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妻子王弗简介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治平二年五月(1065)卒,年方27。
王弗(1039年~1065年)苏轼之妻,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 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十六岁即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
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卒,年方27。所余一子苏迈,年仅6岁。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抑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那篇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十六岁的王弗,
正
值豆蔻年华,艳若桃李,肤若凝脂,樱桃小口,巧笑倩焉。苏东坡一见到王弗,就深
深地爱上了
她,
王弗也久仰苏东坡的大名,
倾慕不已。
所以,
虽然他们是在新婚之夜才第一次见面,
但是,他们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缘分,早已写在三生石上面。
婚后的相处中,
王弗的聪颖贤惠,深明大义,
深深地吸引了苏东坡。两个人的感情越来
越
好。
春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放风筝,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夏天,苏东坡和王弗去赏荷花,才子佳人,其情深深;
秋天,苏东坡和王弗去拾枫叶,夫妻同心,其爱浓浓;
冬天,苏东坡和王弗去看梅花,两相欢娱,其景美美。
苏东坡对王弗说:
“如果时间能为我们停留,让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那该有多好!
”
王弗含笑:
“既然时间不可能为我们停留,我们何不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
十年后,王弗病重,与世长辞。苏轼从京城(开封)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四川老
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
种下三万棵青松。
苏轼有诗句记载
此事: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
此后,苏东坡每当想起爱妻,热泪纵横,天人永隔,情何以堪?
又过了十年,苏东坡在宦海中浮沉,
郁郁不得志。
一个清冷的夜晚,苏东坡又想起了王
弗,
想起了她的温柔多情,她的娴雅贞淑,她的明眸皓齿,她的一切一切,都在苏东坡
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苏东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此词的光辉,与那三万棵青松一样,永远照亮后世情人们的心田。
三万棵青松!
苏东坡若有幸生在现代,一定会获得国家绿化奖励。——那是何等的风
景,
又是何等的心情?现在的情人们动辄送上玫瑰,
使尽力气送上
999
朵玫瑰,
就自以为风
雅了,但这却是何等的浅薄?怎能相比至今还在四川眉山苍翠的青松
玫瑰易凋,
青松长翠,
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
向爱人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
意,此情真可谓地久天长!
王弗,苏轼之妻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逢一十六与一十九轼同结连理,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卒,是年27,后余一孤。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抑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那篇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好一个新得少女、十六岁,这不正是当年与苏轼结婚之前的王弗吗?“如娥双眉长带绿”,正是形容少女苦闷眉结难舒的实际境况,正是“半年眉绿未曾开”的最佳注解,苏轼与王弗恰恰是在半年之后成婚的。十九岁的“大龄青年”苏轼所娶的夫人王弗若不是十六岁,以上一切考证都将变得枉然。 回过头来再看《感旧》词中的“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一句,向来给这首词作注的人都避而不谈,说到这儿它的意思便不言而喻:时常在“明月夜”、“清风”里结伴成行的青年男女,眼下仍要引起人们“闲”话和“猜”测,何况苏轼与王弗生活在九百年多前呢? 这首词不仅不会是苏轼写给王闰之的,也不会是他写给爱妾朝云的,不过它可能与朝云沾些边儿,就是“樽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可能是在朝云唱曲儿时,苏轼希望曲子最后那一拍不要到来,以便他能昏昏睡去,以待那位十六岁的愁眉少女能够入梦。是啊,从诗中的“春雨”、“温风”不难看出,这正是初春时节,说不定又是正月二十。 “半年眉绿未曾开”,意味着少女愁眉半年没有舒展。这种情形只能用来解释苏轼与王弗相爱后,半年时间才过了父母这一关。众所周知,在此之前,苏轼的姐姐八娘禀承父母之命,嫁给了她并不爱的表哥程之才,结果备受公婆和丈夫的虐待,最后惨死在月子之中。八娘用生命的代价给弟弟的自主婚姻开了路,苏洵在痛失爱女之后,决不忍心再去逼迫爱子与他所不爱的人成婚了。于是才有了我们上面看到的“辞亲信”,于是才有王弗十六岁那年嫁到苏家的事实。