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如何治疗:肾炎、肾病综合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4收藏

古代中医如何治疗:肾炎、肾病综合征,第1张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肾脏疾病呢?

河南明德中医药研究所:

翟桂梅主任:肾炎、肾病综合征古代中医文献中的记述

肾炎、肾病综台征,根据其临床表现,与《内经》所载之“风水”、“肾风”,《金匮要略》的“水气”等病名相似。但所代医家对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有关论述,主要集中在“水肿’门内,同时也散见于尿血、腰痛、虚劳、眩晕等门类中。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后代晖家认为水肿、血尿等肾炎、肾病综合征主要症状、体征的发生,与外感六*中的“风邪”或“风湿”有关,《素问·水热穴论》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下玄府,行于皮里传为浮肿,奉之于肾,名曰风水”。在《素问·奇病论》中说“有病魔然如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诸病源候论》说:“风邪人于少阴则尿血。”此外,古人还认识到,血瘀也是导致水肿的重要因素,《金匮要略》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也说“瘀血流注亦发水肿者,乃血变成水之证”。进一步还认识到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还有机体脏腑虚损的一面,《诸病源候论》说:“水肿无不由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皮肤而周身肿满。而《景岳全书》一言以敝之曰:水肿“其本存肾,其制在脾”。

我所专业诊治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等疑难疾病。

理、法、方、药是中医辨证论治密不可分的四个环节。治法是在辨清症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它是指导组方遣药和选择中成药的指导原则。因而中医学常说:“法随症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可见理、法、方、药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中医的治法有多种,结合肾脏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常见的中医症侯,以及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肾脏病常用的中医治法可以概述如下:

发汗解表法

肾脏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常易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反过来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又可使原来的肾脏疾病加重,如水肿加重、蛋白尿及血尿反复、肾衰患者的血肌酐上升等。因此,对肾脏病患者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不能等闲视之。

中医的发汗解表法是通过宜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人体絷絷汗出,从而使肌表的六*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因症、因人、因时而异,使邪祛而正不伤;对病毒性感冒具有特效;还可避免部分抗生素的副作用。

发汗解表法有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扶正解表法诸种。辛温解表法适宜于风寒表征。常用方为桂枝汤、杏苏散、九味羌活汤。麻黄汤为峻汗之剂,不宜选用。若夏令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则宜用藿香正气散,散寒与化湿并进。辛凉解表法适宜于风热表征。常用方为银翘散、桑菊饮。扶正解表法适宜于虚入外感,扶正的目的是有利于鼓邪外出,且祛邪而不伤正。

常用方为人参败毒散、荆苏参豉汤(自拟方:荆芥、苏叶、党参、豆豉)、加减葳蕤汤、小柴胡汤。其中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虽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因方中的药物扶正与祛邪兼顾,且柴胡的药理作用具有较好的抗感冒病毒的作用,故常引申为扶正解表之方剂,临床效如桴鼓。

使用发汗解表剂时要避免“闭门留寇”,也就是说要暂时停用原先的补益的方药,集中力量表散外邪,以利迅速截断病程。因为补益之品有恋邪之弊。另外,要注意轻煎以充分发挥药效。

解毒利咽法

咽炎、腭扁桃体炎是肾炎发病与反复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如蛋白尿及血尿常因咽炎、腭扁桃体炎的发作而加重。现代医学主张运用抗生素及手术摘除腭扁桃体。中医学认为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咽炎、腭扁桃体炎主要责之于肺胃热毒上攻。因而,治法为清热解毒、利咽散结,常用方有银翘散、五味消毒饮、银菊玄麦海桔汤(银花、野菊花、玄参、麦冬、胖大海、桔梗)。

利水退肿法

水肿是肾脏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现代医学称之为“肾性水肿”。根据其发生的机制又可细分为肾病性水肿和肾炎性水肿两类。肾病性水肿责之于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失衡,主要由于尿蛋白的大量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肾炎性水肿责之于机体内外的液体交换失衡,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使水、钠潴留。

中医治疗肾性水肿的长处在于调整恢复有关脏腑的功能并协调水、气、血三者的关系,即重视机体对水液代谢的自调能力,所以退肿不易反复,且无副作用,同时患者的体力恢复亦较好。此外,也较输注白蛋白或血浆以扩容利尿更为经济。现将利尿退肿诸法分述如下:

