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霍元甲的二哥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历史中霍元甲的二哥是谁?,第1张

霍恩第有三子:霍元英、霍元甲、霍元武,元甲排行第二。 

霍元甲1868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的小南河村,这个地方名气不大,但是风气很特别。在过去,小南河村周边的各村几乎都有人习武,高手也是不少。都说环境对人的熏陶很重要,除了乡里乡亲爱习武之外,霍家本身也是武术世家。霍元甲他爹霍恩第,在当地就是有名的镖师,自己开了镖局。

霍元甲少年时代身体比较弱,他父亲霍恩第就害怕他练武练不成,反倒坏霍家迷踪拳的名声,所以就禁止他习武。换做别人,估计就听爹的话,毕竟老爹的初衷是好的。要保住小元甲的命,也保霍家之名。但是霍元甲不同,这个人的脾气轴生性要强,你不让我练我偏要练,我就犟。

思来想去,霍元甲想到了最原始的一招,就在霍家枣林里偷偷练。霍元甲的亲兄弟霍元卿,和哥哥霍元甲关系非常密切 ,所以霍元卿知道二哥偷练。就在父亲传授他武术招式之后,他就又偷偷地到枣林里传授给他的二哥霍元甲。就这样,霍元甲每天瞒着长辈,跟着弟弟私下习武。关键兄弟俩配合还打得挺好,很长一段时间,家中长辈都以为霍元甲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直到霍元甲22岁左右,家里人才知道才明白过来,霍元甲这小子,他是真不老实。1890年前后,有一位河南的武士,是因为霍家迷踪拳名声比较大,所以他从河南跑到小南河来找霍家比武。结果比武的过程一直都是平手,最后霍恩第也就是霍元甲的父亲就有点着急,就想自己上。

结果这个时候,霍元甲突然出来跟这个人交手比武,最后的结果是霍元甲把他打败。第一次出场就打败了前来踢馆的对手,所有人都惊呆了,霍元甲身藏不露。更让人诧异的是,霍元甲在比武过程当中的招式,连他爹都没见过。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人,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下面是关于霍元甲是哪个朝代的的内容,欢迎阅读!

  霍元甲是哪个朝代的

 霍元甲的清朝人。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人物生平

 (1)早年经历

 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2)威震武林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对霍元甲吓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气,便挑选了十几名高手,找霍元甲较量。霍元甲先让他的徒弟刘振声上场,刘以静制动,连胜对方五人。日领队非常恼火,自恃技艺纯熟,点名与霍元甲较量。双方刚一交手,日领队便知对手厉害,他企图黑手伤人,但被霍识破。霍元甲虚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领队骨断筋折,只好认输。

 张园擂台比武虽没打成,但在上海掀起了习武热潮,各大学校蜂拥而至,邀请霍元甲及其弟子去讲习武术。

  主要成就

  名扬上海

 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在北四川路52号亚波罗影戏院(Apollo Theatre)“登台表演举重,露肌及健美种种姿态,约二十分钟,一连数晚,最后一场言,愿与华人角力。于言谈中,带多少轻蔑口吻,翌日见于报端,沪人哗然。”于是陈有美、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以显黄魂。”

 霍元甲接到邀请,便携其徒刘振声于1909年3月赶到上海商谈比武事宜,并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

 于是,发起人开始筹措资金在上海静安寺路张氏味莼园(张园)内搭建了“高四尺,宽广二十尺”的擂台。六月中旬下午四时,比赛的时间已到,但奥皮音并没有来。就这样,霍元甲名扬上海。

  办学校

 “张园比武”后,霍元甲师徒又与日本人“以不损伤为原则”进行“研究”,自此“沪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为之流传,殊为可惜。”于是,1909年,精武体操学校建立,刘振声担任助教。由此,霍家迷踪拳开始向社会大规模传播,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

 但好景不长,霍元甲的咯血病发作,于1910年9月14日(阴历八月十一)病逝。

 霍元甲逝世后,霍元甲家人及其追随者陈公哲、卢炜昌等人为发扬“精”、“武”之国魂,振奋民族精神,积极推进精武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霍元甲的故乡成立精武体育会是精武先辈的宿愿,但由于历史上多种多样的原因,这一愿望在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实现。1990年6月30日,会址设在霍元甲故乡小南河的天津精武体育会终于宣告成立。

