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和县古城墙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马鞍山和县古城墙在哪里,第1张

和县历阳镇。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马鞍山和县古城墙位于和县历阳镇。始建于南宋宁宗年间元末明初,朱元璋驻师和州期间与将领登镇淮楼饮酒赋诗,留下《登镇淮楼》一诗。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纪念馆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李更生故居

  ●楚秀园

  ●清晏园

  ●动物园

  ●樱花园

  ●石塔湖公园

  ●古黄河生态民俗园

  ●慈云寺

  ●钵池山

  ●清江大闸

  ●吴承恩故居

  ●刘鹗故居

  ●梁红玉祠

  ●关天培祠

  ●韩侯钓台

  ●青莲岗文化遗址

  ●新旅陈列馆

  ●勺湖公园

  ●灌溉总渠

  ●淮安船闸

  ●镇淮楼

  ●胯下桥

  ●郑文英墓

  ●龙亭

  ●甘罗城

  ●惠济祠

  ●漂母墓

  ●京杭大运河

  ●文通塔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楚州城北桃花垠。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副馆平面为"人"字形,副馆拥抱主馆、象征着周恩来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主馆有4根11米高的栋梁大柱,象征着周恩来生前多次提出要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

  交通路线:可乘坐8路、60路、61路 、62路、63路公共汽车到达。

  开放时间:07:30-18:30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位于楚州区驸马巷内。故居分东西两个宅院。东院为周恩来祖父的住房;西院临曲巷,现为"周恩来同志生平"陈列室,展出近200幅照片和90多件实物。

  交通路线:可乘坐8路、60路、61路 、62路、63路公共汽车到达。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位于市区古运河北岸的陈家花园,它是周恩来嗣母陈氏祖辈的府邸。1904 年秋,6岁的恩来随父母、嗣母移居清江浦(今淮安市)外祖父的万公馆,并在万府家塾馆继续读书。外祖父万青选遗留下的丰富藏书,成了恩来童年获取知识的宝库。

  1905年9月,因万府家塾馆办得不理想,恩来随嗣母、生母迁居到万府南面的陈家花园。嗣母请来塾师,自立家塾馆。学生一共4人:恩来和他的弟弟恩溥,还有他的两个妹妹。在这里,恩来先后读了《四书》、《五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镜花缘》等许多部古籍名著。1907年春,生母(万氏)病故,家塾馆因无力维持而关闭。恩来带着弟弟恩溥、恩寿返回老家楚州附马巷居住。

  地址:河北西路174号 电话:0517-3934371

  交通路线:可乘坐2路、7路公共汽车到达。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1945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于淮安成立,它是中国***领导下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的人民民主联合政府。边区政府旧址现存两个院落,占地6100平万米。保存砖木结构、古色古香的平房(其中部分房屋为两层楼房)48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北院26间二层楼房为原边区政府交界处办公地点,现用于边区政府史料陈列及李一氓生平陈列,展出历史照片280余幅,文物文献资料140件,全景再现了边区政府当年的历史风貌和丰功伟绩,以及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光辉战斗的一生。院内还有李一氓铜像一尊、李一氓骨灰敬酒处及李一氓亲手设计的六角亭等可供游人瞻仰。南院为四幢平房共22间,为边区政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办公室及会议室。

  地址:淮安市淮海南路30号 电话:0517-3932096

  公交l、16、22、39路

  韩侯钓台

  位于楚州城西北隅的古运河东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台基呈长方形,高一丈多。韩信少时家境贫寒无以为生,常于此垂钓,卖鱼糊口。后人就于此筑台,以志纪念。钓台南侧还有乾隆御碑一方,上刻乾隆御诗,其中有“丛祠不断故乡火,冻浦犹存沉钓风”等句。

  交通路线:可乘坐61路 、62路、63路公共汽车到达。

  开放时间:08:00-17:30

  吴承恩故居

  位于楚州河下打铜巷内,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的建筑。两进宅院,辅以回环曲折的抱廊和竹木花卉,显得曲雅秀丽,古色古香。其中以“射阳书斋”举世闻名,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就在这里完成。

