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故事内容大概概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嫦娥奔月故事内容大概概括。,第1张

在很早很早以前,因为后羿射日立了功,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遇到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出去打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后羿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就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典籍《归藏》,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鲁迅)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文章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1、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赛神节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几段经历,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文章前四段介绍了鲁迅童年时所见到的迎神赛会和偷偷看《鉴略》的情景,既以童真欢乐作铺垫,又为后面的情节作好铺垫。

2、第五段集中写父亲突然出现并逼迫“我”背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第六段写父亲走后,“我”仍不想背书,最后在五猖会的热闹情景的诱惑下,背将起来,大家脸上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结尾一段深刻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此外,《五猖会》还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迎神赛会的向往和热情,同时又表现了他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在文章中,鲁迅通过描绘迎神赛会的热闹和有趣,展现了他对这种民间文化活动的热爱和向往。

4、但是,当他被迫背书并失去了参加赛会的权利时,他的失望和不满情绪也得到了生动的表现。《五猖会》这篇文章通过鲁迅童年的经历,揭示了封建教育的弊端,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五猖会中,鲁迅还通过父亲的形象,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批判。父亲在文章中是一个严格的家长,他并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也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感受,只是盲目地强制孩子学习。

鲁迅先生的相关知识如下:

1、鲁迅先生,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是浙江绍兴的人。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鲁迅先生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也是他最为广泛使用的笔名。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女吊》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复仇。鲁迅其时死期将至,有可能已觉大限即到,却念念不忘此二字。女吊出自绍兴地方戏,是鲁迅多年未曾忘怀的民间记忆,可能少时已对其有相当影响。

《女吊》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写于1936年9月,最初发表于《中流》半月刊,后收入《且介亭杂文末编》。作品讲述绍兴的风俗,颂扬一种复仇精神。

扩展资料:

《女吊》创作背景:

女吊》是鲁迅去世前写的最后几个作品中的一篇,他是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女吊》是9月19日到20日写的,也就是鲁迅去世前整整一个月,那时他的身体已经相当糟糕了。

10月17日,鲁迅去世前的两天,他会见了一对日本夫妇,丈夫叫鹿地亘,妻子叫池田幸子。这对夫妇后来写文章回忆说,鲁迅谈话间提到“这一次写了《女吊》”,神情颇为得意,“把面孔全部挤成皱纹而笑了”,想来那时鲁迅的笑貌就像核桃吧。

接着鲁迅就大谈“与死相关的事情:关于自杀,古今东西的幽魂,古老所谈的冥鬼等等”,“我还似乎听见鲁迅的笑声:‘在日本,就是被砍了头的人,变了幽魂,也是有头的罢。在中国却是没有头的’”。

是有这么个区别,中国的说法,砍了头的人变成鬼后确实就没有头了,最早的例子是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被砍了头就“双乳作眼肚脐化嘴”——当然刑天不能说一定是鬼,但由此也可以见没有头照常活动的想法是很悠久的。

《女吊》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女吊

大致来说共分六件事:   

1阿长名称的由来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睡相不好,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 

4令人烦恼的规矩 

5讲长毛的故事 

6给我买《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内都昌坊口新台门,1936年10月19日清晨逝世于上海。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道:"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3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以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上这些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惊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它还是汉族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居有一定地位。

总结:《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也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扩展资料:

《水经注》评价:

该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籍、碑刻等文献资料,而这些汉晋古籍至今绝大部分失传。所以

《水经注》因为引用多达430多种文献保存了珍贵的史料,这些对于辑佚学、古典文献学和

研究汉魏时代的部分历史、文化尤其珍贵。

“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郦道元这部书的好处就在于他不单单记叙水道变迁、流向分支,同时在以水道为纲的前提下,详细描述了经常变化的地理现象和沿岸各地的城镇、

关隘、碑刻等等。《唐六典》注中称《水经》共载水道137条,而《水经注》则将支流等补充发展为1252条。

今人赵永复将全书水体包括湖、淀、陂、泽、泉、渠、池、故渎等算

入,实记2596,倍于《唐六典》之数。

所记述的时间幅度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当代,上下约2000多年。

它所包容的地理内

容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

故事等等,真可谓是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无所不容。难能可贵的是这么丰富多

采的内容并非单纯地罗列现象,而是有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记述。

侯仁之教授概括得最为贴

切:"他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水经注选释·前言》) 

《水经注》是北魏以前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一个大的总结,在古地理学史上意义巨大,结

束了秦汉以来很多地理书籍因为辗转传抄文字错讹的情况。此外它对很多学科都有指导意义,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因为对于水文水利的详细记载侯仁之教授曾利用它复原了北京周围古代水利工程,研究了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运用它来研究古代水道变迁,湖泊

湮废、地下水开发、海岸变迁、城市规划、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等等诸多课题。 

《水经注》文采斐然,文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是天然的美文佳作,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和审美属性。不少篇目在历代传为经典。如记叙“三峡”的篇章,记叙壶口瀑布的部分等等。当然水经注最大的核心价值还在于其地理学的意义。

参考资料:

-《水经注》

经典常谈诸子第十主要内容概括: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部分。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文字要言不烦、通俗流畅,讲透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典籍精髓。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80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通过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让读者对古文更亲近、熟悉,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此外,书中还特别收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以飨读者。

历史背景: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1946年由文光书店刊行,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经这本小书提纲挈领,娓娓道来,令人如闻朱先生謦颏,不觉仰首伸眉,困倦顿消。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一本入门书。一部小书,历经数年而成,可见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嫦娥奔月故事内容大概概括。

在很早很早以前,因为后羿射日立了功,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