 天津精武体育会的建立,不但圆了精武体育人的梦,也圆了霍家人的梦、天津人的梦。

有的 而且有很详细的记载 只不过没有**里那么夸张而已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近代著名爱国武术家。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22年(1896),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24年(1898),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宣统元年(1909),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后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迷踪拳,中国拳术之一,一说此拳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时由卢俊义在少林寺加以发展而成。卢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泊。卢引退后,燕青广泛传授此拳。还有一说是唐代少林寺僧外出至一高山,见到一种猿状动物相斗,遂得到启发,后造此拳遂名为猊猔拳。燕青拳后来传到清代的孙通,孙通是山东省岱岳人,先从兖州张某学拳,后游历各地,晚年隐居河北省沧县教拳。由沧县移居到河北省静海县的霍姓一族,称此拳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手霍元甲。此外,此拳由河北省传到山东省青州,又形成“燕青神捶”的一派;在河北省天津一带与八番拳结合,又形成“燕青寸八番”的一派。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

迷踪拳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最早为达摩所创。相传,宋代的周侗精习此艺,其弟子林冲、卢俊义也是习练此拳的高手。还有一说是唐代少林寺僧外出至一高山,见到一种猿状动物相斗,遂得到启发,后造此拳遂名为猊猔拳。

围绕着秘宗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拳法的名称也因之众说不一,如“燕青拳”、“秘宗拳”、“迷踪拳”、“迷踪艺”、“猊拳”等等。

传说之一,认为这个门派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由卢俊义(梁山好汉之一)在少林寺整理发展而成。后来卢俊义把此拳传给了燕青(梁山好汉之一),自己引退,以后由燕青传播这个拳法,故称之为“燕青拳”。

传说之二,燕青的门徒因为燕青上梁山造反而隐其名,故称之为“秘宗拳”。

传说之三,燕青上梁山时,施展绝技使雪地上不留足迹,追兵迷路,故称之为“迷踪拳”或“迷踪艺”。

传说之四,唐代少林和尚云游至四川深山丛林之中时,遇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相斗,其动作灵敏,自然柔顺,刚柔相济,神气内藏,遂据此创编“猊拳”。

传说之五,这个门派的行拳路线复杂,有如“蜘蛛巢状”,具有可以瞒敌眼目的独特步法,所以名为“迷踪拳”或“迷踪艺”。由于古时传拳多靠口授身传,少有文字记载,而且以上传说大体谐音,故上述说法尚待考证。

燕青拳后来传到清代的孙通,

迷踪拳迷踪拳传入沧州青县,在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山东泰安人孙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习树年,迷踪拳艺炉火纯青,被人尊为“万能手”。孙通因犯命案去东北避难,途中,在青县和静海县交界的大屯村和静海县小南河村分别传下迷踪拳。此后迷踪拳分两个渠道传入青县,在青县又分两支广泛流传。

一支流传的具体情况是,孙通受风寒病在大屯村,幸蒙村里人照料。为报恩孙通将迷踪拳在大屯村进行传授。当时传授的出名弟子有铜锤吕明、大刀韩七、快腿文林等人。这些人当时不仅在官府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在武林界有相当的名望。后有吕明传艺于北大港苏家园的周达,周达和其子传青县大许庄的赵廷杰、赵廷桢和欧辛庄的杨福臣等人。

另一支流传的情况是,孙通去东北途经静海县小南河村时,见霍氏宅屋环境秀丽、风景优美,料定若经授艺日后定出杰人。于是在霍家也传下迷踪拳,据说霍元甲的曾祖父就是孙通的高足。

