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后,南宋仍据有北方哪些地方
南宋领土全部在秦岭淮水以南,而秦岭淮水以北由金占领。
一,南宋。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在江南重新起来的,沿用“宋”国号,由于国都相对于先前的北宋而言位置在南方,史称南宋。
二,北宋灭亡。
宋徽宗见辽国力衰弱,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趋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解兵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两宗和皇室大臣千余人北去,史称“靖康之祸”,北宋就此灭亡。
从史料记载分析,赵宋灭亡后,子孙后代没有改姓氏。一是新统治者元朝廷没有那种非要灭前朝九族的观念,二是赵宋朝廷的后裔,投降或被招安后不用更名改姓,照样在元朝中做官。三是元朝统一中国后,并没有继续剿灭宋皇室赵姓九族,而是继续对外扩张,一直苦于征战。
赵姓为宋朝国姓。
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市),俘虏赵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二帝”徽宗、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西北部)。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于“靖康之乱”后,纷纷逃出,分布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
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正式建国号大元。对大元国臣民,实行“以儒治国”政策,在征战中,元军使用“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政策,招安使用前朝臣将贵族,并不刻意灭杀赵姓。如: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直系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赵璧(1220年-1276年),字宝臣,元朝政治人物,官至元中书右丞。
元灭宋后,宋皇室被元朝当局搜查极严,但对民间并不因姓赵而滥杀。如山东青州赵姓,为元代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赠太师中书左丞相伯颜后裔。据立于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的赵氏莹碣记载:元灭宋后,有赵姓因怕株连而改姓,元宪帝得知后为安定民心,把当时执政的伯颜赐为赵姓。
北宋直接亡国之君是宋钦宗赵桓,间接亡国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在位期间,生活奢靡,大兴宫殿。重用佞臣,蔡京、童贯、高求等把持朝政,残害忠良,为祸百姓,民不聊生,致使宋江、方腊先后起义。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分兵两路南下进攻宋朝,直逼宋朝国都开封。
徽宗赵佶听说金兵马上到来,吓得晕了过去,苏醒后,让内侍呈上纸笔,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于是,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兵渡过皇河,直逼开封京城,宰相白时中,李邦颜主张离京避难,只有李纲提出守城。
当李纲领兵正在部署守城时,金兵已经到达都城西北的牟驼岗,赵桓大惊,立即召集大臣商议,除了李纲,大臣一致主张割地求和。
赵桓派李木兑前往金营议和。李木兑到了金营,吓得什么话都不敢说,只带回了金兵提出的议和条款。
靖康二年二月,金兵攻占京城开封,钦宗被废为庶人,和徽宗二帝被迫脱下龙袍,同被送往金营。
四月一日,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
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已于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
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至此北宋灭亡。
宋钦宗赵桓登基后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缺乏政治主见,性格反复无常,优柔寡断,罢免李纲,重用李邦颜等求和派。导致金兵南下无兵抵抗,长驱直入,烧杀抢掠,把大宋洗劫一空。
满族人中确实有这样的传说。
传说北宋灭亡时,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宗室子弟、嫔妃都被金兵(后来的满族祖先)俘虏,强行迁往北方。后来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绝大部分宗室子弟、后宫嫔妃等都被折磨致死,至于他们是否还留有后代,以及这些可能的后代后来到底怎么样了,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或者明确的记载。野史传说,确实有赵宋的宗室子弟幸存了下来,并且改姓满姓。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这一点,大部分史学家也认为这是野史杂谈,不值一驳。
但是从清朝开始,很多满族人(包括宗室子弟)就相信这一点,并且给出了很多简介的证据。证据一清朝乾隆道光年间的贵族昭连(礼亲王六世孙)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中写道:
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使亡国后,其后裔也没有遭到酷毒。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
文中提到的董鄂冶亭,即铁保,满洲正黄旗人,姓董鄂氏。董鄂部是满洲近邻,其主城董鄂城与清代都城赫图阿拉很近,如金人迁赵宋后裔于董鄂,必然波及后来的满洲部之地。而且,宋徽宗、钦宗被俘的地方即五国城,这是清代满洲部兴起之三姓地区,也是符合的。
《啸亭杂录》卷4中说:
五国城在今白都纳地方。乾隆中,副都统绰克托筑域,掘得宋徽宗所书鹰轴,用紫檀匣盛。千余年,墨迹如新。又获古瓷数千件。因得碑碣,录徽宗晚年日记,尚可得其崖略。云于天会十三年寄迹于此,业经数载。始知金时五国城即此地也。”
昭连所记,时间、地点、人物都明确。且他本人是宗室,所以有一定的参考性。
证据二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15《周、隋、唐皆出武川》中得出结论,清末有人认为这是爱新觉罗为赵宋后裔的证据。还有生物学家从遗传学上取得例证证之。虽然这些说法缺乏实在证据,但下列事实应当引起注意:在东北爱新觉罗氏冠汉姓为“肇”或“赵”,并不冠金姓。当代学者金启孮(爱新觉罗宗室辛亥革命后大部分都改姓金)先生说:
数十年来,我对此事十分注意。近年到黑龙江富裕县三家子屯调查时,那里的爱新觉罗确是冠姓赵。后到吉林市遇到一位爱新觉罗氏也冠姓赵。在辽宁听到多位故老相告当地爱新觉罗氏冠姓“肇”、“赵”,并非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三家子屯的赵喜庆同志还曾和我谈过爱新觉罗应该冠姓赵。见我冠金姓反觉奇异。”
证据之三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3说:
“三姓中有民觉罗。国初之黒津秀而黠者来投,因编为旗。其人以国家有民公之封,因自名为民觉罗。黑津乃‘徽’、‘钦’二字讹音也。在三姓东三千里外散处,至东海边。以鱼为生,即以鱼为衣,故曰:‘鱼皮笪子’,或谓‘黑津笪子’名异而实同也。……余内弟左子恕宜,任伯都纳巡检,知之最详。为余言之。”
姚元之与昭连是同时代人,所记更为可信。
