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癌症是哪年出现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中国首例癌症是哪年出现的,第1张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来有很多人死于癌症,首例癌症病人我们不得而知。

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希腊的一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提出的,他被誉为“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来描述非溃疡性和溃疡性的肿瘤。

癌症的原因是一个广为人所关注的问题,自从人类开始认识癌症以来,已经有多种假说试图揭示癌症的本质。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肌体是由血液(blood)、黏液(phlegm)、黄胆汁(yellowbile)和黑胆汁(blackbile)这四种体液组成的。

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混合比例是不同的,从而使人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疾病正是由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引起的,而体液的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

扩展资料

预防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

一、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约8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食物多样化、少吃腌制食品、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注意环境保护、鉴别环境中致癌和促癌剂、加强职业防护等,均是较为重要的防癌措施。

近年来的免疫预防和化学预防均属于一级预防,如乙型肝炎疫苗的大规模接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结直肠腺瘤进行化学预防等。

二、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在早期阶段发现并予以及时治疗。包括:

①对癌症危险信号(如持续性消化不良、绝经后阴道流血、大小便习惯改变、久治不愈的溃疡等)的认识和重视;

②对高发区和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③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

④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

⑤肿瘤自检(对身体暴露部位定期进行自我检查)。

三、三级预防是治疗后的康复,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癌症

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在你这么多年治疗肿瘤的临床上,在用药方面多用虫类药呢?

之所以偏爱于运用虫类药,是因为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临床经验摸索出来的,我们知道中医用药有虫类药、植物药、矿物药等,这些都是中医用药中常用的药材。但是从肿瘤治疗临床上看,动物药在抗肿瘤上确实是要比植物药和矿物药的疗效要好一些。

当然这里要指出来的是,并不是说中医抗肿瘤单纯地使用动物药,要和植物药甚至是矿物药之间相互配合,不同的药物内成分、元素含量都不尽相同,因为中药是复方的,所以都需要不同药物相配合、结合起来。

另外从中医的 历史 看,古代典籍中就记载过动物药对于疾病治疗的效果,最早的《伤寒杂病论》中的《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一个以虫类药为主的经典药方,叫做鳖甲煎丸。这副药可以治疗疟母,也就是脾肿大,里面就包含了9种动物药,比如土鳖虫、鳖甲等。可见古代就认为虫类药可以治疗有形的症瘕积聚,并且有很好的效果。

壁虎是中医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给某些肿瘤患者重用的一种动物药,壁虎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其作用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解毒定惊、散结通络止痛,所以我们常用它治疗肿瘤,壁虎本身作为食物就富含高蛋白,还有马蜂毒样作用,通过水煎了以后,内含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物质,另一方面它还含有一些维生素F,这种成分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所以为什么中医抗癌多用虫类药,可以从临床、中医 历史 、现代医学研究三方面进行证实,临床上也有很多癌症病人在重用虫类药的基础之上,获得了好转甚至是长时间、高质量的带瘤生存。

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癌症的治疗要讲究带瘤生存,切勿陷入某一种治疗手段就可以治愈肿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血瘤的病因病机 5 血瘤的症状 6 血瘤的诊断 7 需要与血瘤相鉴别的疾病 8 辨证分析 9 血瘤的治疗 91 辨证治疗 911 心火妄动 9111 症状 9112 辨证分析 9113 治法 9114 方药治疗 912 血热瘀滞 9121 症状 9122 治法 9123 方药治疗 913 寒凝血瘀 9131 症状 9132 治法 9133 方药 914 肾伏郁火 915 肝经火旺 916 脾失统摄 917 气血瘀滞 9171 症状 9172 辨证分析 9173 治法 9174 方药治疗 92 外治法 93 其他疗法 10 血瘤患者日常保健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血瘤的方剂 2 治疗血瘤的穴位 3 治疗血瘤的中成药 4 血瘤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血瘤 1 拼音

xuè liú

2 英文参考

angiom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ood tumo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angiom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nagi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血瘤(blood tumor;angioma)为病名[1]。出自《外台秘要》卷二十四。为瘤病的一种。是指以病变局部色泽红赤或暗紫,或局限性柔软肿块,或边界不清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瘤[2]。以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皮肤上发生肿块,色红而内含血丝,破皮则血流难止为主要表现。

《类证治裁》:“血瘤自血脉肿起,久而现赤缕或皮色赤。”

