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风水学书籍,第1张

关于风水学的正规书籍 希望详细列表 初学者学风水

劝你先看看李居明的>

然后可以看看当今最流行的>

这些差不多之后,再看八宅派的>

最后劝你去找师傅,因为这些对于真正想学风水的人来说

只能算是入门书籍,可用性不强,但是里面的一些知识值得你

融汇贯通进行综合

奇门遁甲目前是预测术,

你如果想学可以先看>和>以及>

如果想研究案例我推荐一本>

想学阴盘奇门,可以看>和>

什么风水学的书好? 一般是博览群书。

简单介绍几本就够你学的了:

《黄帝宅经》、《太乙神数》、《山海经》

《奇门遁甲》、《河图》、《洛书》、《太乙》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青乌子《葬经》,东晋郭璞《葬书》

《古今图书集成》,《周公解梦》原文,

鬼谷子《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唐杨筠松《青囊奥语》、《撼龙经》,

《洪范九畴》,《周髀算经》

失传的几本书,你要找到最好:《勘舆金匮》、北魏殷绍《四序勘舆》、《宫宅地形》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隋书经籍志》

敦煌藏书《宅经》

清高见南《相宅经纂》

我建议你还是先从地边摊上卖的风水学书看起(虽然很多虚假内容),入门还是可以的。由浅入深,再最后看以上的书籍。

关于风水学书籍有哪些是比较值得推荐的? 关于风水学书籍这里有三本书籍可以推荐给,是家里装修想学风水学还是想当风水师所以学习风水学呢?如果是后者的话除了买书学习外,建议还是拜个师傅,毕竟书上的东西只是理论上的,没有实践。们一起来看下推荐的三本书!

书籍一(周易预测学入门):如果您想学到既有用又轻易能懂的风水学知识,那么您可以浏览一下《周易预测学入门》风水学书籍。《周易预测学入门》最大的魅力就是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体系严谨,不仅体现了风水学知识的朴素和真实还为您学习风水学知识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而且《周易预测学入门》书籍的内容很全面,只要您想了解的,它都能为您耐心指教。

书籍二(四柱预测真途):如果您对风水学有很浓的学习欲望,那么《四柱预测真途》风水学书籍就能很好的带您入门。《四柱预测真途》的内容包括四柱八字预测、居家阳宅风水、企业风水、办公风水等,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预测准确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之所以能被人们喜欢,是因为它的知识不仅有用而且浅显易懂,是您风水学知识人们的好老师。

书籍三(穷通宝鉴):如果您想买到一本风水内容很齐全的的书籍,那么您就可以选择《穷通宝鉴》风水学书籍。《穷通宝鉴》,此书是从清代开始编撰有用数百年的历史,该书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穷通宝鉴》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它能为您的日常生活带来最完全的风水学知识,您学到的风水学知识可以全面一些。

风水学在如今的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和它有关的每一本风水学知识的书籍都能为您带来最真实有用,浅显易懂的各方面风水学知识。风水学不是迷信,它是一门环境学,由环境影响到人的心情,再影响到行为,导致一些结果。

推荐几本风水学入门的书籍 先看看现代的书,比如苏民峰和李居明的书吧,不过苏民峰的书化繁为简,大智若轻,李居明的比较浅白,可以入门。

有兴趣的话以后再慢慢看些古籍注释。

但要深入学习的话还是靠个人多外出行走,毕竟书中内容需以实例辅证。

关于风水的书都有哪些? 风水的好坏,已经成为人们选择住宅时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了。中国风水秘笈、现代风水智慧、居家风水秘笈、风水学、仕途舆风水、风水与建筑、玄空风水与四海随笔,跟据自己需要上网搜“风水图书”会出很多这方面网站,那么风水的书都有哪些?

