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甘草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乌梅甘草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医门八法》卷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乌梅甘草汤 1 拼音

wū méi gān cǎo tāng

2 《医门八法》卷三 21 方名

乌梅甘草汤

22 组成

乌梅肉5个,甘草5钱。

23 主治

肝气有余,肝血不足,以致胃气痛者。

古籍中的乌梅甘草汤 《普济方》:[卷二百九泄痢门]诸痢

。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当归(焙)赤芍药干姜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一诸痢方治]治赤白滞痢方

焦)阿胶(半两蛤粉炒去粉)上细末。每服半钱。乌梅甘草汤调送下。乳食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宋不详公

《济阴纲目》:[卷之四虚劳门]治传尸劳

前膏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乌梅甘草汤下,无时。獭肝丸治妇人骨蒸劳热,体瘦烦疼,不

《妇科玉尺》:[卷六妇女杂病]附录前人效方

(各二两)麝香(五钱)用前膏捣丸。每三十丸。乌梅甘草汤下。不拘时。《妇科玉尺》清沈金鳌公元1644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五·脾胃部]积块瘕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山甘草 21 山甘草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使用注意 26 化学成分 27 山甘草的药理作用 3 《辞典》·山甘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山甘草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味 38 功能主治 39 山甘草的用法用量 310 附方 311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山甘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山甘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山甘草 1 拼音

shān gān cǎo

2 《中医大辞典》·山甘草

山甘草为中药名,出自《闽南民间草药》[1]。

21 山甘草的别名

野白纸扇、白蝴蝶、凉藤[1]

22 来源及产地

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f.的茎叶。分布长江以南各地[1]。

23 性味

甘、微苦,凉[1]。

24 功能主治

解表清暑,凉血解毒。[1]

1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肾炎水肿,泄泻,痢疾。煎服:15~30g[1]。

2治疮疡脓肿,蛇咬伤,湿疹。捣敷[1]。

2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1]。

26 化学成分

茎含豆甾醇、β谷甾醇、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海恩西阿苷元A、玉叶金花苷A~C、M、咖啡酸、阿魏酸等。叶含豆甾醇、β谷甾醇及高级脂肪醇[1]。

27 药理作用

山甘草有抗早孕作用[1]。

3 《辞典》·山甘草 31 出处

《闽南民间草药》

32 拼音名

Shān Gān Cǎo

33 山甘草的别名

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广西中草药》),土甘草、水藤根(《福建中草药》),假忍冬藤、蝴蝶藤(《实用中草药》)。

34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茎叶。全年可采。

35 原形态

藤状小灌木。小枝被柔毛。叶对生,膜质或薄纸质,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上面秃净或被疏毛,下面被柔毛;托叶2深裂,长约5毫米,裂片线形花顶生、无柄、稠密的伞房花序;萼被毛,其中4片线形,长3~4毫米,1片扩大为叶状,呈阔卵形至长圆形,白色,长25~4厘米,有柄;花冠**,漏斗状,长约2厘米,裂片5,外被紧贴的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短;子房下位,2室。浆果球形,长8~10毫米,宽6~75毫米。花期夏月。

本植物的根(山甘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3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37 性味

甘微苦,凉。

①《广西中药志)):"涩,平,"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③《福建中草药》:"微甘苦,凉。"

38 功能主治

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①《广西中药志》:"煎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

②《泉州本草》:"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散恶疮肿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蛇咬伤。"

④《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暑,凉血解毒。治大茶药中毒,皮肤湿疹。"

⑤《实用中草药》:"治深部脓肿。"

39 山甘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310 附方

①治急性胃肠炎:鲜玉叶金花茎、叶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暑湿腹泻:玉叶金花二两,大叶桉树六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伏暑下痢:山甘草一至二两。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湿热小便不利:玉叶金花一两,银花藤二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食物中毒:鲜山甘草叶,捣绞汁灌服。(《泉州本草》)