  交通路线:可乘坐60路、66路公共汽车到达。

  开放时间:07:30-18:30

  樱花园

  樱花园水陆总面积680亩,基础设施总投资2400万元,整个园区由东南大学知名教授规划、设计,是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园。园内栽植各类花木八十余种、九万余株,近十万平方米的草坪使昔日飞沙走石的黄河滩地变成如今草青水碧的绿色海洋;现代娱乐城中的双人飞天、卡丁赛车、金龙滑车让休闲的人们体验最强烈的心跳;水上乐园给夏日的淮安大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苏北一流、可容纳千人的露天剧场,成功地承办了“中国淮安-日本九州民间文艺大联欢”等大型活动。公园先后举办了四川自贡灯会展、山东潍坊风筝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淮安市及周边县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地址:淮安承德路废黄河大桥北

  公交:市区乘2、11、 36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慈云禅寺

  原名慈云庵,为两淮八大丛林之首。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顺治皇帝之师—玉琳国师,离宫南游,止于慈云庵,于当年8月10日说谒趺坐而逝,肉身不坏。后康熙皇帝下诏,钦赐慈云禅寺匾额,加大扩建,改庵为寺,乾隆四年(1739年)大功告成,宝刹生辉,香火鼎盛,蜚声海内外。慈云禅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1986年2月,被省政府列为重点寺庙加以保护。方丈德林法师委托监院觉顺法师重新修整慈云禅寺,1994年12月15日,修缮一新的慈云禅寺,正式对外开放。寺内殿堂厅堂,建筑设计宏伟壮观;佛像塑造,艺术精湛;国师殿内,新塑玉琳国师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僧寮、客房、斋堂齐备。

  地址:市区慈云街7号

  电话:0517—3941076

  公交4、11、31路车

  镇淮楼

  座落于楚州区中,建于北宋建隆元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清乾隆年间,为取震慑淮水之意,遂更名“镇淮楼”。镇淮楼建在高约8米的台基上,古朴雄伟。台基正中辟有拱门,旧为南北交通必经之道,号称“南北枢机”。现今镇淮楼成为人们登高揽胜的理想之地。

  交通路线:乘8路、60路、61路 、68路公共汽车到达。

  开放时间:07:30-18:30

  楚秀园

  位于市区中心,占地面积48公顷,因古时属楚,又是淮安境幽景秀之处,故得名楚秀园。楚秀园原为老清江城外的一片湖泊沼泽地。清朝曾在此训练水师。明朝武宗皇帝南巡时,曾驾小船在此捕鱼取乐,不慎落水,回京后染病,第二年身亡,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跃龙池”典故。1958年修建为公园。园内水面开阔多变,地形起伏连绵,景色秀丽雅致,共有4大景区,10个景点,并设有动物园,月季园和儿童乐园等专题园区,形成园中有园、景中套景的格局,令游客赏心悦目不久前,旅居台湾的淮安乡亲又捐资在园西北角重建御诗亭(俗称龙亭),该亭六角重檐,覆以绿色流璃瓦,内置碑石,成为园内一处新景观。

  地址:淮海南路 电话:0517-3945871

  公交1、16、28、39路车

  清晏园

  位于市区,是苏北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留存的官宦园林,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园内建有淮香堂、蕉吟馆、听雨轩、蔷薇园、曲廊、水船楼、谦豫斋、关帝庙、叶园、荷芳书院、假山曲桥等仿古建筑与美丽景观。荷芳书院是园内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1750年)兴建,苏皖边区政府时期,辟为新华图书馆,近年来重新翻修,复名为荷芳书院,门侧迎联:“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荷芳书院周围,是当年河督游憩之处,建有碑亭和碑廊。从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艰辛和漕运的情况,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历史文物。

  地址:人民南路92号 电话:0517—3933338

  公交:2路、7路公共汽车

  关天培祠

  民族英雄关天培1781年出生于江苏楚州,行伍出生,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在任期间,他全力支持林则徐禁烟主张,曾在虎门海滩一次销毁鸦片237万多斤,取得了禁烟的重大胜利。1841年在抗击英军入侵虎门战斗中以身殉职,后被溢封为“忠节公”。关天培祠堂内有关天培塑像一尊,陈列着林则徐题写的挽联及关天培的生平。每年都有许多中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交通路线:可乘坐63路公共汽车到达。

