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的简介
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善本的“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
具体的标准,历代学者、藏书家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末张之洞的说法。张氏解释善本之义有三:
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
二曰精本,精校、精注。
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其中一、二条是从图书内容和校勘的角度提出的,第三条则从版本产生年代的角度来讲。现代的版本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则”,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注解赤水为病证名。《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和《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所列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赤水者,其根起于心,其状先从胸肿起也。”关于十水十水为古代对水肿病的分类。历代说法不一:1《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2《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十水者,青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悬水、风水、石水、暴水、气水也。”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以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胆水、大肠水、膀胱水、胃水、小肠水为十水。”关于水肿水肿(edema)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又称水气。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是以肌肤浮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患者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主要病变在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气化不利,发生水肿。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阳水、阴水两类。感受外邪而发,发病较急,多从头面部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上为著,病位多在肺脾,多属实证,为阳水;内虚者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病位在脾肾,多为虚证,为阴水。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如经一般常法治疗不应,或有瘀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以上诸法,或单用,或合用,均视病情需要而选择。针灸治疗本证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内科的水肿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心源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肾病性(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肝病性(如肝硬化)水肿、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详见水肿条。
详见百科词条:赤水 [ 最后修订于2016/10/24 21:18:00 共7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苍耳子为辛温解表药。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苍耳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炒苍耳子表面焦**,刺尖焦脆,微有香气。
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湿、通鼻窍的功能。苍耳子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癣等皮肤病。炒苍耳子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详见百科词条:苍耳子 [ 最后修订于2017/4/18 22:46:43 共390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根结为经络部位名。根,根本,是经气始生的腧穴或部位 ;结,归结、布散,是经气归结的腧穴或部位 。经脉的根在四肢末端部,结在头面胸腹部。强调经脉从四肢末端到头面胸腹的联系特点,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穴位主治上的联系,这对腧穴分类和辨证取穴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首论足六经的根结部位,后人据此,增加手六经根结。
《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经脉以四肢末端的井穴为根,头面胸腹的一定部位为结,用以说明四肢与头面胸腹之间生理功能和穴位主治上的联系。根结的具体部位,详见《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手三阴三阳的根结《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中没有记述。后《针经指南》又概括为“四根三结”,将手六经包括在内。
详见百科词条:根结 [ 最后修订于2015/11/27 18:31:16 共223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2、地域性和多样性
藏区以地域主要分为卫藏、康区、安多、阿里四地,各自的文化呈现不同的特色。以地理环境而言高地、平地、山谷、林区等所处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以劳动产业不同而言牧区、农区、农牧结合以及少数的渔业区的文化不同。
3、完整性
藏族文化主要以藏族聚居的地域文化为主,解放前藏区处于几乎封闭的环境,保持着较完整的原始状态,保留着的文化较完整。
4、宗教性
藏区的文化几乎全部都跟宗教有关联或受宗教的影响,藏传佛教是佛教与藏区土生土长宗教“苯教”结合而成,因此它的宗教有一定的独特性。
藏族的史前文化特点
一、史前藏文化的本土特质
1、石器——狩猎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象征。
2、半地穴、圜地式房屋——藏族碉房建筑的源头。
3、石棺葬——远古藏族先民本土的丧葬习俗及宗教情怀。
4、大石遗迹——原始风俗及宗教现象的文化遗存。
5、岩画——远古藏族先民生活及精神的写照。
二、史前藏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特点
三、史前藏文化是人类古文明的象征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可以说明远古时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具备了猿和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藏族口承文学中,大量的藏族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等,记录了史前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信仰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初始形态。
因此,考察史前藏文化的文明史,不仅可通过考古,也可通过对藏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分析,从而总结出史前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形态,说明在史前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本土族人的物质、精神、制度三方面的传承和变迁的起始过程。
2、藏族文明史有5千年以上的历程。具有5千年历史的卡若文明、曲贡文明、象雄文明,以及雅隆部落文明正是以游牧、畜牧兼农业经济为主的,以既本土又多元的文化特性构筑了藏族5千年的文明史。
史前藏文化不仅具有悠久古老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在远古、在史前一直不断地创造着藏文化的远古文明,构筑了藏文化史前的本土性、多元性和变迁性。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方名牵牛丸组成牵牛(末)半两,螺青1分,白矾(飞)1分,硼砂1钱,巴豆(灯上烧)7粒,杏仁7粒。功效定喘。主治痰鸣,咳嗽气粗,不食,涎潮。用法用量每服7丸,淡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医学入门》卷七方名牵牛丸组成木香1两,白茯苓1两,厚朴1两,大黄1两半,泽泻1两半,滑石6两,黑牵牛6两。主治肚实热,二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淡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煮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杨氏家藏方》卷四方名牵牛丸组成延胡索2两,破故纸(炒)2两,黑牵牛子3两(炒)。主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葱须盐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煨大蒜研,为丸如梧桐子大。《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方名牵牛丸别名牵牛子丸组成大黄2两,朴消3两(炼),牵牛子7两(熬),桃仁2两(去心,熬),干姜2两半,人参2两,橘皮1两半。主治脚肿满,步行不能,众恶毒水肿。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微利为度,肿愈即止,不必尽剂。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冷水、猪肉。附注牵牛子丸(原书卷八引《经心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名牵牛丸组成牵牛子2两(一半生,一半炒),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木通(锉)1两,桑根白皮(锉)3分,青橘皮(去白,锉,炒)半两。主治伤寒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临卧再服。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杂病源流犀烛》卷四方名牵牛丸组成牵牛、大黄、槟榔、雄黄。主治虫聚,噎塞,反胃。《得效》卷九方名牵牛丸组成黑牵牛3钱,大黄2钱,白矾2钱。主治膀胱有热,服暖药,致成壅滞作痛。用法用量茴香汤送下。制备方法上用巴豆(去皮)30粒,先入铫,炒焦干,去巴豆,入众药,炒香为末。煨大蒜研细为丸。附注《普济方》本方用法:每服七丸。《得效》卷十九方名牵牛丸组成荆
详见百科词条:牵牛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23:06 共166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伤津是津液受伤的意思,一般是指肺胃的津液。伤津这个概念最常出现在热性病的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往往容易耗伤肺、胃的津液而出现燥热症状。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鼻燥咽干,喉痛;胃津受伤则见口燥咽干,烦躁,渴饮不止。另外,如果因误汗、误吐、误下或消渴病等耗伤津液,一时出现小便不利或大便难,在《伤寒论》中称之为“亡津液”。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您咨询相关的专业医学人员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推动整体发展。传承与发展藏文古籍需要统筹全局,运用系统综合的方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开发利用的关系。
②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抓住机遇实现发展。传承与发展藏文古籍,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发展的实质,坚持对藏文古籍的创造性转化。
古籍善本的简介
本文2023-10-14 06:49: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