都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

《道法会元》卷七八:“天地之间有旱魃阴霾二鬼,为旱涝之害。旱魃头如人形。蛇身有翼,凡祈雨则埋其头於坎地。阴霾头如女人状,狐身,有翼,凡祈晴则埋其头离方之地。俱用罡煞炁以禁之。”在行法中做出其形象埋之。 抓鬼驱妖 捉妖 又称收妖、降妖,或与收捉鬼物一起称为收邪。指行法捕捉妖怪。妖怪,指各种自然物或器具化成的精魅。晋幹宝《搜神记》托於孔子说:“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草术之属,久者神皆凭依,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则为怪。”故其範围极广,凡魑魅魍魎、山魈、木客、妖狐、五通之类,都是人们想像中的妖怪。認为妖怪能迷人害人,致人疾病,带来灾难,故道教创设科仪,谓能予以捕捉收伏。比较简单的情况以符咒镇伏,谓能使之现形被拘。而较为複杂的,便须结法坛,由法师召遣神將捉妖。符籙派道教都有此项法术,而正一派尤胜擅场。宋以后.雷法盛行,捉妖多召雷部神將执行。各派所行具体方法不一,但基本关目大同小异。通常在病患或灾患发生后.经法师“勘合”为妖怪作祟,则行符、咒、诀、罡,召遣神將前往收捉。“捉”时要建天罗地网,意谓用以围剿妖怪不使逃遁。“捉住”时须存想神將捉住妖怪,將之“装”人事先准备好的罐子,然后以符封贴,或者將之“收”人预先佈置好的“天狱”当中,拷问其来历,称立狱考邪。因認为妖怪可由树木、山林、土石及日用器具岁久成精,故在“捉妖”时常巡视周围“有无古怪石树及经年器用,法官纠察得实,先寻其物,將勇士数人变形为飞天八將碎其物,火煆之”。(《泰玄酆都黑律仪格》)捉妖的科仪有时排场盛火,充满戏剧化的表演。《红楼梦》第一O二回:“贾赦没法,只得请道士到园作法事驱邪逐妖。择吉日先在省亲正殿上铺排起坛场,上供三清圣像,旁设二十八宿並马、赵、温、週四大將,下排三十六天將图像。香花灯烛设满一堂,钟鼓法器排两边,插著五方旗號。道纪司派定四十九位道众执事,净了—天的坛。三位法官行香取水毕,然后擂起法鼓,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著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又念了一天的消灾驱邪接福的《洞元经》,以后使出榜召將。榜上大书‘太乙混元上清三境灵宝符籙演教大法师行之敕令本境诸神到坛听用’。只见小道士们將旗幡举起,按定五方站住,伺候法师號令。三位法师,一位手提宝剑拿著法水,一位捧著七星皂旗,一位举著桃木打妖鞭,立在坛前。只听法器一停,上头权杖三下,口中念念有词,那五方旗便团团散佈。法师下坛,叫本家领著到各处楼阁殿亭房廊屋舍山崖水畔洒了法水,將剑指画了一回,回来连击牌令,將七星旗祭起,众道士將旗幡一聚,接下打妖鞭望空打了三下。本家众人都道拿住妖怪,爭著要看,及到跟前,並不见有什么形响。只见法师叫众道士拿取瓶罐,將妖收下,加上封条。法师朱笔书符收禁,令人带回在本观塔下镇住,一面撤坛谢將。”以其科仪生动有致,故其术多被小说、戏剧取资,不少收捉妖怪故事成为文学、剧目的母本 斩妖怪 指行法斩杀妖怪。旧时認为妖怪为山川之精物,各种动物、植物、器具乃至土石之类,年深日久,都能成为精怪,变化形质,迷惑人心,带来祸祟。通常人有神志迷乱、哭笑无常一类疾病,以及出现无妄之灾,都解释成妖怪为祟。这时就必须延请法师收斩。通常须结法坛召遣神將“搜捕”,捕后或罚或;杀。也有直接由法师行模擬法术以“斩杀”的。如一法,以二尺四寸见方的红绢,上以羊血画符,掛在竿上,然后执竿巡著四方,念咒语“宛那云於幽利摩”三十六遍。然后將绢紮成一轴,放在地上,大喝一声,用剑將之,斩为二段,云如此则“所有诸怪,悉断其首。”(《玄圃山灵区秘籙》卷下) 照妖镜 方仙道承传人道教的明镜辟妖之术。