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博学人士进。(关于古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2收藏

请博学人士进。(关于古书),第1张

中国文学

一,先秦

1,神话

盘古开天,女娲(wa)补天,后羿(yi)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黄帝战蚩尤等

2,散文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

历史散文:《左传》(《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名篇有《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秦晋淆之战》等等《战国策》名篇如《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国语》同为国别史,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为西汉刘向编订

诸子百家散文: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老子:李耳,字伯阳,又字聃(da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墨子:名翟(di),墨家学派创始人著《墨子》53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是《孟子》中的名篇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思想家,著有《庄子》,主要有《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

荀子:名况,又名荀卿,孙卿著有《荀子》,《劝学》是书中的名篇

韩非子:荀子学生,法家,著《韩非子》,《五蠹》是书中名篇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诗歌

《诗经》:相传为孔子编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诗经》较有名的篇章有《关睢》《鹊巢》《静女》《君子于役》《硕鼠》《蒹葭》《鹿鸣》《伐木》《采薇》《氓》

《楚辞》: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名平,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离同罹(li)遭受骚,忧患屈原还创作了《九歌》(共11篇)《九章》(共9篇)《天问》《卜居》《渔父》《招魂》等《离骚》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先河其中名篇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思美人》和《橘颂》等等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二,两汉

1,散文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司马迁:字子长,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本纪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五修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层社会著名人物的事迹;表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刘安:《淮南子》

枚乘: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司马相如: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班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东方朔:《答客难》

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

2,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

1,诗歌和散文

三曹:曹操(字盂德),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

曹操即魏武帝,作品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苦寒行》等等其中《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两诗非常有名曹丕即魏文帝,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曹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玉林,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大诗人,田园诗派开山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

鲍照:南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乐府《拟行路难》等

其他有:左思《三都赋》,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e)《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李密《陈情表》,郦道元《水经注》,萧统《昭明文选》

2,文论

陆机:西晋文学家,其《文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刘勰:南朝文学理沦家,《文心雕龙》是古代一部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

钟嵘:南朝文学批评家,《诗品》对自汉至梁一百多位诗人作品进行了评论

3,小说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内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名篇

轶事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有《新亭对泪》,《周处》等名篇

四,唐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初唐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贺知章《回乡偶书》传诵很广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主要诗作有《古风》多首,《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关山月》《静夜思》《子夜吴歌》《秋浦歌》《梦游关姥吟留别》《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四首等等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诗圣"诗风沉郁,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诗作有《望岳》《兵车行》《饮中八仙歌》《丽人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具咏怀五百字》《春望》《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曲江》二首,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登楼》《秋兴》八首等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要诗作有《卖炭翁》《观刈麦》《杜陵叟》等两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非常著名

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除了诗作之外,还写过传奇《莺莺传》,为后世名剧《西厢记》的源头

王维:人称"诗佛",较为著名的诗作有《山居秋瞑》《观猎》《使至塞上》《秋夜独坐》《鹿柴》《竹里馆》《鸟鸣涧》《山中送别》《山居秋暝》《杂诗》("君自故乡来")《相思》《九日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主要诗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和岑参齐名,称为"高岑",主要诗作有《燕歌行》《营州歌》《塞上听吹笛》等等岑参主要诗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王昌龄,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主要诗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芜蓉楼送辛渐》等等王之涣有《登鹳雀楼》

小李杜:李商隐,字义山,多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等均为名篇杜牧(字牧之),以写七绝著名,写景抒情,清丽生动,如《泊秦淮》《秋夕》《清明》《仙行》《赤壁》等均为名篇,著有《樊川文集》

诗中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品有《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字子原,又称柳河东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永州八记》等其中《永州八记》中有为散文名篇,著有《柳河东集》

李璟:五代南唐中主,与其子李煜即李后主并称为"南唐二主"李煜在古代诗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突破李煜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等

其他: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讨武曌(zhao)檄》都是名篇唐人传奇:陈鸿《长恨歌传》,李朝威《柳毅传》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