谢路军《术藏》

《术藏》风水典籍大全

刘恒

《阳宅风水戒真》

《二宅实验注解》

肖俊(玄真子)

《现代风水生活》、《风水方位》等,广州出版社

陈帅佛《现代风水》、《居家风水》,广东出版集团

刘训升,《阴阳学》,台湾定远书局,1966年

董斌,《现代风水精鉴》,台湾武陵出版社,2002年

赵易,《中国风水绝学》,华夏出版社

关凤翔,《堪舆学原理》,台湾集文书局

白鹤鸣,《风水小通胜》、《风水透视窗》、《飞星改运显锋芒》、《点只风水罴虻ァ贰《原来风水罴虻ァ贰《全天候风水杀着》、《风水显灵镜》,香港鹤鸣文化出版社

杨钦文,

英文版杨公风水名着《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葬书》,《赣州杨公风水理论、实践、现场操作研究与发展》、《东西方高等教育产业比较研究》

严峻《当代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王其享,《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

汉宝德《风水与环境》小异出版:大块文化发行

蔡达峰,《历史上的风水术》,上海科技出版社

何晓昕,《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

风水

程建军、孔尚朴,《风水与建筑》,江西科技出版社

钟义明

《玄空星相地理学》,台湾武陵出版社

杨碇光,《极品玄空大厦论

第一至三册》、《天元五歌全解》、《风水拨乱反正》,玲光出版社

谢明辉,《国学与现代生活》,台 北:秀威出版社,2006年。

余非师,《现代风水纵横谈》,台湾千华出版社,1985年。

李定信,《四库全书堪舆类典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李炽英,《李伯风水理气讲义》,马健记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5月

周煜钒,《人文环境风水学》,香港银河出版社,2009年1月

慧缘大师,《慧缘风水学》、《慧缘风水罗盘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以上关于风水的书一介绍到这,上面介绍几本都是不错的,可以选择看看的。风水是一门环境学,也是一门教人如何与自身、与环境和谐健康相处的学问。家居风水是风水研究的一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环境。家居风水的研究正是使其二者相融、相宜、相合。

风水学入门需要学习的第一本书是哪本? 三畅风水入门基础可以看看《地理五诀》,三元风水可以看看李居明的《学习风水的第一本书》

罗盘可以买个综合盘。

大家推荐几本风水学的书??要好的,值得看的 正体,象吉通书

玄学,沈氏玄空风水

风水学入门看什么书好 风水入门的书籍,建议看的书要比较基础性但全面一些,不用过深但有实用性的。

个人推荐以下三本:

1、可以看看李居明的《学风水的第一本书》,此人这几年很有名,曾经准确预测出日本大地震,所著有独到的地方。

2、要是想系统化都有所涉猎,可以看看宋韶光的《现代风水全集》,也很不错,错误较少,内容也实在,我推荐。

3、有“现代赖布衣”之称的苏民峰的《 家宅风水基本法》也不错,内容也比较实用。

先看这几本基础的吧,贪多嚼不烂,而且一下子接触的过深也不好,不利于理解和系统学习。

想学风水学的基础书籍有哪些 不要看广告,你能懂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中医基础就可以,你说的胆筑学,环境学是应该了解的,但周易要通的,

但学习风水是得有悟性的,如果你没有,劝你还是不要学了,风水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要涉及,地理学,建筑学,中医,园林景观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忘你慎重选择,

祝你学业有成!

风水书籍有哪些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一:《易经》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是从古流传下来对此书的一个评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它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且深邃的经典巨著,它包罗万象,其中亦有对未来事态的发展的预测,最早的风水便是从这本书里演变而来。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二:《青囊经》

在风水当中,堪舆是重中之重,比如选择一个好的风水宝地,这便需要用堪舆的手段来寻找,而《青囊经》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权威也是首部理气堪舆的经典巨著,为学习风水必看的经典,后一些古名人也是据此书而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风水书籍。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三:《撼龙经》

此书亦是属堪舆一脉,乃是风水地形脉络方面的权威圣典,它也被称作是最极至的中国古代测绘学代表,古代许多皇帝找的风水师,选择龙脉时便是依此来挑选。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四:《葬经》

《葬经》是中华古代术数奇书,也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其作者郭璞亦是受后世代风水界的推崇,被尊称为东晋后历代中国风水的鼻祖。《葬经》从阴阳到五行等方面,都开辟了风水历史上的一个先河,也算是万经之首。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一:《地理正宗》

杨筠松等人著作。上卷为搜集整理的阳宅典籍及注解,如《黄帝宅经》、《阳宅十书》等;中卷为阴宅典籍,历代风水宗师存留下来的理论著述及注解;下卷为针对风水的历代檄文,如王充、嵇康、胡翰等人的辩论与对答。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一:《发微论》

《发微论》・一卷〔通行本〕 宋蔡元定撰,从辩证的角度讲解了风水的理论精髓,只有一定风水基础的人才能感觉到内容全面,思想深邃,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田原,奥义精妙,融会贯通。此书可称的上是风水理论的“心经”。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一:《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唐代杨筠松・著 。共六章: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一:《玉尺经》