(1)宣肺利水法

适宜于肾性水肿急性期,症属肺气不宜者,即前贤所谓的“开鬼门”、“汗法”。常用方为越婢加术汤、越婢五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车五皮饮(五皮饮加麻黄、车前草、车前子)。

(2)活血利水法

适宜于血淤水停者,其发生机制多为水病及血病。如女性患者因肾性水肿可致闭经,肾病综合征患者伴发肾静脉血栓时应首选此法,活血利水并进,俾淤去肿消。常用方为加味当归芍药散(当归尾、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兰叶、怀牛膝、丹参)。

(3)行气利水法

适宜于气滞水停者。若系脾气壅塞,脘腹胀满水停,常用方为导水茯苓汤、胃苓汤。若因肝气郁结水肿加重者,应在利水的同时及时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类方药,并辅以情志护理,俾肝气条达,水液运行。

(4)清热利水法

适宜于湿热内蕴者。湿热之邪常胶着难解,病程缠绵,治宜守方,切勿急于求成。辨识湿热宜分清孰重孰轻及病位重心,用药方能恰到好处。若为下焦湿热,可选八正散、大橘皮汤;若湿热弥散三焦,湿重于热者用三仁汤;湿热并重者用杏仁滑石汤。

(5)温阳利水法

适宜于阳虚水停者。脾阳虚则选用实脾饮。肾阳虚而水停宜用济生肾气汤,肾病撤减激素太快而现水肿反复者,该方效著且药效持久。若心肾阳俱虚,水气凌心者,常选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对尿毒症性心包炎,我们曾以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益气温阳蠲饮而收效。

(6)健脾益气利水法

适宜于脾气虚水停者,常用方为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春泽汤、五苓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参苓白术散加味。

(7)育阴利水法

适宜于阴虚水停者。因施治较为棘手,为防滋阴腻滞和利水伤阴,宜选甘寒清补之品与甘淡或甘寒利水药并用,常用方为猪苓汤、六味地黄汤加味。

(8)益气养阴利水法

和温肾滋阴利水法适宜于气阴两虚和肾阴阳两虚水停者。前者选参芪地黄汤合五皮饮;后者宜选用济生肾气汤。

通腑泻浊法

通腑泻浊法即中医学的“下法”。主要是运用泻下药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使浊邪从下窍而出。结合肾脏病患者而言,此法主要常用于肾衰患者。现代医学认为,尿素氮75%由尿中排出,25%由肠道随粪便排出,因而近年来问世的口服肠道吸附剂,如氧化淀粉等,就是着眼于导泻,以降低尿素氮。然而在临床运用中出现了腹泻过多,患者体力不支;胃脘不适,难以受纳;尿素氮虽降而患者症状不减的情况。中医通腑泻浊法的长处在于结合患者的个体症候特点,灵活地运用大黄,不仅无以上弊病,且在降低尿素氮的同时,患者便调纳香神振,确有扶危救急之功。

运用大黄治疗始自唐代,近20多年来大黄治疗肾衰已成常规,方法多采用灌肠。实验研究提示:大黄有降低尿素氮、降解血内中分子量含氮化合物等促使体内毒物排出和减少其毒害,改善肾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运用大黄尤注重在选择制剂、用量、煎法、配合扶正药四个方面下工夫。

生大黄适宜于肠胃积热、大便燥结的患者,用量为3~20克,要注意掌握各个患者的有效治疗量。生大黄宜后下,便前常有轻微腹痛感,不必过虑,便后迅失。对于大便偏干而脾胃虚弱或者是年老的慢性肾衰患者,则宜选用制大黄同煎,用量为3~20克。有时还可采用配服麻仁润肠丸或连翘败毒丸等成药以图缓泻。由于肾衰患者正气多虚,纵然腑气不通,亦多为本虚标实症,所以应采用扶正攻下法方合病机,如此可避免一意攻下后正随邪脱的险候。若系脾胃虚寒大便偏干者,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制大黄;若系肝肾阴虚而致便秘者,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大黄;倘若气阴两虚兼有大便秘结者,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大黄;若系肾阳虚而兼大便偏干者,可用肾气汤加制大黄。此外,若痰热中阻较甚且大便干结者,可暂不配扶正药,而选用黄连温胆汤加生大黄以清化痰热、通腑泻浊为首务。运用通腑泻浊法一般掌握药后每日排便两次为度,过多则伤正气。对于肾衰大便并不秘结或反而溏薄,甚至腹泻的患者,则不宜选用大黄,倘若滥用之则有“虚虚”之弊。

