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诗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第1张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小雅》内容: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

《小雅》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

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能力训练# 导语《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诗经《国风·豳风·七月》译文赏析。欢迎阅读!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注释

 01、火:大火星,每年夏历五、六月的黄昏出现在正南方,七月以后开始偏西而下行,所以叫“流”。

 02、授衣:指把做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完成。授,交付、给予。

 03、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即夏历十一月。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十二月、正月、二月。

 04、觱发(BiBo):大风触物声

 05、栗烈:凛冽,天寒风冷状

 06、褐:粗布衣

 07、卒岁:到年终,渡过寒冬残岁

 08、于:修理,整修

 09、耜(Si):翻土的农具,犁的一种

 10、举趾:举足,此指下田耕作

 11、妇子:妻子儿女

 12、馌(Ye):送饭,因为忙于农事,所以和妇子一起劳动,饭只能在田间地头吃。

 13、南亩:泛指田地

 14、田畯(Jun):古代掌管农事的官

 15、至喜:指农官看到大家劳动,非常高兴

 16、春日:指夏历二月

 17、载阳:开始暖和。载,开始,一说则

 18、仓庚:黄莺

 19、懿:深,懿筐即采桑用的深筐

 20、遵:沿着

 21、微行:小路

 22、爰:乃,于是

 23、求:寻求

 24、柔桑:细嫩的桑叶,用以喂蚕

 25、迟迟:缓慢,指春天昼长

 26、蘩(Fan):白蒿,养蚕用。一说古人用来祭祀,一说用来煮水烧润蚕子,以使蚕子易出。

 27、祁祁:众多

 28、女:女子,女奴

 29、殆:恐怕

 30、同归:指被贵公子强迫掳回家做妾婢

 31、萑(Huan)苇:荻,芦类植物;苇,芦苇。或说萑苇为长成的荻苇。此物八月割下收存,来年春天可用于制成苇箔盛养蚕。

 32、蚕月:开始养蚕的月份,指豳历的第五个月,夏历三月

 33、条:修剪枝条

 34、斧斨(Qiang):受柄之孔,圆者为斧,方者为斨

 35、远扬:指伸得很长而高扬的桑条

 36、猗:同掎,牵引

 37、女桑:柔桑

 38、鵙(Jue):伯劳鸟,又名子规、杜鹃

 39、绩:绩麻,即将麻纤维剖开接续起来搓成线,载绩即纺麻

 40、载玄载黄:载为关联词,意说丝织品染的颜色,又是黑的又是黄的

 41、朱:指染的红色

 42、阳:鲜明、鲜艳,孔阳即甚为鲜明

 43、为公子裳:指蚕桑染织,都是为了给王公贵族做衣裳

 44、秀:植物抽穗开花,一说指不开花而结实

 45、葽(Yao):植物名,即师姑草,又名远志,一说王瓜

 46、蜩(Tiao):蝉

 47、其获:其,助词;获,农作物开始收获

 48、萚(Tuo):草木的枝叶,陨萚即草木之叶陨落

 49、于:语气助词或为往、在,此指捕猎

 50、貉:哺乳动物,毛棕灰色,两耳短小,两颊有长毛横生,栖息在山林,昼伏夜出,是一种重要的皮兽,今通称貉子,也叫狸。

 51、其同:同,指猎前回合众人

 52、缵(Zuan):继承、继续

 53、武功:武事,此指田猎

 54、言私其豵:小兽归自己。私,私有;豵(Zong),一岁的小猪,此指小兽。

 55、豜(Jian):三岁大猪,此泛指大兽

 56、斯螽(Zhong):虫名,蝗类

 57、动股:指两股相切摩擦发声

 58、莎鸡:纺织娘

 59、振羽:鼓翅发声

 60、野、宇、户:指蟋蟀夏天在田野,秋天因天气渐凉而避之屋檐下,进而入屋。宇,屋檐,此指房檐下;户,室内。

 61、穹窒(QiongZhi):即窒穹,堵塞屋里墙上所有的孔洞。穹,穷尽、全部;窒,塞、堵塞洞穴。

 62、熏鼠:用火薰烧老鼠,使之不能在屋内藏身

 63、向:朝北的窗子

 64、墐(Jin):用泥涂塞,指为了御寒,就堵塞住北面的窗户,再用泥把竹柴编的门涂抹好。

 65、曰:说或发语词

 66、改岁:除岁、年终、过年,说一年即将过去,新年快要来到。

 67、郁:一种果树,一说郁李或山楂

 68、薁(Yu):蘡(Ying)薁,野葡萄,落叶藤类植物,果实黑紫色,可酿酒或入药

 69、亨:烹,煮

 70、葵:冬葵,古代一种蔬菜

 71、菽:豆类的总称

 72、剥(Pu):扑打

 73、为此春酒:为,作、酿造;此,这种;春酒,冬天酿造,春天始成的酒。

 74、介:借为丐,祈求

 75、眉寿:长寿,因高寿的人有长眉

 76、断:摘下

 77、壶:瓠,葫芦

 78、叔:拾取

 79、苴(Ju):青麻

 80、荼:一种苦菜

 81、薪:此作动词,砍柴

 82、樗(Chu):臭椿树,木质不好,仅可供烧火用

 83、食我农夫:用这些来供养我们这些农夫之家。指郁、薁、葵、菽、枣、稻、酒是贵族们的食物,瓜、壶、苴、荼才是农民糊口的食物。

 84、筑:修筑,整理

 85、场圃:打粮食的场地,春夏种菜即为菜圃,秋冬打谷晒粮即为场院。

 86、纳禾稼:将粮食收纳入仓。纳,收纳,收藏;禾,专指小米。

 87、黍稷重穋(Lu):黍,小米;稷,高粱;重穋,即穜稑(TongLu),先种后熟的谷叫穜,后种先熟的谷叫稑。

 88、嗟我农夫:可怜我这个农夫

 89、同:集中入仓

 90、上:尚,尚且、还要

 91、执宫功:给统治者修理宫室住宅。执,执行、从事;功:劳动、劳役。

 92、昼:白天

 93、尔:语气助词

 94、茅:割茅草

 95、索:搓

 96、绹(Tao):绳子

 97、亟:急

 98、乘屋:登上屋顶修理自己的房屋,因为春耕春播工作又要开始了,所以很急。

 99、冲冲:古读为通,凿取冰块的撞击声

 100、凌:冰

 101、阴:地窖

 102、蚤:即早,早朝,指祭祖仪式

 103、献羔祭韭:以羔羊、韭菜献祭于祖庙神位之前

 104、肃霜:肃爽,天高气爽,一说结霜而万物收缩,一说指下霜

 105、涤场:农事完毕,将打谷场清扫干净

 106、朋:两樽、双杯,朋酒即两樽酒

 107、飨(Xiang):享,享用或说款待人

 108、跻(Ji):登上

 109、公堂:公共场所,大约是乡民集会的地方

 110、称:举杯敬酒

 111、兕(Si)觥(Gong):兕角制的酒杯获指形似伏兕的铜制饮具。兕,雌性犀牛;觥,古代饮酒器具。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

