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金华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良朋汇集》卷一:金华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疮疡经验全书》卷八:金华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普济方》卷一六九:金华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金华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65 各家论述 66 摘录 7 《卫生总微》卷十四:金华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金华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惠直堂方》卷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用药禁忌 10 《外科百效》卷一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普济方》卷四○四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2 《女科百问》卷上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金华散的临床应用 127 附注 13 《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青囊秘传》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金华散 1 拼音

jīn huá sǎn

2 《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

21 处方

黄皮(去粗皮)半两(炙焦),黄连半两,海螵蛸3钱,五倍子3钱,轻粉1分(研入)。

22 制法

上为细末,和匀。

23 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疮疡。

2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疮干用油调敷,湿时干敷。

25 摘录

《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五

3 《良朋汇集》卷一:金华散

31 处方

松花3钱,地榆2钱,干荷叶2钱,椿根白皮1两(臭者佳,去粗皮,取根向东南者)。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赤白痢。

3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红痢,蜜调服;白痢,黑糖调服;红白相间,蜜与糖调服,加温水少许。

35 注意

忌面食、荤腥、油腻之物。

36 摘录

《良朋汇集》卷一

4 《疮疡经验全书》卷八:金华散

41 处方

黄丹、黄柏、黄耆、黄连、大黄、轻粉、麝香。

42 制法

上为极细末。

43 功能主治

收水,凉肌,解毒。主痘症后肌疮,疳疮,疥癣。

4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方中黄耆,《准绳·幼科》作黄芩。

45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八

5 《普济方》卷一六九:金华散

51 处方

大黄30两,瞿麦(净)10两,荆三棱5钱,槟榔5钱,茴香5钱,黄芩4两,木香4两。

52 制法

上为细末。用白面1斤,和药匀,水搜作10余饼,微晾干,用猛火焙1夜,极干,又为末,入木香。

53 功能主治

远年沉积,酒食过多,生冷所伤,惊忧聚结不散,胸膈膨闷,胁肋坚痛,肌瘦减食,时发寒热,夜多盗汗,身体俱黄,四肢浮肿,痰涎壅盛,咳嗽胸满,呕逆恶心,脏腑虚弱,脐腹刺痛,肠滑下利,脓血疮癞,不服水土,及妇人经候不调。

5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临卧服,用酒调下,至五更时取恶物,更以温粥补之。

55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九

6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金华散

61 处方

当归3两(醋炒),蒲黄1两半(炒黑),干姜6钱(炮黑),桂心6钱(炒黑),黄连6钱(炒黑),石膏6钱(煨过),灵仙6钱(炒黑)。

62 制法

上为散。

63 功能主治

暴崩腹痛,脉数涩者。

6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调下。

65 各家论述

冷热不调,血瘀冲任,故腹痛心烦,暴崩不止焉。姜、桂温冲任之寒,膏、连平肝胃之热;当归醋炒,养血归经;蒲黄炒黑,破瘀止血;灵仙走经络以调经也。为散,以散其瘀;饮下,以和其胃,使胃气调和,则冷热无不调,而血无瘀逆之患,何烦痛不除,暴崩不止乎。

66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7 《卫生总微》卷十四:金华散

71 处方

大黄末4钱,牵牛末4钱,朴消(研末)8钱,巴豆肉5个(研)。

72 制法

上药都拌匀。

73 功能主治

水气肿满,通身明亮。

7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此方猛烈,斟量所宜。

75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四

8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金华散

81 处方

黄丹(煅)1两,轻粉1钱,黄柏半两,黄连半两,麝香少许。

82 制法

上为末。

83 功能主治

干湿疮癣。

8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先洗,次干掺之;如干癣疮,用腊月猪脂和敷;如无,用麻油亦可。

85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9 《惠直堂方》卷一 91 方名

金华散

92 组成

椿白皮1两(须臭气者,去粗皮,取向东南者),松花3钱。

93 主治

红白痢。

9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红痢,蜜调;白痢,沙糖调;红白痢,蜜糖兼调,每服3钱,空心滚水调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6 用药禁忌