⑦治断肠草、砒霜、磷化锌中毒:玉叶金花鲜叶三至四两捣汁,调鸡蛋白三至五个,大蓟根粉、天门冬粉各五分,先探吐后灌服,每十五分钟服一次。口渴者多饮绿豆汤。应用本品治解断肠草等中毒时,宜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配合其他中西医抢救方法。(《福建中草药》)

311 摘录

        “甘草”,是于永正老师的学弟朱友明给于老师的一个比喻,因为于老师的为人、性格与甘草相似。甘草有三大特性,第一甘草性温、味甘,就是做一个温厚的人;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第三个特性是调和,就是谙熟中庸之道,做事要把握好度。

        对比自己做的确实不够。儿子最近吃饭有点拖拉、速度慢,自己看着很着急,因为自己是个做事稳妥又讲求效率的人,所以看到儿子慢吞吞地吃饭就控制不住自己,经常催促儿子,露出一脸的不耐烦,儿子在我的严厉催促下露出一脸的可怜相,突然间我又觉得自己做的太过分了。回想儿子其实表现的挺不错的,他只要听我们说到他的缺点,表面上不吭声,背后却努力地在改正;儿子现在变得活泼了,愿意与别人交往懂得与别人交流了,这是他以前所欠缺的;儿子每天坚持录故事、听我讲故事、坚持每晚读书、听启蒙听听故事,已经形成了习惯。我应该多想想儿子的优点,然后慢慢的告诉他哪些习惯还应该渐渐养成,我应该站在儿子的角度去看他,做一个温和的干草人。

        自己所带的学生最近表现的很沉闷,无论从学习还是做事没有积极性。于是我和学生约定坚持做一件事儿,每个人根据自己急需弥补的弱点,写出一件要坚持的事儿。一旦写出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完成它,不把它当任务,而是真正的去提高自己作为出发点,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我告诉学生自己决定的事儿挤时间也要完成它,我也告诉学生我每天在坚持跳绳、坚持读书、坚持写日记,我也给学生讲在坚持的过程中自己也曾动摇过,但想想最初自己做决定的初心,就会坚持下去。希望我和学生能够有这个毅力,共同提升,我们共同进步,我相信我的孩子们!

        做一个像甘草一样的人,我知道不容易但我会努力去做!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大黄甘草饮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大黄甘草饮 1 拼音

dà huáng gān cǎo yǐn

2 处方

大黄(锉,钞)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1两。

3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4 功能主治

小儿惊热。

5 大黄甘草饮的用法用量

以水3盏,浸1宿,煎取1盏澄清。儿生3日,与1蚬壳许,余量儿大小加减服。若1服得快利,即不须再服。

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古籍中的大黄甘草饮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燥门]诸燥总论

伤寒杂病产后烦渴,气液不得宣通。人参白术当归芍药大黄山栀子荆芥穗薄荷桔梗知母泽泻(各半两)茯苓(去皮

《玉机微义》:[卷二十一消渴治法]清气滋阴之剂

(炙)白术人参枳壳(炒各半钱)上咀作一服水煎宣明大黄甘草饮子治男女一切消渴不能止者大豆(五升煮三沸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药方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食后服。(河间)大黄甘草饮子治男妇一切消渴不能止者。大豆(先煮二三沸

《医学正传》:[卷之五]三消

伤寒杂病产后烦渴,气液不得宣通。人参白术当归芍药大黄(酒浸纸裹煨)栀子(炒)荆芥穗薄荷桔梗知母泽泻(

《杂病广要》:[内因类]消渴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炙甘草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来源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61 水分 362 总灰分 37 含量测定 38 性味与归经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 311 出处 附: 1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炙甘草 1 拼音

zhì gān cǎo

2 英文参考

prepared RADIX GLYCYRRHIZ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炙甘草药典标准 31 品名

炙甘草

Zhigancao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E

32 来源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33 制法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至深**,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34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至深**,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35 鉴别

照甘草项下的[鉴别)(2)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36 检查 361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第一法)。

362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37 含量测定

同甘草药材,含甘草苷(C21H2209)不得少于050%,甘草酸(C42H62016)不得少于10%。

38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39 功能与主治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310 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