葛洪《抱樸子�6�1登涉》云:“万物之老者,其精皆能假託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人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以上,悬於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或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这是道教利用古代技术成果作为法术之例。镜和剑在道教法术中和印、权杖一样居重要位置。道教中不仅以镜照妖,还可辟邪、辨冤、鉴形、遥视等,並作为天人感应、交通鬼神的工具。 宝瓶捉魈 捉魈,指收捉山魈、五通一类;“莫大灵通之祟”。为神霄派所传。其法特点在预先製作宝瓶为法器。取新净瓶一隻,用雄黄书天丁符贴於瓶底,又用符烧灰放人瓶內,將瓶口朝向“患”精魅之人。臥处,放一面镜子照瓶口。再掐诀念《天丁下品咒》。天丁,为该法中擬想的神霄神將。念咒之后,再手飞念南斗六星,存想六星名讳一一剔人瓶中。然后再上香,祝云:“当职运化瓶驻已获圆成,请天丁严装显服,鸣金钟,叩玉磬,藏形伏影。如有大邪不待指挥,便请奔出瓶营,摄附患身.通吐因依,以凭结解,就將邪祸驱出他界,立使患人魂魄还身。谨有緋钱甲马直符,仗火焚化,用助威灵”,云如此则立刻有应验,或者夜雷鸣,或中邪病人自作束缚、招供之状,即算其法完成,用素食清酒谢將。道法中收邪魅例要用瓶、罐“装妖怪”、鬼魅,此法更突出“宝瓶”作用,在此类法术中颇具代表性。 追治山魈 以追捉驱除山魈等为內容。山魈,又作山臊、山繅,为古代传说中的精魅。古人認为山魈能带来祸祟,故常设法驱除。在山魈传说被普遍接受的地方,往往將无端屋瓦震响等不正常现象,以及疫病、妇女精神迷乱等都视作山魈为害。严重的要请法师驱治。通常各道派在驱邪捉怪中,经常將山魈包括在其中,《上清天心正法》则载有详尽的专门科仪。其法以申牒东嶽、城隍处借兵开始,再变神为真武大將,画《丁甲符》,敕六丁、六甲神將赴坛听命,此时掐剑诀,先將符烧后吹向称有山魈出没的方向,再高声念敕符咒,左手擎小盂,右手仗剑一指,水一口,喝声:“疾!”即存想神將去收邪。此时法师隨著进入受患者之屋,进屋时先左手撩左脚衣,右脚在门槛上顿三下,念锁门咒,表示已將山魈锁在屋內,无法逃遁。然后法师步“大禹墼龙门长阵罡”,表示以阵困住妖精,即喝令:“神將疾速为吾押出山魈独足之鬼,火急现形疾!”再烧六丁六甲神符。認为如此即能治住山魈。当患家認为情形不那么严重,尚无须请法师时,则用新瓦一片书《天心就平符》,或封人灶中,或带在衣领上,或贴於见怪之处,以作厌镇。 斩蛟 又称伐蛟,专以斩杀为祟蛟精。蛟,古人视作龙属,但不行正道,为害人间。据云亦能兴风作浪,嘘吸雷雨。故凡洪水灾害、水潭风波等皆视作蛟精作怪,常请法师作法驱治。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宋徽宗崇甯间“解州盐池水溢,詔治之,书铁符投池中,怒霆磔蛟龙。”又传徽宗问:“用何將治蛟孽”对曰:“臣所役者关壮穆(关羽)。”(《龙虎山志》卷六)宋以后雷法兴盛,斩蛟法事往往召遣雷部神將执行,《道法会元》卷五六载有“斩蛟蜃水怪”一法,为斩蛟完整科仪。参看斩蛟蜃水怪。通常在“斩蚊”之后,又在江河深潭处设立铁链符篆等以作镇压。明王士慎《广志绎》:“铁柱宫乃旌阳许真君锁蛟处也。旌阳弃宫归豫章,视其地为浮洲,蛟螭所出,乃以神术觅蛟精於太守宫中诛逐之,入此井中,铸铁为柱,下施八索,钩锁地胍,以屏水妖。誓曰:‘铁柱系红舟,万年永不休,后有兴谋者,终身不到头。’又曰:‘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薄收’。其井水黑色,深莫测,与江水相消长。餘以四月过之,泥淖涨与地平。真人又谓,赣江百怪丛居,虑为后害,複铸铁柱二十,在子城南亦以铁索縻之,永镇蛟蜃。” 斩蛟蜃水怪 专以对付蛟龙、蜃龙等水怪的法术。蛟、蜃古人都视为龙属,但却躲在江湖湫水深潭中不行正道,为害人间。能“吞哨六畜,吸人血脉,或化为巨蛇当其要道”(《道法会元》卷五六)而最大危害是引发洪灾。故须行法斩绝。各派做法不尽相同。