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痢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休息痢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休息痢的定义 5 休息痢的病因 6 休息痢的症状 7 证候分析 8 休息痢的发展阶段 81 休息痢·发作期 82 休息痢·缓解期 9 休息痢的辨证分型 91 休息痢·脾气虚证 92 休息痢·脾阳虚证 93 休息痢·寒热错杂证 94 休息痢·瘀血内阻证 10 休息痢的治疗 101 治法 102 休息痢的方药治疗 103 休息痢的针灸治疗 1031 方一 1032 方二 1033 方三 1034 关于痢疾 11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休息痢的方剂 2 治疗休息痢的中成药 3 休息痢相关药物 4 治疗休息痢的穴位 5 古籍中的休息痢 1 拼音

xiū xī lì

2 英文参考

recurrent dysenter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termittent dysenter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recurrent dysenter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休息痢(recurrent dysentery[1]、intermittent dysentery[2])为病名[3][4]。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症因脉治》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内伤休息痢之别[3]。本病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3]。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阿米巴痢疾及局限性肠炎等疾患[3]。

4 休息痢的定义

《中医药学名词》(2004):休息痢为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痢疾[1]。

《中医药学名词》(2010):休息痢是指时止时发,久久不愈的慢性痢疾[3][2]。

5 休息痢的病因

休息痢多因治疗失宜,或气血虚弱,脾肾不足,以致正虚邪恋,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3]。

6 休息痢的症状

特征为时止时发,久久不愈[3]。饮食减少,倦怠怯冷,嗜卧,临厕腹痛里急,发时大便赤白粘冻或呈果酱样,腹痛后重,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5]。

7 证候分析

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寒热夹杂,肠胃传导失司,故缠绵难愈,时发时止。脾胃虚弱,中阳健运失常,故纳减嗜卧,倦怠怯冷。湿热留连不去,病根未除,故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发则腹痛里急,大便夹粘液或见赤色。苔腻不化,脉濡软虚数,乃湿热未尽正气虚弱之征。本证以时发时止,经年不愈为辨证重点。并宜详问是否有痢疾史。[5]

8 休息痢的发展阶段 81 休息痢·发作期

休息痢·发作期(attacking stage of intermittent dysentery[2])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兼倦怠怕冷,嗜卧,食少,舌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等为常见症的休息痢[6]。

82 休息痢·缓解期

休息痢·缓解期(remittent stage of intermittent dysentery[2])是指缓解期的休息痢,常见脾气虚弱证、脾阳虚衰证、寒热错杂证、瘀血内阻证等[6]。

9 休息痢的辨证分型 91 休息痢·脾气虚证

休息痢·脾气虚证(intermittent dysentery with syndrome of spleen qi deficiency[2])是指痢疾日久,脾气虚弱,以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黏液,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脱肛,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等为常见症的休息痢缓解期证候[6]。

92 休息痢·脾阳虚证

休息痢·脾阳虚证(intermittent dysentery with syndrome of exhaustion of spleen yang[2])是指痢疾日久,脾阳虚衰,以腹痛绵绵,喜按喜温,大便稀溏,夹有少许黏液白冻,形寒气怯,四肢不温,纳少,面白不华,口淡不渴,或肢体浮肿,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休息痢缓解期证候[6]。

93 休息痢·寒热错杂证

休息痢·寒热错杂证(intermittent dysentery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heat and cold[2])是指痢疾日久,寒热错杂,以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下痢稀溏,时夹少量黏冻,饥而不欲食,强食则吐,四肢不温,舌红,苔黄厚腻,脉沉缓等为常见症的休息痢缓解期证候[6]。

94 休息痢·瘀血内阻证

休息痢·瘀血内阻证(intermittent dysentery with syndrome of internal blockade of static blood[2])是指痢疾日久,瘀血内阻,以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兼腹部刺痛固定不移,常在夜间加重,面色晦暗,或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为常见症的休息痢缓解期证候[6]。

10 休息痢的治疗 101 治法

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5]。

102 休息痢的方药治疗

休息痢发作时,治宜清热化湿为主[3]。或兼补气血,或兼补脾肾,可选用香连丸、驻车丸、倪氏补理煎方等[3]。

缓解期,可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等症,治宜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为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方;属肾亏者,四神丸[3]。《类证治裁》以屡发屡止,经久不愈,用诃黎勒散,因固涩太早,积滞未清,用香连丸加茯苓,枳实;因饮食失节,用香连丸加楂肉、神曲;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因脏寒虚滑,用大断下丸[3]。《医贯》载有一种休息痢,系寒积大肠,独用一味巴豆炒研,蜡丸吞服[3]。