我们说正月二十日是苏轼与王弗的定情之日,那么半年之后他们欢天喜地地准备办婚事,从此苏轼再也不思念逃遁山林了,他要守着心爱的人,开始读书,开始为自己、也为心爱的人谋出路(安心科举)、拜门子(随父访问张方平)、奔前程(进京赶考),这正是苏轼婚后的历历足迹。 再忆《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是啊,十年了,自己的爱妻还是那个“小轩窗,正梳妆”的窈窕少女,而自己呢,却已老去,不再是那个少年得志的才人。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那个躲在屏风后边偷听自己说话,并教自己择友的女孩走了,留下的却只有回忆啊。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春,19岁的苏东坡与芳龄16岁的王弗喜结良缘。王弗温柔体贴,知书识礼,与苏东坡的坦率豪爽、倜傥不羁的性格恰恰互补。因此,婚后夫妻俩亲密无间,十分恩爱。当时,苏东坡正处于“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潜心攻读时期,每当他读书时,王弗总在一旁静静地陪伴着。开始时,苏东坡还以为她耐不住寂寞,才来陪他读书写作。直到有一回,苏东坡背诵《汉书》时,偶有遗忘,她居然能从旁提醒。待苏东坡再问她其他书籍的内容时,她也能说个大概。这令苏东坡又惊又喜,为自己拥有一位知书识礼而又温婉贤淑的妻子而高兴万分。 在王弗的伴读下,苏东坡终于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经过笔试、殿试,进士及第,当时年仅22岁。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春,年仅26岁的苏东坡出任大理评事(掌管刑狱的京官)、风翔府签判(辅佐州府掌管文书的官)。温婉贤淑、体贴入微、善解人意的王弗自然随行。苏东坡为人坦率豪爽,与人交往,无所不谈,毫无防备之心。而王弗则心细如发,比苏东坡多具一个心眼。每逢苏东坡外出时,她都要反复叮咛他多加小心。苏东坡回来后,还要仔细询问他待人接物的情形,并且经常用家翁告诫的话提醒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客人造访,她也总要躲在屏风后聆听,事后再加以品评。一天,一个来访的客人离开后,王弗对苏东坡说:“你何必费那么多功夫跟这种人长谈呢!”苏东坡不解其因,她回答说:“此人说话,总是模棱两可,一味迎合讨好,多半有私心;同这样的人做朋友,有损无益。”令苏东坡吃惊的是,妻子的判断往往准确无误。所以,他非常佩服妻子的眼力和见识。为此,苏东坡很乐意听取王弗的劝告。夫妻俩日益恩爱,如胶似漆。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苏东坡在京城任职,满以为可以与爱妻长相厮守,谁知年仅27岁的王弗却不幸突然病逝。这令苏东坡痛不欲生,与王弗恩爱情往事成为其内心深处最刻骨铭心的悲思,常常于无奈中追忆。熙宁八年(1075年)的一天,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忽然梦见了亡妻,看到她坐在窗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苏东坡想对她尽情地倾诉自己10年来的思念和忧伤,可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流满面。当苏东坡醒来,回味梦中情形时,竟感慨万分,悲从中来,久久不能再入眠。于是干脆披衣下床,情意绵绵地写下《江城子》这首脍炙人口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写得情真意切,寄托了苏东坡悲痛万分之情和对爱妻的无尽哀思,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而且在文学上,它不仅突破了婉约派以绮罗香泽的笔墨抒写爱情的词格。苏东坡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成了这首悼亡词哀婉凄凉的基调。 苏东坡对爱妻的病逝极其悲痛,即使时光流逝也难以消除。他写下《江城子》这首词时,王弗已去世整整10年。10年来,他因同变法派的分歧而被迫离开朝廷,南北奔波,饱经风霜。然而,他与王弗的爱情生活依然是他心头永久而无奈的追忆。资料来自三玄先生的博客
曾有今人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时光不能倒流,这位喜欢苏东坡的今人,自然也无缘嫁给苏东坡。当年,成为苏东坡伴侣的幸运女子叫王弗。
1051年,苏轼在青神中岩书院求学。在中岩寺的岩壁下,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景色幽雅。一天,中岩寺的住持找到乡贡进士王方,希望他能给这个雅致的水池取个名字。
王方邀请远近的青年才子前来,为这汪碧池取名,除为了满足住持和尚的愿望外,王方还另有用意,想为爱女王弗择一佳偶。苏轼正是这些慕名而来的青年才俊中的一员。“藏鱼池”、“引鱼池”、“跳鱼池”,才子们七嘴八舌,说了不少名称,可是王方始终没有表态。此时,苏轼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有游人拍手,池中的鱼儿就能闻声游出,并连番跃动,像是能听懂人的呼唤一样。苏轼便脱口而出“唤鱼池”一名,得到了王方的赞许。
巧合的是,此时王方的爱女王弗躲在旁边,也早写下了“唤鱼池”三字,让丫环送到池边,众人开卷无不惊喜,苏轼与王弗不谋而合,王方情不自禁地说:"此乃天缘之合,韵成双璧。"王方赞赏苏式的才华,便将爱女王弗许配给他。后来,王弗成为了苏轼的妻子,常常为苏轼“红袖添香夜半读”。
可惜的是,王弗和苏东坡一起生活了十一年就病逝了。王弗离开十年后,苏轼在山东密州任太守时,仍对王弗念念不忘。他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催人泪下,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一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现在,在“唤鱼池”的池畔,有苏东坡和王弗的塑像,他们注视着池水,似在回忆他们美好的爱情故事。
苏轼的妻子王弗简介
本文2023-10-14 10:03: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