《道法会元》卷五六所载一法以申谍、召將、投符等法为主。先奏章上帝申牒各路神將、城隍、裏社等当境神灵把扼道路,围歼蛟蜃水怪。至期,用緋绢七尺,书天关符,掐诀步罡,將符投人称说有蛟蜃出没之处。投时让民众以锣鼓助威,並大声召请雷部神將速斩水怪,搅动该处水流,使之波涛翻滚。据云这样就能使蛟龙水怪浮出水面,此时照之以神印,並让弟子用剑诛杀,然后埋尸於地,再以符镇之。所谓浮出水面的精怪,实际上是水中蛇、鱼之类动物。法事完成后尚要以焚纸钱祭谢各路神將。连天铁障符法 以符咒存想等构成想像的“连天铁障”以隔断瘟疫、邪祟。《道法会元》卷二六六收有其科仪。常用在治瘟疫中的“断后”环节中。断后,意为已为收邪施治,再加保障,使之永远断绝,不再重发。其法首重画《连天铁障符》,画时念咒,反复称上有天罗,下绝鬼路一类含义。如首句画符咒为“九天游奕大將军,统领游奕神兵上张天罗”;当书至符中横竖相勾连形状时念:“四纵五横,龙不前行,禹步治道,蚩尤斩精”,书最后一笔时念“天界黑地界黑水界黑,墨添黑。鬼道绝,人道通,魔道塞。”用符时须念《连天铁障咒》,步连天铁障罡,罡为三十五步,步跡有曲折勾连之势,实为铁障的模擬:符或用桃木板钉於各处;或用黑纸书;或用屋上仰瓦书;或用砖书,埋在地下;或用铁板书投水中,要在認为何处有瘟疫传来,就施於何处。此法亦常在收捉妖精邪鬼时施行,以障断其逃遁之途 捉鬼 收捉邪鬼的法术。符籙道派普遍举行,正一派尤为擅场。通常以符、咒收捉,認为鬼情严重时则由法师结坛行法。方法甚多,仅神霄派即有雷部捉鬼打鬼法、咒枣捉鬼法、十二將远捉法、九天云路追捉將法、天关地轴四直捉法等。一般在灾疫病患发生时,都認为有鬼作祟,每行此法治之。各派做法不全一致,但大抵以符咒召遣神將捕捉。行法时常想像神將威猛,驾驭雷电、火光前去,或想像有连天铁障、天罗地网等將鬼罩住,有天关地轴籀住鬼脑绊住鬼足等。有的道派还象徵性地將鬼“”人装水的琉璃瓶中,上贴符印以为镇压。 缚鬼 道术。《风俗通义》:“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有桃树,二人于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鬱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禦凶也。”道教在苇索缚鬼的基础上又想像神將手上有铁索可以缚鬼。如赵公明手上就左手持铁索。在行法中,使用铁索符,並念咒曰:“铁索缚鬼神,地索缚恶人。天师敕旨到,火急便行程。”(《道法会元》卷二三五)在立狱考召时,或用五色丝线象徵缚鬼索,具体行法中则以符咒召將前去执行,並且存想鬼被缚住。 鬼神附体 又称鬼神附身,简称附体。①又称下神、降神。民间巫婆仙姑神汉在给人治病,占问吉凶时,常举行此术。通常须先设香案祭神或念咒语,接著旋术者出现目光滯呆,手足冰凉,颤抖等情形,称为“上马”,即开始附身。接著常出现口吐白沫,倒地昏迷,趴及手舞足蹈,口中囈语,其语即算是附体的鬼神所言。熟练巫师隨时可以进入这种状態。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一:“世俗传包希文以正直主东嶽速报司,山野小,民无不知者。庚子秋,太安界南徵兵掠一妇还,云是希文孙女,颇有姿色。倡家欲高价买之,妇守死不行。主家利其財,捶楚备至,妇遂病,邻里嗟惜而不能救。裏中一女巫,私谓人云:‘我能脱此妇,令適良人’。即诣主家,闭目籲气,屈伸良久,作神降之態。少之,瞑目吒,呼主人者出,大骂之。主人具香火使请罪,问何所触尊神。巫又大骂云:‘我速报司也,汝何敢以我孙女为倡限汝十日,不嫁之良家,吾沃汝门矣’。主家百拜射,不数日嫁之。”②道法。在法师行持下,使鬼神附淤被催眠者(多数为童子)之体。道教認为正神不会来附人体,附体者必是邪神、鬼魅、精怪,故与民间巫师不同,不使鬼神附於法师自身,而附於他人。凡人家有疾病灾祸发生,每归委於鬼神精邪作怪,须得立狱考召,即考问它们来历,使之畏伏。其时须它们附於人身,借钮附者之口招供。