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是由谁提出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教育学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是由谁提出的?,第1张

中国最早的教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应。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所体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指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擅于启发引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同时还很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学记》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同孔子一样,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工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且赞扬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我们要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必须先了解他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他把教育看做仁政的一部分,认为没有教育,,仁政是不能实现的。同时他了解到教育和经济有密切关系,没有经济基础,教育也是办不好的。对于性奢论,他认为是教育的心理基础,我们更应该研究它。孟子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他认为中国应该统一,但反对战争,以为战争死人太多,人民太受苦了,只有不喜欢杀人的人才能统一。他不认识当时的形势,非武力就统一不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封建社会代替奴隶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所以当时各诸侯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虽然如此,孟子同情人民的疾苦,想救民于水火的主观愿望是可取的。他主张“省刑罚,薄税敛”,为民制产,必使人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在有阶级有剥削的社会中,这只能是空想。孟子有一种可贵的“民贵君轻”思想。他说,民为贵,君为轻。他又要求君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后来范仲淹发挥此意,说出了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还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这就是说,君有过错,臣可以谏,谏了多次还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认为残暴的君主是独夫民贼,人民可以起来诛杀他。封建专制统治者不喜欢孟子这些民主主张,所以《孟子》一书直到封建末世才被承认为经书。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孟子》书中那些轻视君主、带有民主性的言论,就大发脾气,下令国子监把孔庙中孟子配享的神位撤掉。还组织一个专门审查委员会,把《孟子》中那些民主性的话都删掉了,有85条之多,这本被删了的《孟子》叫《孟子节文》。孟子这种民主思想为后来明清之际那些进步思想家所发展。黄羲之说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早就认识到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认识到教育为政治服务,经济是教育的基础。管子早就说过“衣食足而后知礼节”的话,孔子表示过“富而后教”的思想。孟子对这些问题说得更详细。他认为人民如果没有饱食暖衣的经济保证,什么坏事都会干出来,有了恒产才有恒心。实施仁政是得民心的必要条件,但还不如好的教育(善教)更能够得民心。所以他在讲了一番仁政(包括经济措施)之后就说,必须设立学校(庠、序)进行孝悌、忠、信的教育,有了这样的人民就可以战败秦、楚那些强国,可以王天下。“仁者无敌”就是他的结论。来源:人民教育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

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论语》被中国教育界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论语》系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其内容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为主。《论语》主要涉及个人修养、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指导意义。

在《论语》中,孔子通过他的言行记录,阐释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教育观,为后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提供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最卓越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不仅关注个人修养和内在素质的培养,也注重社会教育和国家治理。

他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著名的教育观点,并将教育融入到生活和社会中去,提出了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名言,这些观点和思想为后来的教育学和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因此,可以说《论语》是中国教育界的名著,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之一。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学和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学记》

  《学记》,是古代汉民族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民族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学记》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借鉴。

教育学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是由谁提出的?

中国最早的教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