忌厚味。

10 《外科百效》卷一 101 方名

金华散

102 组成

绵纹大黄(炒断烟)。

103 主治

恶毒恶疮,作热作痛。

10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或添入它药内亦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1 《普济方》卷四○四 111 方名

金华散

112 组成

黄连1两,菊花1两,枸杞子1两,甘草3分,牛蒡子半两。

113 功效

明目,除昏暗,退翳膜。

114 主治

痘疮入眼,昏暗,翳膜遮障。

115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食后薄荷汤调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2 《女科百问》卷上 121 方名

金华散

122 组成

玄胡索1两,瞿麦1两,当归1两,牡丹皮1两,干葛1两,石膏2两,蒲黄半两,桂心3分,威灵仙3分。

123 主治

妇人经血后热,崩漏不止,口苦,舌干,经候不通。

12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姜3片,煎至6分,空心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26 金华散的临床应用

崩漏:仆常疗一妇人,崩漏暴下,诸医投姜、桂、附子等药,服之愈甚。召余诊之,六脉紧数,遂用此药兼《局方》龙脑鸡苏丸,数服即安。

127 附注

凡方中云分者,二钱五分也。

13 《幼幼新书》卷八引《凤髓经》 131 方名

金华散

132 组成

郁金(皂角水煮)1钱,天竺黄1钱,牙消(煅)1分,甘草(炒)1分,朱砂1钱半。

133 主治

小儿一切惊风,积实潮热。

13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字,薄荷蜜水调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4 《青囊秘传》 141 方名

金华散

142 组成

大黄3两,熟虎(即熟石膏)3两,姜黄2两。

143 主治

一切火症。

144 金华散的用法用量

马兰根汁调敷。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金华散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溃烂

疮口湿,及脓血杂流者,百花膏(收靥)、生肌散、金华散、绵茧散(收靥)、魏氏白螺散、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溃烂

疮口湿,及脓血杂流者,百花膏(收靥)、生肌散、金华散、绵茧散(收靥)、魏氏白螺散、乳香韶粉散俱可用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四·妇人部调经]血崩

分四服。〔丹〕漏下乃热兼虚,四物加黄连。〔云〕金华散治血室有热,崩下不止,服温药不效者。延胡索瞿麦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九]蛊痢第十一

加啼急则不治也。《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金华散、香连丸。(香连丸方见冷热痢门,吉氏方同。金华

《婴童百问》:[卷之十]疮癣第九十七问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复元通气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活法机要》:复元通气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医学正传》卷六引《局方》:复元通气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医方类聚》卷八十八引《管见良方》:复元通气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一八二:复元通气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复元通气散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医学入门》卷八:复元通气散 81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86 摘录 9 《直指》卷二十三 91 方名 92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93 组成 94 主治 9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附注 10 《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01 方名 102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主治 10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06 制备方法 107 附注 11 《秘传外科方》 111 方名 112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12 《赤水玄珠》卷三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复元通气散 1 拼音

fù yuán tōng qì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复元通气散

21 处方

舶上茴香(炒)、穿山甲(蛤粉炒去粉),各二两;南木香(不见火)一两半,延胡索(擦去皮)、白牵牛(炒取末)、陈皮(去白)、甘草(炒),各一两。

22 炮制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疮疖痈疽,方作赤,初发疼痛,及脓已溃、未溃,小肠气、肾痈、便毒,腰痛气刺,腿膝生疮,及妇人吹奶。

2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大钱,热酒调。

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不饮酒人,煎南木香汤调下。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活法机要》:复元通气散

31 处方

青皮 陈皮各120克 甘草90克(生熟各半)穿山甲(炮)栝楼根各60克 金银花30克 连翘30克

32 制法

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治诸气涩闭,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

3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热酒调下。

35 摘录

《活法机要》

4 《医学正传》卷六引《局方》:复元通气散

41 处方

当归5钱,穿山甲(煨脆)5钱,川芎1两,天花粉(炒)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大黄5钱,甘草5钱,黑丑(取头末)5钱。

