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第1张

山海经是楚国或巴蜀人所作,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相关如下:

一、其作为神话学文献,《山海经》至少有三方面价值:

1、对七大类中国上古神话做了程度不同的记录;

2、留下了关于神话世界空间的可靠的文字根据;

3、保存了大量的凝聚着原始文化信息的原始物占,蕴含着潜在的神话学价值。

二、《山海经》中,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

1、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问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

2、包含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常常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

3、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

《山海经》是一本著名的传世古籍,最早把《山海经》整理成文,并且公诸于世的是西汉时的刘向、刘歆父子,他们是把此文作为禹、益治水的记载来看的。

到了东汉时的王充也这样认为。但是,现在从更多的资料得出这种看法不大正确。书中分明记载了禹、益之后的很多事,还有称“禹父”、引“禹言”的地方,甚至提到了一些秦、汉时期的郡、县名,也提到了战国后期才出现的铁。

对此,隋朝时有人认为这些都是由后人掺入了自己的文字所致。虽然不知此说是否准确,但起码可以说《山海经》不是禹、益所作。现在学术界认为《山海经》的材料来源可能比禹、益时代更早。开始是口耳相传,在流传中不断增加演变,最终在西汉时写成文字。因此可以推为此书作者可能有几个人或10多人。

现在人们看到的《山海经》的突出特点是“怪”。书中记载的都是古代的一些怪事和怪物。就连最早把它的名字载入史册的司马迁都认为它荒诞不经,不能上正式场合。

而对《山海经》一书的定性,则古往今来差距很大,分歧更多。最早给它分类并划定归属的当属汉代班固作的《汉书·艺文志》,本书把《山海经》划在数术略中的那种根据地域、人、物等形状判断其吉凶贵贱的“形法类”书籍的开头。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却又被看作是经典地理书。到了清代学者编修《四库全书》时,《山海经》已被定作小说,并说它是最古老小说。当然,这里提到的“小说”并非今日狭义的小说,而是指中国古代广义的小说。

与此同时,道教徒们又一直把《山海经》看作神仙方士之言,并把它收入《道藏》。

进入20世纪以后,接受新思想的学者们开始用新的眼光来考察《山海经》。

茅盾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杂乱无章的神话总集”。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神话与传说》篇中则干脆把《山海经》列作古代封建迷信的书。

有人兼顾两派观点指出:《山海经》“是一部巫术性的地理书”。

《山海经》不仅在作者、创作年代和创作意图上存在着难解之谜外,它的最初形式也让人难以知晓。

早在南宋时,儒学大家朱熹就指出:《山海经》的文字之前是图画形式,它是根据图画来写成书的。

而明代的胡应麟、杨慎,清代的毕沆也都认为《山海经》是《山海经图》的文字说明,这种说法,至今还没有被证实。今天所见的《山海经图》都是《山海经》成书以后所绘制的插图。

不过古书记载中,确实经常可见有关《山海经图》的线索,好像是古代曾有过一部《山海经图》,但是,现在人们既无法确定这部《山海经图》所属的年代,更无法确认它是否真实存在。

古怪离奇的《山海经》确实存在着令人解不开的谜,它的性质、作者、创作年代以及创作意图都需要人们继续探索。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版本复杂,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喜欢神怪文化的朋友们一定对《山海经》感兴趣,其中奇特怪诞的插图,天马行空的文字描述让人脑洞大开。

让我们先看看现代的结论——《山海经》作者是传说中治水的大禹,实际上无法考证。内容则真假参杂,虚实都有。

我们可以把《山海经》称为一部——“想象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理书”。

《山海经》所载的地理景象类内容,则因古代地理不发达,多数记述不够准确。这反映了古代和现代世界观的差异,但多半还算有迹可循,因此,并不能一概断言其不真实,也不能断言其准确,只能说,古人成书时,观念毕竟还是受到了科技水平的限制。

至于某些人文类的内容,由于《山海经》成书时还没有纪传体文学,很多情况,只能从其他角度去理解。而考证后得出的可能最接近真实的历史,多半与书中记载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说,书中的故事,不能从一般角度去理解,而且书中的记载,对发掘真实历史有很大帮助。

《山海经》的作者一直是学者们考证的一个热点问题,各执己见,众说不一。总括起来有这么几种说法:如"夷坚作说";"邹衍作说";后人综合炎黄两族的传说而成说;南方楚人作说;巴蜀人作说;早期方士作说等等。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实际上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期一人所作。

《山海经》中内容很丰富,包括地理,草木,古代神话,物产,怪兽,还有一些上古时代的历史。其中内容的真实性一直有争论。司马迁编《史记》的时候,觉得它不可信而没有作为参考。到了清朝,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也认为不真实。而把它分类到小说一类中了。但据现代人研究,在地理方面部分不能验证的地方,从世界范围看有许多吻合。所以在地理及其他方面,很多人认为,很有研究价值。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有过许多旷古奇书,其中大部分都有明确的作者,创作的时间也没有争议,但也有例外,比如家喻户晓的《山海经》。尽管《山海经》中有些记载令人匪夷所思,甚至有点玄幻小说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历史价值无可替代,堪称一部伟大的著作,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至今无人能完全解读。

时至今日,关于《山海经》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有一种说法最为靠谱,即《山海经》不是一人所完成,而是一批人的杰作,为何这么说呢?了解这部书的朋友都清楚,书中的内容太多,包括地理、祭祀、动植物、上古传说等知识,仅凭一人之力几乎不可能完成。

说到此处,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他就是东周时期的王子朝。出身于周王室的王子朝,是周景王的长子,但他是庶出,同父异母的弟弟姬猛才是嫡长子。王子朝有勇有谋,且长得一表人才,才华更是众兄弟当中的翘楚,天生带有一种王者风范,深得父亲周景王的器重。

当时选择太子的时候,遵从的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尽管王子朝很有能力,却因不是嫡长子的身份,压根就没机会当上太子。周景王曾多次提出废掉太子姬猛,改立王子朝为继承人,但在群臣的反对下,一直实现不了此心愿。

周景王病逝前,终于下定了决心,把王位传给王子朝,并挑选了一位心腹谋臣,让他带着诏书辅佐王子朝。然而,周景王死后,群臣联合起来把那位刺杀了,并且赶紧把太子姬猛扶上了王位,王子朝肯定不甘心,带兵与弟弟周悼王打了起来,双方的战事持续了十几年,最终以王子朝的失败而告终。

在王子朝兵败之前,把周王朝的典籍打包好,并带着它们逃往楚国,希望能得到楚王的保护。然而,当逃到现在的河南南阳一带时,得知楚国内部也因王位的问题打的不可开交,看来楚国暂时不能去了,就在南阳定居下来。后来,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刺杀,从此那批典籍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山海经》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按照时间上可以推测,很有可能是跟随王子朝的那些人员,在参考了周王朝的典籍之后所作。另外,这里还要提到一个人,即曾经在周王室的图书馆任职的老子,他有可能也参与了《山海经》的编纂,而老子的《道德经》,也与典籍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南阳一带,出现过很多牛人,如鬼谷子、范蠡等,无一不是影响历史走势的人物。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山海经是楚国或巴蜀人所作,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