1,诗歌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流派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称"三苏"诗作有《题西林寺壁》《赠刘景文》《望湖楼醉书》《夜泛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等;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赋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等

苏辙:苏轼之弟,较有名的散文作品有《黄州快哉亭记》等

黄庭坚:北宋诗人,号山谷道人,人称黄山谷主要诗作有《秋怀二首》《云涛行》《题阳关图二首》等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流派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著有《牙章集》代表作品有《雨霖钤》("寒蝉凄切")《望诲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等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杰出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代表作品有《点绛唇》("蹴罢秋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周邦彦:北宋词人,著有《片玉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著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集》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人称陆放翁,是中国古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今存九千二百多首诗歌著有《剑南诗稿》代表作品有《金错刀行》《关山月》《感愤》《书愤》《登赏心亭》《枕亡偶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忆昔》《沈园二首》《示儿》等

辛弃疾: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和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干树")《清平乐》("绕床饥鼠")《破陈子》("醉里挑灯看剑")《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等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代表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仃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外,宋朝较重要的作家还有晏殊,晏几道,察观,范成大,杨万里,陈亮等人岳飞的诗词《满江虹》《小重山》及朱熹的诗歌《观书有感》《春日》也较著名

2,散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宗师,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朋党论》《秋声赋》等等,有《欧阳文忠公集》

王安石:字介甫,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盂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勇佑集》,代表作品《管仲论》等苏辙,字子由,著有《栾城集》;曾巩(字于固),著有《文丰类稿》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代表作品为散文《岳阳楼记》,诗词《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等

宋人话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

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字仁甫,名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

关汉卿:号一斋,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凋风月》《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等

马致远:字竿里,号东篱,名作有《汉宫秋》《岳阳楼》《青衫泪》等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十分著名

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十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的《赵氏孤儿》,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冯梦龙的《精忠魂》,盂称舜的《娇红记》,李玉的《精忠谱》,方成培的《雷峰塔》

元代较著名的作家与作品还有:王实甫《西厢记》,纪君样《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石君宝《秋胡戏妻》

七,明清

1,小说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红楼梦》:曹雪芹,名沾,号雪芹,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以贾,林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三言二拍":明代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聊斋志异》:作者清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

吴敬梓:《儒林外史》

四大谴责小说: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行记》,曾朴《孽海花》,刘鹗(字铁云)《老残游记》

2,戏曲

汤显祖:戏曲家,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五种《还魂记》中的《牡丹亭》非常有名

洪升: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长生殿》

孔尚任: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桃花扇》

3,诗文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

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

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方苞:字凤九,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文章比较有名

姚鼐,字姬传,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代表作品有《游泰山记》,《游媚笔泉记》等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纪昀:即纪晓岚,清大学者,著有《阅微堂随笔》,其中《南皮许南金》《河中有兽》等篇较为有名

4,诗歌理论流派

前七子: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后七子: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公安派:明以"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文学流派,标举"性灵"

唐宋派:明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散文流派,在前后七子之间,反对"文必秦汉",提倡"唐宋八家"古文该派古文流畅平易,著名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其他: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有:黄宗羲,著有《明儒学案》等书,文章《原君》,《柳敬亭传》较为有名王夫之,即王船山,著有《船山遗书》,文章《桑维翰论》较为有名顾炎武,号亭林,著有《日知录》一书,文章《与友人论学书》较著名

晚请有:龚自珍,文章《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诗歌《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较为有名林则徐,所撰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非常有名

其中(席方平),(促织),

八,近代(1840—1918)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

王国维:字静安,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九,现代(1919—1949)

1,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 ,《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此外,还有叶圣陶《倪焕之》,钱钟书《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2,诗歌散文戏剧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为诗集《女神》,有剧本《屈原》《虎符》《高渐离》等

曹禺:《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还写有《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

此外还有夏衍《包身工》,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冰心《寄小读者》《小桔灯》,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

