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常年重兵把守,山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文|飞鱼说史
近年来,盗墓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被搬上荧屏。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不过对于搬上屏幕的影视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无法找寻到看书的那种惊心动魄。
不知道您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对于这两部作品,我已经忘了究竟看了多少遍原著,现在如果有时间依然还会重新拿起书来品读,可谓是百看不厌,但是对于改编的影视剧,却没有什么留恋的,究其根本是因为看书觉得故事真,而搬上荧幕就觉得太假。
那么这两部各有千秋的盗墓类型的作品,您更喜欢哪个呢?
看过这两部书的小伙伴,想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我更喜欢《鬼吹灯》,其中所塑造的昆仑山,更是让人有着亲自去看一番的冲动。
不过真正敢去昆仑山的人很少,因为那地方当真是太过神秘和危险了,当然昆仑山之所以会如此,并不是现在人刻意塑造的,而是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便已经如此了。
甚至古代人都知道昆仑山的传说,却又根本不清楚究竟它究竟在哪,就连写下“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李白,也不见得就去过那里。
昆仑山又被称为昆仑虚,是我国的第一神山,又被誉为万山之祖、龙脉之祖,位于亚洲中部,是西部山脉的主干,横贯新疆和西藏,又延伸到了青海境内,全长大约2500公里,而平均海拔在5500-6000米,单单就这个海拔来说,就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近年来,昆仑山等地的战略位置也愈发凸显,常年都有重兵把守,那么山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我们一起来看。
昆仑山的神话传说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有很多不知名的生物,那么这些生物究竟存在过吗?现在是丝毫见不到它们的足迹,但是以前有没有,那就说不好了,我们来看看《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是如何记载昆仑山以及昆仑上的生物的。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山)有九井九门,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淮南子·地形训》
这是对昆仑山的地形地貌的描述,虽然和现在有些差别,但也极为贴切,让人不禁怀疑,留下这些著作的古人,难道真的去过当时被称之为禁地的昆仑山?
这个问题,没人知道答案。
根据这些古籍的记载,昆仑山上还有大稻子,至于多大,大约有四五丈粗,并且上面还长有了很多高大无比的奇树,树上还生活着凤凰和鸾鸟,树下还生活着腹蛇、六首蛟等等生物。
说到这,或许您也看出来了盗墓类型的小说,其中塑造的生物,也是在这些古籍中找寻到的灵感,才能把这些或许并不存在的生物塑造的活灵活现。
昆仑山的神秘色彩昆仑山神秘,自古以来就一直流传着,而它的神秘色彩,也出现在了很多典籍中,当地的人们更是将昆仑山称为禁地,敢去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在当地人还将昆仑山上的一处谷地称之为“地狱之门”。
这处谷地牧草繁茂,是牛羊的天堂,但是当地的牧人在牛羊没有食物的时候,宁愿让牛羊饿死,也不会进入到那个谷地中让牛羊好好吃一顿,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只要去了那里,就几乎不能活着走出来。
当然,这点并不是夸张,而是有确切地记载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青海省拉尔牧场,有一群马实在太饿了,看着深谷中肥美的牧草便不顾一切进去了,在当地,马就是牧民生活的根本,这群马的主人见到马进去了谷地,心中不甘心,就不顾劝阻进入了地狱之门。
几天之后,马群却突然出现了,但是牧民没了踪迹,后来他的尸体出现在了周边的一座小山上,衣服破碎,嘴巴大张,眼中充满了恐惧,手中依然牢牢地握着猎枪,可是却一枪未开,更让人奇怪的是,他身上没有任何伤痕。
这次事情发生之后,人们对于地狱之门的恐惧则又加深了几分,而当时正在那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遇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当时正值酷夏,而谷地附近却下起了暴风雪,根据当时地质队的炊事员回忆,当时他只是听到了一声雷响,便两眼发黑失去了意识。
怪事地地有,昆仑山附近特别多,再加上上古神话传说赋予的神秘性,我们印象中的昆仑山其实已经不是一般的山了。
昆仑山的战略地位昆仑山既然被誉为龙脉之祖,又有着神秘的传奇色彩,再加上各种文学作品的刻画宣传,这座山被赋予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它本身的神秘,而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大自然只有敬畏之情的古代,这种意义更是强烈。
不过随着近年来,我们对于昆仑山的探索,这地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究其根本是因为磁场,由科学家对此地的勘探表明,这地区的磁场十分强,并且范围也非常广。
在电磁场效应的作用下,云彩中的电荷会产生放电行为,继而将此地变成了多雷区,再加上地壳依然在不断运动,两大板块还在向里挤压,所以导致了该地异常现象的频发。
昆仑山脉海拔如此之高,为何还会常年重兵把守呢,这是因为此地独特的战略地位,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说,昆仑山脉的咽喉昆仑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黄少卿以此为据点,宋代侬智高反宋也是据守此关,明代”八寨“反明也是在此地固守。
而现在此地的位置依然重要,再加上需要让部队保持在高海拔上依然有战斗力,所以昆仑山脉上常年都有士兵。
由此可见,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常年重兵把守,山中并没有隐藏什么秘密,小说中出现的各种生物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也是不存在的。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资料: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和古代人的生活习俗相比,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在穿着方面,古代的时候人们穿着样式、色彩比较单一,还受身份等级的束缚,但是如今人们的衣服样式多彩多样,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古代的等级尊卑制度是非常森严的,如今的社会却是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人们对于过去历史发生的一些事件也是非常好奇的,特别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些东西,都有着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成为了过去历史的文化代表物,承载着过去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现状。如今国家文化快速发展起来,在如今这个文化多样化的社会,有着历史意义的古文物纷纷被摆上台面,向大家诉说着古代的历史。
