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湖大峡谷游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平山湖大峡谷游记,第1张

张掖,又名甘州,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星,素有金张掖美誉,富庶甲于甘陇大地。城边有近三万亩的湿地,湖泊纵横,芦苇茂密,有鹤,天鹅,野鸭出没,似江南水乡。

初闻平山湖大峡谷之名,脑海中自然涌出一副高山出平湖的壮观画面。欣欣然以为,将徜徉大湖之畔,赏湖光山色。

与朋友们乘一辆中巴,行六十公里,到景区,然后坐上摆渡车,车在茫茫戈壁滩又行驶了约17公里,近处是比较平坦的荒野,稀稀疏疏的草,没精打采,偶然看见几只懒洋洋的驴,也不见放牧的主人。远处,则是一片荒漠沉寂,满目苍凉。要不是头顶的蓝天白云,真感觉我们登上了火星。

到了第一个景点,映入眼帘的山峰,并不是高耸入云,而是从峡谷拔地而起,状貌奇伟,如一卷卷厚重堆叠的古书,赭红色的身上点缀着点点绿色,显得雄浑苍劲。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神奇,用它的鬼斧神工,历经亿万年的风侵雨蚀,雕刻出这一座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沿着旁边的小道蜿蜒而行,触摸山体,貌似红土般疏松脆弱的沙石,竟坚硬如铁,沧海桑田,依旧傲然屹立,方显出英雄本色。

前面是所谓的情侣峰,在茫茫的戈壁滩中,有一排小山峰携手而立,仿佛虔诚的朝拜者,又像是多年失修的土墙,尽头处,神似两个人,深情相拥。有人说是相吻,这一吻,可是“天地合,乃敢与君决”。很远处,有一山丘如古堡,孤零零矗立在大漠深处,似等待某人,这会不会又是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情故事。

乘上所谓的探险车,踏上一条神秘的冒险之旅。车顶是篷布,四面敞开,有围栏,如军车,动力强劲。驶上一条崎岖陡峭的下坡土路,路一边紧贴山壁,一边则是深崖。我赶紧喊,“师傅慢行”,老赵笑我胆怯,呵呵,有点,也担心车上的孩子。下山路并不长,很快到了沟底,沿着干涸的水道,在山沟里盘旋,尘土飞起来。看着两边奇特的地貌,好奇之余,大家脑洞大开,一路欢笑。奇怪的是,山谷中,竟有几户人家,砖房,看起来也不错,他们何以为生?迷惑中也佩服其生存能力的强大,如山上的弱草,既然生在这里,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顽强的成长。最后才知道,他们是蒙古族牧民,以前放牧着成百上千只羊,如今封山禁牧,给他们每年发补贴,不用干活,也过得很滋润。

车停下来了,师傅说步行五百米就会有骆驼车接我们,现在可以边走边欣赏风景了。确实,这是旅途中最美的一段,奇峰林立,怪石横空,光秃秃的,以不可思议的形态展现。看,这几座山峰,如席地而坐,讲经论道的仙人,威严庄重,城府在胸。

再瞧,有顽童圆头圆脑,屈身伸指,戏弄一犬鼻,童子可爱,肥犬憨笨,看着也可乐。当然这是我的感受,也许童心未泯吧?

这几位腆着肚子,盘膝危坐,似在洗耳恭听,只是第二个比较调皮,脖子拧了几圈,不屑一顾的样子,每一个老师的课堂都有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圣人也一样。

这几位是不是像夏天池塘岸上的一群蛤蟆,鼓着腮帮,瞪圆了眼睛,嘴巴有张的,又合的。蹲着的,趴着的,晒肚皮的,伸懒腰的。层层叠叠,东张西望,姿态各异,只是我们听不见他们的大合唱。

这是一只修行了很久的老龟,可能它已记不清经过了多少个日出日落。它在云卷云舒下沉思,思考着万古难解的问题,它的身下是它曾经亿遍翻阅的经典古籍,长年累月,它和书几乎融为一体,如今它仰望天空,深深的叹息,这永恒的真理依旧不能参透,活得那么久有什么用!