“铁巴掌”“镖神”是霍元甲师兄弟青县的刘宝祥和张金堂都曾做保膘行当,人送两人外号“铁巴掌”和“镖神”。

迷踪拳二人的迷踪拳曾师从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刘宝祥和张金堂自幼练习长拳和迷踪拳,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一次二人去天津路过静海小南河村,慕名拜访了霍恩第大师。切磋武功,两人均败于霍大师,敬佩之余便拜霍恩第为师学练迷踪拳。当时两人常与霍元甲在一起练功,以师兄弟相称,因两人年长元甲,称元甲为师弟。经五六年苦练,刘、张武功达到上乘。刘宝祥铁臂功、铁砂掌功夫绝伦,一掌拍下,十余块青砖破碎,人称“铁胳膊”“铁巴掌”。张金堂精于技击,两人在青县一边做保镖,一边授徒。后来张金堂去东北做镖师,有“镖神”的称号,威震东北武林。

青县以赵廷桢、刘宝祥为代表人物的两支迷踪拳代代相传,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战争形势的影响,青县习练迷踪拳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全县习练迷踪拳的村庄有60多个,人数达5000余人。其中,被朝廷封位,在军队和上海精武会任教及保镖护院的达数十人,佼佼者有赵廷杰、赵廷桢、刘宝祥、张金堂、张忠堂、杨福臣、张殿奎、李桂平等人。

现在,青县习练迷踪拳者多为第七、八代弟子(从孙通算起),全县习练迷踪拳的村庄有40多个,达400多人。赵氏支的传人较多,代表人物主要有梁金成、梁金桥、王风岐、杨玉州、胡光明等人,刘氏支的代表人物有李玉川、刘俊歧等人。

迷踪拳 - 风格特点

迷踪拳的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

迷踪拳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法,眼助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各种拳套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50多个动作组成。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较强的攻防技术。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迷踪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迷踪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有:

1、古老深奥,博杂精深。迷踪拳自达摩创拳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迷踪拳不断丰富和发展,由最初内容比较单一逐渐发展成从理论到拳术比较完备、内容浩繁、博杂而精深的优秀拳种。迷踪拳的基本含义可归纳为“疾速、猝击、隐含、刚柔、虚实、变化等。外型看似长拳,但内容很杂,既有少林拳、鹰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点,又含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一些特点。劲力上化拙归巧,易僵为灵,练求明劲、暗劲、横劲、开合劲、抖放劲、螺旋劲等。技法上讲究全身为法,动即是法,尤以靠、抱、粘、拗、顶、弹、拨、挎、掸、提、撩、缠、击、拦十五字技法要诀为精华。

2、内外兼修,

迷踪拳刚柔相济。习拳的基本要诀是“心意为本”。基本的要求是“要练拳,先修心,习武功,意为先,心为主帅,意为先导,意导气行,气催力发”。行拳走式要求连惯、圆和、自然。不动则正,一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一气哈成。招式变化都在行动之中,。实战时讲求乘人之势,借人之力,借力打力。行功习拳最忌劳气拙力,讲究练求刚柔之劲。艺到精纯,诸法融会贯通,招法举一反三,生化无穷,变化莫测,随心所欲,顺其自然,运用自如。

3、古朴无华,注重实用。拳式古朴明快,讲究实用,招招式式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实战中基本的招法是:远踢近打贴身摔,远手近肘贴身靠,高崩低砸中间挎,迎打截打连续打。攻守合一,攻防要害,防攻并举,虚实并用,手脚齐发,上、中、下三路并进。主要技法有:猝击法、虚实击法、连击法、拦迎击法、躲闪击法、困击法等等。

4、身法独特,尤重腿功。身型讲“抱桩为虎形,提拦为马形,搭袖为鸡形,盘坐为蛇形”。身法讲究挺胸收腹,歪腰斜胯。拳式中反打、侧打、拧转、旋转的动作比较多。手型有多样,拳、掌、勾、爪、拐等十几种,手法有云手、捋手、缠手、掸手等近二十种。手行似浮云,遮人耳目,出手三招,刁钻古怪。特别是双掌为刀手,下穿下卦,掸、挥、削、砍连连不断。十分重视下盘功夫练习,有“入门先蹲三年桩、踢三年腿”之说。架子和弹腿主要是练腿功的。腿法变化多端,有踢、蹬、踹、搓、跺、撩、扫等十数种。步型主要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歇步、仆步、独立步、跪膝步等,行步则以蹬步和系统套环步为主。步法要求轻灵自然,如猿纵,似猫行。