神霄、清微,正一等道派都有此术,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基本过程皆相近。通常选一位童子引入法坛,先行迷魂法,想像將童子魂灵提出顶门,即童子意识被控制后,再发符念咒召神將押邪魅入童子之体,並向天门(西北干方)吸炁吹向童子,並念附体咒,一次不成再念催附咒。其咒各派所用不同,大致是命令鬼神听律令迷附人体,如一咒云:“{唵}{吽},朱彦速降临。天附地附。地附天附。黑面朱彦,悄裂生魂,飞魂过海,摄附生魂。阳魂不信,速摄其魂疾。附附疾疾。”直至童子手心发冷或身体动摇,即表示已经附体。然后进行考召,童子所说便被视作所附鬼神的话。③民间鬼神信仰,凡突然出现口吐白沫,口中囈语,歌哭无常等情况,即被视作鬼神精怪附身。除严重者系神经完全错乱外,多数为一种癔病。凡患此病者,一般都延请法师作法驱邪。也有一部分病人遂此成为巫师,多发於青年妇女,且巫风盛处容易发生。 召劾鬼神与治魔 召劾,或作劾召。《抱樸子內篇�6�1地真》:“黄帝东到青丘,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內文》,以劾召万神。”《云笈七籖》卷一O六:鲍靚师事左慈”,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嶽劾召之要,行之神验,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召,指召致;劾,原义为审决讼案,此指对鬼神查核有无过失,对为祟者加以处罚。早期道教中主要依恃符咒行法,以后愈益完善,形成科範。而且渐次模仿世间刑律,为鬼神世界制定法律,如女青鬼律、酆都黑律等,作为劾治鬼神的依据;又仿世间刑狱制度创立狱考召之法,即建立“天狱”或酆都狱收禁鬼神,拷问刑询,参看“立狱”、“考召”条。 役使鬼神 指差遣鬼神为自己服役。《神仙传�6�1左慈》:“乃学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早期道教多仗符咒行法,后形成各种规範科仪。在较大的法事中,通常要立坛举行斋醮、召將、遣將,以役使之。又,凡道士皆授法籙,籙中所列诸神,認为对其人有卫护之责,也是供其役使的神灵。 酆都禁鬼法 据云能拘禁鬼魂的法术。选夜深人静时设祭犒赏神兵將吏,血酒成雨状,然后掐诀念咒,存想神將前去鬼门中捉贼,稍待一会,如听到有鸟、虫、鸡、犬之声,或有风刮起,炉內香烟倒入、炉內香火作响等兆,就算是神將已押回“鬼贼。”双手握成轮形,称为“促法手输”,意为不断收缩鬼处空间,念咒:“促天门,归地户,促鬼路,归入门。促万里为千里,促千里为百里,促百里为十裏……上参碧落,下透风泉,四方八面,尽皆收到”。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代形及铜钱收魂,念咒:“奉上帝敕捉某鬼魂魄!”收后用手掐斗印盖上,再擞去金钱,移动按摩代形,意谓这样能使鬼畏伏,再掐药诀,存想將鬼人盛有黑水的瓶中,念咒后用纸封瓶口,代表九天罗网罩住,再用绳缚住,双手交合在瓶口上,存想有金砖压下,將瓶置於赵公元帅座下,用砖石盖牢。等到全部法事结束,如为人收邪治病痊癒,再將“鬼”发遣。 制魔 指镇制妖魔。灵宝派所传。《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有“制魔保举,度品南宫”之句,义为元始天尊敕制魔王,让他们保举其人注生籍于南斗之宫。以后演变成道法,將制魔解释成对魔有“制禦之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其所称魔範围广泛,有天魔、地魔、人魔、鬼魔、神魔、阴魔、阳魔、病魔、妖魔、境魔十大类。認为皆是由於修道行持之士念头不正招致诸魔来试探。如依其法行之,诸魔自为退避。故所谓制魔,实际是用诵经、符咒诸法卫护修道行持者的心神、参见制天魔等。 制天魔 指制禦天魔,使其退避不为害的修道行之法。灵宝派所传。