 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

 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

 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

 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

 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

 姑娘心中好伤悲,

 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

 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

 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

 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

 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

 我的红色更鲜亮,

 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

 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

 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

 猎取狐狸皮毛好,

 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

 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

 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

 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

 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

 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

 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

 岁末将过新年到,

 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

 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

 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

 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

 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

 采摘苦菜又砍柴,

 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

 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

 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

 庄稼刚好收拾完,

 又为官家筑宫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

 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

 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

 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

 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

 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

 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

 举杯共同敬主人。

 齐声高呼寿无疆。

 鉴赏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读者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这里似乎让读者看到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这又使读者想起了宋人张俞的《蚕妇》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不可能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概要这是一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时期,最古老最详尽的描述西周农奴们全年辛勤劳动过程和贫穷生活情况的叙事长诗。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谏友

作者: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翻译

如果相爱永远像初识,保持“初见”时的那种美好,就不会出现像婕妤怨秋扇这般的憾事。 薄情郎变心之时,却无端指责满怀痴情被弃的我首先变心。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山盟海誓,沧海桑田却深情不改。而我那薄幸的锦衣郎,却把当日许过的比翼连枝愿抛诸脑后,离我而去。

赏析

词题: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古诗中的《决绝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薄情郎,从而表示与之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在纳兰容若的词集里,有的版本中词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显然这种“闺怨”是一种假托,。据专家称:这是纳兰的特有隐情的表现。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的那种美好。的确,“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何事秋风悲画扇?”