面前突然出现一条窄窄的小道,夹在山峰之间,曲曲折折,两边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山风吹过,呜呜哽咽,阴森森的。会不会突然从山石后蹦出几个蒙面大侠,喊一句,“此路是我开,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民风淳朴的张掖,自然不会出现。不过,这样的景致倒是和影片一样,原来这里就是影视取景处。

前面是骆驼拉车,似新疆的毛驴车,车上坐八个人,不过拉车的是骆驼。看着瘦弱的骆驼,有朋友心疼的说,它能拉动吗?牵骆驼的嘿嘿一笑,它能驮动上千斤的货物。骆驼扑踏扑踏,不紧不慢,迎面走来几个小伙子,也牵着骆驼,后面的车当然是空的。牵骆驼的老先生说,这些年轻人是学生,假期赚学费,他们心疼骆驼,舍不得坐。好样的,孩子们,愿你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合理的报酬,愿你们好心终有好报,愿你们前程光明。

到骑骆驼的地方了,我们中一部分带小孩的,体弱的选择走完全程,然后继续顺这条较为安全的路前行。另一部分人包括我选了半程,因为折回来还要走另一条道,去挑战最危险的天梯。我已年过半百,本不想冒险,但架不住几个年轻人的鼓动,当然心里也是有点蠢动。先骑骆驼吧,骆驼是四个系在一条线上,即使想乱跑,都不可能。老板轻轻一吆喝,头驼前膝跪下,身子一晃,后膝也跪下,第二只也不得不跪下,依次骆驼都跪下,我们骑上去,又慢慢的站起,骆驼的确是温顺的动物。骑在上面,颇有一种沙漠穿行的感觉,驼铃声声,是千年的回音,想想遥远的大唐,多少人跨着骆驼,在这丝绸古道上漫行,走向长安,走向我的家乡。

到现在才明白,平山本不平,叫湖却无水,美丽的名字下,真相却相反,不过却是另一种美丽,一种自然的美,一种荒凉的美,一种孤独的美,一种沉寂的美。在这无边的旷谷中,仅有一棵老榆树,据说是百年神树,吉祥树,树并不粗,但叶茂,在这连草都不宜生存的地方,能如此,难能可贵了。

接着是一线天,实际是两山夹歭的一道缝隙,宛如巨人用利刃割开山体,狭窄处,需侧身挤过,仰头看,只见一线蓝天。谷底幽深,脚下崎岖,又曲折,常常手脚并用,方能通过。

终于走到天梯下,几乎笔直的铁梯竖立在崖畔,用一个个圆圈防护,这其实主要是心理安慰而已。看着年轻人呼呼爬上去,我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目不斜视,心虽胆怯,但貌似镇定。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早已没有那种身轻如燕,脚步如飞的实力了。当爬上最后一个台阶,站在平台上,舒口气,回首望,也为自己点赞。

每一次旅行,不只是发现新的风景,结识新的朋友,也是在每一个不同的地方,再一次认识自己。别了,平山湖大峡谷,让我们见识了独特的景观,体验了登临火星的感受,不虚此行呀!

河北平山旅游推荐8处景点,最后一处五A景区,这是什么地方?

一 黑山大峡谷

黑山大峡谷位于平山县城西北部,与五台山仅一山之隔,因修有汉长城并在此设立关卡而得名。景区内基本保持了原始自然景观,春天时漫山遍野绿意盎然,原始森林高大茂盛,非常适合一家人前来登山踏青,呼吸新鲜空气。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景,黑山大峡谷也不乏人文景观,穆柯寨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故事和穆桂英有关,对历史感兴趣的不要错过。

二 黄金寨

位于平山县王坡乡的黄金寨距县城大约15公里,好看的基础上,景区这几年修建了商业街、龙啸电轨车、悬壁火车、管式滑道等刺激好玩的娱乐项目,变得更加好玩,很适合年轻人或有娃家庭来打卡。

黄金寨的山体非常有特色,一路爬上来,能看到不少奇石、怪石。爬到山顶豁然开朗,仿古亭子、麒麟园、麒麟庙更给人别有洞天之感。

三 红崖谷

平山红崖谷这几年在网上格外火,每逢节假日都是必堵路段,也间接说明了景区的火热程度。红崖谷景区不算大,好玩的项目好看的风景却样样不少。红崖湖、白鹿古镇、林溪花海、环山云梯栈道、玻璃吊桥等都是热门打卡地。