血瘤相当于西医的海绵状血管瘤。

4 血瘤的病因病机

血瘤多因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成[1]。

血瘤由于心火妄动,逼血人络,血热妄行,脉络扩张,气血纵横,结聚成形,显露于肌肤而成。

5 血瘤的症状

症见瘤体色现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1]。

6 血瘤的诊断

1、血瘤大多为先天性,女性较为多见。

2、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四肢、躯干、面颈部尤为多见。

3、常在出生后即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长大,长到某种程度后,可停止进展。

4、瘤体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小如豆粒,大如拳头,境界明显,质地柔软如海绵状,色红或紫红,但也可为正常皮色。压之肿块可缩小及退色,松手后又恢复原状。肢体活动时胀大。

5、若因擦破,可引起出血,感染后可形成溃疡。

6、婴儿患者有的可在数年内自行消退。

7 需要与血瘤相鉴别的疾病

血痣与血瘤外表较相似,但血痣大小不一,多数直径仅数毫米至2~3厘米,压之色泽及大小无明显变化,当予鉴别。

8 辨证分析

1、本病多得之先天,受之父母,肾中伏火结于血脉而成;或因心火妄动,逼血沸腾,外受寒凉,相互凝结,显露于肌肤而成。其特点是瘤体或红或紫,按之可暂时退色或缩小,触破后血不易止。

2、本病总因血脉瘀滞而成,辨证时当分清寒热虚实。初起时多实多热,瘤色赤,患处肿胀有热感,为火热血实气盛之象;病久多虚多寒,瘤色紫暗,乃寒凝血瘀之象。阳虚生外寒,故畏寒,病久入络则疼痛,病发于阴故疼痛入夜更甚。治疗以活血行瘀为原则。

9 血瘤的治疗

血瘤治宜凉血养血,滋阴抑火[1]。用芩连二母丸化裁,相当于血管瘤[1]。

91 辨证治疗 911 心火妄动

血瘤·心火妄动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freic stirring of heart fire)是指心火妄动,以瘤体色泽鲜红,按之灼热,伴烦躁不安,易口舌生疮,面赤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11 症状

瘤体呈半球形或扁平隆起,边界清楚,质软色红,指压褪色,放手后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9112 辨证分析

心火妄动,逼血人络,血热妄行,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结聚成形,故成本病,质软色红。

9113 治法

凉血活血,抑火滋阴。

9114 方药治疗

芩连二母丸。

912 血热瘀滞 9121 症状

初起或瘤体色红,或肿胀,或患处有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

9122 治法

凉血活血,滋阴抑火。

9123 方药治疗

1、主方:芩连二母丸(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处方:黄芩9克,黄连6克,知母9克,象贝母9克,川芎6克,当归9克,生地黄30克,羚羊角骨15克(先煎),地骨皮12克,侧柏叶9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芩连二毒丸,每次6克、每日2次,灯芯煎汤送服。

3、单方验方

(1) 丹参地鳖方(颜德馨验方)处方:紫丹参12克,生牡蛎30克,泽兰12克,王不留行12克,炮山甲45克,丝瓜络6克,川芎6克,地鳖虫45克,威灵仙12克。疼痛较甚加桃仁12克、水蛭粉15克(分吞)。水煎,头2汁内服、第3汁外熏,每日1剂。适用于静脉性血管瘤。

(2) 五灵脂消瘤方(袁金生验方)处方:生黄芪45克,桂枝15克,桃仁12克,干姜15克,防风15克,叁棱9克,莪术9克,五灵脂15克,云苓13克,泽泻9克,炒白术24克,知母15克,生姜30克,附片12克,制草乌12克,当归9克,大枣5枚,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

(3) 九香虫外涂方(潘大理等《中医杂志》19871)处方:活九香虫若干只,将虫盛于瓶中备用。用时用一镊子夹住九香虫前半部,另用一镊子夹住虫体尾部,挤出腹腔内空物,涂于血管瘤上。视瘤体大小用药,以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

913 寒凝血瘀 9131 症状

病久,或瘤皮紫暗,或兼见畏寒,疼痛入夜更甚。

9132 治法

温经补气,活血行瘀。

9133 方药

1、主方:通窍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大枣12克,黄芪30克,叁棱9克,莪术9克,桂枝9克,干姜9克,制附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十二温经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血热瘀滞证单方验方。

