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第1张

如果让我评价隋炀帝杨广,我感觉他是一个想要“努力做好一位皇帝”的人!隋炀帝真的很优秀,也很努力,但是却不太适合当一个皇帝!我们纵观他的生平可以得出结论。杨广,公元569年生人。604年登上皇位,在位14年,大业十四年(618年)被叛军缢杀,结束了劳累的一生。为什么说是劳累的一生,我们从他的国号就可以看出——大业。很显然,隋炀帝是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而且他确确实实也做了很多的大事,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皇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地方解读隋炀帝为什么没有做好这个皇帝!

隋朝终止了中原大地594年的战乱

正常我们学历史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从秦开始,这八个朝代是一统的朝代,那么我们单单说一下汉到隋的历史。……东汉、三国、曹魏、西晋、东晋、南北朝、十六国——隋!也就是说隋朝终止了这五百多年的战乱、此刻的隋炀帝杨广接过父亲隋文帝手中皇位的时候,中原大地才刚刚平静下来,若是按着如此稳定的发展,隋朝必不可能灭亡,但是隋炀帝没有。他太急于成就一番大业,通俗讲,就是步子迈的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脾气太过暴躁,不是当皇上的最佳性格

隋炀帝杨广虽然聪慧,十三岁就是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后担任武卫大将军,屡立奇功。镇守江南期间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虚谨慎,活脱脱一个大好的有为青年啊。不过这些都是装出来的假象,先后“因色弑父”,逼死大哥杨勇,幽禁弟弟杨秀等等。可谓是无毒不丈夫,也由此证明了杨广的铁血手腕,最是无情帝王家啊!这些做皇帝的手段杨广都有,但是唯独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点,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但是还需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第二的李世民就深得此中意味,最后不也得个盛世大唐,万朝来贺的称号?杨广啊,就是太作了!

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杨广继位后,大业元年迁都洛阳,并重建洛阳城于大业二年建好。大业三年,杨广颁布《大业律》,改度量衡,改管制,这是能改的就改啊!修建运河整民工十万,大业四年又征发民工百万。同年,出兵吐谷浑,隔年灭吐谷浑。

同时继位期间还征讨契丹,攻打琉球,三征高丽句。多线发展,同时开花,杨广也只是一个凡人,哪有这么多精神和能力去面对如何众多的战时,况且隋朝还并不算是一个成熟的朝代,各方面还在建设中,所谓幼虎岂能咬死群狼?这也是奠定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杨广的重大贡献

毫无疑问,科举制度!“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一纸诏书,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科举制,从此社会最底层的人多了一条出路,这是为中国古代几千万莘莘学子开创的通天大道啊!

杨广在登基前就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后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为我国古典文集的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儒释道,三教,在杨广在位期间也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杨广是一个诗人,《全隋诗》共收集其诗40余首。《春江花月夜》《饮马长城窟》《野望》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这位努力想做一个皇帝的诗人口中。杨广是一个将军,亲上塞外,远征辽东,一生南征北战。

李世民曾说“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是啊,若是杨广能安稳些,岂能倾败!然而,历史始终是由胜利者编写的,在胜利者的书本里,杨广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本该做文景的活,却干了武帝的事,这大概就是隋炀帝吧!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答案:隔场帝大业三年开科考试在《明史·礼志一》中有记载。

解释:《明史》是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命令编纂的一部官修正史,全书共322卷。其中,礼志一记载了明代科举考试的历史和制度。在其中,有关于隔场帝大业三年开科考试的相关内容。

拓展:隔场帝大业三年指的是明代皇帝朱厚照(即隆慈皇帝),他在1507年(大业三年)曾经在南京举办过一次特殊的科举考试,即隔场科举。该考试因为在不同场所举办而得名,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官员的才干和能力,尤其是贪污腐败问题。隔场科举历时数月,考试难度极高,参加者不限于官员,还包括平民百姓和僧道。据史书记载,此次考试共有近万人参加,但只有十余人通过考试。

真实的杨广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只是没有处理好建功立业与民生的关系。

杨广在位期间、修京杭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科举、重开丝绸之路等都是影响中国千年发展历史的大事件,但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

杨广是隋朝的末代皇帝,被唐代史官和后世演绎抹黑的程度较多。中国封建社会一般继任王朝都会抹黑前朝皇帝统治残暴、无能、昏庸等,以衬托继任的合法性和笼络民心。

扩展资料:

中央名族大学历史学教授蒙曼对隋炀帝的评价: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确实,隋炀帝有功,但是无德。

