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渴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什么是消渴症,第1张

消渴症主要是根据症状来命名的,因渴而消瘦。有一些病的症状也是"因渴而消",比如甲亢、尿崩症等。因此,消渴症并不能特指糖尿病。唐朝医家甄立言把消渴症称为"消渴病",其主要依据是"尿甜",也就是现在说的"尿糖"。但临床上很少会观察尿是否甜,而且,这对治疗也没有多大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即消渴的病人,在糖尿病人中只占少部分,将近80%的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出现"三多一少"。如果根据尿糖或是出现"三多一少"来诊断,会延误大多数糖尿病人的病情。

  现在所讲的糖尿病,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与消渴症有了很大的不同。糖尿病除了血糖的升高,主要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都是对微小血管的损害。

  消渴症的护理要点如下:

  1.发现"三多一少"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已确定为消渴症时,需住院治疗者,即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老年人症状常不明显,应定期检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2.调整生活规律。糖尿病属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每周按时测量体重,作为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依据。

  3.合理饮食调配。少进糖食、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要适当限制水果。应增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蔬菜、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鱼类。选用植物油,少进动物内脏类食物等。

  4.坚持适当的活动。适当规律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舞、打乒乓球、游泳、跑步。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相爱好,选择活动方式。要持之以恒

 导语:在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的考试复习中,消渴的概念及源流、消渴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等的相关内容你清楚了吗以下是详细介绍。

 第三十八单元 消渴

 一、消渴的'概念及源流

 1消渴的概念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消渴的源流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

 《证治准绳》对三消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二、消渴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消渴的常见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二、消渴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消渴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

细目三:诊断

 消渴的诊断要点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有的患者初起时“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消渴的辨证要点

 1辨病位: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二、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三、肺热津伤、胃热炽盛、气阴亏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证候及常见并发症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

 主症: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常用药: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

 (二)中消

 1胃热炽盛证

 主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

 2气阴亏虚证

 主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冬。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

 主症: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2阴阳两虚证

 主症: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淮山药、茯苓、附子、肉桂。

 (四)并发症的治疗

 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并发疮毒痈疽者,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并发肺痨、水肿、中风者,则可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四、中消、下消证的主要治疗加减变化

 中消胃热炽盛,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本证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

药性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作用机体后的各种性质以及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并在长期用药实践中高度总结出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以及毒性等内容。作为中医“消渴”的范畴,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同样有药性理论的支持,今天就来看一下辛味药物在糖尿病(消渴病)治疗的应用。

中药五味是指中药具有的辛、甘、酸、苦、咸 5 种药味,不同药味具有不同功效,如“辛散、甘缓、酸收、苦坚、咸软”5 种不同的药味的归属与功效内涵。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和涩味,实际上并不只有5味。

辛味就是我们常说的辣味,顾名思义,辛辣具有发挥行气和行血的功效。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和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多用于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在治疗消渴证方面,传统医家多以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法 予以治疗,但随着中医药理论的不断完善及对消渴证(糖尿病)的不断认识,诸多医家提出了糖尿病治法的新见解与认识,其中对辛味中药的应用较为广泛,包括以“辛润法”治疗消渴后期肾气虚、血瘀;以“辛散法”治疗消渴早期胖之火郁等。且针对消渴证的中医病机及不同的病理时期,辛味药的应用均存在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辛味药具有“行气、行血”的作用,通过行气、行血进而调达气机,通行血脉。通常情况下,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机失调被认为是病源之根本。因此,“行气”也被认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重要手段。辛味药的行气作用表现在通畅气机,运用于治疗郁结气滞之证。

中医对于消渴证的认识和治疗拥有悠久的 历史 ,早在《内经》中便对“消渴”予以记载,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作为消渴证(糖尿病)的优势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针对不同证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消渴证的病机虽各家学派意见较不统一,但大致认为气阴两虚、津液耗伤是消渴证病机的根本所在,而肺燥、脾胃湿热、肾虚是消渴证发生的关键。针对传统用于治疗消渴证的药物属性,包括药性属性、药味属性,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医治疗消渴证,主以甘、苦、辛味药为主。

辛味药在中医临床上的使用应根据消渴证(糖尿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及不同的病机,予以辨证使用治疗,在中药复方中配伍使用,以辛味药的功效特点,或能更为有效地治疗消渴证。在辛味中药开发前景方面,对于临床疗效使用较为确切的单味药,如葛根、姜黄等,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挖掘和开发使用也具有良好的前景,如现代中药制剂葛根素注射液、保健品姜黄素片等。因此,无论从临床应用前景或现代开发前景来看,辛味药都具有较大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盼,陈雨微,丁丽琴等辛味中药在治疗消渴证中的应用价值及中药五味理论现代研究的思考[J]中草药,2019,50(22): 5577-5583

2、Zhao H L, Tong P C, Chan J 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J] Nestlee Nutr Workshop, 2006, 11(23): 15-29

