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人生感到迷茫,就看看这5本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1收藏

如果你对人生感到迷茫,就看看这5本书,第1张

这几年,有一个词流行了起来——“空心病”。症状是觉得人生无意义,对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精挑细选了这5本书,其中的任何一本,都可以根治“空心病”。

01《艺术:让人成为人》

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

豆瓣评分:91 (518人评价)

这是一本能让你的心沉静下来,清晰、冷静地面对人生的一本书。

《艺术:让人成为人》这是一个极具哲学意味的标题。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每个人都有审美能力,审美是无意识的。当你看到一朵娇艳的花,自然会觉得它好看。

而这本书的价值就是,教你把无意识的审美,变成自觉的审美。

你无需刻意记住书中的任何内容,当你读完后,自然会发生改变。

这本书就像一个带着魔力的筛子,滤掉生活中嘈杂混浊的物事,将清澈的本质展现在你面前。

这个过程就是你自觉的审美意识的建立。

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在一个无数信息扑面而来的世界里,如何保持住自己

答案是养成一个习惯,可以时刻把自己从这一切中抽离出来,审视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不要被资讯淹没。

二是保持住自己之后,如何更好地生活

答案是尊重自己身处其中的环境,憎恶解决不了问题,你必须要在内心世界里找到可以应付混乱的免疫力,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丽。

02《拖延心理学》

简·博克、莱诺拉·袁

豆瓣评分:82 (11563人评价)

看这本书,我有一种中枪的感觉,而且是机关枪。

拖延症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都有亲身经历,我不多赘述。

但拖延症为什么戒不掉

我的理解是:没有认清拖延的心理。

所以,解决拖延症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拖延心理。

拖延表面上看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再往深层次看,其实是一个人如何与自身相处的问题。

无论你是完美主义者,还是通过拖延安慰自己,再或者想掩饰自己的弱项,最终结果都会导致无序,任务支离破碎,自己也随之混乱抓狂。

这本书告诉我们两个方法:第一,找出拖延症的原因并试图解决它;第二,解决不了也没关系,至少你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与自己讲和,只有接受才会更加了解,才会渐渐遇见未知的自己,继而发现一个更加新鲜的世界。

更爱自己,比解决拖延症重要一万倍。

03《少有人走的路》

M·斯科特·派克

豆瓣评分:83 (52694人评价)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曾经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

《少有人走的路》是以他的从业经验为基础,写就的一部经典之作。

“少有人走的路”这个标题,我的理解是“总有一天我们要走的路”。

小狗正在这条路上跋涉着。

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面对真实的自己,是成熟的起点。

逃避是人们面对困境所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情,也是人们认为自己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但如果你走上了寻找真我的道路,就能变得有力量起来。

那什么是真我的道路

它通向你热爱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东西,或者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也有可能只是独木桥。

回到主题,人为什么会空心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热爱的东西,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

04《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豆瓣评分:81(9716人评价)

《异类》这本书会颠覆你对“成功”的认识。

作者的观点是,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我们都是接过父辈的基因与资源冲上跑道。成功不仅仅来自我们自身,更来自我们的父母,我们所处的时代,甚至我们的文化观念。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是1955年出生,如果错过了那个时代环境,他俩也无法取得如今的成就。

有许多东西,出生时就已注定。

粗粗一看,这种宿命论观点简直让人绝望。

但作者马上又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成就卓越,并不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付出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从现在起,做一个安静的人,接受不能改变的,努力改变能改变的,才是最务实可行的处世态度。

05《看不见的大猩猩》

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丹尼尔·西蒙斯

豆瓣评分:75 (1053人评价)

看不见的大猩猩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实验。

我亲测过。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网上找视频测试一下,非常颠覆认知。

这本书的两个作者还因为这个实验,被授予“2004年搞笑诺贝尔奖”。我也是因为这本书,知道了“搞笑诺贝尔奖”这个神一样的存在。

和实验一样,《看不见的大猩猩》这本书也非常颠覆认知。

它论述了一个观点:自信、知识、记忆、潜能、经验,都会导致错觉。

以自信为例。

越是高智商的、取得过非凡成就的人越是自信。

越自信的人,越容易产生错觉。

前一句不难理解,“越自信的人,越容易产生错觉”是为什么

一方面,人容易过高评估自己,因而对自身感知深信不疑;另一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自信是应有的品质,夸大自信的作用。

人总是倾向于听到期望的声音、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看法。一旦一厢情愿,往往事与愿违,错觉就这么出现了。

通过这个颠覆性的认知,这本书给予我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

人应该及时察觉自己的情感、偏见、错觉与冲动,找到有益的一面,安安分分过一场没有错觉的人生。

我也曾迷茫过,下面就推荐几本书,个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想着读过一本书,就不迷茫还是不太可能的,书还是没有那么神奇的。

1、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同哥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作为光线传媒的副总裁,同时还是一个青年作家,不得不说同哥真的是一个才子,他的书总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更多的是讲述你如何孤独,孤独是我们年轻人的常态,他是如何孤独的,“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对于这句话,我现在还是印象深刻,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的生活都是孤独的,从最开始的怕孤独到最后的享受孤独,不得不说,同哥实在是写的太好了。

《向着光亮那方》主要强调光亮,在孤独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光亮,不管怎么样总是会有着光亮,你会觉得你也并不是那么孤独,反而是觉得有些光亮的,给自己的生活一点希望。

2、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和《人生的84000种可能》。艾力是我的男神偶像,他时时传递着正能量。读过以后,会让人觉得那个时时传递正能量的人,在背后竟然是这样的温暖贴心。

《你一年的8760小时》主要描述艾力从2011年北大毕业开始的生活,距离北大毕业还有15天的时候,艾力老师的爸爸阿不力孜赛丁因公殉职,他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正是成为一名北漂。为了纪念他的爸爸,他将自己的父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努尔艾力阿不力孜。

他北漂生活的艰辛,在新东方的种种生活,自己如何一步步地走到现在,虽然有着辛酸,但还是让人觉得他的坚持是满满的励志。

《人生的84000种可能》是关于他成名以后的生活,同样知道了艾力并不是那么励志,也有着不开心的时候,也有着不自律的样子。这才是一个人物丰满的艾力,但就算是在自己状态不好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及时调整,最后还是做到自律的他,实在更加令人佩服,走下神坛以后的他,又再次展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

当然还有很多书都值得去推荐,多读一些这样的书,其实并不是鸡汤,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带你去了解关于所谓作家生活的背后,也能反过来看看自己的生活,或许能在迷茫中找到一点方向。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如果你对人生感到迷茫,就看看这5本书

这几年,有一个词流行了起来——“空心病”。症状是觉得人生无意义,对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精挑细选了这5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