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第1张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编纂说明  楚辞类  别集类  汉魏六朝之属  唐五代之属  宋代之属  金元之属  明代之属  清代之属  清前期  清中期  清后期  总集类  丛编之属  各体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编纂说明  楚辞类  别集类  汉魏六朝之属  唐五代之属  宋代之属  金元之属  明代之属  清代之属  清前期  清中期  清后期  总集类  丛编之属  各体  通代  断代  分体  通代  断代  通代之属  断代之属  郡邑之属  氏族之属  尺牍之属  课艺之属  诗文评类  词类  丛编之属  别集之属  总集之属  词谱之属  词韵之属  词话之属  曲类  诸宫调之属  杂剧之属  传奇之属  散曲之属  俗曲之属  杂调  鼓词  八角鼓  子弟书  马头调  木鱼歌  弹词之属  宝卷之属  曲选之属  曲谱之属(附身段谱、锣鼓谱、脸谱)  曲律之属  曲韵之属  曲评曲话之属  曲目之属  《中国古籍总目》藏书单位简称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阴鼎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阴市穴的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阴市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主治病症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阴鼎 1 拼音

yīn dǐng

2 英文参考

pulm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Yīnshì ST33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阴鼎为经穴别名[1][2]。出《针灸甲乙经》。即阴市[1][2]。

穴位 阴市 汉语拼音 Yinshi 罗马拼音 Yinshih 美国英译名 Fair in Shade 各

号 中国 ST33 日本 33 法

国 莫兰特氏 E33 富耶氏 德国 M33 英国 S33 美国 St33

阴市为经穴名(Yīnshì ST3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4]。属足阳明胃经[4][3]。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3]。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4 阴鼎的别名

阴鼎(《针灸甲乙经》)[4]。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阴市,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

6 穴名解

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3]。

《说文》:“阴,暗也。”与阳相对[5]。阴,指人体的前 [5]。市,为芾(fú)之误[5]。上古遮蔽 的短裳谓之芾[5]。阴市者,遮蔽 ,今皆以阴市为“阴芾”,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5]。本穴治腰膝如注水、寒疝、痿痹、风湿、阴湿等诸阴寒疾患,犹治诸阴病之市集也,亦命名“阴市”之义也[5]。揣本穴性能,属阳经,为阳为热,富于火力,故能消散阴翳,故别名又称“阴鼎”[5]。鼎,炉灶也[5]。

7 所属部位

大腿[6]

8 阴市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阴市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7][8]。

阴市位于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3]。正坐或仰卧取穴[3]。

阴市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4]。一说阴市“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4]。

阴市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阴市穴的位置

阴市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阴市穴的位置(肌肉)

阴市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9 取法

正坐屈膝位,在髌骨外上缘上3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取穴。

阴市位于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3]。正坐或仰卧取穴[3]。

正坐屈膝或仰卧,当膝盖外上缘直上4横指(一夫法)处取穴;或于伏兔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中点处取穴[9]。

10 穴位解剖

阴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富有脂肪组织。大腿的阔筋膜坚韧致密,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髂嵴前缘的纵行纤维特别发达,增厚呈带状,称髂胫束。其上1/3分为两层,夹有阔筋膜张肌,向下止于胫骨外侧髁。所以行针时,髂胫束有抵抗感。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3]。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外侧肌→股中间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同伏兔穴[8]。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过[4]。

11 阴市穴的功效与作用

阴市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

阴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3]。

阴市主治寒疝、膝冷如冰[5]。古《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寒痛少腹有胀满,腰已下伏兔上寒如注水。”

12 主治病症

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8]。

阴市主治股、膝、腹等疾患:如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腹胀、水肿、腰痛、消渴、心痛等[3]。

现代多用阴市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等[3]。

阴市主治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水肿,疝气等[4]。

阴市穴主治腿膝痿痹,屈伸不利,脚气;腹胀,腹痛[9]。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

其它:糖尿病,水肿。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8~12寸[3]。

直刺1~15寸[4][8][9],局部有酸胀感[9],可扩散至膝关节周围[9]。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扩散至膝关节周围。

132 灸法

可灸[3]。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针灸大成》:禁灸,《针灸甲乙经》:不可多灸。用热远热也。若遇阴极之证,必不得已而用之,可遵《针灸甲乙经》不可多灸之戒。

14 配伍

阴市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阴市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阴市配阳陵泉、犊鼻、足三里,治膝腿冷痛、无力[9]。

阴市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治下肢不遂[9]。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疝痛,腹胀满,痿厥,少气,阴市主之。

《针灸甲乙经》:阴市禁不可灸。

《针灸大成》: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备急千金要方》:主腹中满,痿厥,少气。

《玉龙歌》: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