5、迷踪拳很重视下盘功夫,下盘功夫是指腿脚功夫,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步型.表现为定式,如一些桩式或专门练习基本功的步子以及拳术套路中的定步,主要有马步、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歇步、跪步等。二是腿法,主要指脚的一些技法,如弹、蹬、搓、踹、踩、扫、踩、勾、蹶等。三就是步法,是指动态的.在运行当中的步子。

迷踪拳 - 主要内容

迷踪拳内容有:

迷踪拳①徒手(燕青拳、三步架等);②器械(青龙剑、明堂刀、五虎断门枪、春秋大刀等);③对练(讲究十二诀:谈空、捷进法、救应法、达变法、拆变法、虚实救应躲闪法、半避风短打、燕青十打、五花绵掌、迎面对、绵掌拔步打法、里外战);④硬功(铁裆、铁沙掌、铁顶);⑤医疗保健功(十二练手,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编制,主要以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

迷踪拳是以技击实战著称于世的。实战技法基本功夫习练法中,有单人习练和双人习练之法。单人习练中有空击法和实击法。空击法中有身体各主要部位具体习练方法。实击法中有击打吊袋、木桩、群木阵等习练之法。双人习练中有直力、横力、竖力、开合力、旋转力及躲闪、迎挡、模拟实战练习等等。迷踪拳的实战技法基本功夫习练法——单人空击练习是其中之一。迷踪拳实战技法基本功夫习练法——单人空击练习是根据老拳谱的要求,对身体从头到脚一些主要部位进行练习,从而能够提高这些部位的实战击打能力。这十三个主要部位练习的主要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它的实战技含义。

习练步骤和要求

迷踪拳的习练,有一套比较系统和步骤和要求。在习练步骤上,要遵循“先功后拳,先易后难,步步深入,层层提高”的原则。开始习练时,主要是活:身功、桩功,同时习练架子和弹腿。有了一定基础后,习练徒手和器械单练套路。相当熟悉后,再练徒手和器械对练套路。最后进行散手练习。在整个习练过程中,还要因人制宜,区别施教,根据习者不同情况教习适宜功法。

在整个习拳过程中,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筑基阶段,这一阶段要按“准、顺、狠”和要求练基本功夫,达到拳式准确,套路熟练,基本功扎实。二是脱俗阶段,这一阶段要按“真、快、巧”的要求习练升华的功夫,达到拳技纯巧,超出一般,升华脱俗。三是化境阶段,这一阶段在拳技熟巧、升化的基础上练出“精、妙、绝”的功夫,达出神入化之境地。

迷踪拳重器械有青龙偃月刀,其刀法是三国时关公之刀法。青龙偃月刀朴实无华,注重实战,招招式式非打即防,防中寓攻,防攻并举。走式行刀式急招险,招威式猛,硬拦猛进,势不可挡。青龙偃月刀之练习需有好的身法,刀身合一,方见神韵。青龙偃月刀之技法主要有:撩、劈、砍、抛、削、抹、剁、挑、斩等。

迷踪拳 - 擒拿八法

摔、

迷踪拳打、踢、拿,是武术最基本的四大技法。擒拿是其中之一。迷踪拳是以技击实战著称于世的,擒拿术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系统、全面,主要有抓拿法、打拿法、摔拿法等。在这里,介绍抓拿法八式。

一、前抓脖拿(肩)