(1)阿胶(2)半边莲(3)白术(4)补骨脂(5)扁蓄(6)白僵蚕(7)白花蛇舌草(8)川芎(9)车前(10)丹参(11)大黄(12)冬虫夏草(13)地龙(14)当归(15)党参(16)大蓟(17)莪术(18)熟地黄(19)甘遂(20)甘草(21)钩藤(22)黄芩(23)黄芪(24)旱莲草(25)鸡血藤(26)金钱草(27)决明子(28)楮实子(29)金樱子(30)苦参(31)灵芝(32)荔枝草(33)罗布麻(34)麻黄(35)牛黄(36)茜草(37)秦皮(38)瞿麦(39)牵牛子(40)肉桂(41)酸枣仁(43)桑白皮(44)五味子(45)吴茱萸(46)玄参(47)鱼腥草(48)益母草(49)藏红花(50)猪苓(51)泽泻(52)黄蜀葵花(53)鹿角胶

此外,生姜皮、桑白皮、苏叶、白茅根、覆盆子、螵蛸、女贞子、枸杞子、杜仲、山萸肉、菟丝子、党参、白术、冬虫夏草、龟版、马齿苋、白茅根、大蓟、蒲公英、银花、竹叶、淡竹叶、桃仁、当归等均可选用。患者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方,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用膳。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慢性肾小球 肾炎 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 血压 、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 肾功能 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 肾衰竭 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 疾病 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中医 治疗慢性肾炎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药方

 益母草黄芪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补虚固本,活血化瘀, 解毒 祛邪。主治慢性肾炎。

  偏方 组成益母草3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党参15克,川芎12克,红花12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每周尿检1次,连续3次皆阴性者,可改汤剂为丸或散剂,维持 用药 2~6个月以巩固疗效。

 加减若脾肾阳虚者,加茯苓18克,山萸肉、菟丝子各15克,白术12克,肉桂6克;肺脾气虚者,加山药20克,升麻12克;肝肾阴虚者,加旱莲草20克;女贞子、龟版、山萸者,肉各15克;气阴两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黄精各15克;急性发作者,加白茅根25克,公英、二花、板蓝根各15克;尿少而见肿者,加薏仁、车前子各15克,猪苓、泽泻各12克,大腹皮10克,高血压者,加夏枯草30克,生牡蛎20克,白芍、菊花各15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54例,经治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9%。

 参芪丝子汤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主治慢性肾炎。

 偏方组成党参15克,黄芪30~60克,菟丝子15克,丹参15~30克,当归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30~60克,六月雪30~60克,薏苡仁15克,地龙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经临床治疗40例观察,普通型有效率为864%;高血压型有效率为818%;肾病综合征有效率为571%;伴有镜下血尿者有效率为778%;肾功能不正常者有效率为778%。

 黄芪鱼腥草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 补肾 健脾, 清热 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肾炎。证见颜面下肢浮肿,气短喘促,神疲乏力,腰部酸痛,食欲不振,少尿。舌质淡暗,苔薄白或微有黄腻。

 处方组成黄芪45克,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地龙、益母草、丹参、蝉衣各15克,银花20克,猪肾(猪腰子)1个。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41例,结果痊愈15例,显效21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

 珍珠草大枣治慢性肾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偏方组成珍珠草(全草)30克,大枣6个。

 用法用量将上药初煎液1次空腹服,复煎液当茶饮,每日1剂,长期服用或加大剂量。

 宜忌珍珠草勿放在阳光下曝晒,以免叶果脱落影响疗效。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患者16例,均获治愈。其中4例仅服药12剂,1例服药80剂,一般服药15~20剂即愈。有2例追踪观察分别10年和5年,其余追踪观察2~4年,均未见复发。

慢性肾炎病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五个亚型:

 1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病理改变以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系膜增生性较常见,也可见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早期)膜增生性肾炎等。

 2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表现肾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3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和(或)出血。病理以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弥漫性增生为多见或晚期不能定型或多有肾小球硬化表现。

 4混合型

 临床上既有肾病型表现又有高血压型表现,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征象。病理改变可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晚期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5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 尿毒症 ;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为弥漫性增生、肾小球硬化基础上出现新月体和(或)明显间质性肾炎。