914 肾伏郁火

血瘤·肾伏郁火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stagnated fire hidden in kidney)是指肾伏郁火,以血瘤生来具有,多见于颜面、颈部,瘤体表面灼热明显,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发育迟缓,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5 肝经火旺

血瘤·肝经火旺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effulgent fire in liver channel)是指肝经火旺,以发于头面或大腿部,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呈红色,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或郁怒而发生胀痛,可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等症,舌质红,舌苔微黄,脉弦细数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6 脾失统摄

血瘤·脾失统摄证(blood tumor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and manage)是指脾失统摄,以肿瘤体积不大,边界不清,表面色红,好发于下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佳等,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细为常见症的血瘤证候[2]。

917 气血瘀滞 9171 症状

瘤色紫红或暗红,呈斑片状或隆起,甚或呈结节状、疣状。

9172 辨证分析

血运失常,气血纵横,脉络交错,气滞血瘀,凝聚成形,故瘤色紫红或暗红,呈结节状或疣状隆起。

9173 治法

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9174 方药治疗

桃红四物汤。

92 外治法

1、瘤体不大者,可以针穿刺抽出血液,压迫止血后,外敷清凉膏,并加压包扎固定,可使瘤体消失。

2、初起而表浅者,可用银锈散外搽,使其堕落。

3、根蒂细者,可手术切除,并即用银烙匙烧红烙之,有止血不溃,不再生之效。复发者仍依前法,或结扎处理亦可。

4、也可用消痔灵注射液行瘤体内注射,使其硬化脱落,操作方法:在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后,以消痔灵液与1%普鲁卡因按1:1比例混合(如普鲁卡因皮试阳性者可改用利多卡因),抽入5~10毫升注射器内,以5号细长针头注射。先将针头缓缓退出,退至皮肤处再注射少量药液,以减少瘤体因内压增高起为止;然后将针头缓缓退出,退至皮肤处再注射少量药液,以减少瘤体因内压增高后的针孔渗血。拔出针头时,如有渗血者用消毒纱布包扎。隔1周后如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可用消痔灵与1%普鲁卡因以2:1比例,依前法再注射。一般小的注射1~2次即可,较大者需注射4~5次。

5、瘤体擦破,血流不止者,可用桃花散外敷,并加压包扎止血。

6、感染时按一般溃疡处理。

7、必要时手术切除瘤体。

93 其他疗法

一、压迫法长期把棉花垫直接放在血瘤表面,并以胶布及绷带加压固定。

二、注射疗法把消痔灵注射液与1%普鲁卡因,按1:1混合,用细长针头插入瘤体内,缓慢注入,以致整个瘤体高起为止。每次用药液3—6mL。隔l周可反复注射。若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则消痔灵注射液与1%普鲁卡因的比例可增至2:1,按前法注射。

三、冷冻疗法可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有较好效果。

四、手术治疗瘤体较大而局限者,经充分准备,可行手术切除。

10 血瘤患者日常保健

隆起于皮面的血瘤,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局部擦伤。

11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新发现的肿瘤病人约100万左右,在全球癌症每年夺去大约600万人生命,并把1000万人置于死亡边缘,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肿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肿瘤已由陌生,而逐渐认识到现在的恐惧,更有甚者谈癌色变,得病后不积极治疗,或拒绝治疗,使恶性肿瘤(癌症)无情的肆虐着人们宝贵的生命,今年2月4日,"世界抗癌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

肿瘤是机体受某些有害因素刺激而产生的新生物,以局部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危害不仅在于它损害身体的各器官,而且还会产生各种癌症并发症,如积水症、疼痛症等,最终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人们的生命。目前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配合方、化疗。手术虽能虽能去除原发病灶,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肿瘤细胞的再生与繁殖,而这正是日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放、化疗虽能杀灭癌细胞,但同时也使大量的正常组织细胞受到损害,诱发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心脏功能损害,使病人的身体更加虚弱,难以接受进一步治疗。

祖国传统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早在几千年前的《内经》、《三因方》等医学古籍中就有肿瘤的记载,如瘿瘤、噎膈等,而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更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家反复实践、潜心摸索,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并在数千年的临床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些治疗法则,如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则,特别是近年来经过众多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大胆实践,也已证实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抗癌抑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放化疗毒副反应,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对肿瘤的治疗起到了药到病减或药到病除的效果。提高带癌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突出作用,特别是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手术后的康复,以及对放化疗的增效减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受患者的欢迎。有些病人采用中医药治疗后奇迹般的康复是不足为奇的。