42 制法

上为细末。

43 功能主治

诸疮。

4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

45 摘录

《医学正传》卷六引《局方》

5 《医方类聚》卷八十八引《管见良方》:复元通气散

51 处方

木香3钱,大黄(煨)3钱,粉草(炙)3钱,皂角刺(锉,炒)3钱,瓜蒌子(炒)半两,青木香半两,天花粉半两,黄荆子半两,穿山甲(地灰炒焦)半两,白芷半两。

52 制法

上为细末。

53 功能主治

痈疖,发背,恶疮,遍身生疮,气不顺,胸膈刺痛,挫气腰疼,肾气发动。

5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

55 摘录

《医方类聚》卷八十八引《管见良方》

6 《普济方》卷一八二:复元通气散

61 处方

陈皮2两,青皮(去白)2两,白药子1两半(半两炒),广木香半两,甘草1两8钱(半生半熟),川山甲1两3钱(酥炙),牡蛎(烧)半两,乳香半两(另研),江米5钱,白僵蚕5钱。

62 制法

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

诸风诸气,气滞不通,肢节烦痛,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

64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酒调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如大便燥,后服通气丸。

65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二

7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复元通气散

71 处方

木香、青皮、白芷、贝母、金银花、陈皮、穿山甲(炮)、紫苏、当归、川芎、连翘、甘草节、木通、瓜蒌仁。

72 功能主治

乳发。

73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内服。

74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8 《医学入门》卷八:复元通气散

81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复元通气汤

82 处方

陈皮1钱,白丑1钱,甘草1钱,玄胡索1钱,茴香1钱半,穿山甲1钱半,木香1钱半,当归1钱半,乳香5分,没药5分。

83 制法

上为末。

84 功能主治

一切气不宣通,瘀血凝滞,周身走痛;并跌坠损伤,或负重挫闪,气滞血分作痛。气疝作痛。

8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复元通气汤(《保命歌括》卷十六)。

86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9 《直指》卷二十三 91 方名

复元通气散

92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复原通气散

93 组成

穿山甲(酒浸,炙焦)2两,天花粉(酒浸1宿,焙)1两,白芷1两,舶上茴香(炒)1两,白牵牛末(炒)1两,延胡索(擦去皮)1两,南木香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青木香半两。

94 主治

便毒初发。

9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服;不饮酒,南木香煎汤送下。

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7 附注

复原通气散(《准绳·疡医》卷四)。

10 《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01 方名

复元通气散

102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复元通圣散

103 组成

舶上茴香(炒)2两,穿山甲(锉,蛤粉炒,去粉)2两,南木香(不见火)1两半,延胡索(擦去皮)1两,白牵牛(炒,取末)1两,陈皮(去白)1两,甘草(炒)1两。

104 主治

疮疖痈疽,方作焮赤,初发疼痛,及脓已溃、未溃,小肠气、肾痈、便毒,腰痛气刺,腿膝生疮,及妇人吹奶。气不宣流或成疮疖,并闪挫腰胁,气滞疼痛。

10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热酒调服。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饮酒人,煎南木香汤调下。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7 附注

复元通圣散(《万氏家抄方》卷三)。本方方名,《准绳·类方》引作“复原通气散”。

11 《秘传外科方》 111 方名

复元通气散

112 复元通气散的别名

复原通气散、复元通气汤

113 组成

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

114 主治

发乳、痈疽及一切肿毒。打扑伤损作痛及乳痈、便毒初起,或气滞作痛。

11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南酒调服;若为(口父)咀,水煎服之亦可。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7 附注

复原通气散(《正体类要》卷下)、复元通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方中漏芦、贝母用量原缺,据《保婴撮要》补。