 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g/天,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多数可有镜下血尿、少数病人可有间发性肉眼血尿。

 (2)肾功能检查 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减低,早期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其后血肌酐升高。可伴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减退,如远端肾小管尿浓缩功能减退和(或)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

 鉴别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需要和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狼疮肾炎、过敏性 紫癜 肾炎等,依据相应的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2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

 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形晶状体)、耳( 神经 性耳聋)、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1)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2)感染后急性肾炎 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仅少量蛋白,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慢性肾炎 治疗方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应该针对其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免疫介导炎症、抑制细胞增生、减轻肾脏硬化。并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以及防治合并症为主要目的。可采用下列综合治疗 措施 :

 1积极控制高血压

 防止肾功能减退或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有所改善,防止 心血管 合并症,并改善远期预后。

 (1)治疗原则 ①力争达到目标值,如尿蛋白

 (2)治疗方法 ①非药物治疗 限制饮食钠的摄入,伴高血压患者应限钠,钠摄入量控制在80~100mmol,降压药物应该在限制钠饮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饮食蛋白质与含钾食物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 减肥 ;适当锻炼等。②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由于ACEI与ARB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保护作用,应优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或ARB要防止高血钾和血肌酐升高,血肌酐大于264μmol/L(3mg/dl)时务必在严密观察下谨慎使用,尤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防止高血钾。少数患者应用ACEI有持续性干咳的不良反应,可以换用ARB类。

 2减少尿蛋白

 延缓肾功能的减退,蛋白尿与肾脏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因此应该严格控制。ACEI与ARB具有降低尿蛋白作用,其用药剂量常需要高于其降压所需剂量。但应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3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

 低蛋白与低磷饮食可以减轻肾小球高压、高灌注与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蛋白质及磷的入量,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

 4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低血容量、脱水、劳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造影剂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应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5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由于慢性肾炎是包括多种疾病在内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程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等差异较大,故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根据病因及病理类型确定。

 6其他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他汀类降脂药、中医 中药 也可以使用。

 预后

  肾 结石 偏方 有哪些肾病治疗,偏方首先就是饮食。下面我分享了 中医 治疗肾结石的8种偏方,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医治疗肾结石的8种偏方

 1、冰糖核桃仁

 冰糖120克,香油炸核桃仁12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60克,每日服4次,开水送下,可软化结石。

 2、藕节冬瓜

 生藕节500克,冬瓜1000克,洗净切片,加水适量煮汤服。一天服完。

 3、赤豆粥

 粳米、赤豆各50克,鸡内金20克研粉。粳米、赤豆加水煮粥,熟时拌入鸡内金粉,加适量白糖。每日2次食用。

 4、乌梅桃仁

 乌梅每天5枚,或生核桃仁每日100克,多饮水服用,对磷酸盐结石有防治作用。

 5、鱼脑石粉

 黄花鱼头中的鱼脑石30粒,研成细末,分10等份,开水送服,每次1份,日服3次。

 6、红糖树末煎

 用柳树虫蛀末250克,红糖120克。前味水煎,冲红糖水饮服,隔日1剂。

 7、威灵金钱草

 用威灵仙、金钱草各60克。上二味共煎,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5天。

 8、蜂蜜二汁饮

 取空心菜200克,荸荠200克,蜂蜜适量。将空心菜和荸荠洗净后捣烂取汁,调入适量的蜂蜜后服用。每日2次。

盘点治疗肾结石的方法

 1首先是排石治疗,也就是所说的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适用于结石大小在6毫米以内的;结石下端无梗阻;结石表面要光滑。

 保守治疗适用于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把结石打碎了,不是打成很粉末的状态,就是把大块打成小块,打成小块后,排石就容易。对于经皮肾镜碎石或输尿管镜碎石后,残石的治疗,可以采用保守的方法来治疗。

 (1)多喝水

 通过喝水可以促进尿量的增加,肾盂内压增加,可以促使结石往下挤。还有就是喝水增加,尿量增加了,可以促进输尿管的蠕动,输尿管蠕动,有一个作用,就是把结石往下移。通过这两个作用,可以使结石排出。一般要求每天饮水量是2000-3000毫升。如果身体情况好,鼓励年轻人可以喝得更多一点,一般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有些(病人)肾积水比较重的情况下,喝水要适量。