现在肿瘤已经变成临床上的常见病。但肿瘤的疗效,无论中西医都有待于提高。中医对于肿瘤的防治有悠久的历史,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向广大患者介绍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中医,认识中医,进而正确的选择中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归纳起来,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

中医对肿瘤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我国古代医书,对肿瘤的发生原因曾经有过论述,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完全阐明肿瘤发生的原因,或者有些是不正确的推断,但是也有不少合理的见解。实际上,直到今天现代医学也没有将肿瘤的病因完全解释清楚,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环境中的致病因素,例如各种不正常的物理和化学刺激,还有人体的内部因素,比如遗传和精神因素,都有可能是肿瘤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中医学里的“气”

,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2

中医对肿瘤的临床表现的认识

在我国历代文献里,有很多关于肿瘤临床症状的形象描述,

包括瘤和癌这两个汉字,都比较形象地体现了肿瘤的特点,据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这本医书的记载,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

,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

。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在肿瘤的症状方面,历代中医文献曾经有过相当正确的描述,不少还抓住了要点。《诸病源候论》记载:“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这段话是说,肿瘤是逐渐长大的,没有痛痒症状,经过较长时间以后,可能长得很大,不能消退。中医学对乳癌的论述,历代的资料很多。公元16l7年的《外科正宗》对乳癌的描述尤其具体,书中说当乳癌起初象豆子、棋子大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年没有痛痒,渐渐长大以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再发展的时候好象许多栗子堆在一起,患病的部位会逐渐地变色、溃烂、发臭、凹陷的部位象岩穴,凸起的部位象莲子;以后甚至发生钻心一样的疼痛。到身体出现衰竭的时候,就很难治好了。

即使是发病很低的男性乳腺癌,古代医籍中也有描述,在17世纪初,明代一部叫做《证治准绳》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例男性乳癌的病例。这个病人在发病之前,曾经因为几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能考上而闷闷不乐。后来,发现左侧乳头常常有小量分泌液流出,不久乳头旁出现肿块。由于没有及早诊断和合理治疗,肿块增大、溃破、变成岩穴之状。这些记述,基本上符合乳腺癌的症状和演变。

另外,历代中医文献还记述了喉癌、食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等。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并不是束手无策。除了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割除的措施。3

中医对肿瘤的治疗的认识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应该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疗方法。

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公元7世纪《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

。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

除直接切除肿瘤外,历年来,中医在肿瘤的治疗上不断更新,主张内服与外敷相结合,内外夹攻,以消癌瘤。内服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方面的中药,以便纠正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外敷峻烈有毒之品,以求以毒攻毒,化瘤散结。相当于西医的全身化疗与动脉介入、放射线照射相结合,即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给癌瘤造成灭顶之灾。更为珍贵的是,古代医家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应用至今的有效肿瘤治疗方药/方剂,具有代表性的有小金丹、西黄丸、大黄蛰虫丸、六神丸、片仔癀、消瘰丸、桂枝茯苓丸、海藻玉壶丸、当归龙荟丸,梅花点舌丹等等。

近几十年来,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中医药在配合手术、放疗、化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术前服用中药,可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用中医药治疗可减少术后发热、贫血等症发生,促进手术创口愈合,提高和恢复有关脏器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配合放疗、化疗,可减毒增效,即减轻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白细胞下降,减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减少因放疗引起的

口腔粘膜溃疡、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增加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抑杀作用,从而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其次,中医药对一些肿瘤特有的并发症的治疗也有独到之处,如癌性发热、疼痛和癌性胸、腹水。中医通过对癌症病人的全面辨证论治,采用清热解毒、发汗散热、通腑泻下等给癌症毒素出路的办法治疗癌热;采用内外治结合内外夹攻的办法以消瘤止痛;采用化痰逐饮、通利二便和扶正祛邪的方法减少癌性胸、腹水。

