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学位可用医古文代替外语考试,对于医学生来说外语重要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中医专业学位可用医古文代替外语考试,对于医学生来说外语重要吗?,第1张

在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及到,为了能够适应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如今可以在申请中医专业学位的时候用医古文代替外语考试。这是一种创新,也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当然这是针对于申请中医专业学位的人来说的,对于大多数医学生来说,学习外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改变的。

我国的医学科研水平说不上是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最顶尖的医学杂志也不是出自我国,所以医学生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时候,更多需要参考外国的文献,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尤其是一些顶尖的医学期刊,更是需要有深厚的英语文化背景和能力。所以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是相关重要的,这对于科研以及加强自己的学术能力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医学生来说的。如果需要从事中医药的研究,那么使用医古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医药很多典籍都是用古文写的,想要能够读懂这些古籍,比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用医古文来代替外语考试,是一种创新,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不能够生搬照套,而是要去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进行研究和改革,我想这也是国务院办公厅颁布这项措施的出发点。

无论是外语也好,医古文也好,最终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研究,从而给人类造福。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去关注学习怎样的语言,而是关注最终取得的成果,因为这才是能够惠及到全人类的,对于全人类最有帮助的。语言终究只是知识的载体。

1《中医基础理论》2《医古文》(如果对古籍有兴趣就学)3《中药学》4《中医诊断学》5《方剂学》6《伤寒论》7《内经选读》8《温病学》,还有内外妇儿各科等。学习中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为一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祝你成功。

  《医古文》是一本书的名字,为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供中医药高职高专、成人教育使用。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从编写大纲到最终完成本教材经过了数度寒暑。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医古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同时,通过医古文课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领悟中医药学的精髓,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学好中医药学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古代文言文。为了读懂这方面的文言文,还要学习一些与密切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因而医药学古文与之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便是医古文的主要内容。医古文是中医药学基础的基础。《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七年制及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

  教学旨在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已有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古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断句、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著课程与毕业后研读古代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同时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争取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医古文精髓,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并进而提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求有益于实现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医生气质形成,为其将来从事中医药临床或其他各种医疗卫生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本课程以“医古文”为主干,构建成融合医古文(文选)、中医古汉语通论、中医古籍注释纲要、中医文献学等课程的中医特色系列课程,并配合古代汉语选读、中国古代名著赏析、古代诗歌概要等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促进学业素质不断提高

  医古文课程简介 一、“医古文”学科的性质与作用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至今均为古文撰成,中医药学本身又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如欲“通经致用”,自必深通古文和传统文化。因此,就性质与作用而言,“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的语言文字以及文献、文化问题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兼工具课,是对中医药类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传统语言文化终身教育的主要课程。学习、掌握和运用医古文的知识与方法,培养并提高医古文的水平,对于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传统语言文化修养和综合业务素质,进而不断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古籍、促进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都有着非常切实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医古文”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就广义而言,医古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员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直接阅读、理解、解释以及研究中医药古籍的文辞义理并正确应用之。就狭义而言,是使学员在学习之后,能够借助工具书直接阅读、理解、解释中医药古籍的语言文字问题及其义理并能够进行断句、标点与语译。本大纲以狭义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为准。基于本课的性质和作用,“医古文”还兼有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目的与任务。 三、“医古文”的教学内容 “医古文”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而确定的。就体系结构而言,分为“文选”、“基础知识”和“练习”三大部分。其中的“文选”,按照性质,分为医学文选和与医学有关或关系密切的文选;按照内容及其时代,分为“医家传记”、“医籍序文”、“医事论文”、“医学论文”等。文选的教学,以字、词、句、意的语言文字知识及其义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主,目的在于使学员积累必要的医古文感性材料并培养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九章(九大类),即:工具书、汉字、词汇、语法、修辞、训诂、句读、语译、文化常识。这些内容的教学,以兼顾体系、突出重点为原则,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练习”是针对性较强的实训,目的在于加深所学每一篇章的内容与要点,培养学员具有正确解释词语、断句与语译等能力。 四、“医古文”的教学要求 通过大纲规定内容的学习,学员应达到以下水准: 1、能够认识繁体字,写出其相应的简化字。 2、能够辨识文选中的通假字、古字与异体字,写出其相应的本字、今字与正体字; 3、能够准确解释文选中的字词特别是常用词(含单音词、复音词、多音词、成语典故等)的形、音、义; 4、能够解释文选中的各种特殊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 5、能够正确理解医古文的文句、段、篇的意义; 6、理解“基础知识”中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方法,用以解释有关问题; 7、能够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较为准确、通顺地语译古文; 8、能够较准确地为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段落断句; 五、“医古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1、由于文选是医古文的活性材料,理论乃是从对它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均应以文选为主,以基础知识为辅,将重点放在词汇的正确解释与常用词的积累上,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课文进行正确语译和对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段落进行正确的句读; 2、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员的实际,文选和基础知识应合理地交叉进行;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精讲精读、勤练多练; 4、辨字、释词、析句(含句读)、解意(含语译)是构成阅读、理解及研究医古文之能力的四个主要环节,所以教和学都要围绕这四个环节进行; 5、在文与理、文与医的关系上,原则上以文为主,兼顾理、医,以体现医古文的专业基础性质和工具作用。教师和学员亦应根据医古文的特点与博大精深的内涵,不断提高素质修养和道德修养; 6、为了切实弄通弄懂本课程的内容,学员还应作好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记录和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练习,并分类、分层、分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小结、中结和总结复习。 六、课时与学分 1、课时: 《医古文》课程的总学时目前为54~72学时:中西医临床专业为54学时,中医、针灸推拿、骨伤专业为72学时。 2、学分: 均按照标准办法计算,即18课时1个学分,则54课时为3个学分,72个课时为4个学分。 七、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 1、使用教材: (1)蒋力生主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医古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段逸山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古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2、参考教材: (1)段逸山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 (2)段逸山主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医古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3)张其成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医古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1出版的著作有:《古代医家列传释译》(个人专著)、《医古文通假字汇释》(个人专著)、《中医药古籍读校基础》(主编)、《中医药古文释译》(主编)、能忍则安(与郭永红合著)等。