12 《赤水玄珠》卷三 121 方名

复元通气散

122 组成

青皮4两,陈皮(去白)4两,甘草3寸半(炙),连翘1两。

123 功效

止痛消肿。

124 主治

诸气涩耳聋,腹痈,便痈,疮疽无头。

125 复元通气散的用法用量

热酒调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复元通气散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下]耳

头痛耳聋颊肿。四物汤加肉桂吞龙荟丸降火。及复元通气散调气。耳聋有湿痰者。滚痰丸下之。耳聋面颊黑者。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六痈疽门]便痈

随病左右。乳香定痛膏(出经验良方)治便痈先服复元通气散。黑神散打和。酒调服。以药调涂。南星半夏僵蚕

《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乳病门]吹乳痈肿

谓之乳痈。未溃者,仍服栝蒌散、内托升麻汤,或复元通气散加漏芦;虚者,托里消毒散;将溃,两乳间出黑头

《杂病广要》:[身体类]胁痛

按∶当单味煎汤)下红丸子。痛连小腹发欲死,新复元通气散、葱汤调下神保丸。兼肿,二十四味流气饮下神保

《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内痈部]肝痈

目录 1 拼音 2 《会约》卷十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制备方法 3 《普济方》卷二○八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方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名见《卫生鸿宝》卷二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医学入门》卷七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55 加减 56 制备方法 6 《杏苑》卷六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温肾丸 温肾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wēn shèn wán

2 《会约》卷十 21 方名

温肾丸

22 组成

熟地8两,山药(炒)4两,枣皮(醋蒸)4两,泽泻1两2钱(盐水浸),茯苓3两,补骨脂(酒炒)3两,菟丝子(淘去泥沙,酒蒸)4两,五味子(微炒)2两,肉桂4两,附子45两。

23 功效

补益真阴真阳,既济肾中水火。

24 主治

命门火衰,五更及天明发泄,多年不愈者。

25 制备方法

先将地黄、枣皮捣成膏,后将各药研末,加入山药打糊为丸。

3 《普济方》卷二○八 31 方名

温肾丸

32 组成

川乌(炮)、干姜、官桂、三棱(炮)、青皮、硫黄各等分。

33 主治

五脏寒痛,小便多,便泄泻。

3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酒送下;泄泻,用干姜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方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名见《卫生鸿宝》卷二 41 方名

温肾丸

42 组成

鹿茸(去毛,酥炙微黄)、附子(炮,去皮脐)、盐花(即好盐)各等分。

43 主治

心瘘。胸前痛有孔,久不能愈。胃痈、井疽、心肝痈之类。

4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酒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枣肉去皮核为丸。

5 《医学入门》卷七 51 方名

温肾丸

52 组成

巴戟2两,当归1两,菟丝子1两,鹿茸1两,益知仁1两,杜仲1两,生地1两,茯神1两,山药1两,远志1两,蛇床子1两,续断1两,山茱萸3两,熟地3两。

53 功效

种子。

5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温酒送下。

55 加减

精虚,加钟乳粉,五味子;阳道衰,倍续断;精不固,加龙骨,牡蛎,倍鹿茸。

5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 《杏苑》卷六 61 方名

温肾丸

62 组成

枸杞子、南星、半夏、昆布、香白芷、黄柏、苍术(盐炒)、山楂子、神曲、滑石(炒)、吴茱萸各等分。

63 主治

木肾。顽痹硬胀大,作痛者。

64 温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温酒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71 方名

温肾丸

72 组成

熟地1钱半,牛膝8分,肉苁蓉8分,巴戟8分,五味子8分,麦冬8分,炙草8分,茯神5分,炒杜仲5分,干姜5分。

73 主治

肾寒多唾。

古籍中的温肾丸 《疡科心得集》:[卷中]辨井疽心漏论

水盛也。补真阴而邪水自消,温肾寒而湿热自退矣。温肾丸主之∶鹿茸二具去毛,酥炙,附子二枚,泡去皮脐,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壮阳丹。肾气久旺,来慢不能直射子宫者,续嗣丹、温肾丸。精漏无火者,金锁思仙丹。阳虚有火者,大造丸、