为其摄製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天魔者,修炼居山之士一念纤尘而被魔王之所败,而不能成真。何者正炼大丹修真养浩行持人靖,或目见显现形影、幢盖、旄花、百种天香、异云覆室,或耳闻仙乐之{韵},此乃天魔之所试,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其制之之法。“可佩《三皇內文》及五帝大魔玉符置於座前,左手掐中指中文,右手执五帝大魔之印照之,其魔自退,变神为元始天尊。”(同上)其中符、印皆为灵宝派中长久秘传。 制地魔 指制禦地魔使其退避不危害修道行法者。灵宝派所传,为其摄製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变神书符咒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试。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议,步、掐、书、咒而乱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语,抵敌道法,毁厚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之之法,“当以‘神霄玉清真王五方卫灵咒’並焚,威未制天政德可伏禦地祗敕’十二字而遣之,其魔自退。”(同上) 制人魔 指制禦人魔使之不为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其摄製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或居山,或入室,书符步咒掐诀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语喧哗,秽臭腥膻、鸡犬、孕妇、师僧尼俗冲突坛场,以至惑乱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应,咒诀不灵,皆人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其制之之法,“当以混合百神印安於坛中,书‘束缚魔灵’四字,以印印之,焚於香火上,掐左右子亥二诀。持念魔王三品之章,其魔自退。”(同上) 制鬼魔 指制禦鬼魔使之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其摄製镇定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坛於伏尸之地,一念稍恨,即夜梦魅,屋字虚呜,禽鼠出以现形,蛇虫显怪状,惑乱正法,恣坏灵坛,皆鬼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之之法,“当以净明法主印安於坛中,书‘元始安镇’四字,以印印之,贴於坛所,次诵《净明灵书》,二偏,其魔自退。”(同上) 制神魔 指制禦神魔,使之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其摄製镇宁道心神的方法之一。“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驱摄、或破庙除精摄祟召魂,一念恣狂,多为神魔之所试。”“或现形影,或作言词,拋石旋风,吹號歎泣,变化多端,见其异状,盗法坛之供具,窃丹药之秘文,惑恼法身。无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禦之法当以严摄北酆印佩於肘上,召玄範众真以摄之,仍书‘神公受命普扫不祥’八字贴于坛四向,次以三十二天帝讳章焚於室前,而遣之,其魔自退。” 