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第1张

1、黄麻纸

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

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唐,尤其是寺庙、衙门等处,使用者众多。黄麻纸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张染色加工纸,在中国造纸技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明者是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黄麻纸是他的“业余”发明。

2、宣纸

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润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强,不易变色。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作画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少虫蛀,寿命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3、硬黄纸

硬黄纸,唐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较名贵的艺术加工纸。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唐代人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纸质半透明可用于书画作品摹本的制作。北宋董卣《广川书跋,卷六》“今人不考其实得硬黄纸便谓古人遗墨。

4、水纹纸

古纸名。又名“砑花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成纹理或图案,凸起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发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的模子,用强力压在纸面上。现在各国通用的证券纸、货币纸和信纸等水纹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水纹纸为我国所发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五代末、北宋初李建中的“同年帖”,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水纹纸。由大小二纸联成,小纸呈现透亮的水波纹图案。北宋画家米芾的“韩马帖”,呈现云中楼阁图案,是更为复杂的水纹纸。

5、竹纸

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同时造纸术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纸书写文章,代替竹简。中国福建宁化县、长汀县、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参考资料:

-纸

古代技术往往秘不示人,只在少数工匠师徒间秘密传承,造纸技术应不例外。加上造纸术发明之初,所造的纸质量欠佳,难登大雅之堂,直到东汉中叶,还有不少文人学士鄙视纸张。虞世南(558~638)汇编的《北堂书钞》里写了一个崔瑗赠书的故事。崔瑗是一个东汉文人,他给朋友葛元甫(即葛龚,生于1世纪末至2世纪初)写信,大意是:送上《许子》十卷,由于经济不宽裕,买不起帛,只好用纸写,表示十分抱歉。这件事反映了当时一些文人对纸张的认识。

窗纸

       窗纸即糊在窗户上的纸,古诗中记载:“身饮数杯妻一盏,馀酌分张与儿女。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

亦作"窓纸"。糊在窗上的纸。

过去山民十分贫穷,住房大多是土垒草屋,其窗户大多是木棂格子窗,只好用纸糊上,以挡风御寒。糊在外边可以保护木制窗棣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其实,这种奇特的风俗正是适应东北寒冷的气候环境和民间风俗的产物。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室内多以火炕火地取吸,因此,在严寒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在这种条件下,窗纸就成了分隔冷热空间工具。如果把窗纸糊在里面,窗外所结的冰霜遇室内高温时就会融化,水就会流到窗纸和窗权结合处,不仅容易使窗纸脱落漏缝,而且还会造成窗权腐烂。所以,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东北人通过实践,便想出了“窗户纸糊在外”的绝妙做法。  

       在东北,窗户纸是整齐还是破旧也是衡量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是否美好的标志。

古人书信雅称有:鸿雁、手札、尺牍、尺素。

书信,是人们交流感情、传递消息的工具,有关它的雅称,细说如下。古时候,在纸发明前,常见的“书信”是「木牍」,又称「尺牍」。后来「尺牍」也就成了书信的通称。

古人还把写在绸子上,然后夹在一物中间寄出,叫做「尺素」的来指书信。「鲤鱼」也可代指书信。典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鸿雁传书,则典出《汉书。苏武传》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也常用「鸿雁」来代书信。

中国古代有哪几种名纸?

1、黄麻纸一种用黄蘗汁染制麻纸而成的古代名纸,由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发明。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常用于抄写经文。黄麻纸曾经风行于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