作元刘秉忠撰,明代刘基作注解。为风水实践的玉尺经“三赋”――《造微赋》、《逐吉赋》、《天机赋》是选择、衡量风水好坏的标准。所以《玉尺经》“三赋”的内容是精微至妙的正统风水文化。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全国中草药汇编》:乳香 61 拼音名 62 乳香的别名 63 来源 64 性状 65 炮制 66 性味 67 功能主治 68 乳香的用法用量 69 备注 610 摘录 7 《中华本草》:乳香 71 出处 72 拼音名 73 英文名 74 乳香的别名 75 来源 76 原形态 77 生境分布 78 性状 79 化学成份 710 乳香的药理作用 711 鉴别 712 炮制 713 性味 714 归经 715 功能主治 716 乳香的用法用量 717 注意 718 附方 719 各家论述 720 摘录 8 乳香的药典标准 81 品名 82 来源 83 性状 84 鉴别 85 检查 86 含量测定 87 乳香饮片 871 炮制 8711 醋乳香 872 性味与归经 873 功能与主治 874 用法与用量 875 注意 876 贮藏 88 出处 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乳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乳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乳香 乳香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rǔ xiāng

2 英文参考

frankincense [朗道汉英字典]

mastic [朗道汉英字典]

mastic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mastich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mastix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olibanum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istachia gall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Frankincen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oswell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ankincen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bano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ban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ankincense [朗道汉英字典]

gum mastic [朗道汉英字典]

mon frankincense [朗道汉英字典]

frankincense [朗道汉英字典]

libanotus [朗道汉英字典]

thus [朗道汉英字典]

Olibanum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rankincen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乳香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鲍达乳香树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野乳香树Boswellia neglecta M Moore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Olibanum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rankincense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全国中草药汇编》:乳香 61 拼音名

Rǔ Xiānɡ

62 乳香的别名

滴乳香、熏陆香

63 来源

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B sacra Fluek]、药胶香树B bhawdajiana Birdw及野乳香树B neglecta M Moore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春夏均可采。

64 性状

呈球形或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小块状,长05~2厘米;淡**,微带蓝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质坚脆,断面腊样。气芳香,味微苦,嚼之软化成胶块。本品遇水变白,与水共研成乳状液。部分溶于醚、乙醇及氯仿中。

65 炮制

捣成粉末,于锅内炒溶后,除净大量的 性浓烟(即挥发油),倒出待微冷后,切成小块即得。

66 性味

辛、苦,温。

67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用于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外用消肿生肌。

68 乳香的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配入散剂或膏剂,敷贴患处。

69 备注

(1)熏陆香亦称乳香,商品也作乳香入药。为漆树科植物粘胶乳香树Pistacia Lentiscus L的树干经切伤后流出的树脂。主产于希腊、土耳其及地中海南岸地区。西医用为填齿料,并为制硬膏的原料,中医作乳香用。

6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7 《中华本草》:乳香 71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南方草木状》:熏陆香,出大秦,在海边。有大树,枝叶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方采之。

72 拼音名

Rǔ Xiānɡ

73 英文名

Frankincense, Olibanum

74 乳香的别名

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

75 来源

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鲍达乳香树、野乳香树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wellia carterii Birdw2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3Boswellia neglecta MMoor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人沟中,数日后汇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

76 原形态

1.乳香树 矮小灌木,高45m,稀达6m。树干粗壮,树皮光滑,淡棕**,纸状,粗枝的树皮鳞片状,逐渐剥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5cm;小叶1521,基部者最小,向上渐大,长卵形,长达35cm,顶端者长达75cm,宽15cm,先端钝,基部图形、近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圆锯齿或近全缘,两面均被白毛,或上面无毛。花小,排列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花瓣5,淡**,卵形,长约为萼片的2倍,先端急尖;雄蕊10,着生于花盘外侧,花丝短;子房上位,34室,柱头头状,略3裂。核果倒卵形,长约1cm,具3棱,钝头,果皮肉质,肥厚,每室具种子1颗。花期4月。

2鲍达乳香树 小乔木,枝条被白毛或无毛。小叶1521,长方披针形至长方形,长24cm,宽115cm,基部圆形或截形,全缘或有锯齿,两面均具白毛,或仅下面呈灰色毡状。总状花序;花白色或绿色,具浅钟状波密毛的花盘,半包围子房。果实未成熟时近锤形,基都变成窄柄状。