制阳魔 指制禦阳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摄製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阳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济生死,其念心或不真,情欲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怀,烦恼忧心,是非竞乱,此阳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制禦之法,“当正心默念‘降魔灭恶天尊’九声,叩齿三作,书‘八景冥合炁人玄玄’,焚而服之,次佩《五方制魔玉文》,诵《五方制魔咒》,行旋斗曆箕罡诀,其魔自退。” 制阴魔 指制禦阴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摄製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阴魔者,居山之士修习秘文,或思存之际,人室之间,一念差殊,即闻四野歌悲,冷风乱作,心生倒见,妄起贪嗔,谈及杂言,多宣死讳;或行于道路,逢僧遇尸,血秽厌我神光,皆阴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制禦之法,“当叩齿七声,掐午文为诀,存玄元之炁灌注身中;次服‘五老启塗群仙异辕’八字,以五帝大魔印印之,及佩《童初五元玉册》,诵《灵书下篇》,及焚龙章风篆之文,其魔自退。” 制病魔 指制禦病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摄製镇甯道士心神、消除疾患的方法之一。“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乘殊,四大失理,饮食差时,寒暑失调,多生疾患,缠绵不退,损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制禦之法,“当以消魔五符置於室中,用五帝大魔印,诵《净明灵书》二遍,服‘八景冥合炁人玄玄’八字並净明、延生二符,佩《元洞玉曆章》叩齿集神,首罪赎愆,仍焚香对圣宣云笈宝签科晶,集阴阳二神,以合和,其魔自退”。 制妖魔 指制禦妖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摄製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人靖修炼,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豔,以求宿食,或歌豔丽诗 词以现形影,故行大法之土,多忌之。”(《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禦之法,“宜须持志金石,灭念停虚,诵《魔王三章》,轮掐十方飞天神王诀,以天宝君印照之,次焚五帝大魔符於室前,次焚香升座,宣灵宝三洞法语,其魔自退,永不至矣。更以斛食施之。” 制境魔 指制禦境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土。灵宝派所传。制摄镇宁道土心神方法之一。“夫境魔者,行持之际,或于道路別室之中,见一物而一念起贪嗔之心,目视非色,耳听恶声,或人室中见诸气象形影之端,皆境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禦之法,“当疑心涤虑,守炁存神,使其舍太虚之真,內外莹微,等若璃璃,无所染著。存空中有一宝珠,光明照,十方来朝。仍吞服诸天隱讳,诵《净明宝经》一过,佩上清九老伏魔之印,其魔自退。” 灵宝召魔王法 宋代东华派所传。制魔方法的一种。《道法会元》卷二四五:“兆存自己青黄白三色云气,九气混沌,结成圆像,光映十方,咽液三过,存眇莽大神,带九龙为冠,坐镇鬼门,魔自不生矣。命魔口诀:元始玉勃,真符命魔。奔火前导,通关合虚。三皇领从,威制群魔。三天运明,六天运终’”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希望采纳

