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是什么?,第1张

20世纪初中国古代文化三大发现是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和敦煌藏经洞遗书。

明清档案部现存的明清历史档案,是从宫中各处档案以及清代宫外各衙门和一些私人所存的档案等六个方面,逐渐集中起来的。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成为多种学科的重要原始资料。

敦煌遗书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具有神奇精神力量的文化,具有深沉而又神秘的思维,囊括了古代汉语语言形态、思维习惯、宗教观念、道德风气、礼仪文明。这都是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进程。

中国古代文化起源

中国古代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中国古籍记载,相传经历了远古文化之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

按照年代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由此判定,1840年之前,称为中国古代。依次为基点上溯至史记所记载的夏商周时期,期间所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其内容包括文学、哲学思想、经济、科技等等。也可按照朝代大致划分,如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等。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古代文化

藏经洞中发现的宗教典籍,除了佛教典籍外,还有哪些?

A道教

B景教

C摩尼教

D祆教

E印度教

正确答案:道教;景教;摩尼教;祆教

一直以来,只要谈到古代王朝,必定会出现一些负面评价,例如在评价唐朝的时候会出现“脏唐”这个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朝的男女关系过于开放,我们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唐朝女子的穿着打扮,但是这些都是上层社会的事情,那么唐朝的民间到底又开放到什么程度呢?敦煌发现了一座遗址,解开了唐朝真实的面貌,这种开放程度,让现代人可能都要瞠目结舌,以至于学者感慨唐朝太开放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1965年,在敦煌的莫高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唐朝经典古籍,这里除了经史子集外还有大量的唐朝官方文书、私人文书等资料,这为学者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其中有一本叫做《敦煌乡百姓康汉君状》的书,反应了唐朝民间真实情况。这其实是一张诉状,讲述的是敦煌乡康汉君,向官府申诉,自己弟弟被吐谷浑人掠走,希望官府主持公道,将弟弟找回来。从这一点来看,唐朝官府还是很有威望的,也为百姓做过实事,所以康汉君才会申诉。

那么他的弟弟到底是什么人呢?康汉君的这个弟弟并不是他的亲弟弟,而是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因不守妇道和别人生下的孩子。更让人不解的是诉状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阿娘不知共谁相逢”。这句话所带来的信息量很大,如果他的母亲只和两三个男人共度风雨过,自然就能知道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关键是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因为人太多了,所以“不知共谁相逢”。

敦煌乡的一个村妇都能这么放得开,而且还被社会接受,可见唐朝的开放程度有多么大,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其他朝代必定会遭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的。除此之外,在莫高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本《留盈放妻书》 ,这本书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离婚证明,里面还写了夫妻双方二人在长辈们的见证下解除婚姻关系,双方互不干涉,从此天各一方。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离婚向来都是男方通过一封休书休掉妻子,而我们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女子也是可以主动提出分手的,也就是说夫妻二人在婚姻中的地位是处于相同地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唐朝时期的爱情关系才会特别错综复杂吧。

藏经洞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莫高窟诸多洞窟中,最为驰名的首推藏经洞——第17窟。当你站在洞窟门前,望着这小小的石室,定会思绪万千,满腹狐疑。里面曾经堆置的50000卷震惊中外学术界的经卷、遗书,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由于何种原因存放的?何时将洞门封住,轻松地抹上泥皮,绘上了壁画

介绍

敦煌在中国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雇用敦煌贫士杨果在清理第16窟时,发现墻壁后面有一个密室,洞内满是各种佛教经卷等文物,总数量约5万余件。佛书占敦煌汉文文献的百分之九十左右。1907年斯坦因首次来到敦煌,从藏经洞取走经卷600多件,装满了5大箱。1910年清廷下令把剩余的敦煌卷子运往北京保存,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并从王道士隐藏的写本中买下570余件写本、绘画等