3.野乳香树 小乔木,高56m。树皮灰色。小叶1721,革质,长方形,长154cm,钝头,具粗毛。圆锥花序;花甚小,淡血色,外面具毛;花丝下半部突然变宽呈鳞片状。

7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热带沿海山地。

2以上两种均生长于索马里及红海沿海的山地及石灰巖石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

2分布于两种均生长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及土耳其、利比亚及苏丹等地。

78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或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小块状,长052cm,有的粘连成团块,淡**,微带蓝绿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质坚脆,断面蜡样。气芳香,味极苦,嚼之软化成胶块。以淡**、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等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

79 化学成份

乳香树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a,β乳香脂酸(a,βboswellic acid)33%,结合乳香脂酸135 %;乳香树脂烃(olibanoresene)33%,O乙酰基β乳香脂酸(Oacetylβboswellic acid),O乙酰a乳香酯酸,3,4断乌苏12烯3羟酸(dihydroroburic acid),表羽扇豆酸乙酸酯(epilupeol acetate),表羽扇豆醇及甘遂酸(tirucallol);树胶为阿拉伯杂多糖酸(arabic acid)的钙盐和镁盐20%,西黄芪胶粘素(bassorin)6%。此外,尚含苦味质05%;挥发油呈淡**,有芳香,含蒎烯(pinene),消旋柠檬烯(limonene)及a,β水芹烯(a,βphellandrene),a樟脑烯醛(acampholenaldehyde),枯醛(cuminaldehyde,cumaldehyde),荷罗艾菊酮(carvotanacetone),水芹醛(phellandral),邻甲基苯乙酮(omethylacetophenone),葛缕酮(carvone),紫苏醛(perillaaldehyde),优葛缕酮(eucarvone),1乙酰基4异丙烯基环戊烯(1acetyl4isopropenyl cyclopentene),辣薄荷酮(piperitone,诺蒎酮(nopinone),隐品酮(cryptone),马鞭草烯酮(verbenone),γ樟脑烯醛(γcampholenaldehyde),侧柏酮(thujone),桃金娘酸(myrtenic acid),4对盖烯3酮(pmenth4-en3one),3,6,6三甲基降2蒎酮(3,6,6trimethynorpinan2one),桃金娘醛(myrtenal),2,4二甲基苯乙酮(2,4dimethylacetophenone),松樟酮(pinocamphone),异亚丙基环乙烷(isopropylidenecyclohexane),a香树脂酮(aamyrenone),11氧代a香树脂酮(11ketoaamyrenone),5羟基6对?烯2酮(5hydroxypmenth6en2one),10羟基4荜澄茄烯3酮(10hydroxy4cadinen3one)。

710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用小鼠热板法证明乳香挥发油有镇痛作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无效。挥发油中的镇痛主要成为乙酸正辛酯。

2消炎防腐作用:乳香能促进多核白血球增加,以吞噬死亡的血球及细胞,改善新陈代谢,从而起消炎作用。

711 鉴别

理化鉴别 (1)本品遇水变白,与水共研成乳状液。

(2)取本品1g,研碎,加甲醇10ml,振摇并放置24h,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稀硫酸10ml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有三氯甲烷20ml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三氯甲烷提取液蒸干溶剂,残渣加1ml乙酸酐溶解,再加乙酸研浓硫酸(19:1)试剂1ml,溶液很快变成紫色。(检查乳香酸)

712 炮制

1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取拣净的乳香,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略呈**,取出放凉;或炒至表面溶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每乳香100斤,用米醋6斤);置箬上,以灰火烘焙熔化,候冷,研细用;乳香入丸药,以少酒研如泥,以水飞过,晒干用;或言以灯心同研则易细,或言以糯米数粒同研,或言以人指甲二、三片同研,或言以乳钵坐热水中乳之,皆易细。

713 性味

味辛;苦;微温

714 归经

心;肝;脾经

715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

716 乳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717 注意

孕妇忌服。《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诸疮脓多时,未宜遽用。《本经逢原》:胃弱勿用。

718 附方

没药散《证治准绳》;乳香寻痛丸《奇效良方》;乳香丸《普济本事方》

719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黄帝内经素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矣。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尔。杨清叟云:凡人筋不伸者,敷药宜加乳香,其性能伸筋。