椐说,曹雪芹刚搬到香山正白旗不久,就听说村子西面的万花山上闹鬼的事儿。说是有一个浑身上下全是白的鬼,常常深夜溜进村子,若是敲谁家的门,第二天谁家就得到万花山上的娘娘庙上贡,要是不去,大难就会降临谁家。所以全村子的人都被弄得提心吊胆,都怕“白鬼”夜里敲门。曹雪芹觉得这事有点怪,都说这世上有鬼神,可谁也没见过。于是就想弄个究竟,以平人心。

  这天晚上,他拿上根长木棍,独自一人来到村外的老柳树下,想看看这“白鬼”到底是啥模样。可他一直等到三更天,也没见到白鬼的影子。第二天接着等,还是没看见。第三天他刚等到二更时分,就看见村子西边的小道儿上有个白影,鬼鬼祟祟地朝村子这边走来。他连忙闪到一棵大树后,仔细查看。那白影儿越来越近,月光下,只见它头戴一顶大白帽,遮着脸,身着白衣白裤,光着脚,不言不语。它左看看右看看,然后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儿。

  连着猛敲三下门,接着一声怪叫,然后又是敲了三下门,曹雪芹不由得毛骨悚然。他定了定神,只见那“白鬼”又朝另一户人家走去。曹雪芹乍着胆子轻手轻脚地跟在后面。借着明晃晃的月光,他越看这“白鬼”越象个人,于是鼓了鼓劲儿,举起了木棍,低声问道:“你是人还是鬼?”他边喊边奔了过去。“白鬼”一听问声,怪叫一声,拔腿就跑,曹雪芹一直追出村子外的树林子。从那“白鬼”的逃跑姿势来看,他断定这鬼可能是个人。

  一连四五天,那“白鬼”也没敢进村子,曹雪芹的心里更有了底儿。他要捉着那“白鬼”,当众撕破他的鬼脸。

  这天晚上,他写作《红楼梦》写到后半夜,头昏眼花的,想到外面过过风。可刚一出门就看见那个“白鬼”又进村了。他回身叫醒了对门住着的两个后生,拿着绳子,没费多大事儿,就把“白鬼”抓住了,曹雪芹一把摘下他的白帽,仔细一看,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开口一问,才知道他姓品,家住京东通州张家湾,是个流落到西山一带讨饭的懒汉。

  他好吃懒做,为了糊口混日子,住进万花山上娘娘庙后的一个山洞里,然后从一个坟地里找来一身白袍子穿上,夜里下山扮成“白鬼”吓唬人,骗得众乡亲上庙里进贡,供他足吃足喝。懒汉一见鬼脸被揭穿了,低着头,吓得直哆嗦。这时许多人被街上的响动儿惊醒了,到街上一看,“白鬼”被捆在了一棵树上。曹雪芹当着众人的面儿,把懒汉装神弄鬼的经过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乡亲们这才弄明白这些日子闹鬼的真相。大伙儿都感谢曹雪芹为村里除了“鬼”。

 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源自于古代的小说话本,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宋定伯跟一只鬼斗智斗勇的故事。因为鬼魂的存在充满了迷信色彩,所以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述下这个故事,一起了解下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吧。

 宋定伯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走夜路遇到了鬼。一般人碰到鬼恐怕魂都吓掉了,但是宋定伯并没有害怕,而是气定神闲跟鬼周旋。

 鬼问宋定伯他是谁,宋定伯骗鬼说自己也是鬼。鬼又问他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跟鬼说自己要去宛市,结果很不凑巧的是,鬼也要到宛市去。宋定伯就阴差阳错,被迫与鬼结伴同行。

 走到半路上的时候,鬼跟宋定伯说走路太累了,能不能两个人互相背着对方走一段路。鬼先背着宋定伯走了一程。因为宋定伯是人,他是有体重的,鬼越琢磨越不对劲,就质问宋定伯是不是骗了它。宋定伯反应也很快,他说自己刚死,所以身体还比较沉重。