1、双方对峙站立,对方左脚向前上步,用双手向前掐住我方脖子(抓双肩同)。

2、我速用左手向上按住乙方左手掌,右脚向前上步,身体左转,用右臂向前、向左、向下推压对方左前臂。

二、后抓脖拿

1、双方前后站立,对方于我身后右前式并用双手紧紧抓住我脖子。

2、我急用左手向上扣住对方右手掌,防其挣脱,同时身体右转,右脚向右跨步,用右大臂向后、向下推滚缠压对方右前臂。

三、抓大臂拿

1、双方均左前式站立,对方右脚向前上步,用右手抓住我左大臂。

2、我左臂快速屈肘用力紧紧夹住对方右手掌,并向右、向下推压对方右掌臂,身体同时右转前俯。

四、抓胸拿

1、双方均左前式站立,对方左手向前用力抓住我胸部。

抓胸拿,要根据对方力量大小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拿法。

拿法一:我双手用力挤紧扣住对方左手掌,同时向前、向左、向下推按滚压对方左掌臂。

拿法二:我用左手用力扣住对方左手掌,右脚向前上步,身体向左拧转,用右大臂向左推撞对方左前臂或肘关节。

五、左手抓右腕拿

1、双方对峙,对方左脚向前上步,并用左手抓住我右手腕。

此为大缠丝拿,可用两种拿法:

其一:我左手按住对方左手掌,手指扣住乙左掌小指一侧,右手用力向右切掌,双手同时用力前前,向下压撅对方左手腕。

其二:我用左手扣住乙左手掌,右前臂向前,向左、向下缠压对方前臂。

六、右手抓右腕拿

迷踪拳

1、双方均右前式站立,对方右手向前抓住我右手腕。

此为小缠丝拿,拿法有二:

拿法一:我左手抓住对方右手,拇指抓拇指,余四指抓四指,右手向上、向右、向下缠拿对方右手腕。

拿法二:我左脚向前上步,左手从对方右臂下向上,向右扣住对方右掌,右手向右缠拿对方右腕,双手同时向前、向左、向下缠拿对方右前臂。

七、左手抓右手指拿

1、双方对峙,对方左脚向前上步,用左手向前抓住我右手指,并欲后撅。

2、我右臂向前填肘,左手扣抓对方左掌,双手同时向前、向左、向下缠拿对方左手腕。

八、右手抓右手指拿

1、双方均右前式站立,对方右手向前抓住我右手指,并后撅。

2、我右臂向前填肘化解对方右手抓撅,同时,左脚向前上步,左手从对方右臂下向上、向后扣住对方右掌,双手同时用力向前、向右、向下缠拿对方右手腕。

1、有霍元甲这个人。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人,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

2、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东光县安乐屯。父亲霍恩第,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常出入东北为客商当镖师,颇有名望。

3、1909年扬名上海,并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名扬上海: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在亚波罗影戏院登台表演举重,露肌及健美种种姿态,霍元甲接到邀请,便携其徒刘振声赶到上海商谈比武事宜,六月中旬下午四时,比赛的时间已到,但奥皮音并没有来,就这样,霍元甲名扬上海。

2、办学校:“张园比武”后,霍元甲师徒又与日本人“以不损伤为原则”进行“研究”,自此“沪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为之流传,殊为可惜。”于是,1909年,精武体操学校建立,刘振声担任助教。由此,霍家迷踪拳开始向社会大规模传播,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

--霍元甲

我们都知道霍家拳的套路招数灵活,也知道大侠霍元甲不但打遍津门无敌手,更让外国挑战者闻风而逃。作为一代大侠,霍元甲的拳法——霍家迷踪拳,也是在霍家世代流传的武功。那么霍元甲的后人,作为霍家拳的传人,他们当中是否也有武术高手呢?

其实霍家拳一直都在流传,修习迷踪拳者也不在少数,可是霍元甲的后代中,尤其是子辈之后的,基本上已经没有武术高手了。其实别说没有武术高手,就是坚持习武的也几乎没有。这确实令人很遗憾,霍家中还有当年的家传拳谱在世代流传,可是只有寥寥数人在翻阅,并没有谁像当年的霍元甲般勤修苦练。

一、武术世家,习拳不如学文

我国的传统武术虽然源远流长,可是到了近现代,逐渐失去了实际作用。加上我国近代开始的兵荒马乱,让一些武学世家得不到一个稳定的发展、延续的环境。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学习文科、学习技术,比学习武术来得实际,毕竟学好一门手艺,无论是在什么社会环境,都不会是个错误的选择。武术,成为了一种业余爱好,这也导致一些武学世家,其后辈子孙都不再学拳。