 (2)运动

 排石治疗的运动指的是相对剧烈一点的上下的运动,比如说打球、 跑步 、蹲、跳绳等等。这样的运动,对结石的下移有帮助,也就是通过重力的因素促使结石往下移动。

 (3)体位排石

 若结石长在肾盏里面,肾盏结石要离开肾盏需要往上一段距离。针对这种结石,排石过程需要病人进行体味的变化。如趴着,屁股撅着,石头就会从肾盏掉出来。一旦掉入输尿管里,石头就容易排出。若年纪轻、身体好的病人可以选择倒立,这样排石效果更好。

 (4)药物治疗

 肾结石病人若出现肾绞痛,可以服用松弛平滑肌的药物,比如阿托品等(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松弛输尿管平滑肌,有利于结石的排除。

 (5)中医 中药 治疗。中医中药对治疗结石是非常有效的,排石常用的中成药有尿石通丸,排石颗粒等,效果也很好。

 2体外冲击波碎石

 这种方法在国内的医院中普遍都有。但是这种方法有适应症:一般认为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直径小于15厘米的输尿管结石,对大的结石就不太适用。孕妇、有 血液 系统 疾病 、 肾功能 不好,或心脏有问题的情况下,就不太适合用这种方法治疗。适合于身体状况比较好的,结石大小(适合)的情况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并非一次手术就能(把石头)击碎了。结石如果比较大,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当然也不能太多,一般不能超过3-5次。每次的间隔一般都要2个礼拜左右。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这种手术原理是使用穿刺针通过离肾脏最近的皮肤,穿刺针穿过肾脏,到结石的位置。然后用扩张器扩张,扩张后把肾镜伸进来,看到结石。观察清楚后,再用气压弹道碎石或者激光系统,现在多用的是钬激光,把石头击碎,然后用水把石头冲出来。经皮肾镜的优点就是适用于大的肾结石治疗,其他方法可能效果不好。对在肾里面灌满的柱状、鹿角状结石,用这种方法治疗是非常好的。

 4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输尿管镜主要是用于输尿管段的结石,分为输尿管硬镜和软镜两种。

 这种手术运用用输尿管硬镜,通过尿道进入膀胱,伸展到结石侧的输尿管,顺着进入,观察到结石,通过钬激光或者通过气压弹道碎石,把结石击碎再把石头冲出来。还有一种就是输尿管软镜,通过输尿管进去以后,可以治疗输尿管上段的结石。它还可以弯曲,可以伸到肾盏里面,观察到肾盏里面的结石,用激光系统将结石击碎,然后冲出来。这是就是输尿管镜。

 5开放手术

 目前肾结石的治疗上,很少采用开放手术的方法。遇到以下情况如结石下段梗阻、狭窄,或者先天性畸形等病例,需要采用这种方法。

1 肾结石疼痛该怎么办

2 排肾结石最有效的方法

3 肾结石患者吃什么好

4 左肾结晶怎么回事

5 输尿管结石如何检查

6 腰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有什么

一、辨证论治要点

传统上认为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乃阴虚之变,肾之寒,由阳虚而来,但根据临床实际,肾的实证还是存在的,如湿热内蕴、淤血阻络、砂石阻滞等,是为肾的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肾虚之证,一般分为阴虚、阳虚两大类,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阴虚者忌辛辣,忌过于苦寒,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除而阳归于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忌凉润,忌辛散,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从于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外,基于阴阳互根的道理,补阳时应顾及阴津,补阴时应顾及阳气,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而源泉不竭”。至于阴阳两虚,则为精气两伤,就宜阴阳并补。肾阴虚者,往往导致相火偏旺,此为阴虚生内热之变,治法应以滋阴为主,参以清泄相火;肾阳虚者,在温肾壮阳的基础上,必须佐以填精益髓之品,以资其生化之源。

二、证治分类

(一)肾阳虚

1、肾气不固

病机概要:劳损过度,久病失养,以致肾气亏损,失其封藏固摄之职。

主要脉证:面色惨白,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补肾固摄。

处方举例:水陆二仙丹、五子衍宗丸。

2、肾不纳气

病机概要:劳伤肾气,或久病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

主要脉证:短气喘逆,动则益甚,形瘦神疲,严重者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无大根。

治疗方法:补肾纳气。

处方举例:人参胡桃汤、参疥散。

3、肾阳不振

病机概要:禀赋薄弱,久病不愈,或劳累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

主要脉证:面色淡白或黧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男子阳痿不育,女子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