连理汤[备注]连理汤(《张氏医通》):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茯苓加味。方中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可加槟榔、木香、枳实等以调气行滞。[5]

如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可用《备急千金要方》温脾汤[备注]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附子、人参、大黄、甘草、干姜以温中散寒,消积导滞。此方为脾胃阳气不足,而积滞未尽之证而设,如单纯温补脾阳,则积滞不去,贸然予以通导,又更伤中阳,法宜兼顾两全,故于温补之中,佐以导下去积,实属扶正与驱邪兼顾的方法。但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若久痢不愈,势必累及于肾,如下痢兼见肾虚证候者,宜于补脾化滞中加入补肾之品。或久痢顽固不愈,证见寒热错杂者,可服《伤寒论》之乌梅丸[备注]乌梅丸(《伤寒论》):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桂枝、蜀椒、干姜、细辛。[5]

休息痢还可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用,连服7~10天,可单独服用或配合上述方药使用。[5]

103 休息痢的针灸治疗 1031 方一

以天枢、上巨虚等穴为主[7]。休息痢加灸脾俞、胃俞、关元、肾俞[7]。呕恶加内关;里急后重加中膂俞、长强;发热加曲池;脱肛灸百会、长强[7]。

1032 方二

治则:清热利湿,通肠导滞,久痢则兼补益脾肾

处方: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是大肠腑气汇聚之处,调理胃肠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三阴交乃是足三阴经脉交会,可健脾化湿。诸穴相合,可以调肠胃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血调则血行痢除。

随证配穴:休息痢加脾俞、肾俞、关元,久痢脱肛加百会。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对寒湿痢、休息痢可配合艾灸。

1033 方三

[8]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穴、背俞穴为主。取合谷、天枢、上巨虚、脾俞、胃俞、肾俞、关元穴。

随证配穴:大便粘滞带血、午后低热、心烦口干者,加照海、血海。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加灸。

方义:合谷、天枢、上巨虚三穴为治痢的基本方。加脾俞、胃俞,调补中气,以资化源。肾俞、关元培补肾气,以扶正祛邪。针后加灸,可温中祛邪。

1034 关于痢疾

痢疾(dysentery[2][1])为病名[9]。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9]。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5]。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8]。多发于夏秋季节[7]。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9]。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9]。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9]。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9]。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9]。

针灸治疗痢疾效果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8]。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险恶,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8]。

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并实行床边隔离。平素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传染[8]。

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9]。

详见痢疾条。

11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辨证论治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吐蛔的穴位 2 治疗吐蛔的方剂 3 治疗吐蛔的中成药 4 吐蛔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吐蛔 1 拼音

tù huí

2 英文参考

vomiting ascar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vomiting ascar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ascarieme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omiting of ascar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吐蛔(vomiting ascaris[1][2])为症状名[3]。是指从口中吐出蛔虫的表现[4][3][2]。蛔古作蚘,吐蛔即吐蚘[3]。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4 辨证论治

《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

亦可用安蚘法[3]。

《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蚘,而但治其所以吐,则蚘自止矣。有因胃火而吐蚘者,以内热之甚,蚘无所容而出也,但清其火,火清而蚘自静。轻者抽薪饮,甚者万应丸之属是也;有因胃寒而吐蚘者,以内寒之甚,蚘不能存而出也,但温其胃,胃暖而蚘自安,仲景乌梅丸之属是也;有因胃虚无食而吐蚘者,以仓廪空虚,蚘因求食而上出也,此胃气大虚之候,速宜补胃温中以防根本之败,如温胃饮、理中汤、圣术煎之属是也。”

《张氏医通》卷四:“吐蚘有寒、有热、有寒热交错。寒则手足厥逆,吐出之鱿色淡白者,理中汤加乌梅、黄连、蜀椒;甚则鱿死而形扁者危矣;热则蚘色赤而多,且跳动不已,安蚘丸主之;寒热交错,则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乌梅丸主之。”

并可用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等驱除蛔虫[3]。

5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玫瑰露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玫瑰露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玫瑰露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玫瑰露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玫瑰露 1 拼音

méi guī lù

2 《辞典》:玫瑰露

21 出处

《纲目拾遗》

22 拼音名

Méi Gui Lù

23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玫瑰花的蒸馏液。

24 性味

《纲目拾遗》:"味淡。"

25 功能主治

①《金氏药帖》:"治肝气胃气。"

②《纲目拾遗》:"能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点酒服。"