晚上的红崖谷别有一番韵味,灯光映衬下,老街古香古色,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吸引着人们的脚步和目光,吆喝声、叫卖声、人们的笑声让整个景区热闹无比。

四 __水

春夏看水冬天赏冰,对于石家庄人来说,__水是个四季都好玩的地方。春天的__水则格外青山秀水,各种春花灿烂,瀑布、深潭和泉水奏出悦耳的大自然交响曲,特别适合踏青郊游。

__水还是一个红色景点 ,这里的__水发电厂旧址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祥地,曾日夜不停、分秒必争地为西柏坡供电。

五 驼梁

平山驼梁位于河北和山西的交界处,以夏季避暑著称,是石家庄周边著名的“空调山”。

景区内的白蒲峡、三叠泉、飞鹿泉、云顶草原都是必打卡之地,尤其是爬上驼梁峰顶的云顶草原,美好的人间四月天,草坪花海一望无际,空气中充满了氧分子,格外清新美丽。

六 藤龙山

藤龙山的名气不算大,也因此而多了许多幽静之感。山中的森林、草木大多处于原始状态,如果喜欢清静,不想看人山人海,不妨在周末或节假日选择这里。

景区由聚宝沟、葫芦谷、翡翠谷、西顶四大部分组成。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走在其中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山中的空气异常清新,是地地道道的洗肺之旅。

七 瑜伽山

平山瑜伽山最出名的不是优美风景,而是其摩崖造像。这里有河北省现存最大的摩崖造像,造像历史年代为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由于年代久远,造像多有损毁,但仍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现存摩崖造像有三处——香炉谷,寺嘴和岭西的菩萨洞,大小佛像共74尊,神态各异。

八 西柏坡

西柏坡以“革命圣地”著称,纪念馆、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讲述着曾经的历史风云,让人受益匪浅。

在西柏坡,可以看到许多出现在红色**中的场所,亲身而至感受更深,带着孩子来西柏坡进行一场研学游,格外有意义。

平山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1、西柏坡

5A级景区,很多人不认识平山,但是却不会不认识西柏坡。西柏坡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地,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故西柏坡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2、驼梁

4A级风景区,以凉、静、野、幽、翠著称。海拔2281米,是石家庄地区最高峰,也是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驼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负氧离子含量高出一般工作环境100—400倍,犹如一座特大型天然氧吧。

驼梁的秋季景色也十分迷人,红叶面积大、色彩丰富、品种多,既有南方的栌叶,又有北方的枫叶,每年来赏枫叶的游客非常多。

3、东方巨龟苑

东方巨龟苑东方巨龟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这里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秀丽端庄,博大精深。这里以华北地区最大的甲鱼养殖基地著称;以万吨巨龟、跨世纪献礼牌楼两个基尼斯世界之最闻名遐迩;海洋生物、浮雕壁画让你大饱眼福。

平湖戏水、鸟语花香让你趣味无穷;千米画廊、九九碑林让你叹为观止;海豹表演、潜水喂鱼更教你乐而忘返。

4、黑山大峡谷

4A级风景区,这个景区的主要特点就是集“野、幽、静、奇、险、秀”为一体,人称“世外桃源”。景区由接待服务区,人文景观区,龙潭飞瀑区,自然原始森林区,主峰户外探险区、福圣寺、穆柯寨、玉女峰、拆柴托尖等60余个景点组成。

5、东方巨龟苑

4A级风景区,由全国劳模、平山农民范海庭在13年科学养殖甲鱼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个人投巨资25亿元所开发,景区包含有万吨巨龟和跨世纪献礼牌楼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有红、绿、古、新景点81处。

扩展资料:

平山历史沿革:

平山历史悠久,据中贾壁、田兴、米家沟、尚家湾、韩庄、郭苏、西沿兴、西荣村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说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县境内的滹沱河两岸就已有人类活动。