十,当代(1949—2000)

当代小说:周立波《暴风骤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杨沫《青春之歌》,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柳青《创业史》,古华《芙蓉镇》

其他名家:刘绍棠,王蒙,路遥,张杭杭,王安忆,贾平凹

当代诗歌散文戏剧: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吴伯萧《北极星》,杨朔《茶花赋》,秦牧《花城》,刘白羽《长江三峡》,舒婷《致橡树》

外国文学

冠代奇才,志图中夏是指诸葛亮有雄才大略的意思。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所创造的军事及政治奇迹不胜枚举,若无他的帮助,三国鼎立的局势或许很难形成。而在诸葛亮临终前,设下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这一计谋究竟有着何种高明之处?为何诸葛亮会设下如此计谋呢?

早年期间,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挚邀请下,诸葛亮终于决定出山,对刘备加以辅佐。凭借着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势力范围不断扩张,最终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

虽在与曹魏及东吴抗争的过程中,蜀汉也曾遇到过许多坎坷,可诸葛亮却总能化险为夷。然而,世人皆逃不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在第五次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因身体原因病倒于前线战场之上。

当时,为了能够保证蜀国的安全,诸葛亮以七星灯阵法为自己续命,若是此次续命能够成功,诸葛亮便能再活十年时间。可令诸葛亮未曾想到,在七星灯阵最后一日时,军中将领魏延不慎在禀报前线消息的过程中扑灭了七星灯,这也代表着诸葛亮的续命大法未能获得成功。

翌日,诸葛亮离开人世,在其临终前,曾表明自己的丧事要一切从简,此外,在选定埋葬地时,诸葛亮也表示: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当时,诸葛亮的这一要求令许多人感到不解,可基于对诸葛亮的尊重,刘禅并未坚持为诸葛亮大操大办,而是依照着诸葛亮的嘱咐,以极简之礼为其下葬。葬礼结束后,刘禅找来四位负责抬棺的壮汉,并要求他们抬着棺材朝南边走去,直至绳子断裂后,再将诸葛亮的棺椁葬于绳断之地。

郦学·隋唐至北宋时期《水经注》的作用与流传情况

《水经注》自北魏延昌四年(515)完成后,北方历经战乱,洛阳数遭兵燹,这部巨著有多少手抄本流传,我们不得而知。从《隋书·经籍志》 中录有《水经注》,作四十卷,我们推知,直至唐贞观初年,该书一定有一些手抄本传世,而且内容都保存完整。虞世南在隋大业中任秘书郎时所作的 《北堂书钞》里,就收入了《水经注》不少资料。在唐开元初年玄宗令徐坚等人编辑的《初学记》里,也收入了《水经注》的一些资料。后来杜佑著 《通典》、李吉甫编《元和郡县图志》,都曾引用过大量的郦《注》记载。这说明,当时朝廷的藏书库中藏有《水经注》抄本。唐末,陆龟蒙自称:“《水经》、《山疏》不离身。”龟蒙只当过几任小官,基本上是一个普通文人。他能随身携带《水经注》,这说明该书的手抄本在民间已经很多了。

北宋初期,《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录入《水经注》大量的资料,这说明,朝廷内府书库内仍藏有《水经注》抄本,而且卷帙完整。此后手抄本越来越多,私人收藏的不少。例如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中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他读《水经注》甚为认真,在《石钟山记》一文中,他不仅引用了郦《注》记载,而且还对郦《注》进行了评论。不久,《水经注》的木刻本出现,最先是成都府学宫刊本,其次是元祐刊本,后来又出现了许多其它刻本。尽管这些民间的手抄本和公、私刻本都存在问题,但是,他们对《水经注》广泛传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北宋末年,由于宋金战争,开封被金人攻破后,遭到洗劫、焚烧,朝廷内府书库所藏的许多善本书,其中包括《水经注》的佳本,都亡失了,只剩下一些民间和地方的抄本、刻本。而这些抄本、刻本不仅都存在错误、遗漏,而且彼此不尽相同。这是后来产生“郦学” 的原因之一。