3、张 冰, 林志健, 翟华强, 等 基于“三要素”假说研究中药药性的设想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 221-223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消渴不就是肾阴虚。休息好。不思虑过多 。不操心多。一切都会好的。多吃有水分的食物。汤 粥。不要熬夜。一切都可以补回来的。 如果你这个阴虚。 用这个 人参 麦冬 玉竹 天冬 五味子 熬成汤剂 当然熬成熬 最好。 以润为主。

消渴分上中下,肝木之病是标,肝木(阴)胆木(阳)互为表里,疏泄不遂(少阳)相火上炎焚身,耗伤津血以至于上消发渴,跟本原因是脾土下陷。

仲圣经曰:1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现在叫:桂附地黄丸)治之(黄酒送服)。

2上消(渴)下淋(小便不畅)猪苓汤治之。

3上消下淋,脉浮“发热”者:五苓散治之。

4饮一溲二,多出之“一”为肾精,离死不远了,可用黄元御“桂附苓乌汤”,救命!!

地骨皮茶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茶的功效与作用,这种食物富含营养,但是药三分毒,在广东经常拿泡茶喝,坚持食用的话其功效和作用会更加明显,当然也有很多不清楚地骨皮茶的功效,下面是地骨皮茶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茶的功效与作用1

  第1: 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科学家将地骨皮的提取物在动物的身上进行试验,发现注射这种药液后动物身体会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情况,同时还伴随有呼吸速度加快以及心率减慢的情况,若是血压一直下降还有可能导致死亡。

 所以说,地骨皮进入身体后可以起到降压功效,并且这种药材还可以有效的阻断交感神经末梢的以及血管的`舒张作用,还具有抗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肾素的分泌。

  第2: 治疗血热出血的症状,由于地骨皮性寒味苦所以具有清热凉血以及止血的作用,若是身体出现了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吐血、尿血等症状,建议使用地骨皮来治疗。

 建议将地骨皮和白酒一起煎服,也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具有凉血止血功效的中药材,例如侧柏叶以及白茅根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治疗阴虚发热以及盗汗骨蒸的情况,地骨皮进入身体后可以起到清热作用,特别是肝肾虚热疗效更佳。生活中可以将地骨皮和知母、银柴胡以及鳖甲一起搭配使用,制作成地骨皮汤以及秦艽鳖甲散服用,不仅口感会更好,对于身体的治病保健功效也可以获得加强。

  第3: 治疗肺热咳嗽,地骨皮这种中药材性寒,所以进入身体后可以起到清泻肺热的作用,对于肺部中所存在的火气具有肃清的功效。所以说,生活中若是出现了肺火郁结以及气逆不降所导致疾病,都可以使用地骨皮来治疗疾病。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加入其它中药材,例如泻白散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将地骨皮中加入甘草以及桑白皮一起煎煮服用,治病效果将更好。

地骨皮茶的功效与作用2

  地骨皮茶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功能凉血,退虚热,泻肺火。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因此,古籍也记载和证实了地骨皮可治消渴病(糖尿病)。

 地骨皮茶的知识介绍地骨皮的主要成分为: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尚分离到B一谷甾醇、亚油酸及地骨皮甲素等。正是这些有效的成分可降低“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降血糖过程主要是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促进作用。

 现代药理学也证实,其煎剂口服可使血糖降低,并呈现降低血脂作用。还能降低血压、减慢心律,大剂量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现代中医临床也广泛的应用地骨皮治疗糖尿病,如用地骨皮50g,水煎代茶频饮,有一定的降糖及降脂效果;如将地骨皮制成4%浓度的水煎液,适当加点白糖,对降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地骨皮茶降糖降压降脂虽好,但对于外感风寒、脾胃虚寒、便溏、慢性胃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地骨皮为枸杞的根皮,药肄为干品,性味甘寒,入肺、肝、肾经。《圣济总录》记载,地骨皮饮,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

 日本《医心方》中枸杞汤,治消渴唇干口燥,以本品配石膏、小麦煮汤频服。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含有胍的衍生物,具有降血糖作用。

 《中医药信息》报道:地骨皮对小鼠葡萄糖性及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有降低作用,对糖尿病模型鼠胰岛尾细胞形态结构的损害有一定的减轻作用。此外,本品还具有降脂、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中枢神经有关,可能为阻断交感神经末梢而直接舒张血管。

1中医上有肉桂治疗糖尿病的方子。作为一名中医我研究了一些治疗糖尿病(古时叫消渴病)的药方,里边都提到了肉桂。所以肉桂应该具有确切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2我搜集了一些论文与研究文章,肉桂对降低血糖作用是比较明确的,国际上对这个也有一定的研究。肉桂作为植物性药物,有其优势,但具治疗结果还没有定论。

3糖尿病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药物、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需要系统配合,虽然肉桂片有它特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迷信。各个方面采取系统措施,糖尿病才能更好的控制。

所以,得出结论:肉桂片可以化糖的,但是最主要的是要跟你的生活作息相结合的,靠养及辅助。

什么是消渴症

消渴症主要是根据症状来命名的,因渴而消瘦。有一些病的症状也是"因渴而消",比如甲亢、尿崩症等。因此,消渴症并不能特指糖尿病。唐朝医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