26 玫瑰露的用法用量

内服:温饮1~2两。

27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玫瑰露的方剂 铅砂蒸剂

科锦囊》卷四:方名:铅砂蒸剂组成:铅白砂4钱,玫瑰露12钱,烧酒6钱。主治:睑浮肿。用法用量:上药

百花如意酣春酝

ìhānchūnyùn处方:角沉香1两,玫瑰花1两,蔷薇露1两,梅花蕊1两,桃花瓣1两,韭菜花1两

苦参酒

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八:苦参酒:处方:苦参2斤,露蜂房2两,曲2斤。功能主治:白癞,鼠瘘恶疮。用法

黑虎散

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2)取本品约02g,加盐酸2ml,振摇

保真丸

方》处方牛膝10两(用黑豆3升铺锅内,9蒸9晒九露,黑豆一蒸一易,如数完,竹刀切片听用),生地黄1

更多用到中药玫瑰露的方剂

用到中药玫瑰露的中成药 黑虎散

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2)取本品约02g,加盐酸2ml,振摇

紫花烧伤软膏(紫花烧伤膏)

加新鲜配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2)取本品5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50m

海藻玉壶汤

拼音:hǎizǎoyùhútāng英文:海藻玉壶汤说明书:药品名称:海藻玉壶汤药品汉语拼音:Haiz

乌梅丸

,女,5l岁。1954年8月5日诊。自述七日前因露天乘凉后即感头痛发热恶寒。经治疗头痛发热已解。近

参苓白术散

拼音:shēnlíngbáizhúsǎn英文:shenlingbaizhupowder;shenli

更多用到中药玫瑰露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玫瑰露 《凌临灵方》:热邪消烁津液

收涩之品,拟用花露以涤肠胃。银花露青蒿露佛手露玫瑰露鲜谷子露杷叶露按、此即甘露饮法。《凌临灵方》清

《医学妙谛》:[卷下杂症]口病舌病章

蒿子连翘淡竹叶郁金鲜苇茎野蔷薇花露荷花露枇杷叶露玫瑰露《医学妙谛》清何其伟公元16441911年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一·温热论·续医案]续医案

。先议芳香轻清,兼以谷气开醒上中。香梗露香橼露玫瑰露银花露米浆刘瘕聚攻触中脘,心痛映背,呕吐涎沫。

《本草纲目拾遗》:[卷一水部]各种药露

,虚人不宜多服。金氏药帖∶清凉解热,发散风寒。玫瑰露∶玫瑰花蒸取∶气香而味淡,能和血,平肝养胃,宽

《凌临灵方》:痰中夹血

心烦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又名烦心。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烦多属热,亦有因于寒者。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六经病多能见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类证治裁·烦躁》:“伤寒热在表而烦,宜散,桂枝汤。在里而烦,宜下,承气汤。在半表半里而烦,宜和,小柴胡汤。在胸膈以上而烦,宜吐,栀豉汤。其阴寒而烦,则有恶寒蜷卧及下利厥逆、吐蚘之症,宜温,温用四逆汤,蚘用乌梅丸。”又:“如内伤阴虚火动而烦,宜生脉散加生地黄、熟地黄、茯神、枣仁。或不得卧而烦,朱砂安神丸。”

详见百科词条:心烦 [ 最后修订于2015/12/3 11:31:15 共32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黄连上清片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61 重金属 362 砷盐 363 其他 37 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测定法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注意 311 规格 312 贮藏 313 版本 4 黄连上清片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鉴别 47 检查 48 功能与主治 49 用法与用量 410 注意 411 贮藏 5 黄连上清片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52 药品名称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 59 规格 510 黄连上清片的用法用量 511 禁忌 512 黄连上清片的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 514 黄连上清片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5 黄连上清片的药理作用 5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上清片 黄连上清片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huáng lián shàng qīng pià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黄连上清片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83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48片(糖衣) 盒(瓶) 7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6片,一日2次的品规) 84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12片(糖衣) 盒(瓶) 18 中成药部分 85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16片(糖衣) 盒(瓶) 24 中成药部分 86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20片(糖衣) 盒(瓶) 3 中成药部分 87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24片(糖衣) 盒(瓶) 36 中成药部分 88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36片(糖衣)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89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40片(糖衣) 盒(瓶) 59 中成药部分 90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50片(糖衣) 盒(瓶) 73 中成药部分 91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60片(糖衣) 盒(瓶) 87 中成药部分 92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100片(糖衣) 盒(瓶) 142 中成药部分 93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120片(糖衣) 盒(瓶) 169 中成药部分 94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12片(薄膜衣) 盒(瓶) 2 中成药部分 95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16片(薄膜衣) 盒(瓶) 27 中成药部分 96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20片(薄膜衣)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97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 盒(瓶) 39 中成药部分 98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 盒(瓶) 58 中成药部分 99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 盒(瓶) 65 中成药部分 100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 盒(瓶) 77 中成药部分 101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50片(薄膜衣) 盒(瓶) 8 中成药部分 102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60片(薄膜衣) 盒(瓶) 95 中成药部分 103 11 黄连上清片 片剂 100片(薄膜衣) 盒(瓶) 156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黄连上清片药典标准 31 品名