2编写的校内教学参考书有:《医古文基础知识》、《医古文文选译释》、《医古文语法》、《医古文常识》等。

3发表的论文有:“《黄帝内经》百姓含义考”、“从古书对内外的使用探讨《内经》之名义”、“对何所的再探讨“、“以马王堆古医书补《汉语大字典》书证之不足”、“音韵与古医籍的读校之研究”等40余篇。

4主持的科研课题有: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重点科研项目“中医典籍故训汇纂”、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音韵与古医籍的读校之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马王堆古医书异文研究”等。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至今均为古文撰成,中医药学本身又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如欲“通经致用”,自必深通古文和传统文化。因此,就性质与作用而言,“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的语言文字以及文献、文化问题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兼工具课,是对中医药类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传统语言文化终身教育的主要课程。学习、掌握和运用医古文的知识与方法,培养并提高医古文的水平,对于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传统语言文化修养和综合业务素质,进而不断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古籍、促进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都有着非常切实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李亚军

李亚军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中医学院任教,1989-2004年任陕西中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主任、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中国语言文化教研室主任,2004年至今任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主任兼中医药文化研究室主任,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中医药特色文化”学科带头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省级医古文精品课程负责人、校级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委会评委、陕西省职称评委会评委、陕西省文献医史与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副主任委员、文化分会常委、文献分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医古文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杂志编委《中医药文化》。

中文名:李亚军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59年

职业:大学教师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

信仰:中共党员

代表作品:《中医药文化》

人物简介

李亚军,男,中共党员,1959年生,陕西西安人。陕西中医学院人文科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生涯

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陕西中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研究生、本科生等的医古文、中医国故学、古代汉语、中国诗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课堂教学200学时以上。教学中注重学术的功底、思维、方法、科研、人文素质和实践等的培养。能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各种集体活动,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举办中国文化和文学讲座,迄今已达1000学时以上。人文科学系成立以来,又面向全校师生,义务组织举办每周一次的、名为“人文大课堂”的大型学术活动。

科研方面勤奋努力,有颇深的学术造诣。截止2012年底,已发表学术论文40馀篇,独立及与他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6部,主持科研项目与课题十多项,各项科研经费600馀万元。

教材建设方面成就显著,担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医古文》主编、卫生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主编、全国中医师晋职考试指定教材《医古文》第二主编、陕西省卫生职称指导教材《医古文》第一主编,参编全国教材6部。

先后数十次被评为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陕西中医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党员,年终考核中曾十多次被评为优秀,2000年10月荣获陕西中医学院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03年被全校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2004~2012年连续被评为“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陕西中医学院十大名师”,2013年9月,作为第二参与者的陕西正大理论与实践科研项目《基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评为省社科联2012年度优秀成果奖,主编的卫生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被评为陕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