2《本草经疏》:风水毒肿,邪干心脾,恶气内侵,亦由二经虚而邪易犯。瘾疹痒毒,总因心脾为风湿热邪所干致之。脾主肌肉,而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此药正入二经,辛香能散一切留结,则诸证白瘳矣。《日华子》云,煎膏止痛长肉;陈藏器云,治妇人血气,疗诸疮,令内消。则今人用以治内伤诸痛,及肿毒内服外敷之药,有自来矣。

3《本草汇言》:乳香,活血去风,舒筋止痛之药也。陈氏发明云,香烈走窜,故入疡科,方用极多。又跌扑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故痈疡可理,折伤可续,产后瘀血留滞可行,症块痞积,伏血冷瘕可去矣。性燥气烈,去风活血,追毒定痛,除痈疡、产后及伤筋骨之外,皆不须用。4《本草求真》:血因气逆,则血凝而不通,以至心腹绞痛,毒因气滞,则血聚而不散,以至痛处异常。乳香香窜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自伸,复能入肾温补,使气与血互相通活,俾气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气碍,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气活血之品耳。非如没药气味苦平,功专破血散瘀,止有推陈之力,而无致新之妙。

5《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以时下。具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候冷轧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

720 摘录

《中华本草》

8 乳香的药典标准 81 品名

乳香

Ruxiang

OLIBANUM

82 来源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urdaji

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弁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83 性状

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84 鉴别

(1)本品燃烧时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加水研磨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索马里乳香 取[含量测定]项下挥发油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a蒎烯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试验,以聚乙二醇(PEG20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3分钟,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20℃,分流比为20:1。理论板数按a蒎烯峰计算应不低于7000,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lul,注入气相色谱仪。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应呈现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峰保留时间相一致的色谱峰。

埃塞俄比亚乳香 取乙酸辛酯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同索马里乳香鉴别方法试验,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应呈现与对照品溶液色谱峰保留时间相一致的色谱峰。

85 检查

杂质乳香珠不得过2%,原乳香不得过10%(附录ⅨA)。

86 含量测定

取本品20g,精密称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甲法)测定。

索马里乳香 含挥发油不得少于60%(ml/g),埃塞俄比亚乳香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87 乳香饮片 871 炮制 8711 醋乳香

取净乳香,照醋炙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光亮。

每100kg乳香,用醋5kg。

8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873 功能与主治

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瘾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874 用法与用量

煎汤或人丸、散,3~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875 注意

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876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8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白茅根的别名 7 白茅根的处方用名 8 白茅根的来源 9 白茅根的产地 10 白茅根的采收与初加工 11 白茅根的生药性状 12 白茅根的炮制 121 白茅根的炮制方法 1211 白茅根 1212 茅根炭 122 成品性状 123 炮制作用 124 炮制研究 125 贮存方法 13 白茅根的性味归经 14 白茅根的功效与主治 15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 16 白茅根的化学成分 17 白茅根的药理作用 18 白茅根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总灰分 186 浸出物 187 白茅根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白茅根 187111 浸出物 187112 鉴别、检查 18712 茅根炭 187121 浸出物 1872 鉴别 1873 性味与归经 1874 功能与主治 1875 用法与用量 1876 贮藏 188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白茅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茅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茅根 1 拼音

bái máo gēn

2 英文参考

rhizoma imperatae [朗道汉英字典]

lalang grass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MPERATAE RHIZOM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Rhizoma Imperat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gon grass rhiz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白茅根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2]。白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2]。

白茅根味甘,性寒[2][1]。归肺、胃、膀胱经[2][1]。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2]。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尿少,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Impera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ogon grass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白茅根的别名

茅根、地菅、地节根、茅草根、丝毛草根[1]。

7 白茅根的处方用名

白茅根、茅根、茅根炭[2]。

8 白茅根的来源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2]。

9 白茅根的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1]。

10 白茅根的采收与初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2]。

11 白茅根的生药性状

白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白茅根的炮制

元代有蜜炒(《卫生宝鉴》)和烧灰存性(《十药神书》)的方法[2]。

明代有炒黄、枣制(《普济方》)、蜜炙炒(《鲁府禁方》)、捣汁用(《外科正宗》)等法[2]。

清代有炒黑(《医宗金鉴》)的炮制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21 白茅根的炮制方法 1211 白茅根