霍家就是例子,霍元甲生育了两个儿子,霍东章和霍东阁。霍东章并没有学习武术,霍东阁武学资质高,继承了霍元甲的衣钵。霍东阁的三个儿子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都跟着父亲学过武艺。霍东章的四个儿子霍寿嵩、霍寿臣、霍寿昆、霍寿金中,仅有霍寿嵩学习家传武艺。因为霍东章务农学文,霍寿嵩自幼聪明伶俐,被霍东阁带在身边培养,也学得一身好武功。

到了霍元甲的曾孙这一辈,仅有霍文亭的儿子霍自正会家传武艺,其余的曾孙辈都已经弃武从文。霍自正虽然有家传拳谱,可是他资质有限,加上父亲霍文亭武艺不高,对家传武功的领悟和学习都不深,所以他也称不上什么武术高手,而是位勤恳的农民,并非武术界人士。这就是武术世家进入现代社会后的真实面貌,习拳不如学文,因为社会环境早已变化,武术家已经成了一个十分小的圈子。

二、乱世习拳,不免远走他乡

霍元甲因为生活在中国乱世,所以为了强国强种,而以一身武艺为中国人出头。可是在乱世,动荡的社会,不利于武术世家和武术家的发展。霍元甲为了国家和国人出头,结果横死;霍东阁继承了父亲的武艺和事业,可是也因为国内战乱,不得不远离国土,前往印度尼西亚生活。

虽然霍东阁身在南洋,却心系神州,可是毕竟还是远走他乡。对于霍家这个武术世家而言,乱世习拳,终究还是得远走他乡。虽然霍东阁重振精武,还在海外弘扬中国武术,可是毕竟远离中国,收效十分有限,后来在南洋创办的精武馆也停了。也正因如此,霍家的武艺传承逐渐衰落,为了生存,霍东阁也不得不以开医馆为主业。

霍元甲的后代中,只有霍东阁这一支在传承家族武艺。霍东章的儿子霍寿嵩后来因父亲之命,离开了霍东阁,回了国内,武艺后来荒废了。可是霍东阁这一支也弃武从医,霍家也就失去了武术的传承。

三、为谋生活,拳谱不如锄头

如何生活是武术世家的一个首要问题,如果武术发展环境好,当然可以通过开武馆、收徒弟来挣钱。可是一旦环境发展不好,例如战乱发生,那么生活就是问题了。好在学中国传统武术的都会推拿、针灸等医术,有的还会炼制伤药、跌打酒之类的,所以为了生活,武术世家即使无法靠教拳来维系生活,也可以开医馆来糊口。

霍东阁因为定居的爪哇一地缺医少药,所以利用所学,开了医馆,后来发展得很好。二战时期,东南亚受到日军的侵略,霍东阁进行抗日活动之余,也凭借自己开的医馆,让家族得以延续。霍寿嵩的儿子霍公正留在爪哇,也成了一名医师,继承了霍东阁的医馆。霍家的南洋一脉,已然弃武从医。

霍文亭学文,他的儿子霍自正务农,虽然也会比划两下迷踪拳,可是也只是能比划两下而已,称不上是一位武术高手。所以霍家在国内的另一脉,也不再学武。当然,这都是为了生活,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何况,学武得吃苦,而现代人选择多,不愿意吃学武的苦,也没必要吃。

综上所述,霍元甲的后代不再传承家传武艺,虽然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武术的发展终究是不如以前了!

不过霍元甲的后代中,有一位玄孙霍静虹,以武术事业为生,是天津商业大学的武术教师,也是唯一一位以武术为职业的霍元甲后代。

可惜的是,她并没有传承霍家拳法,而且她也不注重家传武艺的传承,她觉得武术不该受到所谓家族传承的限制。

虽然如此,可是霍家还在,霍元甲的武功还在,霍元甲的精武之魂还在,霍元甲的传承其实也还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可以不习武,可是我们不能忘记霍元甲!

历史中霍元甲的二哥是谁?

霍恩第有三子:霍元英、霍元甲、霍元武,元甲排行第二。 霍元甲1868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的小南河村,这个地方名气不大,但是风气很特别。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