藏经洞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些珍贵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 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1907年斯坦因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之时,王道士已伴随藏经洞又度过了7个春秋。在这7年中,除官员拿走部分经卷外,王道士对藏经洞看守得很紧,散失的卷子很少。斯坦因为了看到日夜盼望的藏经洞,想了很多办法接近王道士,但王道士避而不见,弄得斯坦因束手无策。后来他了解到王道士对唐玄奘非常崇拜,便把自己装扮成唐玄奘的信奉者,并欺骗王圆箓(王道士),说他是沿着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路来的,这一招很灵,是宗教信仰把他们的思想沟通了,所不同的是,王道士是一个真诚的信奉者,而斯坦因显然只是为了达到骗取藏经的目的。

原因

据分析,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按理说,斯坦因走后就应该引起中国人的重视,尤其应该引起官方的注意。然而,中国的官方毫不在意。官方的态度使王道士更加放心地可以随意出售藏经洞的文物。1908年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来到了莫高窟,从王道士手中卖走6400余件写本。由于伯希和精通汉文,所以他挑选的卷子更有价值。伯希和将这些遗物运往法国时,在北京将其部分卷子装裱,并且在六国饭店展览了这些文物。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又从王道士手中买走经卷620多件,装满了5大箱。在此期间,日本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的鄂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先后从莫高窟买走了不同数量的经卷。这些人如此行事,也从来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盗窃

从此,列强国家的文化间谍打着探险考古的幌子,纷纷来到了敦煌盗窃历史文物。几年工夫,一批批价值连城、堪称国宝的绢画、麻布画、木版画、经文以及各种文字的手写本,均流失到了海外。在我国有志之士的再三敦促下,清政府才将剩余部分的文物解送入京,妥为保管。列强国家的文化间谍见敦煌莫高窟能随意带走的文物没有了,便把目标转向了洞窟内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

华尔纳

但是到华尔纳来到莫高窟时,王道士的心情与做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北京大学的陈万里先生在他随华尔纳第二次赴敦煌“考古”的《西行日记》中有相关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知一二,他在1925年5月10日记到:“翟荫君在肃州复新雇一周姓木匠,同人咸呼之为老周。老周前年曾随华尔纳、翟荫二君赴肃州北黑城子及敦煌佣工数月。今日告我华尔纳君在敦煌千佛洞勾留七日,予道士银七十两,作为布施。华经洋布和树胶粘去壁画得二十余幅,装运赴京,周之助力独多,特附记于此。”当时藏经洞已空空如也,王道士手中的存货也早已销售一空,华尔纳便转移目标,盯上了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和彩塑,他给王道士一点小礼物,施舍一点银钱,王道士就对华尔纳粘贴破坏壁画和搬走彩塑视而不见,一点点也不心疼,是怀他所倡导的修补佛窟、推沙扫窟,并不断以保护千佛洞而向老百姓化缘的行为完全背离,因为华尔纳的行为完全是破坏的强盗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与情形上来讲是与其它各西方盗宝者有所区别。华尔纳在第二次的考察计划中就有整窟的搬迁计划,甚至想让莫高窟成为空洞,毫无价值,其狼子野心可谓昭然,强盗的嘴脸也挣狞可恶。王道士居然仍对此可以熟视无睹。

张大千

这里要提一下张大千,国外强盗掠夺以后的藏经洞,仍有大量壁画,张大千在敦煌临摹期间,私自剥落上层壁画以观察历史更久远被覆盖的壁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他本人临摹的作品,笔力萎靡,用色模糊,只是三流作品而已。张大千为满足一己的好奇心,损害文物,为后世唾弃。

进入沙漠,沿着鸣沙山的西边,向下俯瞰,可以看见悬崖上的风吹雨打,已经有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敦煌莫高窟,是享誉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曾经有精美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彩泥雕塑。

但百年之前,一条小小的缝隙,却让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奥秘。在这间密室里,有将近七十万件的古籍和遗物。究竟是何人将书籍封存,将它变成了一个隐秘的房间,为什么一百多年来,都没有人知道?