在隋代,《水经注》未受重视。在唐前期,颜师古、魏王泰、太子贤、司马贞诸人都不甚重视其书,杜君卿且大加讥弹,谓《水经注》为僻体。直到中期,它才受到比较普遍的重视。至宋,乐史、宋敏求才把《水经注》视为要典,又至王伯厚、胡身之,始奉为准则。至此,《水经注》的作用和影响,才真正扩大开来。

从隋至北宋时期,学者们对《水经注》都没有进行研究,只不过是剪辑它的各种资料而已。其中有的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收入各种类书,如隋《北堂书钞》、唐《初学记》、宋《太平寰宇记》、《书叙指南》等;有的摘取其中有关记载,作为其他著作的注释,如唐初司马贞作《史记·索隐》,章怀太子贤注《后汉书》等;有的把郦《注》资料按地区分类,录入全国地理总志或其他地理书中,如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晏公类要》,宋敏求的《长安志》、《元丰九域志》等。虽然如此,但是,《水经注》通过唐、宋这些名家对名著的注释与应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经注》的作用与价值因此日益提高。因此,后来很多学者越来越重视《水经注》。这是产生郦学的第二个原因。

1 古代文言文的向是什么意思

〈名〉 1 (象形从宀( 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2 同本义 [the window facing north] 向,北出牖也——《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3 泛指窗户 [window] 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齐民要术》 刮楹达乡(向)——《礼记·明堂位》注:“谓夹户窗也” 启牖乡(向)如初——《仪礼·士虞礼记》 4 方向;方位 [direction] 明利害之向——《国语·周语上》 东向驰去——明· 魏禧《魏叔子文钞·大铁椎传》 5 又如:风向;反向;去向;山向;向前(犹将来) 6 过去,往昔[past;before] 向也不恕而今也恕,向也虚而今也实——《庄子·山水》 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导,引导,渡水)——《吕氏春秋·察今》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便扶向路 向吾不为斯役(假使过去我不当这个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向察众人之议——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向之噌吰——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又如:向道(原以为);向年(往年) 8 从来,向来 [always;all along] 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三国演义》 9 又如:向料(一直认为);向蒙(一贯承蒙) 10 刚才 [just now] 向见年 人自水边小径去矣——《金史》 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史记·华佗传》 比向日不同——《西厢记》 11 又如:向年(往年);向事(往事);向来(表示时间上过去不久) 12 姓如:向平(东汉高士,隐居不仕,子婚嫁既毕,遂漫游不知所终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动〉 1 面朝、面对跟“背”相对 [face] 见剑向己——《左传·定公十年》注 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向灯向火(喻看法各一);向暖(晒太阳);向炎乞儿(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之徒) 3 趋向,亲近 [revere] 何故欲向汉?——《史记·班超传》 向于时夏——《书·多士》 4 又如:向化(归顺教化);向服(仰慕佩服) 5 爱;偏爱;偏袒 [be partiql to;side with] 不妨事,你你向着俺哩!——《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剧三》 6 又如:向顺(偏向;偏袒) 7 往,去 [go] 闲向溪边磨巨斧——《水浒全传》 8 又如:向寓(以往借宿) 〈介〉 1 朝着 [to;toward]如:向日(明日;第二天);向前(未来);向开(以外;以上);向着(朝着,对着) 2 从;在 [from] 向那御屏风背后,转出一大臣——《水浒传》 〈连〉 1 假设;如果 [if]如:向令(假如);向若(假如);向非(假若不是) 〈助〉 1 用于“争”、“怎”、“争奈”、“如何”一类词语后,起加强语气作用 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法曲第二》 〈动〉 1 [在乡专称行政区域后,便造“向”字表示]对着,面向 [face to]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易·随》 戒六神讣浑向服——《楚辞·惜诵》注:“对也” 请席何响——《礼记·曲礼》注:“面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史记·项羽本纪》 2 奔向;趋向 [go straight towards;head for] 向方略——《荀子·仲尼》 军以向宛洛——《三国志·诸葛亮传》 直下襄阳向 洛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已向荆州——《资治通鉴》 3 又如:向清虚(奔向高天喻得到幸福) 4 接近;临近 [be close to] 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花二首》 5 又如:向中(谓近午比喻鼎盛时期);向早(凌晨) 1 旧时,以往 [before;formerly;in the past] 曏,不久也从日,乡声——《说文》 曏役之三月——《春秋传》 曏谓往时也——《桂苑珠丛》 曏者,吾子辱使某见——《仪礼·士相见礼》 2 又如:向日;向之豪气何在? 3 [副]∶明,表明 [clearly;indicate]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庄子·秋水》。