  开放时间:08:00-17:30

和州镇淮古街

钱朝铸

和州镇淮古街,位于今和县县城历阳镇,因街上矗立一座镇淮楼而得名。古街北南走向,北靠陋室公园,面南逶迤而下,直至得胜河畔,长约两公里。纵贯历阳路、玉带河路、望江路、滨河大道三条干道和一条古街,连接着陋室公园、陋室(刘公祠)、文庙、戟门、镇淮楼、四牌坊、龙井、大京兆、议和阁、镇淮古桥、文昌塔等和州重要景点,它们犹如一 串 历史 文化珍珠,形成一条真正意义的文脉,被古今和州人擦拭得金光闪闪。如今这条古街 名胜遍布,修旧更新,原汁原味,商铺林立,一派繁荣,打造成集文化、餐饮、休闲、 娱乐 、购物、居住为一体的、苏皖地区最具特色的古典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的城市街区,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米,总价值数十亿元。

为了宣传和县这座安徽 历史 文化名城,笔者特将自己多年采集的资料予以公开,供读者参考欣赏——

一、陋室公园

镇淮古街背靠陋室公园,此园因著名的陋室而得名。

内有一座“山不在高”的聚贤山,东西走向,长约三百米,宽约五十米,海拔二十米许。山上芳草萋萋,树木参天,槐花吐芳,鸟语花香。山顶上有一条约百米长的鹅卵石甬道,连接东西两头,东头有高耸的“望江亭”,立于亭上,举目东望,长江如练,尽收眼底,常有游客激情引吭;西头有双翼连体的“江山一览亭”,立于亭上,环视四周,蓝天白云,高楼林立,绿树匝绕,神清气爽。聚贤山北临繁华的陋室东街,大门古色古香,门楣上有原安徽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张恺帆题写的“陋室公园”四个大字,红底白字,遒劲有力,别具特色。

进入大门,有一座石拱桥,名曰“履仙桥”, 突兀高挺, 犹如一道彩虹,静卧于明镜似的 “半月池”上。越过 履仙桥,便来到聚贤山下,迎面矗立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上有原县委书记孙茂川题写的“陋室公园”红漆大字。顺着鹅卵石铺砌的环山甬道,可从东西两头登山。立于山上俯瞰 半月池, 可见飞檐翘角的 “瞻辰亭”、 “临流亭” 等水中亭,垂柳依依,苇叶轻拂,碧波倒影,趣味盎然。

翻过聚贤山,便是著名的“万花谷”了。山谷中梧桐高挺,香樟成行,长长的树荫广场分别建有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和供游客打牌、品茗的石凳石桌等。环视山谷,满眼皆绿,新篁丛丛,墨竹竿竿,新翠陈绿,交相辉映,红花兰草,争奇斗艳,蝶飞鸟鸣,空灵幽静。山脚处有一个圆形舞台,立于其上引吭高歌,回音阵阵,恰似北京回音壁。向东有一片桂林,每至中秋,满谷飘香。桂林旁有一道绿色长廊,紫藤缠绕,曲径通幽,情侣徜徉,情谊绵绵。每至春暖花开,这里就成了花的海洋、鸟的天堂、云的故乡和人的乐园。

出了万花谷,就是宽敞明亮的 舞鹤轩广场,这里是“和县大妈”经常展示广场舞的地方。西边,是“水不在深”的“龙池”(当代草圣林散之题),虽水面不大,但溪水淙淙,睡莲盛开,荷花飘香。东边,是新建不久的“不染”书房,这里陈列着和县本土作家、摄影家和书法家的代表作,供中外游人品读欣赏。

史载,聚贤山南麓曾有一座古楼,名曰“朝晖楼”,楼的右前方就是“香烈祠”和著名的“焦瞻园祠”,楼的正前方便是高大雄伟的“州署”,在州署的右边,便是古老的“督捕厅”,可惜这些景点皆毁于战火了。

二、陋室

从舞鹤轩广场向东穿过绿道花丛,抬头便看到一尊高大挺拔、庄严肃穆的人物雕像,他就是唐朝刺史刘禹锡先生。

绕过雕像,拾级而上,来到一个青砖铺就的小平台,平台中央耸立着一个高大的门楼,上有“陋室”二个白底绿字,温文尔雅,系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所题。大门外挂着一块木牌,上面是用黄底绿字雕刻的“刘禹锡纪念馆”。陋室四周是清一色的徽派院墙,石雕窗帘,高大气派。

进入“陋室”大门,迎面是一块古老的木制屏风,上有林散之女婿、著名书画家、扬州新八怪之一的李秋水先生(历阳老民)撰写的十六字:“名擢贤良,志除弊政,诗绍风雅,心系生民。”黄底绿字,笔法高雅,端庄大气。屏风背面便是这个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简介。