治疗方法:温补肾阳、

处方举例:右归完、金匮肾气丸。

4、肾虚水泛

病机概要:禀赋素虚,久病失养,肾阳亏损,不能温化水液,水邪泛滥而上逆,或外溢肌肤。

主要脉证: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或咳逆上气,痰多而稀,动则喘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弦。

治疗方法:温阳利水。

处方举例:真武汤;实脾饮。

(二)肾阴虚

1、肾阴亏虚

病机概要:房事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之后,真阴耗伤。

主要脉证:形体虚弱,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腰酸腿软,咽干口噪,舌红少苔,脉细。

治疗方法:滋养肾阴。

处方举例:六味地黄汤。

2、阴虚火旺

病机概要:劳倦过度,耗伤肾阴,或热病之后,阴津耗伤,阴虚生内热,水亏则火浮。

主要脉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虚烦不寐,阳兴梦遗,口干咽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

处方举例:知柏地黄汤。

提醒您:肾脏病的中医证治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这篇文章说的很详细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现在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有慢性肾脏病,那么,我国13亿人口,差不多就有05亿病人是患有慢性肾脏病的,并且逐渐年轻化,成年人甚至比老年人患病还多,怎么样预防和治疗成为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常见的针对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法、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祛风利水、内外分消。这几种方法是目前西医和中医常用的一些治疗肾炎的方法,那么效果到底怎么样呢?结果也并不是特别明显。

那么,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治疗肾炎最有效呢?

北京东城的索玉芬提出了“扶正祛邪”的方法,人与天地相应,求得自身平衡,以御外邪的侵袭。肾病患者一般正气虚弱,免疫功能低下,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季节的变化,湿热留念,伤及血络,让病情反反复复,从而导致肾衰竭、尿毒症,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每逢春夏交替之际或初夏时节,人体内阳气上升,湿热之邪渐甚,肾病患者往往因实致虚,此时若遇外邪侵袭、烦劳过度、饮食不当、失治误治等情况,易在人体本虚的基础上让尿蛋白、红细胞流失加重,继而引起水肿、高血压、肌酐、尿素氮指标上升,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加大治疗难度。”尤其是长期依赖激素的肾病患者,每到季节交替之际易病情反复。

湿郁日久,易从热化,而成湿热;患者因脏器虚损,易反复感染,即中医的湿热或热毒;久用助阳生热之品,有助湿化热之弊,故湿热内蕴贯穿于肾病的演变过程。对此索玉芬表示,肾炎治疗需根据肾脏病理损伤的”虚、实、邪、滞、毒、瘀、湿、热”八大病机类型而定,以达平衡阴阳,协调五脏,改善肾脏内在环境为中心,深入病灶增犟肾脏的血流量,加犟肾脏毒素的排泄能力。

由于蛋白尿演变过程较久,久病入络、湿热内停、血行滞涩,阻碍三焦水道的正常运行,致使精微不能循行于正道而外泄,以致形成蛋白尿。蛋白尿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在邪实方面多以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为主,在正虚方面多以脾肾两虚为主。慢性期以健脾固肾,维护肾气,加犟肾脏之气化功能,是治疗肾炎的根本原则。

慢性肾炎在治疗中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正虚难复,病多反复;二是内外合邪,邪实难除。对此,中医用药之机贵在扶正必祛邪,邪祛则用药得力。“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利尿渗湿有助于阳气通达,脏腑功能恢复,则水湿祛而气血旺,邪有去路而正自安。”中医治本,在消除病因时还能祛除沉积在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与病变组织,并针对受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进行修复,修复到位之后,由于引起病变的根本原因被消弭于无形,尿蛋白、潜血必然会逐渐减少直到消失,且这种消失是随着病因的清除而消失的,因此一般不容易出现反弹,愈后不易复发。

“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故称“腰为肾之府”。肾开窍于耳及司二阴,其华在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骨、生髓、纳气等,特别是肾的藏精功能,与人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密切相关,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母体肾气是胎儿发育的动力,而胎儿的生长,又要靠气血的充养,气血是由脾胃所化生,因而肾气不固、脾胃虚弱是致使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

