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古典建筑典籍。
答案:A
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繁荣阶段。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古典建筑典籍,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论述。
约在公元前2000年,拉丁人部落定居意大利中部拉丁姆地区,其后伊特鲁利亚人、希腊人、高卢人陆续移民到意大利,共同构成早期意大利的主要居民。
罗马历史一般分为3个时期。
第1期是王政时期(公元前753~前510),这个时期各拉丁村落结成同盟,又合并其他地区,建立了罗马城邦。当时罗马还处在从氏族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已开始出现奴隶,居民分为贵族与平民2个集团。
第2期是共和时期(公元前510~前27),王政被推翻,奴隶制贵族共和国正式建立。共和国初期(公元前510~前264),古典的奴隶制已初步形成。平民为反对债务奴役,争取政治权利,开始和贵族进行激烈斗争。在这阶段内,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共和国中期(公元前264~前133),社会进一步分化,豪门贵族和从事商业金融的富裕平民(称为“骑士”)掌握了政权,形成新贵族的寡头共和国政体。为了这两个阶级的利益,罗马开始向地中海地区扩张,经过3次布匿战争,3次马其顿战争,罗马征服了西部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庞大的强国。共和国末期(公元前133~前27),战争的结果使奴隶数量激增,出现了大田庄制。对奴隶剥削的加剧引起不断爆发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如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大田庄制使小农经济破产,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失业现象。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城乡下层联合为民主派。骑士阶级为争取政治权利,利用失地农民和城市贫民反对元老贵族。在错综的国内阶级矛盾、军权实力派滋长和版图扩大的情况下,城邦共和制不能维系,让位于独裁和帝国制度。
第3期是帝国时期(公元前27~公元476),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从屋大维执政到公元193年,是帝国繁荣时期,也称“罗马和平”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发达,帝国疆界扩展到最大范围。皇帝以加强军事独裁和官僚机构来维持统治,他和反对帝制、坚持共和的元老院贵族之间展开激烈斗争,自由民的民主运动重新兴起,皇帝往往以残酷恐怖手段镇压反对派。罗马对外省,经济上通过官僚体系进行压榨,政治上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对人民的反抗实行镇压。但各行省经济迅速发展增强,罗马本土在帝国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奴隶来源削减,越来越多地采用隶农制。帝国后期经济衰落,奴隶、隶农、贫农起义,外省人民运动不断发展,蛮族屡次入侵,腐朽的奴隶制帝国在这些力量的冲击下终于覆灭。
罗马文学的语言是拉丁族的语言——拉丁语。它包含了伊特鲁利亚、希腊、高卢等语言因素。文学语言和日常生活所用的口语相差颇为悬殊,文学语言的特点在于简练有力,语法结构严谨。拉丁语原有轻重音,在希腊诗歌影响下,罗马诗歌也采用了按长短音为准的“音量制”。随着帝国的扩张,到了公元4世纪,拉丁语在西方各省代替了当地的土语,最后发展为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等“罗曼斯”语种。东方各省仍以希腊语为主要语言。
罗马神话可以说并不存在。最早的意大利的神祇是同宗教迷信分不开的。古罗马人认为每个地方或场所都有它的神祗,例如家神、灶神、囤神、门神。罗马人从事农牧业,因此认为田地、山林、泉水、河流也都有神祇居住掌管,如作物和羊群之神法乌努斯、林神狄安娜。人们必须向这些神祗祭献,才能求得安宁和保护。
同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原来的罗马的神便同希腊的神溶合起来,具有了希腊神的特点,即人格化了,并具备了希腊神的一些属性。罗马人信奉的天空之神尤皮特便等同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尤诺等同于赫拉,海神奈普图努斯等同于波塞冬,冥神狄斯等同于普鲁托(又称哈得斯),罗马人崇奉的春天女神维纳斯等同于阿弗洛狄忒,酒神巴库斯等同于狄俄尼索斯,火神伏尔康等同于赫淮斯托斯,林神狄安娜等同于阿耳忒弥斯,神的信使麦尔库利等同于赫尔墨斯,如此等等。
这些希腊和罗马的神到了后代,有些以希腊名称传世,这是因为罗马人没有类似的神而原封不动地接受了希腊传统,如阿波罗,文艺女神缪斯;有的恐怕是出于偶然,如希腊冥神普鲁托流传而狄斯不传。有些以罗马名称传世的,或因是罗马所独有,如囤神佩那特斯,或因历代诗人、艺术家广泛使用,如战神玛尔斯(即希腊的阿瑞斯)、小爱神丘比德(即希腊的埃洛斯)。
罗马最早的文学是在劳动和举行宗教仪式时唱的诗歌和原始的、笑剧式的对话,但留传绝少。留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戏剧。共和国中期,罗马向外扩张,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掠夺,奴隶主积聚了大量财富,生活日趋奢侈。贵族、骑士和他们所豢养的大批食客需要娱乐。这样,在早期的节日歌舞、民间戏剧的传统和希腊戏剧的影响下,罗马戏剧获得了一定的繁荣。由于罗马元老贵族权力强大,压制民主,罗马戏剧很少直接涉及当时重大的政治问题。
早期罗马戏剧主要有悲剧和喜剧两种,有的是模仿希腊的,也有以罗马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悲剧都已失传,流传下来的喜剧主要有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作品。他们对欧洲文艺复兴和以后的戏剧有很大影响。
在古典时期的文献中,塞里斯这个拉丁名词意思浮移不定,而且可以涵盖自印度、中亚以至中国的亚洲人,导致西方对古中国的辨识出现严重的扭曲。在中国的纪录中,罗马帝国被命名为大秦,即甘英所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明显地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罗马帝国就像另一个中国一样位于世界的另一端。“秦”最初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范围以外比较落后的西方诸侯国,其文化、经济和修养都比周边山戎,犬戎、狄人高。汉学家蒲立本认为“需要强调的是,在最初,‘大秦’这中国概念乃受到对西方的古代虚构想像而被混淆”。公元96年—192年为罗马治世,又叫作五贤帝时期或五贤帝时代,即罗马帝国的顶峰时期。
罗马直到中世纪还没有灭亡,这部分典籍自然而然也就保存下来了。除此之外,回教兴起后又翻译了一部分,加上当时造纸术传到回教地区,所以这之后保存的比较好。
西方人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开始陆续接触到这些东西,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十字军背信弃义袭击并掠夺了罗马的首都,不久之后从意大利地区开始文艺复兴。古希腊典籍又经过西欧各国翻译,于是流传到今天了。
其实罗马的典籍应该还是失传了不少。中世纪时回回的数学水平,医学水平比西方白人强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回回的造船术也比当时中国要强,但是这些技术比罗马强是绝不可能的。但是因为罗马最终还是非常悲哀地灭亡了,他的历史究竟被西方白人修改了多少,这种事不得而知。考虑到中国被蒙元灭亡100年即出现非常严重的文明断代,清朝300年毁灭了大量宋明史籍,我个人认为希腊经典、罗马史籍的损失量和这比起来只多不少。
因为但丁的《神曲》可以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这两个欧洲文学高峰之间承上启下的伟大的作品。在但丁身上,既体现了中世纪的文化思想,又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光芒。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
《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扩展资料: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Divine Comedy)》。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薄伽丘在撰写《但丁传》时,为了表示对但丁的崇敬而加上“神圣的”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一说《神曲》用意大利文写成,而非官方语言拉丁文,行文不过于严肃,而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地狱、炼狱、天堂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神曲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古典建筑典籍。
本文2023-10-14 08:01: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