证据四金启孮先生的父亲金光平曾对他说:“满洲人初读汉字,每不能发正确之音,如称‘道路’之‘道’,曰‘多罗’(切音);称桃李之‘桃’曰‘托罗’。若以此规律推之,则‘赵姓’之‘赵’实可发音为‘觉罗’。‘觉罗’者即满洲人读‘赵’字之讹音。”
通过以上几个证据,有些人认为爱新觉罗就是姓赵这个说法不能简单予以否定。
还有传说,爱新觉罗的本来全称是“依耳根觉罗”。‘依耳根的意思是“贱民”和“穷鬼”的意思。没人喜欢用这姓,这是金朝皇帝为了嘲笑羞辱赵姓宗室强行给他们加上的!这姓一直叫了几百年,直到努尔哈赤当政,觉得大家老是穷鬼穷鬼的叫太没面子,于是就改成了爱新(金)。单只允许他自己这一脉改金,其他赵姓支脉也有改的,一般都根据自己所在的旗改成红觉罗,蓝觉罗等等。 只有自己那一脉不肯忘本,仍然用依耳根觉罗,以表示不忘祖先所受的苦难!
——————————————
现代一些民间赵姓宗亲,以及满族宗亲也在研究这些传说,至于可信不可信,确实无法考证。
北宋灭亡的标志是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南下中原,攻破北宋都城汴,宋徽宗和宋钦宗这父子俩被金人掳走,康王赵构幸免于难,跑到南方地区重新称帝,他就是宋高宗,南宋建立,和前朝相比,南宋经济完全不及北宋繁华,但军事力量则强于北宋,1206年西夏灭亡后,标志蒙古大军入侵中国,1234年金朝被蒙古帝国消灭后将目标转向南宋,但直到蒙古帝国分裂后,南宋仍没有灭亡,直到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6年爆发的崖山海战,宋军再次溃败于元军,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宋度宗赵祺驾崩,标志着统治了319年的宋朝灭亡而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南宋至此灭亡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
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建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并设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与东京开封府合称二京。后宋真宗设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宋仁宗设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后周末帝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即位后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剥夺军权,并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 但是这也导致宋朝在对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失败。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入国都开封,次年灭亡。共历九帝,一百六十七年。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3]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655亿美元, 人均生产总值为2280美元,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生产总值为1250美元。
北宋时期的人口也迅速增加,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
北宋时期对外也空前开放,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东南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 宋朝的外交同时也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南宋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经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大宋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由于军事力量较弱,后又通过经过绍兴和议,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后来金国几度南下都不曾灭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时期以及后期也有过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西边与西夏和大理为界。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不堪,而此时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蒙古人在灭到金国之后开始大举入侵江南的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厓山海战爆发,宋末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
南宋的灭亡,以及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落,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
北宋之后是南宋。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及在开封的宗室3000余人被金兵掳走,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为被委派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出外招兵而免于此难,不久在应天登基。
金兵继续追杀,他逃到了扬州,后来又被逼无奈,出海逃亡,最后在临安(今杭州市)落脚,暂时稳定下来。之后建立了南宋,是为宋高宗。徽、钦二帝被掠去后,于1135年和1156年死于金国。
扩展资料北宋开国
赵匡胤在拥立郭威当后周的皇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遂被擢升为东西班行首,成为禁军军官。后周广顺三年(953),郭威派赵匡胤到滑州充任副指挥使。此时正赶上郭威的养子柴荣被封为晋王,担任开封府尹。
柴荣和赵匡胤曾在军中共事数载,深知赵匡胤英武、机灵,就把赵匡胤留在身边,让他改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 显德元年(954),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六月,柴荣在开封去世,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军国大政只好由大臣决断。
此时,赵匡胤已经掌握军队大权,还把一些重要将领拉拢到自己的身边,检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策划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这就是陈桥驿兵变。
北宋先后消灭南平(荆南)、后蜀、南汉三国,又于开宝八年(975)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朝,后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北宋
北宋灭亡后,南宋仍据有北方哪些地方
本文2023-10-14 01:38: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