同甘草。

3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人参散

方:葛根二两,人参、茯苓(去皮)各一两,木香、炙甘草、藿香叶各一分干葛60克人参白茯苓(去皮)各3

麻黄汤

常用方,其组成为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

白术汤

茯苓、炒麦芽、沉香、陈皮、木香各三分,炒枳实、炙甘草各半两。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

白术散

明胶(捣碎,炒微黄)、茯苓各三分,紫菀、炮姜、炙甘草各半两,桂心一两。制法:上药为末。用法用量:每

半夏散

一首。《伤寒论》方之半夏散:处方: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

更多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四逆汤

有四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炙甘草6g、干姜9g、生附子(先煎)15g,具有温中

四逆散

常用方,其组成为枳实6g、柴胡6g、芍药9g、炙甘草6g,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之功效。主治阳郁厥

石膏散

散:组成:石膏二两,秦艽、犀角、栀子仁各一两,炙甘草半两。石膏2两,秦艽1两(去苗),犀角屑1两,

理中丸

hongWan处方:党参75g、土白术75g、炙甘草75g、炮姜50g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

枳实消痞丸

》方为常用方,又名失笑丸,其组成为干生姜3g、炙甘草6g、麦芽曲6g、白茯苓6g、白术6g、半夏曲

更多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炙甘草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胃不和等证。陈皮半夏(制,各三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术(钱半)川桂枝(五分)建泽泻(钱半)猪苓钱半炙甘草(五分)先用西茵陈八钱煎汤代水。茵陈五苓散西茵

《吴鞠通医案》:[卷四]痘症

(五钱)苦桔梗(三钱)鸡冠血(每一酒杯点三滴)炙甘草(钱半)紫草(二钱)党参(三钱)白归身(三钱)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小儿

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人参茯苓干姜(炒)藿香白术甘草(炙)木香丁香香附(炒,去毛)砂仁(等分)上水煎

《吴鞠通医案》:[卷四]痰饮

目录 1 拼音 2 《南宁市药物志》·土甘草 21 土甘草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土甘草的药理作用 3 《广西中药志》·土甘草 31 土甘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土甘草的药理作用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土甘草 1 拼音

tǔ gān cǎo

2 《南宁市药物志》·土甘草

土甘草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岗梅根之别名[1]。

21 土甘草的别名

点秤根、土甘草、百解、山梅根、天星根[2]

22 来源及产地

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Ilex rella (Hook et Arn)Champ ex Benth的根。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地[2]。

23 性味归经

苦、甘、凉。入肺、胃经[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生津,活血[2]。

1治感冒,发热口渴,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百日咳,肺痈,咳血,痔血,跌打损伤。煎服:15~30g[2]。

2治胆道感染,子宫内膜及附件炎等多种感染性疾病[2]。

25 药理作用

制成100%注射液肌内注射。岗梅叶:煎服治感冒,哉捣敷跌打损伤、痈毒、疔疮。叶含梅叶冬青酸A,B,C,具抗肿瘤活性。注射液可保护离体豚鼠心脏,体外有抗菌作用[2]。

3 《广西中药志》·土甘草

土甘草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为《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记载的冰糖草之别名[1]。

31 土甘草的别名

土甘草、四时茶、节节珠[3]

32 来源及产地

玄参科植物野甘草Scoparia dulcis L.的全株。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3]。

33 性味

甘,凉[3]。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3]。

1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暑热泄泻,痢疾,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丹毒,小儿肝炎,防治麻疹,解木薯中毒。煎服:15~30g[3]。

2捣汁外涂治湿疹,热痱[3]。

35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堿,野甘草酸(Dulcioic acid)、依弗酸(Ifflaionic acid)、高蟥芩素及其7葡萄糖醛酸苷、β谷甾醇、脂肪油、甘露醇、氯化钾及磷酸盐等。根含薏苡素、白桦脂酸。根皮含β谷甾醇,甘露醇、另含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镇静及镇痛作用,能抑制骨骼肌的收缩反应。[3]

36 土甘草的药理作用

乌梅甘草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医门八法》卷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