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大闸蟹的名人有哪些?
明代的李渔也是吃蟹名人,换作今天的话说,那就是吃蟹“达人”了。李渔食量大,遇上螃蟹更是如此,准确来说,是太好吃,欲罢不能,一次吃个二三十只都不在话下。但谁都知道,大闸蟹不便宜,哪经得这么吃呢?李渔是个有想法、有远见的人,为满足自己这一嗜好,他日日节省,攒了一笔蟹金,为的就是在秋天来临时,饱吃上几顿大闸蟹。他说,这是他的“买命钱”,可见他对大闸蟹是有多么痴迷。这在当时传为了佳话。
调鼎集 (酒茶点心编) (清)童岳荐编撰 张延年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1
调鼎集(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清)佚名编 邢渤涛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中国烹饪古籍丛书) (元)佚名编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2
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王利器疏证
王贞泯整理 邱庞同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4
齐民要术(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北魏)贾思勰撰 石声汉今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能改斋漫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吴曾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6
清异录(饮食部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陶谷撰 李益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醒园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化楠撰 侯汉初、
熊四智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食宪鸿秘(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朱彝尊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6
食宪鸿秘(气功.养生丛书) (清)朱彝尊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中国农书丛刊.综合之部) (明)王象晋纂辑 伊钦恒诠释 农业出版社 198511
山家清供(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宋)林洪撰 乌克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4
随息居饮食谱(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王士雄撰 周三金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8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小丛书) (清)王士雄撰 窦国祥校注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4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清)王士雄撰 聂伯纯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8
随园食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袁枚撰 周三金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宋氏养生部(饮食部分) (明)宋诩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0
素食说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薛宝辰撰 王子辉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10
吴氏中馈录
本心斋疏食谱(外四种)(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7
闲情偶寄
(饮馔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李渔撰 叶定国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2
先秦烹饪史料选注(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710
养小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顾仲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5
致富全书 孙芝斋校点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8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倪瓒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8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中国农史专题资料汇编) 陈祖槼、朱自振编 农业出版社 198111
中馈录(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清)曾懿撰 陈光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6
易牙遗意(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韩奕撰 邱庞同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49
饮馔服食笺
(《遵生八笺》之四)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巴蜀书社 198512
饮馔服食笺(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明)高濂撰 陶文台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55
饮食须知(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元)贾铭撰 程绍恩等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1
饮膳正要(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元)忽思慧撰 李春方译注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8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512
饮膳正要 (元)忽思慧撰 刘玉书点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6
饮膳正要(气功养生丛书) (元)忽思慧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7
菽园杂记(饮食部分) (明)陆容撰 王仁湘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升庵外集(饮食部分) (明)杨慎撰 曹竑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饮食绅言 (明)龙遵叙撰 陈光文注释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1
明末清初。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自幼聪颖,及长擅古文词。崇帧十年(1637年),考入金华府庠,为府学生。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
顺治八年(1651年),41岁的李渔搬家去杭州,后移家金陵,筑金陵“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年),复归杭州,在杭州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
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正月十三,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凌晨,这位奋斗一生、立志创新的老人与世长辞了。李渔死后,被安葬在杭州方家峪九曜山上,钱塘县令梁允植为他题碣:“湖上笠翁之墓”。
扩展资料:
李渔一生横跨明末清初,正是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由于科场失意,李渔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
在封建社会里,许多伟大的文化成就都是由这样的“落魄文人”创造的,即便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其脍炙人口的佳作也大多写在失意之地贬谪之时。
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李渔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对这两个聪慧的美人细心调教,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演出,收入颇丰,这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阶段,也是其文学创作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李渔
人民网——有意思的文人李渔(品味古籍)
上海那个我看过,我觉得,看上去比较舒服,最主要印刷好
浙江的没看过,倒是有个山西古籍出版社的,但没上海的那个好
如果要注释的,中华书局有个插图版的,你可以无视插图,纸张还有内容也都不错,不过插图版么,总会小贵几元
本文2023-08-03 17:42: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