跨过陋室高高的门槛,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方圆不足一百平米的小院,小巧玲珑,地面麻石铺砌,路边苍松翠柏,肃穆幽静。

迎面的建筑便是“陋室”。砖木结构,三幢九间,分主室和偏室。主室即正厅,内有刘禹锡全身站像,上悬著名书法家郑伊农书写的“政擢贤良”横匾,黑底金字,烨烨生辉;两旁木柱上是张恺帆先生书写的对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笔笔老辣,气势磅礴;身后系我省著名书法家盛志远书写的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如行云流水,荡气回肠;周围挂有全国著名书法家方绍武、司徒越、葛介屏等人书写的楹联和条幅,以及金石家葛许光的印章条幅等。

主室走廊门柱上有楹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系我省著名书法家刘子善所写,雄强厚重、气势博大。偏室分东西两房,西房陈列着“陋室廉吏一梦得”,内有刘禹锡先生的生平事迹、作品;东房门头上有一匾,上有“陋室明志”,内有多件文物,系我国当代著名文人书法家钱汉东题写,俊秀典雅,极具特色。

小院右边有一个碑亭,内有一尊高大的《陋室铭碑》,原为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所书,现碑为我省著名书法家孟繁青仿柳体书写的,几近乱真,十分珍贵。

三、文庙

在陋室大门的左前方,便是当年州城著名的夫子庙,即孔庙,现在称“文庙”。占地数十亩,建筑宏伟,巍峨高大,红墙黄瓦,飞檐翘角,石雕栏杆,青砖铺地,类似大雄宝殿,金碧辉煌,肃穆壮观。这里曾是和州当年文人骚客和青年学子祭拜孔子、昌文兴教之所。殿内的孔子铜像底座1米,全身高5米。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所以后人奉他为“万世师表”。铜像两边有对联:“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此联为清高宗乾隆为孔庙撰写,如今皆修葺一新。

文庙西边,曾有一座高台,是朱元璋驻兵和阳时为渡江攻打集庆(今南京)曾在此调兵遣将,故称“明太祖点将台”。文庙东边,曾建有儒学、文昌宫、魁星阁、和阳书院等。可惜皆毁于战火。文庙正前方有三座拱桥,形象恰似天安门前金水桥。跨过拱桥便是一个悬在空中(其下便是门庭若市的万客隆超市)的广场,路面皆为青砖铺就的各种图案,赏心悦目,古风扑面。

广场正南方有一高大的门楼,名曰戟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可见此地系帝王踏足的风水宝地,也可引申为显贵之家或显赫官署。史载,戟门乃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所建。门前曾有一座大成殿,殿左有一祠,曰名宦祠,是专门供奉曾在此地供职的名人,如历阳侯范增、刺史刘禹锡等。殿右有一祠,曰乡贤祠,是专门供奉和纪念出生于和州的如张籍、张孝祥、陈廷桂等乡贤的地方。门前另有一池,曰“泮池”(明清时期称考中秀才为“入泮”),池上有一石拱桥,曰状元桥,走下状元桥,便是高大雄伟的棂星门。在棂星门八字形的照壁东墙上,曾镶嵌着明代翰林院编撰、著名学者焦竑所写的《重迁儒学记》碑刻,内有“和州古历阳,东与采石画中流为水疆,总江淮水陆之冲,为姑孰金陵所蔽,盖南北间一都会也。”可见和州地势如何重要!

出了棂星门,便是当年最繁华的历阳大街。大门东边,曾有一口三眼古井,深不可测,水质清冽甘甜,名为“卫井”,是供当年和州卫官兵所用。明朝有屯兵垦田的建制,如乌江卫等,乌江卫产的棉花称为“卫花”举世闻名。

四、镇淮楼

跨过东门大街,向南便是一条与东门大街垂直的大街,原名“云路街”,街西有一条古老的巷子,名曰黄泥巷。巷内有一座享誉古今的名楼——镇西楼。 《直隶和州志》其卷五“古迹”记载:“镇西楼州署大门。晋谢尚尝为历阳太守,拜镇西将军,故名,规制亚于镇淮楼。顺治十年,知州李如兰改名永清楼。毁于贼(太平军)。”《历阳典录》记载:“即州署大门。盖以晋谢尚当为历阳守,故名之也……飞檐架空,俯 瞰若雉堞足壮观,览州志谓建于洪武初,然于湖词已有镇西楼上酒父老为公寿之句。是宋时已有之,不始于明矣。今名永清楼顺治中知州李如兰所改。 ”可见, 镇西楼 建于宋时 , 历史 悠久,可惜毁于太平军。

