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都是男的,他们是如何看妇科的?
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古代的医生男性居多,女性极少,即便是妇科疾病,绝大多数要靠男医生诊治,那么要怎么避免诊疗过程中的尴尬问题呢装腔君就带您看看医生那些非常手段。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他给妇人看病的时候,甚至不把脉,手帕也不隔。他就看着那个妇人的手腕——一动不动地盯着她的脉搏,就能知道她肚子里的情况。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自己能悬丝诊脉,皇宫里的人把丝线拴在树根、铜鼎、鹦鹉身上——都被他一一识破,最后拴在皇后手腕上,他断定皇后要生娃娃了。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患病卧床,让一名陈姓御医为其诊治。于是,陈御医牵线切脉,陈御医牵着另一端隔着帷帐为慈禧太后切脉开药方。
慈禧太后连续服了几剂药后,没想到药到病除,不禁大喜,亲赐“妙手回春”金字匾额给陈御医。其实,陈御医早已用重金贿赂了宫女和太监,切脉之前得知太后三天前因贪食田螺肉而引起消化不良的内情。
古代男性妇科医生有这么一种器具,是一个裸体女人的雕像。给女病人看病的时候,医生就拿根小棍指着雕像的某部位问:“是不是这儿疼啊”以此来诊断病患。
古代的男妇科医生,最有名的当属数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出生于明末,山西阳曲人。他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
傅青主钻研妇科,主要源于他的夫人。傅青主22岁时,娶了老家张御史的女儿做妻子,名叫张静君。夫妻二人一见钟情,而且之后情趣相投,异常恩爱。可惜好景不长,5年后张静君去世。
傅青主为此痛不欲生,终生没有再婚。为了寄托对妻子的哀思,傅青主后来发愤学医,而且对于妇科尤其苦心钻研。终于成为中国古代妇科医学史上首屈一指的男医生。
在中医学方面,隋唐时期出现的重要中医典籍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干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以及唐代公私修撰的一系列本草著作。另外,还完成了几部整理、注解《黄帝内经》的典籍,如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释义》。所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宋元时期中医学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医药学典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方书方面有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私修的有《苏沈良方》《史载之方》等一百余种。疾病诊断方面,有崔嘉彦的《脉诀》、朱震亨的《脉诀指掌病式图》等。妇科方面,有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等。儿科方面,有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诊方论》等。法医学方面,有宋慈的《洗冤集录》。针灸方面,有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许希的《神应针经要诀》。研究伤寒病的,有庞安时的《伤寒病总论》、朱肱的《伤寒百问》等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内部的分科更为细密,同时也出现了代表不同理论特色的医学学派,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便各有多种著作,阐述各家的医学理论。如“寒凉派”的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问病式》等,“攻下派”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等,“温补振”的李呆著有《脾胃论》等。“养阴派”的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们的著述都从不同的侧面为丰富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生理性白带·带下 5 各种带下病·带下 6 泛指妇科病证·带下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带下的穴位 2 治疗带下的方剂 3 治疗带下的中成药 4 带下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带下 1 拼音
dài xià
2 英文参考(1)leukorrh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2)morbid vaginal discharg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1)leukorrh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2)morbid vaginal discharg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带下:1生理性白带;2各种带下病;3泛指妇科病证。
4 生理性白带·带下带下(leukorrhea[1][2])是指润泽妇女 和 的黏液,即生理性白带[1][2]。妇女 流出一种黏性液体,连绵不断,其状如带,名为带下[3]。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有白带、青带、黄带、赤带、黑带、赤白带下、五色带下等[3]。《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5 各种带下病·带下带下(morbid vaginal discharge[1][2])是指各种带下病[1][2]。
6 泛指妇科病证·带下带下泛指妇科病证[3]。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7香附子其实就是农村田地里面常见的“莎草”根,因为它具有一股淡淡的辛香之味,所以古人称之为香附子。
在古代,香附子还是一味常用的香辛料,用来做香囊等饰品佩戴在身上,不仅可以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之味,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帮助人们调理气血,舒畅心情。
虽然现代很多人对香附子并不了解,但是在古代中医里面香附子可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良药。古籍之中曾说到,香附子乃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可见其在女士健康方面有多么高的地位。
香附子的作用范围比较广,中医认为香附子可助人“行三焦之气滞”,且尤其适用于缓解女士各种气滞血瘀之症。熟悉中医药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在很多助人行气解郁的方剂里面,香附子是常见的一味药材。
1、香附子可以助人‘行气解郁’。
香附子味辛香微苦,药性甘润平和,不似其它辛散行气之药那般峻猛走窜,故而比较适宜大众人群使用。
其辛香之性善入肝、胆二经,有助人疏利肝胆、行气解郁的良效。像是生活中精神压力较大、经常容易心情郁闷的人群,就可以尝试用此物缓解。
比如有的朋友生活中因为压力大,或是心情抑郁等引起的胸腹满闷、两胁胀痛、心情不佳且爱叹气等情况,以香附子入药就可以起到良效。
中医里面就有一名方‘柴胡疏肝散’,正是以香附子配伍柴胡、川芎、陈皮、枳壳等药材同用,在疏肝解郁方面颇有良效。
而若是心情抑郁烦闷,进而导致的脘腹胀满、胃中泛酸、消化不佳等情况,则还可以再加入一些神曲、苍术等药材同用,能起到疏肝解郁、调和脾胃的作用。
2、香附子可以帮助女士‘调经止痛’。
在诸多的女士疾病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经血问题。而香附子在帮助女士朋友调经止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人才称香附子为‘女科之主帅’。