春秋,属鲜虞国。

战国时,属中山国与赵国。

秦,为恒山郡属地,

西汉,置蒲吾县,治所蒲吾,历经东汉,至魏、晋。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蒲吾县置房山县,其治所设于今县城旧址。

唐贞观元年(627),蒲吾县并入井陉县。至德元年(756),改房山县为平山县,历经宋、元、明、清至民国,县城所在地均未变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权组织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在今古月镇洪子店村。

1940年8月,平山冶河以东与井陉、获鹿、正定相连的区域成立建屏县,驻地在今获鹿县牛山村。

1942年8月,平山西部的蛟潭庄、合河口、营里与山西盂县的部分地区合并成立盂平县,县政府设于本县康庄村。

1945年10月,平山划为两个县,西部为建屏县,县政府驻秘家会村,后迁往东黄泥、洪子店;东部为平山县,县政府驻城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此区域内延旧制设有平山、建屏两县,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9月,撤销建屏县,其所辖行政区并入平山县,属石家庄专区。

1960年5月3日,撤销石家庄专区,平山县归属石家庄市。

1961年5月23日,复置石家庄专区,平山仍属之。

1967年11月22日,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仍辖平山县。

1993年7月1日,石家庄地区和石家庄市合并为石家庄市,平山为石家庄市属县。

平山湖大峡谷游记

张掖,又名甘州,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星,素有金张掖美誉,富庶甲于甘陇大地。城边有近三万亩的湿地,湖泊纵横,芦苇茂密,有鹤,天鹅,野鸭出没,似江南水乡。

初闻平山湖大峡谷之名,脑海中自然涌出一副高山出平湖的壮观画面。欣欣然以为,将徜徉大湖之畔,赏湖光山色。

与朋友们乘一辆中巴,行六十公里,到景区,然后坐上摆渡车,车在茫茫戈壁滩又行驶了约17公里,近处是比较平坦的荒野,稀稀疏疏的草,没精打采,偶然看见几只懒洋洋的驴,也不见放牧的主人。远处,则是一片荒漠沉寂,满目苍凉。要不是头顶的蓝天白云,真感觉我们登上了火星。

到了第一个景点,映入眼帘的山峰,并不是高耸入云,而是从峡谷拔地而起,状貌奇伟,如一卷卷厚重堆叠的古书,赭红色的身上点缀着点点绿色,显得雄浑苍劲。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神奇,用它的鬼斧神工,历经亿万年的风侵雨蚀,雕刻出这一座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沿着旁边的小道蜿蜒而行,触摸山体,貌似红土般疏松脆弱的沙石,竟坚硬如铁,沧海桑田,依旧傲然屹立,方显出英雄本色。

前面是所谓的情侣峰,在茫茫的戈壁滩中,有一排小山峰携手而立,仿佛虔诚的朝拜者,又像是多年失修的土墙,尽头处,神似两个人,深情相拥。有人说是相吻,这一吻,可是“天地合,乃敢与君决”。很远处,有一山丘如古堡,孤零零矗立在大漠深处,似等待某人,这会不会又是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情故事。

乘上所谓的探险车,踏上一条神秘的冒险之旅。车顶是篷布,四面敞开,有围栏,如军车,动力强劲。驶上一条崎岖陡峭的下坡土路,路一边紧贴山壁,一边则是深崖。我赶紧喊,“师傅慢行”,老赵笑我胆怯,呵呵,有点,也担心车上的孩子。下山路并不长,很快到了沟底,沿着干涸的水道,在山沟里盘旋,尘土飞起来。看着两边奇特的地貌,好奇之余,大家脑洞大开,一路欢笑。奇怪的是,山谷中,竟有几户人家,砖房,看起来也不错,他们何以为生?迷惑中也佩服其生存能力的强大,如山上的弱草,既然生在这里,就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顽强的成长。最后才知道,他们是蒙古族牧民,以前放牧着成百上千只羊,如今封山禁牧,给他们每年发补贴,不用干活,也过得很滋润。

车停下来了,师傅说步行五百米就会有骆驼车接我们,现在可以边走边欣赏风景了。确实,这是旅途中最美的一段,奇峰林立,怪石横空,光秃秃的,以不可思议的形态展现。看,这几座山峰,如席地而坐,讲经论道的仙人,威严庄重,城府在胸。

再瞧,有顽童圆头圆脑,屈身伸指,戏弄一犬鼻,童子可爱,肥犬憨笨,看着也可乐。当然这是我的感受,也许童心未泯吧?