[典故一]“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到了秋天,我们夏天用的扇子就丢弃了。如果遇到对的人,初见的美好印象能长久保留,就没有“秋风悲画扇”的悲剧多好啊。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对比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谴责薄情郎虽然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却只是当日的誓愿,如今背情弃义,罔顾诺言!

[典故二] “骊山”“泪雨零霖”“比翼连枝”:都是讲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把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了。

站在政治的角度,李隆基后期荒*废国。 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从此生死诀别、阴阳永隔,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而杨贵妃死后,再见爱人之时,“含情凝睇谢君王”毫无怨言。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试问谁人不动容? 当然,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权且和纳兰一样,肯定这段风流佳话。

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1镗(tánɡ堂):鼓声。其镗,即"镗镗"。

2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4孙子仲:卫国大夫。

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于以:于何。

10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11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活:借为"佸",相会。

14洵:远。

15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翻译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何处居住何处歇,何处丢失了马匹?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生离与死别”,我已与她定誓言。 我拉你手许诺道:“白头到老与你过。”

可悲呀与你分离,不让我们来相聚。 可悲呀那么长久,不让我实现诺言。

赏析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西周封建奴隶社会制读下,家族是一个最小的组成单位,七月可以视为一个家族故事。此诗述说的西周奴隶们的农事活动,颇受重视,得到古今众家文人的评说。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诗句较长,年代久远,有些错简的地方,不过,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诗中所述劳作,有乐更有苦,有易更有难。不需要刻意粉饰,也无须编织,只是滤去了生活中许多的苦难和不幸,诗只中只想保留时人眼中有价值的东西,乃至心中亲切的风土和人情,因此,传唱至今不衰。

王安石说:“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虫鸟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上以诚爱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

全诗可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所叙述的内容是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经》阅读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阅读心得一

 《诗经》带给人一种古韵之美,她仿佛穿越了几千年只为来到我的身边。《诗经》的很美,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她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没有庸俗之气,她吸引我去领略那古朴而又优美的辞章,去感受那真挚而又深沉的美好。

 在我的眼中,最美不过《诗经》,美在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开得红艳似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无论谁读过之后,眼前便不由自主地浮现一个像桃花一样鲜艳的女子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的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受。细声慢吟这名句,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充满了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人。看啊,多么美好的祝词。这种情绪,这种祝贺,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在我看来,人只有对生活满怀神情与热爱,才能在纷繁的世间为自己、为别人带来一份宁静祥和的温馨。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爱的幸福与美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了生死不分离,一同老去的相依相伴,多么情意绵绵的佳句,体现了爱人之间一起白头偕老的心愿。表达的是对幸福与美满的无比向往。和爱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满的事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倒了无数身在爱河的人们,渴望美满爱情的人们把这诗句当成对另一半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同老去,永不分离。这是爱情的境界,与你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最美不过《诗经》,美在朋友的隽永深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报赠子我,我就用琼琚作为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而是珍意情意永相好。朋友之间珍重彼此的情意便是尚的情意,揭示了朋友之情的实质不是获取,而是给予。礼尚往来,朋友之情才能保持下去。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人们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价值的高低,则是对他人对自己情意的珍视。

 《诗经》宛如一个端庄优雅的绝代佳人,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去领会她那份独特的美,使我们折服于这独特的美。最美不过《诗经》,我甘愿倾倒于美的《诗经》。

  《诗经》阅读心得二

 一树繁花,清淡典雅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我们与古人原本相隔于遥远的光阴两岸,却因为有了诗歌这座跨越古今的桥梁,我们才得以与古人心意相通。诗歌的美妙,令人无法猜测,看似平淡的字眼,简单的韵律,却能千变万化,让人回味无穷,咀嚼出万般韵味,万般情意。

 诗词歌赋中,最迷恋的是《诗经》。诗经,这个名字本身,就渗透着美的凝露。被咀嚼了千年,流淌出来的甘汁还是那么有味道,无尽回味,透着沁人心脾的诗意。

 读过诗经,她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像极了我见过的一种花——粉簌簌的流苏。我记得张晓风女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要我给那棵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一树美丽的四言。”这棵花树就是流苏。流苏与诗经,诗经与流苏,如果要我给诗经起一个名字我就叫它流苏,它有满腔纤细的花香。