云路街东边的古建筑分别是和州考棚、城隍庙、三老堂和节孝祠等,可惜现已不存。云路街向南约三百米就是州城的最高建筑——镇淮楼。

此楼建于北宋,又称鼓角楼、谯楼、 古楼、 橹门等,战时报警,平时报时。明弘治、嘉靖年间的知州陈宪、宋继先均修建过。南宋时,因和州进士、知州、防御使赵霖曾率领城内民兵——镇淮军(当时国家军队称为禁军),奋勇抗击金兀术大军包围成功后,为了纪念他们,官府遂将此楼改称为镇淮楼。可见,宋时镇淮楼(时称鼓角楼)便矗立于长江之滨了,佐证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将伍子胥逃入和州后的真实环境,先后演绎出他在和州江畔巧遇“浣纱女”,又从“渔邱渡”过江的故事等。只因后来江水奔腾游动,江沙淤积,水道东移,才形成现在长江逐渐远去的地形。

宋徽宗初年,贬谪太平的编管李之仪曾多次来和州。有一次,他受和州知州曾延之在此楼设宴款待。李之仪即兴写下《和州太守曾延之置酒鼓角楼》一诗:“楼台烟树接平芜,水墨丹青十幅图。认为黄山家住处,云中相对似相呼。”

镇淮楼与对岸的采石矶隔江相望。楼呈长方形,东西长55米,南北宽21米,高11米。坐北朝南,楼基为内筑土外砌砖,基下中央有南北拱门相通。基上建楼两层:下层三间,四周为十六柱回廊,四檐斗拱支撑飞出。上层建飞楼,四壁木板,也为四檐斗拱支撑飞出。楼上楼下雕梁画栋,通花窗格,古色古香。 “南来第一”砖刻,砌在朝北的门楣上,并有 “橹门”二个白底绿字,系我省著名红军书法家黎光祖所书,朝南的门楼上,镶嵌着“镇淮楼”三个隶书碑额,白底绿字,光彩夺目。1982年4月,镇淮楼被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镇淮楼曾大修一次。 1989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镇淮楼,是1881年(清光绪十七年)知州罗锡畴修复扩建的。楼基城墙用长方型石砖砌成,砖上刻有“光绪辛卯春”、“知州罗锡畴督造”等字样。楼下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平台东西两边,皆有登楼石级。1960年西边石级被毁。平台中央建有一座两层楼阁,四周为12根朱红木柱所环抱;楼上两层八角飞翘,勾指蓝天。明太祖朱元璋驻师和阳(今和城)时,曾偕众将官登楼饮酒赋诗,以明其志,诗曰:“中原杀气未曾收,江北淮南草木秋,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楼上有清代人题写的“江天一柱”匾额,以及楹联一幅:“披襟向前,快哉此风,那堪称雄,登楼高呼太祖在;凭栏仰望,皓然明月,谁与共醉,隔江招手谪仙来。”登楼远望,长江如练,灵动生气,古城新貌尽收眼底。史载,昔日镇淮楼的东边,分别建有刘猛将军庙、东岳庙、海仓庵义学等。出了镇淮楼,便是一条古街。两旁皆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非常壮观。

五、四牌坊

沿着古街南行约二百米,大街上有一座用汉白玉雕筑的牌坊,名叫四牌坊。此牌坊是明代朝廷为表彰 曾官拜 四川巡按的马如蛟而建。 原牌坊在“文革”中被毁。现牌坊系2015年秋,由和县人民政府在原址上仿建。崇祯八年(1636年)时为乡官的马如蛟因协助州守黎宏业保卫和州城被杀,且一家十四口全部战死。国朝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节”。清嘉庆年间皇帝下旨,在镇淮楼南边兴建了“四牌坊”,分别镌刻“六世承恩”、“祖孙进士”、“父子同科”、“六世承恩”等四幅碑额, 以表彰马如蛟一家的忠节。