取原药材,微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2]。

1212 茅根炭

取茅根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2]。

122 成品性状

白茅根为圆柱状短段[2]。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呈浅黄棕色[2]。切断面中心**并有小孔[2]。体轻,质略脆[2]。味微甜[2]。

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2]。

123 炮制作用

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如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的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热病呕哕、不能下食的茅根散(《太平圣惠方》);治疗急性肾炎水肿的急性肾炎方(《中药临床应用》)[2]。

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124 炮制研究

茅根中含有可溶性钙、三萜类化合物、糖(约188%)及多种钾盐,其利尿作用可能与多种钾盐有关[2]。动物实验证明,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比炒炭前缩短[2]。有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茅根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茅根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70℃,烘制16分钟[2]。

12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2]。茅根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3 白茅根的性味归经

白茅根味甘,性寒[2][1]。归肺、胃、膀胱经[2][1]。

14 白茅根的功效与主治

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2]。

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1]。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3]。

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如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的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热病呕哕、不能下食的茅根散(《太平圣惠方》);治疗急性肾炎水肿的急性肾炎方(《中药临床应用》)[2]。

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白茅根为眼科常用止血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眼内外各种出血,尤以血灌瞳神、目衄为宜。可单用或与仙鹤草、蒲黄等配伍。

15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60~120g)[1]。

16 白茅根的化学成分

白茅根含白茅萜酮醇、白茅酚A、B,还含多量蔗糖、葡萄糖、钾盐,少量草酸、柠檬酸等[1]。根茎中含薏苡素(Coixol)[1]。

白茅根中含有可溶性钙、三萜类化合物、糖(约188%)及多种钾盐[2]。

17 白茅根的药理作用

白茅根根茎中含薏苡素(Coixol),动物实验中,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对骨骼肌也有抑制作用[1]。

白茅根的利尿作用可能与多种钾盐有关[2]。动物实验证明,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比炒炭前缩短[2]。

18 白茅根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白茅根

Baimaogen

IMPERATAE RHIZOMA

182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183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18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形小,有的含硅质块。下皮纤维1~3列,壁厚,木化。皮层较宽广,有10余个叶迹维管束,有限外韧型,其旁常有裂隙;内皮层细胞内壁增厚,有的含硅履块。中柱内散有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维管柬鞘纤维环列,木化,外侧的维管束与纤维连接成环。中央常成空洞。

粉末黄白色。表皮细胞平行排列,每纵行常由1个长细胞和2个短细胞相间排列,长细胞壁波状弯曲。内皮层细胞长方形,一侧壁增厚,层纹和壁孔明显,壁上有硅质块。下皮纤维壁厚,木化,常具横隔。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茅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 检查

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H 第一法)。

1851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8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40%。

187 白茅根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白茅根

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外表皮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有的可见稍隆起的节。切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或中空,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18711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280%。

18711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8712 茅根炭

取净白茅根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焦褐色。

本品形如白茅根,表面黑褐色至黑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淡棕色稍隆起的节。略具焦香气,味苦。

18712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70%。

1872 鉴别

(2) 同药材。

1873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1874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盘,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1875 用法与用量

9~30g。

1876 贮藏

置干燥处。

188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南沙参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南沙参的功效与主治 11 南沙参的用法用量 12 配伍禁忌 13 南沙参的化学成分 14 南沙参的药理作用 15 南沙参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水分 1552 总灰分 1553 酸不溶性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南沙参饮片 1571 炮制 1572 性味与归经 1573 功能与主治 1574 用法与用量 1575 注意 1576 贮藏 158 出处 1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南沙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南沙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南沙参 1 拼音

nán shā shēn

2 英文参考

radix adenophorae [朗道汉英字典]

adenophorae,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ourleaf ladybell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adybell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denophor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ourleaf ladybell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南沙参为中药名,出《本经逢原》。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或杏叶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Adenophor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ourleaf ladybell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南沙参的别名

白沙参、泡沙参、空沙参、羊婆奶[2]。

7 来源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或沙参A Stricta Miq等的根[2]。

8 产地

南沙参主产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2]。

9 性味归经

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凉;入肺、胃经[2]。

10 南沙参的功效与主治

南沙参具有清肺养阴,祛痰,止咳的功效,治肺热咳嗽,咯痰不爽,百日咳,口燥咽干,虚火牙痛[2]。

11 南沙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12 配伍禁忌

南沙参反藜芦[2]。

13 南沙参的化学成分

轮叶沙参的根含三萜皂苷[2]。

沙参根含羽扇烯酮、白花前胡素、β谷甾醇及其糖苷等[2]。又含多糖类[2]。

14 南沙参的药理作用

南沙参煎剂对兔有祛痰作用[2]。

其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强心作用;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2]。