肾主藏精。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个方面。先天之精,受于父母,是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为脾胃所化生,是营养脏腑、组织器官,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故肾主藏精,这一功能与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密切相关。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肾藏精,而精能生髓,髓有骨髓、脊髓之分。其中骨髓居于骨中,滋养骨骼,故“肾主骨”;中医学认为精血同源,精充则血足。两者关系密切,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骨髓造血功能与肾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极为相似。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故“脑为髓之海”、“肾通脑”,它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有的患者骨质疏松、贫血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也与肾有关系。

肾主水。

中医学认为,肾的主要功能是主水,它对水液的生成、分布、排泄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有“肾为水脏”之称。所谓“肾司开阖”、“肾司二便”,即是指若肾阳、肾气充盛,则尿的生成与排泄正常。

肾主纳气

呼吸虽由肺所主,但需要肾的协调。肾有帮助肺吸气和降气的作用,称为“纳气”。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尿液泡沫多

尿中泡沫增多可能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最易被忽略的肾病早期信号。大量蛋白尿时会出现尿中泡沫,严重的泡沫尿类似于啤酒花。当然,尿中有泡沫就是蛋白尿,尿中如其他有机成分增多比如尿糖阳性也会出现泡沫尿,但无论如何,出现泡沫尿一定要尽早就诊。

眼睑、双下肢水肿

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表现为早晨眼睑、面部、双下肢水肿,这是由于肾脏疾病导致钠元素的排泄遇到障碍,体内储水滞留导致的水肿。通常休息的时候看不见,劳累就会加重。这种情况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所以叫肾炎性水肿;

疲劳、食欲变差

慢性肾脏病患者易疲劳,有腰背及下肢酸软症状,这可能与尿中蛋白质丢失和贫血有关。由于胃肠道水肿及毒素在体内蓄积等原因,慢性肾脏病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的问题。

夜尿增多、血压升高

夜尿量超过700毫升,或夜尿量比白天的尿液过多,就很可能提示肾脏尿液浓缩功能异常,另外,当肾脏缺血,肾脏就会分泌“肾素”应这一系列分泌的过程就会引发肾性高血压。这些时候应该去医院进行肾小管功能的检查。

血尿

平时皆宜通过观察我们尿液中有无血辨别有无肾脏病,当出现血尿时,有可能是肾性血尿,这种情况常见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肿瘤、结核等等。也是比较严重的常见症状,应立刻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如果肾功能减退,就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常见的胃肠道症状,食欲会减退、还会恶心、呕吐,这时就要思考会不会是肾出了问题。

这些都是肾脏病的预兆症状,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例如:

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患者;

有肾脏病家族史、长期服药史者;

代谢性疾病患者、慢性泌尿感染者;

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年轻人;

以及过度饮酒、过度抽烟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这些都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应当定期去医院做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排查肾脏病。

另外,不少年轻人不重视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往往要等到出现全身水肿、血压升高时,才想到要去医院就诊,而此时病情已非常严重,有的患者甚至已经进展为尿毒症,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所以,对肾脏病的症状了解,以及高危人群的自我发现非常重要。慢性肾脏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存在以上慢性肾脏病早期信号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排查肾脏病。实现对肾脏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认识和早期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

1对于肾病患者,有多种治疗方法,每种药方都有其治疗的针对性,我们可以采用茯苓皮、白术、白芍各适量,然后加入适量附子、生姜皮适量,文火熬制成中药,一天两次服用,坚持服用半个月左右,对治疗肾病效果不错。

2可以采用茯苓皮、白术、白芍、生姜皮,附子等各适量,然后加入适量砂仁、黄芪和益智仁,把以上药材各取适量共同放入锅内加水文火慢慢熬制成中药,坚持服用,对治疗肾病效果很好。

3 根据肾病引发的原因不同,治疗肾病时的药方也就有所差别,对于气滞血瘀型肾病,治疗时就要以活血化瘀的中药成分为主,可以选取桃仁、当归、赤芍、生地,红花、川芎和川楝子各适量,再加入适量丹参、益母草和蒲黄等一起放入锅中熬成中药,坚持服用可以治疗气滞血瘀型肾病。

4可以选取:枸杞子、生地、茯苓,菊花、丹皮、泽泻、山药和山萸肉,以及远志、钩藤各适量混合浸泡后放入锅内,加水熬制中药,坚持服用效果不错,可以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的肾病患者。

古代中医如何治疗:肾炎、肾病综合征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肾脏疾病呢?河南明德中医药研究所:翟桂梅主任:肾炎、肾病综合征古代中医文献中的记述肾炎、肾病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