怀着这样的疑惑,十月十四日晚上,河南卫视和优酷传媒携手,与封面传媒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协作,是中国第一个关于“闪亮!”的纪录片。《中华文化》马上就要开播了。本栏目关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掘隐藏在这里的华夏文化“谜团”。

经过三星堆遗址发掘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秦始皇陵反映了秦代的社会现实,盛唐长安盛极一时的长安城,剧组一行人踏上了沙漠,进入了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无数的文化对话与沟通,却在喧闹中渐渐没落,默默无闻。但当它被人知道的时候,却让全世界都为之震动。随着一代代文化学者和考古工作者的洗刷,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也渐渐浮出水面。

踏着戈壁滩上的沙砾,陈坤和他的追光搭档许丹睿,终于抵达了著名的藏经洞。随着摄像机,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文物和文明。藏经洞的古籍和美术作品,是中国和中亚古代史上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的宝贵材料,被称为“中世纪百科”、“古学海”,并由此产生了一种世界性的“敦煌”。

藏经洞里储存着大量的宝物,但现在,它故意变成了一个隐秘的房间,这样的场景,在整个莫高窟七百多处洞穴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藏经洞,何时成为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到底是什么人,将这数千份文件,小心翼翼的保存了下来?陈坤和许丹睿将会在一连串的疑问中,分别去访问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所主任赵晓星,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娄婕。从这些专家和学者的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莫高窟藏经洞在战争和战争中,究竟发生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事情。

经过数千年的精心打磨,这里蕴藏着不可思议的珍奇和传奇。透过摄影机,让人们可以领略到流传已久的洞窟彩绘,以及技艺高超的彩绘,以及莫高窟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与人文故事。

参观了莫高窟的内部和外部,剧组还去了阳关。阳关是敦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与玉门关一样,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这里有战火,也有当地政府的覆灭。西汉建立后,有许多士兵在此驻防,也有诗人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

所以,关于藏经洞被封印的秘密,会不会和这里的战斗也有关系?在诸多典籍中,关于那本残缺的神秘兵法,会不会就是藏经洞中的武者,被发现了?层层推理,层层抽丝剥茧,藏经洞的真正奥秘也将在这档栏目中逐步揭开。

敦煌发现的这些典籍,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美术的重要依据。它博大精深,取之不尽,大大丰富了敦煌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学问,即敦煌学。

另外,藏经洞的文献资料不仅限于我国和汉民族,还涉及到我国境内不少的古代民族,如匈奴、乌孙、羌族、楼兰、龟兹、于阗、粟特、突厥、吐蕃、回鹘,以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波斯等国,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

1908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被称为“西域大宝库”的莫高窟,从中盗走大批文物。

1914年,华尔纳在莫高窟盗走一批文物。

1924年,美国人伯希和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25年,日本人橘瑞超在莫高窟盗走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伯希和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英国人斯坦因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吉美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马纳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德日进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贝希特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德富日在北京购得一批莫高窟文物。

1935年,法国人拉希德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梅索尼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杜普斯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波提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佩罗兹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马利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德康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勒柯克和德国人勒普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马歇尔在莫高窟获取一批文物。

1935年,法国人波提在兰州购得一批莫高窟文物。

1935年,法国人德日进在南京购得一批莫高窟文物。

1935年,法国人吉美在南京购得一批莫高窟文物。

1935年,法国人德康在南京购得一批莫高窟文物。

1935年,法国人勒柯克在南京购得一批莫高窟文物。

王圆箓是谁?没听说过吧,他是一个道士,一个小人物,名不见经传。如果说起敦煌藏经洞,许多人就应该听说过了。如果说起敦煌藏经洞中那些被外国人骗买走的经卷,也有更多人应该听说过了。王圆箓就是那个卖敦煌藏经洞中的经卷给外国人的那个人。这下,你应该知道了吧?