《医学见能》:[卷一证治]小便

小便过多,以及遗溺不禁者,膀胱与肾寒也。宜附子温肾丸。附子(二钱)安桂(一钱)熟地(三钱)山萸(三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补。温肾丸巴戟二两、当归、鹿茸、益智、杜仲、生地、茯神、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提纲]内伤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十五:连翘败毒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伤寒全生集》卷四:连翘败毒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连翘败毒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伤寒指掌》卷二:连翘败毒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医方集解》 61 组成 62 主治 7 《麻科活人》卷四 71 组成 72 主治 7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74 加减 8 《医效秘传》卷三 81 组成 82 主治 8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9 《准绳·伤寒》卷七 91 组成 92 主治 9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9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lián qiào bài dú sǎn

2 《古今医鉴》卷十五:连翘败毒散

21 处方

柴胡 羌活 桔梗 金银花 连翘 防风 荆芥 薄荷叶 川芎 独活 前胡 白茯苓 甘草 枳壳

2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治痈疽、疔疮、乳痈,及一切无名肿毒,初期憎寒壮热,头痛拘急者。

2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锉,加生姜煎。如疮在上,饭后服;在下,饭前服。

如热甚并痛甚,加黄连、黄芩;如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下之。

24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五

3 《伤寒全生集》卷四:连翘败毒散

31 处方

连翘、山栀、羌活、元参、薄荷、防风、柴胡、桔梗、升麻、川芎、当归、黄芩、芍药、牛蒡子。

32 功能主治

发颐。

3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红花,水煎服。

渴,加天花粉;面肿,加白芷;项肿,加威灵仙;大便实,加大黄,穿山甲;虚,加人参。

34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四

4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连翘败毒散

41 处方

当归、连翘、黄芩、甘草、麦冬、木通、柴胡、前胡、黄连、生地。

42 功能主治

内丹,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大小便不通。

4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大枣1个,水2钟,煎服。外用救急丹醋磨敷患处。

44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5 《伤寒指掌》卷二:连翘败毒散

51 处方

羌活、独活、荆芥、防风、连翘、赤芍、牛蒡、桔梗、土贝、蒺藜、薄荷、银花、甘草。

52 功能主治

伤寒瘥后颐毒。

5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发于少阳,加柴胡;元气虚者,加当归、黄耆补托。

54 摘录

《伤寒指掌》卷二

6 《医方集解》 61 组成

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连翘、金银花。

62 主治

疮毒。

7 《麻科活人》卷四 71 组成

连翘、防风、牛蒡子、荆芥、木通、赤芍、甘草。

72 主治

麻症腹痛。

7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 加减

若麻症毒重,腹痛烦躁潮热者,去赤芍、甘草;倘腹痛不止,加黄连、麦冬。

8 《医效秘传》卷三 81 组成

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甘草、连翘、金银花。

82 主治

发颐。

8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9 《准绳·伤寒》卷七 91 组成

羌活、独活、连翘、荆芥、防风、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川芎、牛蒡子(新瓦上炒、研碎用)、当归尾(酒洗)、红花(酒洗)、苏木、天花粉。

92 主治

发颐初肿。

93 连翘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1钟,好酒1钟,同煎至1钟,去滓,徐徐温服。

94 加减

如未消,加穿山甲(蛤粉炒)1钱;肿至面者,加香白芷1钱,漏芦5分;如大便燥实者,加酒浸大黄1钱半,壮者,倍用之;凡内有热或寒热交作者,倍用柴胡,加酒洗黄芩1钱,酒炒黄连1钱。

古籍中的连翘败毒散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河间解利后法

,甘草,陈皮,马勃,牛蒡子,板蓝根,元参也连翘败毒散39连翘败毒散发颐,高肿焮红痛可除,花粉连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伤寒附法]河间解利后法