,人体也有自己的反抗能力。当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足以遏制癌毒的时候,表现为正常;当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时候,就表现为肿瘤的发生。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与人体的正气不一定成正比,有的人体虚弱的人,就不一定患癌;有的身体健壮,反而患癌。而中医药的治疗就是试图调整患者的内环境,企图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而另一方面遏制癌毒的致病能力,所以希望肿瘤患者能再中医药的协助下,增强防病抗病能力,最终战胜癌魔,获得长期生存。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骨瘤·石瘤 31 骨瘤的病因病机 32 骨瘤的症状 33 骨瘤的诊断 331 良性骨瘤 332 恶性肿瘤 333 辅助检查 34 骨瘤的辨证分型 341 肾虚痰凝 342 气血瘀阻 343 阴毒壅滞 344 热毒壅滞 345 脾肾两虚 35 骨瘤的治疗 351 内治法 352 外治法 353 手术疗法 36 骨瘤患者日常保健 4 筋瘤·石瘤 41 筋瘤的病因病机 42 筋瘤的症状 43 筋瘤的诊断 44 需要与筋瘤相鉴别的疾病 45 筋瘤的治疗 451 辨证治疗 4511 劳倦伤气 45111 症状 45112 辨证分析 45113 治法 45114 方药治疗 4512 寒湿凝聚 45121 症状 45122 辨证分析 45123 治法 45124 方药治疗 4513 外伤瘀滞 45131 症状 45132 辨证分析 45133 治法 45134 方药治疗 452 其他疗法 46 筋瘤患者日常保健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石瘤的方剂 2 治疗石瘤的穴位 3 治疗石瘤的中成药 4 石瘤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石瘤 1 拼音

shí liú

2 英文参考

osteoma osseous tumo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骨瘤·石瘤

石瘤为病名[1],即骨瘤[1]。出自《洞天奥旨》卷十一。

骨瘤(bone tumor osteoma)为病名[2]。见《洞天奥旨》卷十一。是指以肿块生长于骨、坚硬如石为主要表现的瘤[3]。为肿瘤性疾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叠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者,名骨瘤。”

骨瘤相当于西医的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31 骨瘤的病因病机

骨瘤因肾气不足,寒湿夹痰侵袭骨骼,以致气血凝聚于骨所致[2]。

骨瘤由于恣欲伤肾,虚火内亢,肾火长期郁遏,肾所主之骨气血阻滞而不畅,瘀积而成;或由先天不足,骨骼空虚,偶有所伤,局部骨骼气血长期瘀结所致。

32 骨瘤的症状

骨瘤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2]。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2]。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褐,表面静脉怒张,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2]。

33 骨瘤的诊断

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

331 良性骨瘤

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

332 恶性肿瘤

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333 辅助检查

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34 骨瘤的辨证分型 341 肾虚痰凝

骨瘤·肾虚痰凝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kidney deficiency and phlegm coagulation)是指肾虚痰凝,以肿块质地坚硬,生长迅速,疼痛难忍,基底粘连不能移动,腰膝酸软,夜寐多梦,口干咽燥,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3]。

342 气血瘀阻

骨瘤·气血瘀阻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qiblood stasis and obstruction)是指气血瘀阻,以肿块生长较慢,质地坚硬,基底粘连不能移动,疼痛轻微或无痛,舌质淡红有瘀斑,脉涩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3]。

343 阴毒壅滞

骨瘤·阴毒壅滞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yin toxin conges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阴毒壅滞,以局部肿块逐渐肿起,坚硬,皮色不变,皮温不高,间歇性疼痛或隐痛而间歇性加剧,关节及肢体活动受限,身体困倦,四肢乏力,畏寒,纳差,或有腹胀,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弦浮数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3]。

344 热毒壅滞

骨瘤·热毒壅滞证(bone tumor 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congestion and stagnation)是指热毒壅滞,以患部肿块有膨胀感,体积较大,肿块表面脉管充盈,肿胀发亮,色暗红,或破溃渗流脓血,触摸肿块有搏动感,疼痛剧烈,尤以夜间为甚,功能活动障碍,精神倦怠,纳食不佳,口干渴,大便干,小便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3]。

345 脾肾两虚

骨瘤·脾肾两虚证(bone tumor with spleen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肾两虚,以肿块坚硬、疼痛绵绵不休,可伴低热,面色苍白、无华,倦怠乏力,纳差,消瘦,动则汗出,大便稀溏,腹胀,或有全身水肿、尿少,或肿块局部溃破、流血水不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骨瘤证候[3]。