一、百姓家里突现龙袍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经济的支持下,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收藏,如今的鉴宝节目还是比较火爆的,很多普通百姓家里也拿出了一些老物件,来参加鉴宝节目。这些老物件大多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有的还传了好几代,是家族里的传家宝,当然这些东西有真有假,但是不管真真假假背后也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可能是历史时代的故事,也可能是家族的故事。
曾经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农村妇女带来了一件龙袍,说是乾隆曾经穿过,在家里传了好几代对的,如今来参加鉴宝节目,就是想让专家看一看这件龙袍如今到底值多少钱?对大妈带来的这件龙袍,表面看上去和电视剧中皇帝穿的龙袍十分的相似,但是他到底是真是假,这还要经过专家的鉴定才可以知道。
这位大妈带来的这件龙袍看起来非常的厚重,而且属于甲胄系列的衣服,里面有一层金属网包裹着棉布,而且衣服的前后还有金属板,所以整件衣服非常的厚重,特别是衣服上面的纹饰,绣着16条金龙,活灵活现的非常精美,这件衣服看起来是非常尊贵的,如果真是真的的话,那真的是价值连城啦,肯定会值不少钱呢,而且这毕竟是古代皇帝才能穿的衣服,代表着皇帝九五之尊的地位和身份。
本身的用料也是非常珍贵的,因为皇帝的龙袍一般都是用最珍贵的面料,上面的绣文也是最好的绣娘绣上去的,龙袍是过去皇权至上的制度形成的产物,不管是从实际价值还是从历史意义上,都是有着较高的价值水平的。
二、是真是假,一验便知
农村大妈对自己带来的这件龙袍非常的自信,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但是也有人觉得这有可能是假的,毕竟是作为皇帝的龙袍,很少会流传到民间,哪怕到了现在,大多数也是珍藏在博物馆中,平常百姓还是很少见的。
而且如今很多的文物贩子,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一些假文物来牟取暴利,有人猜测这位农村大妈可能是受骗了。不管是放在现在还是过去,龙袍都是非常珍贵的存在,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这可是皇帝身份的象征,普通人是很少见到的,所以怎么可能会流传到百姓家中呢?
专家对这件龙袍也非常的感兴趣,于是就开始了仔细的鉴定,通过鉴定发现这竟然是一件真品,鉴定结果也让现场观众非常的意外。对此专家忍不住赞叹,他还是第1次遇到这么精美的龙袍,不管是织物还是色彩,都是非常有讲究的,而且在工艺和品相上来看,也的确是一件正品。随后专家忙问,你祖上是何人?为何会有皇帝所穿的龙袍?
大妈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回答自己的祖上是清代的王爷,由此可以推测出,可能是大妈的祖上意外的得到了这件龙袍,可能是皇帝微服私访时穿过的,或者是皇帝赏赐的,毕竟如果不是皇帝赏赐的,王宫大臣家里如果私藏龙袍的话,这可是大罪,但是不管是怎么得到的,对于大妈而言,这件龙袍只要是真的就是最好的结果。
农村大妈也非常想知道,这件龙袍在如今的市场上到底值多少钱?于是急忙询问专家,专家想了一想,说道,大概在1000万左右。这个估价一出来,大妈非常的激动,自己家里可以说是一夜暴富。但是大妈表示不会随意卖掉,会好好的收藏下去,当成家族的传承物,对于这样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很多人都生出了羡慕之心,如果真的捡漏的话,那真的是一夜暴富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玩藏品也会越来越值钱,但是小编也提醒大家,入行需谨慎,毕竟文物市场的水还是比较深的,很多造假的贩子会利用人们的这些心理来贩卖赝品,不小心就可能会上当受骗。而且我们对这些文物要怀着崇敬之心,要怀着对过去文化的尊崇和缅怀,不要过于的看重价值,要不然这些股东就失去了他真正存在的意义了。
(《人物志》曰:夫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论其大体,则宏略而高远;历纤理微,则宕往而疏越。亢厉之人,不能回挠,其论法直,则括据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宏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后而不及。好奇之人,横逆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又曰: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理小则迂;策术之政,宜于理难,以之理平则无奇;矫亢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公刻之政,宜于纠,以之治边则失其众;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此已上皆偏材也。)
昔伊尹之兴土工也,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推,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臣不如隰朋,请立以为大行;辟土聚粟,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以为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以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不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以为大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焉;若欲霸王,则夷吾在此。”
黄石公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决取其利,愚者不爱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凶于溪毒(附子也),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麋之上山也,大章不能企;及其下也,牧竖能追之。才有修短也。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异形殊类,易事则悖矣。”
魏武诏曰:“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者,任其长也。”
由此观之,使韩信下帏,仲舒当戎,于公驰说,陆贾听讼,必无曩时之勋,而显今日之名也。故任长之道,不可不察。
(议曰:魏·桓范云:“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书策为先。分定之后,忠义为首。故晋文行咎犯之计而赏雍季之言,高祖用陈平之智而托后于周勃。”古语云:“守文之代,德高者位尊;仓卒之时,功多者赏厚。”诸葛亮曰:“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
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常年重兵把守,山中隐藏着什么秘密?
本文2023-10-14 07:37: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