、甘草。陈皮、马勃、牛蒡子、板蓝根。元参也。连翘败毒散连翘败毒散发颐,高肿红痛可除,花粉连翘柴胡蒡

《医学从众录》:[卷八伤寒附法(太医院院使钱编辑)]河间解利后法

、甘草、陈皮、马勃、牛蒡子、板蓝根、元参也。连翘败毒散连翘败毒散发颐,高肿红痛可除。花粉连翘柴胡蒡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四]腹痛第九十

)加芍药治之。若麻症毒重。腹痛烦躁潮热者。以连翘败毒散。去赤芍、甘草治之。倘腹痛不止。加黄连、麦冬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

目录 1 拼音 2 解表饮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解表饮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解表饮 1 拼音

jiě biǎo yǐn

2 解表饮的别名

解表散

3 处方

麻黄3钱,紫苏3钱,桔梗3钱,川芎5钱,升麻5钱,当归5钱,忍冬花5钱,姜蚕3钱5分,蝉蜕3钱5分,子羊肉10两。

4 功能主治

下疳便毒同起,内作筋骨疼痛者。

5 解表饮的用法用量

解表散(《霉疮秘录》卷下)。

6 注意

其被浸水中,大便去空野。

7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古籍中的解表饮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一痘疹泄秘]治法

谵语妄言,宜解肌表出之药,与活血散调解发散。参苏饮治外为风寒所折、内为食气所遏,大小二便不利。若出

《伤寒悬解》:[卷三太阳经上编(五十三章)]白虎证三(太阳三十九)

加人参汤主之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此合用大青龙双解表里不可与白虎汤但清其里若渴欲饮水而无表证者是汗出

《玉机微义》:[卷五滞下治法]治暑之剂

明桂苓甘露饮子和桂苓甘露饮(方并见暑剂)按此三方解表利小便大泻湿热气分药也太阳经药也《玉机微义》元明

《古今名医方论》:[卷二]藿香正气散

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甘平之人出远之芬《古今名医方论》

《医学摘粹》:[伤寒证方歌括太阳本病]五苓证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气饮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幼科释谜》卷六:流气饮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流气饮 41 流气饮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46 摘录 5 《玉案》卷四:流气饮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慈幼新书》卷六:流气饮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摘录 7 《异授眼科》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75 加减 8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9 《玉案》卷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流气饮 1 拼音

liú qì yǐ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流气饮

21 处方

大黄(炮)、川芎、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甘草(炙)、玄参(去芦)、蔓荆子(去白皮)、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一宿炒控)二两,草决明一两半。

22 炮制

上捣,罗为末。

23 功能主治

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眩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宜服之。

2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半,临卧用冷酒调下,如婴儿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幼科释谜》卷六:流气饮

31 处方

蝉退、甘草、羌活、天麻、当归、防风、大黄、薄荷、赤芍、杏仁各等分。

32 制法

上为末。

33 功能主治

小儿风毒患眼。

3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服。

35 摘录

《幼科释谜》卷六

4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流气饮

41 流气饮的别名

明目流气饮

42 处方

大黄(炮)1两,川芎1两,菊花(去枝)1两,牛蒡子(炒)1两,细辛(去苗)1两,防风(去苗)1两,山栀(去皮)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黄芩(去芦)1两,甘草(炙)1两,玄参(去芦)1两,蔓荆子(去白皮)1两,荆芥(去梗)1两,木贼(去根节)1两,苍术(米泔浸1宿,炒控)2两,草决明1两半。

43 制法

上为末。

44 功能主治

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弦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宜服之。