这几位腆着肚子,盘膝危坐,似在洗耳恭听,只是第二个比较调皮,脖子拧了几圈,不屑一顾的样子,每一个老师的课堂都有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圣人也一样。

这几位是不是像夏天池塘岸上的一群蛤蟆,鼓着腮帮,瞪圆了眼睛,嘴巴有张的,又合的。蹲着的,趴着的,晒肚皮的,伸懒腰的。层层叠叠,东张西望,姿态各异,只是我们听不见他们的大合唱。

这是一只修行了很久的老龟,可能它已记不清经过了多少个日出日落。它在云卷云舒下沉思,思考着万古难解的问题,它的身下是它曾经亿遍翻阅的经典古籍,长年累月,它和书几乎融为一体,如今它仰望天空,深深的叹息,这永恒的真理依旧不能参透,活得那么久有什么用!

面前突然出现一条窄窄的小道,夹在山峰之间,曲曲折折,两边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山风吹过,呜呜哽咽,阴森森的。会不会突然从山石后蹦出几个蒙面大侠,喊一句,“此路是我开,若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民风淳朴的张掖,自然不会出现。不过,这样的景致倒是和影片一样,原来这里就是影视取景处。

前面是骆驼拉车,似新疆的毛驴车,车上坐八个人,不过拉车的是骆驼。看着瘦弱的骆驼,有朋友心疼的说,它能拉动吗?牵骆驼的嘿嘿一笑,它能驮动上千斤的货物。骆驼扑踏扑踏,不紧不慢,迎面走来几个小伙子,也牵着骆驼,后面的车当然是空的。牵骆驼的老先生说,这些年轻人是学生,假期赚学费,他们心疼骆驼,舍不得坐。好样的,孩子们,愿你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合理的报酬,愿你们好心终有好报,愿你们前程光明。

到骑骆驼的地方了,我们中一部分带小孩的,体弱的选择走完全程,然后继续顺这条较为安全的路前行。另一部分人包括我选了半程,因为折回来还要走另一条道,去挑战最危险的天梯。我已年过半百,本不想冒险,但架不住几个年轻人的鼓动,当然心里也是有点蠢动。先骑骆驼吧,骆驼是四个系在一条线上,即使想乱跑,都不可能。老板轻轻一吆喝,头驼前膝跪下,身子一晃,后膝也跪下,第二只也不得不跪下,依次骆驼都跪下,我们骑上去,又慢慢的站起,骆驼的确是温顺的动物。骑在上面,颇有一种沙漠穿行的感觉,驼铃声声,是千年的回音,想想遥远的大唐,多少人跨着骆驼,在这丝绸古道上漫行,走向长安,走向我的家乡。

到现在才明白,平山本不平,叫湖却无水,美丽的名字下,真相却相反,不过却是另一种美丽,一种自然的美,一种荒凉的美,一种孤独的美,一种沉寂的美。在这无边的旷谷中,仅有一棵老榆树,据说是百年神树,吉祥树,树并不粗,但叶茂,在这连草都不宜生存的地方,能如此,难能可贵了。

接着是一线天,实际是两山夹_的一道缝隙,宛如巨人用利刃割开山体,狭窄处,需侧身挤过,仰头看,只见一线蓝天。谷底幽深,脚下崎岖,又曲折,常常手脚并用,方能通过。

终于走到天梯下,几乎笔直的铁梯竖立在崖畔,用一个个圆圈防护,这其实主要是心理安慰而已。看着年轻人呼呼爬上去,我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手紧紧抓住扶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目不斜视,心虽胆怯,但貌似镇定。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早已没有那种身轻如燕,脚步如飞的实力了。当爬上最后一个台阶,站在平台上,舒口气,回首望,也为自己点赞。

每一次旅行,不只是发现新的风景,结识新的朋友,也是在每一个不同的地方,再一次认识自己。别了,平山湖大峡谷,让我们见识了独特的景观,体验了登临火星的感受,不虚此行呀!