2 “往”字在古文中有哪几个意思

往:

1,去,到······去,与“来”、“返”相对。屈原《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反:返。(往往):1,处处。班固《西都赋》:“神池灵沼,往往而在”。2,常常。杜甫《饮中八仙歌》:“醉中往往爱逃禅”。

2,过去,从前。《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战国策•秦策一》:“臣敢言往昔”。特指,死、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君”。居:活着的人。

3,以后,以下。《周易•系辞下》:“过此以往,未知或知也”。

4,送去。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仆:谦词,我。少小:年轻时,小时候。一通:一份。

辨别:去与往:在上古,“去”是离开的意思。例如,“去秦”,是离开秦国,而不是到秦国去。而“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去”。并且目的地是明确的。

3 向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因为太多》。

注:“谓夹户窗也。” 启牖乡(向)如初。

——《仪礼·士虞礼记》 方向;方位〖direction〗 明利害之向。——《国语·周语上》 东向驰去。

——明·魏禧《魏叔子文钞·大铁椎传》 又如:风向;反向;去向;山向;向前(犹将来) 过去,往昔〖past;before〗 向也不恕而今也恕,向也虚而今也实。——《庄子·山水》 向为身死而不受。

——《孟子·告子上》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

导,引导,渡水。)——《吕氏春秋·察今》 寻向所志。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便扶向路。 向吾不为斯役。

(假使过去我不当这个差)——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向察众人之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向之噌吰。

——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向道(原以为);向年(往年) 从来,向来〖always;allalong〗 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三国演义》 又如:向料(一直认为);向蒙(一贯承蒙) 刚才〖justnow〗 向见年 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金史》 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史记·华佗传》 比向日不同。

——《西厢记》 又如:向年(往年);向事(往事);向来(表示时间上过去不久) 姓。如:向平(东汉高士,隐居不仕,子婚嫁既毕,遂漫游不知所终。

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向 xiàng 动 面朝、面对。跟“背”相对〖face〗 见剑向己。

——《左传·定公十年》注 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眈眈相向。

——《聊斋志异·狼三则》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向灯向火(喻看法各一);向暖(晒太阳);向炎乞儿(近火取暖的乞丐。

比喻趋炎附势之徒) 趋向,亲近〖revere〗 何故欲向汉?——《史记·班超传》 向于时夏。——《书·多士》 又如:向化(归顺教化);向服(仰慕佩服) 爱;偏爱;偏袒〖bepartiqlto;sidewith〗 不妨事,你你向着俺哩!——《元曲选·武汉臣·老生儿剧三》 又如:向顺(偏向;偏袒) 往,去〖go〗 闲向溪边磨巨斧。

——《水浒全传》 又如:向寓(以往借宿) 向 xiàng 介 朝着〖to;toward〗。如:向日(明日;第二天);向前(未来);向开(以外;以上);向着(朝着,对着) 从;在〖from〗 向那御屏风背后,转出一大臣。

——《水浒传》 向 xiàng 连 假设;如果〖if〗。如:向令(假如);向若(假如);向非(假若不是) 向 xiàng 助 用于“争”、“怎”、“争奈”、“如何”一类词语后,起加强语气作用 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