45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明目流气饮(《袖珍》卷三)。

46 摘录

《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5 《玉案》卷四:流气饮

51 处方

白檀香1钱5分,沉香1钱5分,乌药1钱5分,桔梗1钱5分,香附2钱,白豆蔻2钱,枳壳2钱,缩砂2钱,苍术2钱。

52 功能主治

心腹刺痛,皆因心事忧郁,不得舒畅,而作痛如刺。

53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54 摘录

《玉案》卷四

6 《慈幼新书》卷六:流气饮

61 处方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青皮、陈皮、白芷、乌药、木香。

62 功能主治

痘疮。

63 摘录

《慈幼新书》卷六

7 《异授眼科》 71 方名

流气饮

72 组成

芍药、茯苓、防风、甘草、柴胡、羌活、独活、川芎、青皮、紫苏、荆芥、麦冬、连翘、石膏。

73 主治

头风引邪,不能四散,攻入于目,目有障膜,形如垂帘者。

7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炮时服。

75 加减

夏月,加黄连。

8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81 方名

流气饮

82 组成

紫苏、桔梗、枳壳、乌药、甘草、芍药、白芷、川芎、防风、厚朴、木瓜、香附、官桂、川楝子。

83 主治

蝼蛄串。

8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不拘时候服。

9 《玉案》卷六 91 方名

流气饮

92 组成

当归5分,川芎5分,赤芍5分,黄耆5分,人参5分,甘草节4分,广木香4分,紫苏4分,乌药4分,桔梗3分,厚朴3分,枳壳3分。

93 主治

虚而结痈。

94 流气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流气饮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流注

,溃作败症。一妇禀弱性躁,胁臂肿痛,胸膈痞满。服流气、败毒,反发热少食;用四七汤数剂胸宽气利,以小柴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秘授跌打损伤要诀

可痊。伤肝者,面生红紫眼赤发热,主七日死。先服流气饮,次服小续命汤,后服和中丸。伤心口者,面青气少

《杂病广要》:诸气病

加生料五苓散,或五皮散加桂吞青木香丸,《局方》流气饮加赤茯苓、枳壳。腰痛,俞山人降气汤,《局方》七

《立斋外科发挥》:[卷五]流注

克伐之剂。一妇人禀弱性躁,胁臂肿痛,胸膈痞满,服流气败毒药,反发热不食,以四七汤数剂,胸宽情所伤,遂

《外科理例》:[卷三]流注一百二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之槐角丸 51 方名 52 槐角丸的别名 53 组成 54 功效 5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56 附注 6 《御药院方》卷八之槐角丸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槐角丸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用药禁忌 8 《医级》卷八之槐角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槐角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各家论述 10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之槐角丸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之槐角丸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之槐角丸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25 用药禁忌 13 《血证论》卷八之槐角丸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主治 135 各家论述 14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之槐角丸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之槐角丸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功效 154 主治 15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56 制备方法 16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之槐角丸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槐角丸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效 174 主治 17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76 制备方法 18 槐角丸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处方 183 制法 184 性状 185 鉴别 186 检查 187 含量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874 测定法 188 功能与主治 189 用法与用量 1810 规格 1811 贮藏 1812 版本 19 槐角丸药品说明书 191 药品名称 192 药品汉语拼音 193 剂型 194 性状 195 槐角丸的主要成份 196 槐角丸的功能主治 197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198 槐角丸的不良反应 199 注意事项 1910 槐角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911 备注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槐角丸 槐角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huái jiǎo wán

2 英文参考

Huaijiao W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uaijiao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uaijiao w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槐角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593 45 槐角丸 蜜丸 9g 丸 08 中成药部分 594 45 槐角丸 蜜丸 54g 瓶 42 中成药部分 595 45 槐角丸 蜜丸 60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596 45 槐角丸 蜜丸 90g 瓶 67 中成药部分 597 45 槐角丸 水蜜丸 6g 袋 061 中成药部分 △ 598 45 槐角丸 水蜜丸 30g 袋 27 中成药部分 599 45 槐角丸 水蜜丸 36g 袋 32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槐角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13首。

中成药槐角丸的主要成分为槐角(炒)、地榆(炭)、黄芩、枳壳(炒)、当归、防风[1]。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的药典标准。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之槐角丸 51 方名

槐角丸

52 槐角丸的别名

地榆槐角丸

53 组成

炒槐角一斤,枳壳(麸炒)、当归(酒浸一宿,焙)、地榆、防风、黄芩各半斤[2]。

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54 功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之槐角丸具有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功能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2]。治大肠湿热,痔瘘肿痛,大便下血[2]。