很多女士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压力较大、心情不佳的时间自己的经期也会出现紊乱,其实这多是因为情志影响了肝内气血,从而导致体内气血瘀滞,所以才会出现周期紊乱的现象。
对于此类情况,中医里面就常用香附子配伍当归、熟地、川芎、红花、五灵脂等药材同用,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
而若是此时体内伴有寒湿之邪,还极有可能出现经期腹部冷痛难忍的情况,则还可加入艾叶、肉桂、吴茱萸、沉香、延胡索、紫苏叶等药,更能起到行气调经、散寒止痛的效果。
还有的女士朋友因为肝气郁滞常伴有胸部胀痛之感,对于这种情况以香附子配伍当归、柴胡、郁金、蒲公英、青皮等同用,也是有缓解之效的
目录 1 拼音 2 妇科通经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212 版本 3 妇科通经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别名/通用名 32 拼音名 33 标准编号 34 处方 35 制法 36 性状 37 鉴别 38 检查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 311 注意 312 规格 313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妇科通经丸 1 拼音
fù kē tōng jīng wán
2 妇科通经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妇科通经丸
Fuke Tongjing Wan
22 处方巴豆(制)80g、干漆(炭)160g、醋香附200g、红花225g、大黄(醋炙)160g、沉香163g、木香225g、醋莪术163g、醋三棱163g、郁金163g、黄芩163g、艾叶(炭)75g、醋鳖甲163g、硇砂(醋制)100g、醋山甲163g
23 制法以上十五味,除巴豆外,其余醋香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巴豆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加黄蜡100g泛丸。每500g蜡丸用朱砂粉78g包衣,打光,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的蜡丸,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微成。
25 鉴别(1)取本品4g,切碎,置烧杯中,加水50ml煮沸,保持微沸10分钟,置冰浴中放置30分钟,取出,除去蜡层,滤过,取四分之一滤液,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加甲醇20ml,冷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及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显红色斑点。
(2)取[鉴别](1)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中剩余滤液,置水浴中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26 检查除溶散时限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功能与主治破瘀通经,软坚散结。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闭经、痛经、瘾瘕,症见经水日久不行、小腹疼痛、拒按、腹有瘾块、胸闷、喜叹息。
28 用法与用量每早空腹,小米汤或黄酒送服。一次3g,一日1次。
29 注意气血虚弱引起的经闭腹痛,便溏及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及荞麦面等。
210 规格每10丸重1g
211 贮藏密封。
2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妇科通经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别名/通用名保坤丹
32 拼音名Fuke Tongjing Wan
33 标准编号WS3B174494
34 处方巴豆 (制) 80g 干漆 (炭) 160g 香附 (醋炒) 200g 红花 225g 大黄 (醋炒) 160g 沉香 163g 木香 225g 莪术 (醋煮) 163g 三棱 (醋炒) 163g 郁金 163g 黄芩 163g 艾叶 (炭) 75g 鳖甲 (醋制) 163g 硇砂 (醋制) 100g 穿山甲(醋制) 163g
35 制法以上十五味,除制巴豆外,其余香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再与 制巴豆混匀。每 100g粉末加黄蜡 100g泛丸。每 500g小丸用朱砂7 8g包衣,打光,即得。
36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的蜡丸,除去外衣,显黄褐色;气微,味微咸。
37 鉴别(1) 取本品 10g,剪碎,置烧杯中,加水40ml,煮沸后保持微沸10分钟, 立即冷却,置冰浴中30分钟,取出,除去蜡层,滤过,滤液加盐酸1ml,置水浴加热30分 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 次,每次15ml,合并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 2g,加甲醇15ml,冷浸1 小时,同法制成对照 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l 、对照药材溶液 5 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 醋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色荧光 斑点。
(2) 取本品 3g,剪碎,加水30ml,煮沸后,保持微沸10分钟,立即冷却,置冰浴中 30分钟,取出,除去蜡层,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2ml 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黄芩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中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 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成条状于用4% 醋酸 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1%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8 检查除溶散时限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
39 功能与主治破瘀通经,解郁止痛。用于痛经,闭经,胸膈痞闷,腰腹胀痛。
310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0粒,一日1 次,早晨空腹小米汤或黄酒送服。
311 注意气血虚弱引起的经闭腹痛、便溏及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 辣、荞麦面等。
312 规格每10粒重 1g
313 贮藏密闭,防潮。 注:制巴豆:取巴豆仁 80g,加水煎煮,加入食醋 25g,煮烂至水尽,榨去油,即得 。
古籍中的妇科通经丸 《妇科玉尺》:[卷一]月经之动亦由于肝也。鸟兽孳尾亦然。故治此者。当以柴胡汤为法。《妇科玉尺》清沈金鳌公元16441911年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四药方]四物汤论活血,又治产后诸病极稳。急欲取效,以酒调化服。通经丸治经闭不通,结积成块,其效甚速。熟地黄(三两)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三]经水七,久不愈,天癸未通,发热咳嗽,饮食少思,欲用通经丸。薛曰∶此盖因禀气不足,阴血未充故耳。但养气血
《妇科玉尺》:[卷一月经]治月经病方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古代名医都是男的,他们是如何看妇科的?
本文2023-10-14 04:24: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