——《法曲第二》 向 向 xiàng 动 〖在乡专称行政区域后,便造“向”字表示〗对着,面向〖faceto〗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易·随》 戒六神讣浑向服。

——《楚辞·惜诵》。注:“对也。”

请席何响。——《礼记·曲礼》。

注:“面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史记·项羽本纪》 奔向;趋向〖gostraighttowards;headfor〗 向方略。——《荀子·仲尼》 军以向宛洛。

——《三国志·诸葛亮传》 直下襄阳向洛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叱牛牵向北。

——唐·白居易《卖炭翁》 已向荆州。——《资治通鉴》 又如:向清虚(奔向高天。

喻得到幸福) 接近;临近〖becloseto〗 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花二首》 又如:向中(谓近午。比喻鼎盛时期);向早(凌晨) 向 曏 xiàng 名、副 旧时,以往〖before;formerly;inthepast〗 曏,不久也。

从日,乡声。——《说文》 曏役之三月。

——《春秋传》 曏谓往时也。——《桂苑珠丛》 曏者,吾子辱使某见。

——《仪礼·士相见礼》 又如:向日;向之豪气何在? 〖副〗∶明,表明〖clearly;indicate〗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庄子·秋水》 向背 xiàngbèi 〖supportoroppose〗赞成和反对;同意和反对 这件事的成败取决于人心向背 向导 xiàngdǎo 〖guide〗领路人 向火 xiànghuǒ 〖warmoneselfbyafire〗[方言]∶烤火;取暖 当日雪下得越大,周氏在房中向火。

——《警世通言》 向来 xiànglái 〖always;allalong〗∶一贯如此 〖earlier;before〗∶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向例 xiànglì 〖custom〗以往的规则;惯例 飞云向例的脾气,一看见女人就把什么都忘了。——《彭公案》 向慕 xiàngmù 〖adore〗向往仰慕;倾慕 向暮 xiàngmù 〖almostevening〗傍晚 向盘 xiàngpán 〖pass〗即罗盘。

因用以定方向,故名 向前 xiàngqián 〖earlier;before〗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向日 xiàngrì 〖informerdays〗往日;从前 向日所议非小女,原是舍甥女。

——《玉娇梨》 〖tosun〗∶朝着太阳;面对太阳 向日葵 xiàngrìkuí 〖sunflower〗向日葵属(Helianthus)的一种植物。一年生,茎很高,圆盘状头状花序,常朝着太阳。

种子叫葵花子 向荣 xiàngróng 〖flower;thrive;prosperous;growluxuriantly〗滋长茂盛 木欣欣以向荣。——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向善 xiàngshàn 〖dogoodturns〗指助人为乐,做对他人有益的事 一心向善 向上 xiàngshàng 〖up;upward〗 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

4 适 古文作为往的意思的句子

1 到。去 “适彼乐土”

2 女子出嫁 “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

3 适合 “以适于时也”

4 满足 “以适其欲也”

5 恰好 “(刘备)适与羽(关羽)船会”

6 刚才 “王适有言。”

7 音di(阳平)正妻 “此必适妾将有争宠”此义后化为“嫡”

8 音di(阳平)专主、主张 “故贤君之治国也,适于不乱之术”

9 音zhe(阳平) 责备 “人不足与适也”

10 音zhe(阳平) 流放或贬职 “又以适去” 又作“谪”

注意:以上意义均是古字适(商+走之)简化而来。古籍中的“适”读kuo(去声),是|“迅速”的意思。如“南宫适出”。读简化版的古籍当然只能读到“适”,读不到“适(商+走之)”。

1、《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3、《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4、《牡丹亭》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5、《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请博学人士进。(关于古书)

中国文学一,先秦1,神话盘古开天,女娲(wa)补天,后羿(yi)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黄帝战蚩尤等2,散文四书五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