黄连上清片

Huanglian Shangqing Pian

32 处方

黄连5g、栀子40g、连翘40g、炒蔓荆子40g、防风20g、荆芥穗40g、白芷40g、黄芩40g、菊花80g、薄荷20g、大黄160g、黄柏20g、桔梗40g、川芎20g、石膏20g、旋覆花10g、甘草20g

33 制法

以上十七味,大黄、白芷、黄连、石膏粉碎成细粉;连翘、荆芥穗、薄荷提取挥发油,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成清膏;其余旋覆花等十味用70%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药渣再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成清膏;合并三种清膏,浓缩至适量,与大黄等粉末混匀;或清膏喷雾干燥后,与大黄等粉末混匀;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干燥,喷入连翘等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至棕褐色;气香,味苦。

35 鉴别

(1)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研细,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2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2)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6:15:3:15:03)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研细,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弃去乙醚液,药渣挥干溶剂,加乙酸乙酯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10:6:2: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6 检查 361 重金属

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研细,称取约10g,照炽灼残渣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J)炽灼至完全灰化。取遗留的残渣,依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E第二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362 砷盐

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研细,称取10g,加无砷氢氧化钙1g,加少量水,搅匀,烘干,用小火缓缓炽灼至炭化,再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同时作空白,留做标准砷斑用),放冷,加盐酸7ml使溶解,再加水21ml,依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F第一法)检查,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363 其他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D)。

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3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堿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甲醇(1:100)混合溶液10ml,称定重量,置5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放冷,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低温挥干溶剂,残渣用甲醇适量使溶解,加在堿性氧化铝柱(100~200目,8g,内径为1cm)上,用甲醇35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片含黄连、黄柏以盐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027mg。

38 功能与主治

清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

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310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311 规格

(1)薄膜衣片  每片重031g

(2)糖衣片(片芯熏03g)

312 贮藏

密封。

3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黄连上清片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Huanglian Shangqing Pian

42 标准编号

WS3B122592

43 处方

黄连 5g 大黄 160g 连翘 40g 薄荷 20g 旋覆花 10g 黄芩 40g 荆芥穗 40g 栀子 0g 防风 20g 石膏 20g 桔梗 40g 黄柏 20g 蔓荆子(炒) 40g 白芷 40g 甘草 20g 川芎 20g 菊花 80g

44 制法

以上十七味,大黄、白芷、黄连、石膏粉碎成细粉;连翘、荆芥穗、薄荷提取挥发油,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其余旋覆花等十味用70%乙醇加热回流 2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药渣再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合并三种稠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 (90℃) 的清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连翘等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香,味苦。

46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分泌细胞中含淡**棕色分泌物。

(2)取本品20片,除去糖衣,研细。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加0lg活性炭,脱色,滤过,取滤液 1ml,加醋酸铅试液 2~2 滴,即产生桔**沉淀另取滤液 1ml加盐酸 3~4 滴,加镁粉少许,溶液显红色。

(3)取本品片,除去糖衣,研细,置锥形瓶中,加45%乙醇10ml,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显棕**荧光。

47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

48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4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片,一日 2次。

410 注意

禁食辛辣物,孕妇忌服。

411 贮藏

密封。

5 黄连上清片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中药

52 药品名称

黄连上清片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59 规格

每片重

03克(薄膜衣片)

510 黄连上清片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511 禁忌

孕妇忌服,脾胃虚寒者禁用。

512 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

1忌服辛辣 等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

3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弱患者,大便溏软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 黄连上清片的药理作用 5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黄连上清片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黄连

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集解《别录》曰∶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弘景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热痢

白头翁当归犀角艾叶甘草桑寄生(锉各半两)升麻黄柏黄连黄芩酸石榴(各三分)上粗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一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暴赤眼

两)上八味。粗捣筛,每用五钱匕,水三盏,入竹叶七片,灯心二十茎,煎一二十沸。澄去滓,早晨临夜卧,热

《本草思辨录》:[卷一]黄连

连阿胶汤、泻心汤,治心也。五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胃也。黄连粉,治脾也。乌梅丸,治

《普济方》:[卷七十三眼目门]目赤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