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典籍中可以当班训的句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1收藏

古典典籍中可以当班训的句子,第1张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鸿鹄展翅,志在蓝天

勤能补拙

玉汝于成

天助人勤,持之以恒

勤学尊师,博闻笃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水滴石穿,非力使然,恒也!

宝剑锋从磨砺虫,梅花香自苦寒来

厚积而薄发,宁静以致远

谁说的中国古代没犀牛啊?

最起码我知道古代很多甲胄都是用犀牛皮做的。

还有很多古文里都有犀牛啊,什么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什么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好多……

估计古时候在中国大地上犀牛不少吧。

以上是自己想的,下面是找到的

1、古籍文献里的犀牛:

《山海经·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山海经·西山经第二》:“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幡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

《左传》,战国初年的作品,其〈宣公二年〉里记载着:“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

《战国策》,汉·刘向编校,其〈宋卫〉里记载:“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墨子在回话时谈到了云梦,说:“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豻、兕、象、野犀……’”

2、考古中的犀牛:

考古发现,犀科动物在第三纪时化石分布很广泛,我国很多地区都有。3000多年以前,犀牛沿黄河两岸自西向东约有1800多公里的广阔的分布北界。

殷墟卜辞中记有犀牛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一带。史书中记载西周初年驯练大象、犀牛等参于战争。

3、湮没在刀光剑影下的犀牛:

古代用于战争的“甲”主要就以犀类的皮制作,史籍中写到,春秋时,仅东海边的吴国,吴王夫差就有一支10万3千穿水犀甲胄的士兵……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明朝时,只分布于贵州、云南。

中国原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现已全部在中国绝种。

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人还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官府私有的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自己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而这之后,犀牛就很少能捕到了。

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在这最后十余年间,共捕杀不足10头。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公元1922年之后,犀牛在中国销声匿迹了。

1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

(1)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5)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2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古圣贤,。

3关于诚信的诗句

看夜宴了吗?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明·袁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4关于诚信的诗句有那些

1,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出自宋代:王安石《商鞅》

白话文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出自唐代: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白话文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3,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出自唐代:李白《酬崔五郎中》

白话文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4,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出自唐代:李白《天可度-恶诈人也》

白话文释义:看上去是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谁料到好听的言辞全是假话。丹诚:丹心,赤诚之心。巧如簧:指表面动听而实际虚伪的话。

5,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出自唐代:李白《侠客行》

白话文释义: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5关于诚信的诗词名句

《论语》中的“信”观念与个人修养问题

中华古籍诚信名言摘录

诚信名言若干

/2007-04/13/content_24598457htm

6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诚信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日)松下幸之助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不诚则有累,诚则无累

7关于诚信的古诗词

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

行:行为。恒:恒心。

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

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至诚则金石为开。

《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

谓真诚最能感染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

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

真诚能感动一切。●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窃:谦指个人的意见。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神莫神于至诚。

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颐《通书》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

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感人以诚不以伪。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

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至诚无息。

《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

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

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

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新唐书·陈子昂传》廉:清廉。 贪:贪污。

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

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自。

8有关诚信的古诗5首

有关诚信的古诗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国·曹植《君子行》、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结《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话释义:从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讲信用,说到做到。商鞅就很讲信用,以一言为重,以百金为轻。你们这些变法的反对派怎能随便指责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顺利推广?

2、三国·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白话释义: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3、唐·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白话释义:有远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诚和信用作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白话释义: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5、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白话释义:你如果是道德完美,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

扩展资料

诚信名词概述

《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 ,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诚信

古典典籍中可以当班训的句子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鸿鹄展翅,志在蓝天勤能补拙玉汝于成天助人勤,持之以恒勤学尊师,博闻笃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