所谓无德,就是不识人君之大体,不知道君、臣、民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关系。也就是内圣不足吧。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事实上,正是因为隋炀帝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业绩,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会有滥用民力的行为,才会有最终的失败。

帝王这种形式的纵欲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追求个人享乐所带来的灾难。

-杨广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殷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竟流落而终。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不及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现存词六十余首。后人集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在封建时代,一个读书人即便有好的文才,若接连不断地得罪了上级,那他青云直上的希冀恐怕就会被无声无息地取消了。这可真是令人深感悲哀的事情。晚唐时期的著名诗词作家温庭筠,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他少年时期便已天才雄赡,词气英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成数万字的文章,却丝毫不觉得费力。他只要把手交叉着调弄了八次,一首声情并茂的七律诗便出来了。但只是很可惜,他在考场里的出色表现只能当“枪手”而代人捉刀——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里常说的代考者的“发轫”吧,而他自己却始终是那么不如意。只是他的文名委实太大了,以至于连爱好写诗的宣宗皇帝,因想不出拿什么来对“金步摇”时,遂想要让这个还考不取进士的温庭筠来对;温当即就对以“玉条脱”,宣宗也不得不佩服他这敏捷的才思了。针对“白头翁”,温庭筠就来个“苍耳子”;这对仗也极工稳,所以自然又引来了人们的一片赞叹之声。

替换高清大图

而温却是一个性格放荡不羁的人,为此,他给自己后来的生活添了许多麻烦。在一个冬日里,天色比较阴暗,爱好微服出行的宣宗跟温庭筠在一个旅馆里凑巧遇上了,但他俩当时互不认识;温比较傲慢,而且还带有戏谑的口吻问宣宗:“您不就是当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吗?”在得到否认后,温又继续问询:“那么,您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人吧?”对温所涉的一众小官,宣宗只得说道:“皆非也!”回宫后,宣宗心里实在觉得不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温贬谪到了方城当县尉去。为此,给他送行的一群诗友都为之深深叹息;在大家为这次送行所做的诗里,诗人纪唐夫的七律诗是写得较好的,其诗云: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尽绿醹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事实上,温庭筠在冒犯皇帝被贬谪到远方任小官之前,他还得罪过时任宰相的令狐绹,致使他受到疏远,导致他的仕途尤其蹭蹬不堪。

当时,宣宗爱好听那些漂亮的宫女歌唱《菩萨蛮》词,但文墨有限的名宦之子、宰相令狐绹便把这事儿交给了温办理。温把词写好并让令狐呈献给皇帝后,当即就得到了赞赏。令狐原本吩咐过温不要把这代作词的实情“捅”出去,结果温还是给捅了出去。这样一来,觉得自己的老脸无处可搁的令狐绹不觉大怒,从而就疏远了温;使温在考进士时受尽磨折。但温毕竟是很有才华的,后来令狐仍向他咨询一些事情。谁知温又慢条斯理地拿令狐开玩笑,说大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南华经》里便可找到;要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嘛,所以相公在治理国家大事之余,也不妨多看看些书。这话更是惹恼了令狐绹,从而他就不再理会温了。所以温在诗里就写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的句子,用来表明他自己的深沉慨叹,但于事却已无补了。

到了懿宗咸通七年(866年),仕途上略微有些起色的温庭筠,出任选拔秀才的主考官。由于自身深受进士考试的一再打击,所以他对那些贫寒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很能照顾,极力予以荐拔。但他的官也就仅仅做到国子助教而已,后来他却又不幸流落而死。这可真要令人为之洒上一掬同情之泪了!

隋炀帝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皇帝,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启蒙人。

隋炀帝的《神伤赋》 

方其为储贰,用智固已谲。 及夫据大器,为谋抑何逆。 龙舟及凤{榻木换舟},无岁不游适。 离宫与别殿,快意事*佚。 置酒燕要荒,会者三十国。 紫舌与黄支,无所不臣服。 亲驾两征辽,方且肆穷黩。 群盗遂蜂起,土地日紧蹙。 惛犹不知悟,愎谏辄诛戮。 肘腋俄变生,兵刃交于目。 不肖孰甚焉,身亡而国覆。 长相思,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著地吹,残花离上技。 得宠疑,失宠疑,想象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 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万枝。 思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还创立了中国科举制制度来选拔读书人,用三省六部制管理官员都给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如果让我评价隋炀帝杨广,我感觉他是一个想要“努力做好一位皇帝”的人!隋炀帝真的很优秀,也很努力,但是却不太适合当一个皇帝!我们纵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