 就这样两个人轮流背着对方走路,因为鬼是没有什么重量的,所以宋定伯很轻松,他也占了很大的便宜。

 宋定伯假装自己是刚死的新鬼,他问鬼最怕什么,鬼告诉宋定伯,它不喜欢人的唾沫。后来宋定伯背着鬼到了宛市,鬼被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将鬼卖掉。他担心鬼会再变回来,就朝着鬼吐了几口唾沫。宋定伯卖鬼卖了一千五百文钱。后来这个故事被收录进了《搜神记》中,这个故事既讽刺了鬼的愚蠢,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的聪明智慧是能够战胜一切妖魔鬼怪的。

有关钟馗故事的记载,以北宋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为最早。沈括《梦溪笔谈》之《补笔谈》中,记载了当时所见的钟馗图像:

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幸翠华还宫,上不怿,因痁作,将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握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进士也。’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以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旰,以衡石妨北京大康桃木工艺品--桃木浮雕钟馗

至明朝《天中记》录《唐逸史》所载的钟馗故事,便大致定型。说的是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有一次从骊山回宫,身体不适,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

一天晚上,玄宗在高烧不退中昏昏入睡,忽见有个小鬼走进殿内,穿绎色衫,长个牛鼻子,光着一只脚丫,穿一只鞋,还有一只鞋悬在腰际,插一把竹骨纸扇在后领中,伸手便盗走了杨贵妃的绣香囊和玄宗的玉笛。玄宗气恼,叱问:“你是谁?”小鬼油腔滑调地说:“我是虚耗。虚者,望空虚中偷别人的东西,如同儿戏;耗者,专耗人家的吉庆喜事,让他们变喜为忧”。

玄宗大怒,正要由武士来驱鬼,只见又有一个大鬼奔进殿来,长得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袒露一臂,皮革裹足,一伸手便抓住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吓得魂不附体,忙问:“你又是谁?”这大鬼向玄宗施礼道:“臣是终南山的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臣,臣感德不尽,遂誓替大唐除尽天下虚耗妖魅!”其声如洪钟贯耳,一下子把唐玄宗吓醒了。摸摸身上,竟出了一体冷汗,疟疾霍然而愈。

皇帝把名画家吴道子召到宫内,将夜来所梦告诉他,要他如梦中所见画一幅图。吴道子奉旨,仿佛亲睹一般,下笔就画成了,呈给玄宗看后,玄宗瞠目结舌了半晌,感叹道:“难道你也和朕做一样的梦吗?怎么画得这样像!”吴道子说:“陛下忧劳宵旰,所以疟疾才得趁机侵犯。现在果有辟邪之物,卫护圣德,是陛下千秋万岁的瑞兆啊!”

这话中听受用,玄宗赏了吴道子一百两黄金,又在画上提笔批道:

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

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

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有关部门奉旨,即将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连同此图由来因果,广颁天下。让大家都在岁暮除夕时贴在家门上,“以祛邪魅,益静妖氛”。

自《钟道捉鬼》后,还衍生《钟馗斩妖》、《钟馗出行》、《钟馗嫁妹》等其它多种“钟馗系列图画”也一概作驱邪禳解用场。其中“嫁妹”一图,实以“嫁魅”为本意,曲折地透视出良善百姓既怕鬼又不敢得罪,只好用“礼送出门”方式相敷衍的窘迫心态,颇可玩味,惟大抵不脱“为了打鬼,借助钟馗”的窠臼。但小鬼们张旗打伞、抬桥鼓吹的场面,则使“鬼画”增添出喜庆气氛。这在类似如《天中驱邪》、《钟馗捉鬼》、《神荼郁垒》这些依仗凶神恶煞来禳解为主题的瑞图中,显示出一种特有的情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