①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②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③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 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④出处: 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⑤《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⑥唐古拉山水连绵不绝,那是你我血脉之源;龙骨髓里火光闪耀,那是你我智慧之源;一帧《上下五千年》,那,是你我灵性之源。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云:开卷有益。

古人云:“常开卷者,常以古为鉴”。可见,开卷亦可使人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读《谏太宗十思书》,可警示自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读《论语》,我们懂得要“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及经验融进书中,因此开卷有益。?

⑦“开卷”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一纸豪迈,高唱“大江东去,浪逃尽”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显先河,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编织着“温婉”一族的羞涩与怅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诉说王维“入禅式的境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大唱“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唱出了爱国的热忱之心……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精神激起了朵朵浪花,你只需徜徉其中,便可感同身受。可见开卷有益。

⑧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者古来就有,有“五柳先生”那“不求甚解”读法的;也有朱光潜倡导的“字字推敲,咬文嚼字”读法的;更有王国维所谓的三种读书境界……但终归来看,开卷是有益的,因为开卷既是知识之源,又是古人之鉴,更是修养之法。

⑨我们来分析一下反方的思路。

他们驳斥你们的观点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黄书等不良书刊;第二,看书过度会引发学生不良习惯,诱导人犯罪,影响健康等等。

针对第一个问题,你们可以这么反驳“对方辩友请注意,我们的辨题是开卷有益,不是看黄书有益,这个卷的前提就是对我们有好处的书籍,对方辩友一再提出**书刊,是不是对方辩友经常看这种书籍呢,请不要领会错了我们的意思,当然对方辩友可能是看得好书不够,所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偏差,不要紧,多看点理解方面的书籍,对你们一定会有帮助的;第二点,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理解思路,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老师倡导我们多运动,因为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打架也是运动,那我是不是应该相应老师的号召,过去打对方辩友一顿呢,我想捞是不是这个意思吧;第三点,黄书的问题虽然存在,而且有不少人也打着开卷有益的旗号看黄的书刊,这不是开卷有益的问题,这是个人素质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纠缠不休,那就说明对方辩友对我们的辨题根本没有理解清楚!!

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过度的问题,同样你们可以这么驳斥他们“对方辩友,开卷有益说的是看有益的书刊有好处,我想对这一点对方辩友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吧,至于过渡的问题你难道怪开卷有益不好么,开卷有益是一个口号,一个号召,号召同学们一起看好书,这样有益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看书过度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看书的人不好,不是书不好,如果照对方辩友的理解,那么多吃蔬菜有好处,我们提倡多吃蔬菜,是不是应该一点荤腥不沾啊!

⑩因为读书会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书读得越多,这种辨别能力自然也就越强,对于毒素的抵抗力自然也会增强,所以追其根本还是要大量的读书。如一味地预防毒素,而恐于“开卷”的话,那你的辨识,抵抗能力也就会日渐下降。而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潜在的危险令人难以察觉。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是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拿高尔基来说,他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店里的小伙计。假若他不读书,不求知,就不会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他又怎么会感到“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就是博览群书的后果,使文学史上游多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

博览群书不仅可以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而且还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灵敏度和统筹全局的能力。在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能一次又一次果断的下达正确的命令,***民走向胜利,为什么?因为他博览群书。在外交会议上,周恩来能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反击外国记者傲慢的挑衅,为什么他如此机智?因为他博览群书。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博览群书,毛泽东才会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当然,我们应该读好书,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书,不能读那些乌烟瘴气歪门邪道的书。别林斯基说过的:“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而博览好的书籍,就等于拥有了智慧的钥匙,拥有了天下最大财富,可以终身受用。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原出自于王辟之的《渑水燕淡录》,意思说读书有好处。它历经百年,延续至今,仍有使用,可见其实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我十分赞成“开卷有益”。 也许有人说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卷”,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光独所谓有用的好书,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敢于尝试,乐于接受不同方面的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全面的完善自己,从而经受的住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在读书之前,就限定了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等等,读起来虽有用,恐怕再多,也仍营养不良。