15 南沙参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南沙参

Nanshashen

ADENoPHoRAE RADIX

152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

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153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154 鉴别

(1)本品粉末灰**。木栓石细胞类长方形、长条形、类椭圆形、类多边形,长18~155gm,宽18~61μm,有的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节乳管常连接成网状。菊糖结晶扇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2)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5%a萘酚乙醇溶液2~3滴,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即显紫红色环。另取滤液2ml,加堿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

(3)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南沙参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药材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1:2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15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K)。

1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0%。

157 南沙参饮片 1571 炮制

除去根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572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1573 功能与主治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1574 用法与用量

9~15g。

1575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157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58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巴戟天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性味归经 9 功能主治 10 巴戟天的用法用量 11 化学成分 12 巴戟天的药理作用 13 巴戟天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2 来源 133 性状 134 鉴别 135 检查 1351 水分 1352 总灰分 136 浸出物 137 含量测定 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8 巴戟天饮片 1381 炮制 13811 巴戟 138111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3812 巴载肉 13813 盐巴戟天 138131 鉴别 138132 检查 138133 浸出物、含量测定 13814 制巴戟天 138141 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382 性味与归经 1383 功能与主治 1384 用法与用量 1385 贮藏 139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巴戟天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巴戟天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巴戟天 1 拼音

bā jǐ tiān

2 英文参考

Morinda offcinalis How [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morindae [朗道汉英字典]

morinda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rindae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rinda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巴戟天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orind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巴戟天的别名

巴载、鸡肠风、兔子肠[1]。

7 来源及产地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 How的根[1]。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1]。

8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1]。入肝、肾经[1]。

9 功能主治

功在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1]。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酸软,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1]。

巴戟天为眼科常用补阳药,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温通止泪的功效。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视物不明,云雾移睛,冷泪长流等。可与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等配伍。

10 巴戟天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11 化学成分

本品含甲基异茜黄素(Rubiadin)及其1甲醚,水晶兰苷(Monotropein)、β谷甾醇、维生素C等[1]。

12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免疫增强和强壮作用[1]。

13 巴戟天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巴戟天

Bajitian

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

132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jj:icinalis How昀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千,轻轻捶扁,晒干。

133 性状

本品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坚硬,黄棕色或黄白色,直径1~5mm。气微,味甘而微涩。

13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外侧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切向排列。韧皮部宽广,内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轴向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直径至105μm;木纤维较发达;木射线宽1~3列细胞;偶见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

粉末淡紫色或紫褐色。石细胞淡**,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直径21~96μm,壁厚至39μm,有的层纹明显,纹孔和孔沟明显,有的石细胞形大,壁稍厚。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至184μm。具缘纹孔导管淡**,直径至105μm,具缘纹孔细密。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2)取本品粉末20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巴戟天对照药材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一甲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35 检查 1351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H第一法)。

1352 总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13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500%。

1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水(3:97)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耐斯糖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耐斯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I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1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动相50ml,称定重量,沸水浴中加热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流动相补是减失的重量,摇匀,放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30μl,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耐斯糖(C24H4202,)不得少于20%。

138 巴戟天饮片 1381 炮制 13811 巴戟

天除去杂质。

138111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3812 巴载肉

取净巴戟天,照蒸法(附录ⅡD)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表面灰**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甘而微涩。

同药材。

13813 盐巴戟天

取净巴戟天,照盐蒸法(附录ⅡD)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表面灰**或暗灰色,具纵纹和横裂纹。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甘、咸而微涩。

138131 鉴别

(除横切面和显微粉末外)同药材。

138132 检查

(水分)同药材。

138133 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3814 制巴戟天

取甘草,捣碎,加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照煮法(附录ⅡD)煮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每100kg巴戟天,用甘草6kg。

本品呈扁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块。表面灰**或暗灰色,具纵绞和横裂纹。切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中空。气微,味甘而微涩。

138141 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382 性味与归经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1383 功能与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1384 用法与用量

3~10g。

138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139 出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