听到这一介绍,相信许多人心中一定会升起一股无名之火,忍不住要大骂这个小人物,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轻易地卖给了外国人。甚至,有人想将他推上历史的审判台,对他的罪行进行庄严的审判,让他对自己的罪行负责,为整个民族的屈辱负责。

王圆箓

当王圆箓听到这些指控的时候,他会是什么反应呢?看看他留下的那张照片,瘦瘦的,黑黑的,小个子,目光呆滞,穿着脏兮兮的道袍,一点不起眼。他就是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缩影。当历史的回音传到他的耳畔时,他那种茫然不解的目光,他那种不知所措的态度,会让你的心禁不住收紧。他会问,我做错什么了?因为,那个时代的他,还没有清晰的国家意识、明确的民族观念。当你问他为什么不好好保护那些古老经卷的时候,他会说,我已经尽了我的力了。

下面,我们看一看王道士做了一些什么。

1900年5月25日,王道士与所雇敦煌贫士杨某发现莫高窟藏经洞,里面积满写卷、印本、画幡、铜佛等。自从发现藏经洞后,王道士就向当时的敦煌县令报告,希望引起重视。那位县令不学无术,把王道士带来的两卷经文视为废纸。1902年,又来了一位敦煌县令,王道士又去报告,那位县令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王道士仍不甘心,他又去肃州(酒泉)向当时的道台廷栋报告,那位道台也没有重视此事。1904年,当时的省里下令将经卷就地保存。仅此而已。王道士无奈之下,给清王朝写了秘报信,也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王道士有些灰心了。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来到敦煌莫高窟,他通过与王道士深入交谈,骗得了王道士的信任,最后用四块马蹄银(重二百两)骗买了写卷、印本、古籍共二十四箱,佛画、织绣品等共五箱。交易是“正大光明”的吗?当然不是。有斯坦因回忆录中的记载为证。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来到敦煌莫高窟,以白银五百两骗买了写本、印本、经卷、文书、佛画等六千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

当斯坦因把敦煌经卷宣传于全世界时,清朝的官员们才懂得了这些经卷的重要价值。1910年,清朝学部令甘肃藩司将剩余经卷运京保管,但是,那些清朝官员们不是考虑如何保护好这些文物,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经卷流失严重。王道士也私藏了若干经卷。

王道士为什么要私藏呢?《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记录了王道士对他说的一段令人深思的话:“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收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这是斯坦因于1914年第二次来到敦煌莫高窟时听到的话。这一次,他用白银五百两骗买了经卷五百七十余件。此外,1912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来到敦煌莫高窟,用白银三百五十两骗买了经卷四百余卷。

看了以上这些介绍,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还能再把王道士送上历史的审判台审判他吗?还能再骂他愚昧无知吗?他的确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是,他没有做成功。假如王道士没有把那些经卷卖给外国人,那些经卷又会怎么样呢?余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讲道:但当时,藏经洞文物不是也有一批进京的吗?其情景是,没有木箱,只用席子捆扎,沿途官员缙绅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有些官员还把大车赶进自己的院子里精挑细选,择优**;怕到京后点数不符,便把长卷撕成几个短卷来凑数搪塞。

在那个时代之下,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能够做什么呢?能够做到什么呢?王道士为了修缮莫高窟,不仅卖了大量的敦煌经卷,而且破坏了大量的精美壁画。虽然他愚昧无知,虽然他的初心是为了修缮莫高窟而筹措经费,但这些并不能成为他出卖敦煌经卷的合理理由。他无疑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可是,他承担得了这个历史责任吗?

那些被王道士卖掉的流失到海外的敦煌经卷,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痛。当我们赶到外国的博物馆,透过厚厚的玻璃去仔细阅读那些古老的经卷时,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机体流出的暗红色血液。

这些经卷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归结起来,就是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力的衰退、国家的落后,受尽外国列强的欺负与凌辱,不仅保护不了自己的国民,也保护不了自己国家的财富,当然也保护不了那些文物,那些古老的经卷。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终于再也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负了。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老文物,受到了很好地保护。身在敦煌莫高窟的那些古老经卷正在众多中华儿女的保护与研究中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些古老经卷承载的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将再次惊艳世界。人们将从那里得以审视世界几大古老文明在历史上的相会与融合。

这一些,那个时代的王圆箓是无法理解的、无法认识的,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对于他,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经卷流失的责任,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整个时代的、整个国家的。

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也不会让历史重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