古语有云:开卷有益。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的社会,五花八门的书籍令人眼花缭乱,这个观点到底还对不对呢?我觉得,既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开卷有益”无论古今,都是正确的说法。通过一次有关“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⑾“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性情。在文学的熏陶下,人类变得极有素养。可以说,阅读佳作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使“思想冲破牢笼”——就像鲁迅先生说得那般奇妙。 反方辩友说过,读了不健康的书,会对我们的思想造成扭曲。这句话只能用在是非不分的人身上。

⑿世界名人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理论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这诸多意思可以蔽之一言:开卷有益。

何为开卷有益呢?开卷有益通俗的说就是读书有好处。为什么读书有好处呢?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知理的一种方式。读可以广博学识,增长智慧,明晓事理。思想家赫尔岑说:“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接替他的站岗人的命令……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著名的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从事星际航行理论研究,被称为“宇宙之父”。他在少年时代,因患猩红热并发症,不幸耳聋被赶出了学校。后来他每天去莫斯科图书馆自学。一次他参加中学教师的考核,人们被他的数学才能所惊叹。校长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微笑回答:“书籍是我的老师!”读书使人进步。三国时的吕蒙最能证明这一点。吕蒙从小就没机会读书,后来身经百战,升为郎中。有一回吴王孙权对他说:“你现在都掌权管事了,要好好学习,求得进步啊。”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进步好快。以至于与鲁肃见面时,鲁肃感慨的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以不是当年在吴下的吕蒙了。”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开卷就获益甚多。他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1000余册,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的书。

⒀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

⒁首先,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周恩来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国家人民爱戴的总理,是因为总理从小就爱读书,他从书中明白了很多的东西,从而有了远大的志向,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人。开卷确实对我们有益。另外,读书还可以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比如,一些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像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等,一位名人曾说过:“心灵中的黑暗要用知识来驱除。”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增长知识,通过它们来陶冶情操,做一个正直而又善良的人。此外,古代的一些名人也爱读书,后来成为了有作为的人。像三国时期的吴王孙权,他每时每刻都在读书,从书中萃取营养,明白怎样治理国家。

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由来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物,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二十七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腊月三十——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又称“大年三十”。“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金华市中心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金华市好玩的地方有金华建筑艺术公园、施光南音乐广场、金华动物园、中国茶花文化园、中国婺剧院。

1、金华建筑艺术公园: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位于金东新区商业文化中心对岸,地处金东新区三江六岸绿化带,西南与金东区政府大楼相呼应,是一个具有滨江特色的开放型公园,也是金东区实施义乌江北岸滨江绿化带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该公园已成为金华重要的旅游景观和文化景观,并引起了各界对城市小型公共建筑艺术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曾专门制作了专题片详细介绍该公园。

专家认为,公园内17个小型公共建筑既充分体现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们的鲜明特征,同时也充分尊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金华本地的人文特征、地理景观和气候特点。

公园的建成开园,将进一步丰富充实新兴城区的城市空间,协调人工构筑物与城市自然景观的有机联系,使人们的城市生活与建筑艺术更好地融合互动。

2、施光南音乐广场:

施光南音乐广场是金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市六个城市片区公园之一,也是燕尾洲中心公园通过多湖机场带形花园向东延伸的一个节点。

施光南音乐广场于2003年10月18日建成,全天免费开放,南临李渔东路,北靠区政府行政大楼,西临环城东路,占地180 亩,东西长度分别为 190 米和 180 米。

南北长度分别为 400 米和 520 米、自然湖两头—边呈圆形,—边呈不规则形,面积 27 5 亩。音乐喷泉设计水面高程为 37 5 米。

音乐广场对现有水系和绿化进行完善的保护并加以利用,使之溶入广场环境之中,强调以人为本,营造舒适怡人,独具风格的人性化空间。

3、金华动物园:

金华动物园位于金华市双龙南街延长线安地镇,在金华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内,距离市区10公里,景区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金华动物园是经政府立项的国家AAA旅游景区,以野

平山湖大峡谷游记

张掖,又名甘州,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星,素有金张掖美誉,富庶甲于甘陇大地。城边有近三万亩的湿地,湖泊纵横,芦苇茂密,有鹤,天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