35 骨瘤的治疗 351 内治法

骨瘤以滋补肾气为本,破瘀消肿为标,方用调元肾气丸、六军丸、琥珀黑龙丹等。

骨瘤治宜补益肾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2]。

352 外治法

治疗骨瘤可外贴阳和解凝膏[2]。

可局部用黑退消掺于阳和解凝膏上贴之。

353 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良性骨瘤逐渐增大者,或恶性骨瘤早期经检查未发现有肺转移者,应手术治疗。

36 骨瘤患者日常保健

1.节制房事。

2.恶性骨瘤患者需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4 筋瘤·石瘤

石瘤为病名[1],即筋瘤[1]。出自《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

筋瘤(tendon tumor;nodular varicosity)为病名[4]。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又名石瘤[4]。是指以好发于下肢,色暗红、青筋垒垒,或盘曲成团为主要表现的瘤[3]。为浅表静脉病变。

《外科正宗》:“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筋瘤相当于西医下肢静脉曲张交错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筋瘤即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4]。

41 筋瘤的病因病机

筋瘤多因怒动肝火,血躁筋挛或久立负重而致[4]。

筋瘤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

42 筋瘤的症状

筋瘤是发于浅表之筋脉瘤肿[4]。瘤体坚硬而色紫,青筋盘曲,甚者筋结如蚯蚓[4]。

43 筋瘤的诊断

筋瘤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或怀孕的妇女,多见于下肢的两小腿。

早期感觉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则条索状肿胀较为坚韧。瘤体如被碰破,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能止血。病程久者,皮肤萎缩,颜色褐黑,易伴发湿疮和臁疮(慢性溃疡)。

44 需要与筋瘤相鉴别的疾病

血瘤常在出生后即被发现,随年龄增长而长大。瘤体小如豆粒,大如拳头,正常皮色,或呈暗红或紫蓝色,形成瘤体的血管一般为丛状的血管或毛细血管。而筋瘤则由管径较粗的静脉曲张而形成,瘤体沿主干静脉走向而迂曲,状如蚯蚓。

45 筋瘤的治疗

筋瘤治宜清肝、养血、舒筋[4],可服清肝芦荟丸[4]。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4]。

451 辨证治疗 4511 劳倦伤气

筋瘤·劳倦伤气证(tendon tumor with overstrain injuring qi pattern)是指劳倦伤气,以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缓无力为常见症的筋瘤证候[3]。

45111 症状

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卞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45112 辨证分析

久站久行或劳累过度,劳倦伤气,气血流行不畅,筋脉纵横,血壅于下,故久站久行、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劳倦伤气;气虚下陷,故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均为中气不足之象。

45113 治法

补中益气;活血舒筋。

45114 方药治疗

补中益气汤加减。

4512 寒湿凝聚

筋瘤·寒湿凝聚证(tendon tumor with pattern of colddampness congelation and aggregation)是指寒湿凝聚,以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质淡暗,舌苔白腻,脉弦细为常见症的筋瘤证候[3]。

45121 症状

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45122 辨证分析

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瘤,故瘤色紫暗,喜暖;寒凝筋脉,经脉不通,四肢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为有寒之象;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为内有寒湿之征。

45123 治法

暖肝散寒,益气通脉。

45124 方药治疗

暧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513 外伤瘀滞

筋瘤·血瘀气滞证(tendon tumor with pattern of blood stasis and qi stagnation)是指血瘀气滞,以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质有瘀点,脉细涩为常见症的筋瘤证候[3]。

45131 症状

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45132 辨证分析

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故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色青紫;筋脉阻滞,不通则痛,故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为有瘀之象。

45133 治法

活血化瘀,和营消肿。

45134 方药治疗

活血散瘀汤加减。

452 其他疗法

一、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长期使用有时能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并发湿疮、臁疮者,参考有关章节治疗。

二、手术治疗这是治疗筋瘤的根本办法。凡是有症状的筋瘤,无手术禁忌症者都应手术治疗,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静脉剥离术。

46 筋瘤患者日常保健

1.长期站立工作或分娩后,适当加强下肢锻炼,配合 等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症状。

2.患筋瘤者经常用弹力护套或绷带外裹,防止外伤;并发湿疮者;积极治疗,避免搔抓感染。

5

赤疮。

根据查询快速问医生网显示,天疱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在中医称为赤疮,中医辩证是由于心火脾湿,外感风热毒邪,阻滞皮肤所导致的,会损害皮肤。主要是用清热凉血解毒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平时要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中国首例癌症是哪年出现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来有很多人死于癌症,首例癌症病人我们不得而知。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希腊的一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