 据说,那些关于诗经的 故事 ,长达六百年之久。六百年,从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中叶,这一段漫长的过程中,那些还尚不识文明烟火的古人,就已经懂得如何运用那些优美的文字,来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那时的人们是最淳朴的,天真的,用最平凡的文字诉说内心的感受。当一个人的身心,在某一个午后,完全进入一种恬静的状态。那些带有灵动气质的诗句进入心扉,带来“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的神秘朦胧美,营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和谐宁静,送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的震撼人心的爱情宣言,画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青涩爱恋。那是一场灵魂盛宴,是美的潜移默化。

 在《诗经》中情感之事总是特别美好,少年的难开之口,少女的矜持缓步以及艳若桃花的容颜,都弥漫着潮润的雾气与悸动的氛围。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愿,那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新,那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艳难收。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有过一面之缘的铭记,便从此日思夜想困顿不已。这美好的情愫也随着冷黄纸页与口口传唱而新鲜如昨。

 当然,若《诗经》中仅有爱情,纵是最浪漫的诗篇,多了,也会觉得轻浮。《诗经》中,也不乏战乱流离、忧国忧民的诗篇。

 激荡了故国的热土,沉重的伤怀和悲怆的呐喊响彻天地。但《诗经》中却将这种情感化为叹息。不但如此,即便故国成为废墟,宗庙毁于炮火兵戈,多么激愤的感情到了《诗经》之中都会转化为轻轻几句的哀叹“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欲坠之躯步经昔日繁华的宫殿与宗庙,所有生长的禾苗都在祭奠着盛世的荒芜,见证着王朝的复辟与衰败。

 一卷一卷风、雅、颂,重读似叹息,轻读犹如耳语。没有撕心裂肺的喊叫与哭泣,有的只是年复一年回环往复的叹息。

 同时,《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描绘了一卷社会与历史的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在《诗经·国风·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撇开一切背景,《诗经》只是《诗经》,朴素悠远,宁静自然,继承了华夏民族一贯的淳朴与稳重,却不乏清新隽永的文风。

 《诗经》是一树绚烂的繁花,承载着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被后人概括为的“风雅”精神。

 这树绚丽的诗词花,始于西周,终于春秋,诗中的千古繁华,人间乐事,像一缕清风,一朵落花,一叶小舟,从远古涌来,向未来奔去。

  《诗经》阅读心得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 方法 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 传统 文化 ,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诗经》阅读心得四

 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我们拥有了这么一部古老的诗集,在岁月长河中穿行的过程中,周围的空气和他摩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电光雷火。四字的组合,就是中国文化的方阵,四声铿锵,掷地有声;赋比兴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我们的脑海一朵朵思维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节,凝聚成一块块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

 可是,现在,我们的河流面临着断流的困境。汉字在电脑文化面前大有退缩为只有语言符号功能的砖头,齐整规一,用来堆砌同一种类的高楼大厦,诗意被用来嘲笑不懂事故的疯子。那位伊人在哪里还有没有蒹葭之岸那种蕴藉绵长的情致哪里去了我们的生命除了钞票还剩神么

 这也是一条母亲河,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民的心灵中,经风雨,历磨难,成为中华民族生命皈依的文化、情感、审美的大河。我们是这条河里的一条鱼,因为宿命的连接,我们无法超越水源而存活。不少鱼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只鹰,天空是自己的家乡和归宿。但是,他们忘了,作为我们不能长出翅膀,这是我们生存于天空的劣势却是生存于大河的优势。回到大河,我们快乐无比。一条鱼的生命灵魂里只能有一条大河,其他的水源都是暂时的栖身繁衍之地。

 《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基因,一种灵魂酵母,《诗经》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我们彼此的区别仅仅在于,君住大河头,我住大河尾,我们共饮一河水。

 长江已经被我们转化用做照明了,因为我们的黑夜太漫长了;而我们现在的心情越来越浮躁,我们的情怀越来越失去古典意味,我们因为进步而越来越不快乐。

 《诗经》之河断流之日,中国文化被截断之时!

  《诗经》阅读心得五

 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 句子 ,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

 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

《诗经》阅读心得相关 文章 :

1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

2 《诗经》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

3 阅读伴我成长读书心得3篇

4 论语读书心得5篇

5 2019关于读书古文感悟感言80句

6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400字

7 诗经读后感1000字精选作文

8 《短歌行》读书心得体会

9 关于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5篇

10 2020经典诵读心得体会5篇

典籍里的中国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