5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2]。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久服。

56 附注

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6 《御药院方》卷八之槐角丸 61 方名

槐角丸

62 组成

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63 主治

之槐角丸主治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6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槐角丸 71 方名

槐角丸

72 组成

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73 功效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槐角丸具有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之功效。

74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槐角丸主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7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76 制备方法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77 用药禁忌

忌食辛辣厚味。

8 《医级》卷八之槐角丸 81 方名

槐角丸

82 组成

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83 主治

《医级》卷八之槐角丸主治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8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米糊为丸。

9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槐角丸 91 方名

槐角丸

92 组成

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93 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之槐角丸主治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9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为丸。

96 各家论述

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10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之槐角丸 101 方名

槐角丸

102 组成

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103 主治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之槐角丸主治痔漏。

10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之槐角丸 111 方名

槐角丸

112 组成

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113 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之槐角丸主治痔瘘。

11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次空心服50丸。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之槐角丸 121 方名

槐角丸

122 组成

槐角子一两,枳壳(麸炒)、黄芩(酒炒)、地榆、荆芥、黄连、侧柏叶(酒浸)各五钱,黄柏(酒浸)、防风、当归尾(酒洗)各四钱[2]。

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123 主治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之槐角丸主治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治肠风下血[2]

12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米汤送下[2]。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125 用药禁忌

忌生冷。

13 《血证论》卷八之槐角丸 131 方名

槐角丸

132 组成

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133 功效

《血证论》卷八之槐角丸具有清火和血之功效。

134 主治

《血证论》卷八之槐角丸主治肠风下血。

135 各家论述

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及葛根诸汤之意。

14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之槐角丸 141 方名

槐角丸

142 组成

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143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三之槐角丸主治肠风泻血,脱肛。

14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之槐角丸 151 方名

槐角丸

152 组成

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153 功效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之槐角丸具有消积滞之功效。

154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之槐角丸主治气疾,腹内常痛。

15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1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之槐角丸 161 方名

槐角丸

162 组成

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163 主治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之槐角丸主治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164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7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槐角丸 171 方名

槐角丸

172 组成

炒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173 功效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槐角丸具有清肠止血之功效。

174 主治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之槐角丸主治痔漏。

175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176 制备方法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18 槐角丸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槐角丸

Huaijiao Wan

182 处方

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当归100g、防风100g

183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184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18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栅状细胞l列,长100~190μm(槐角)。纤维细长,微弯曲,壁稍厚,非木化(地榆炭)。韧皮纤维淡**,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油管含金**分泌物,直径约30μm(防风)。

(2)取本品水蜜丸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浓氨试液3滴,滤过,滤液加盐酸3滴,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加甲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甲醇-水(6:0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水蜜丸2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4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乙醇15ml,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2g,加乙醇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水蜜丸2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4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三氯甲烷20ml、浓氨试液1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荧光斑点。

(5)取本品水蜜丸1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2g,剪碎,加等量硅藻土,研匀。加石油醚(30~60℃)20ml,浸渍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尽溶剂,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05ml使溶解,通过聚酰胺柱(40目.2g,内径为08~1cm)上,用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8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8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冰醋酸-水(46:1:5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研细,混匀,过三号筛,取约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50%甲醇80ml;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取约1g,精密称定,置乳钵中,用50%甲醇80ml分次研磨,移至100ml量瓶中。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1小时,放冷,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8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黄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28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60mg。

188 功能与主治

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18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8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1811 贮藏

密封。

18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槐角丸药品说明书 191 药品名称

槐角丸

192 药品汉语拼音

Huaijiao Wan

193 剂型

大蜜丸每丸重9g

194 性状

槐角丸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195 槐角丸的主要成份

槐角、地榆、黄芩、枳壳、当归、防风等。

196 槐角丸的功能主治

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197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98 槐角丸的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服药后可有轻度腹泻。

199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 性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大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槐角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槐角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槐角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槐角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910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911 备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