《直隶和州志》(人物志)“乡贤”篇中有马谅、马成大(马如蛟父)。因马如虬、马如蛟,马如融、马如虹四人是亲兄弟。马如虹入“忠节”篇,马如融入“孝友”篇,虬妻、蛟妻、融妻、虹妻等入 “列女贤淑”篇。武备志“兵事”篇等均有较大篇幅记载了马氏三代列传。并载:马成大,字汝器,别号鼎臣。幼读书,能文章。为官至国子监。性慷慨好施与,尝捐资新祖庙,立祀田,置义庄,施穗给里人之贫无棺者,受到和州桑梓里人的一致好评。

马如蛟(1600——1637年),天启二年进士,三甲二百零五名。《明史》卷二九二:“马如蛟,字腾仲。和州人。天启二年壬戌进士,授浙江山阴知县,为民治水有功。有清操。崇祯元年征授御史,劾罢魏忠贤党徐绍吉、张讷,出按四川。蜀中奸民悉以他人田产投势家,如姣列上十事,永革其弊。还朝,监武会试。武举董姓者以技勇闻于帝,及入试,文不中程,被黜。帝怒,黜考官,蛟亦落职。……流贼至,如姣倾资募士,佐弘业固守。……巷战,贼多伤,力屈遂战死。”同书三零九《李自成》:“九年春,迎祥、自成攻庐州,不拔。陷含山、和州,杀知州黎弘业及在籍御史马如蛟等。”明鲁可藻《崇祯乙亥和州失城始末》朱大典《流寇陷和州揭》记其事甚详,九年十月二十八日马如蛟将家人焚死后战死。

马如蛟与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黄道周同榜,《明史》卷二五五《黄道周》记黄氏曾向崇祯称赞时人有云:“臣所知识者有马如蛟……皆卓荦俊伟,使当一面,必有可观。”马如蛟是明代著名人物,是明代的骄傲,更是和州的骄傲!

如姣兄弟四人,长兄马如虬,贡生,盐运司通判。和州城保卫战中,马如虬与士卒共守小南门。城陷,被掷入水溺死。大弟马如融,字汉叔。光禄寺署丞,布政司参政。马氏一门殉难后,马如融回城收埋亲属遗骸。上书朝廷殉节状,全力抚养教育亡兄遗孤,直到成人,二十年如一日。康熙九年,七十四岁时“端坐而逝”……

四牌坊立有四根石柱,上面刻有各种花纹,每方的柱旁均配有石狮一对,高端大气。四牌坊的表彰级别从形式上看要比大京兆的级别高,牌坊分为单体牌坊和多体牌坊,四牌坊就是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都可以看到皇帝的“恩荣”和表彰的内容。史载,马家有六代受到朝廷封袭受官的,如马谅、马永贤、马如蛟及兄弟四人、马思齐、马翘生等,即使到了现代马家仍有名人:马人斌,原上海市伊斯兰教学会会长、全国伊斯兰教学会副会长。四牌坊与文庙、镇淮楼同在一条主轴线上。

六、龙井

与四牌坊相隔不远处有一个三眼古井,名曰“龙井”。此井水质优良,清冽甘甜,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市民的生活,现已封口保护了。在离井口不远处, 有一条自东向西的古街,名曰玉带河路,原名寺门口街。街上还有一个“大京兆牌坊”,向世人昭示着 明朝京兆尹马谅全 家兴盛的神奇故事。 为了方便游客,特将 原先立在玉带河路上的“大京兆” 牌坊转移到镇淮古街与望江路东交叉路口了。

出了四牌坊,原先的正南方有一座古石桥,叫四牌坊桥,此桥横跨“玉带河”,现在桥已不存,玉带河便成了暗河。继续南行,街东有一观音庵,又名大悲庵,此庵香火很旺。

七、大京兆牌坊

大京兆牌坊,是当年皇帝为了奖励马家一门三进士而赐建的牌坊。祖孙进士:祖父指马谅(宣德朝进士),孙子指马如蛟(天启朝进士)。马谅(1406——1482),宣德八年进士,二甲六名。《明宪宗实录》卷二三五,成化成化十八年十二月:“戊子,致仕南京户部左侍郎马谅卒。谅字子谅,直隶和州人。宣德癸丑进士,为行在吏科给事中;正统九年,升山东右参议;景泰时,入为应天府府尹。天顺初,进南京户部左侍郎,以母忧去位。服除,莅事户部,复改南京户部;满九载,将叙迁,为言官所劾,因请致仕。至是卒,年七十七。讣闻,赐祭葬如例”。《明史》卷三 〇 七《门达传》,“劾南京户部侍郎马谅, …… 皆罢去”。

马谅,先籍河南,后徙全椒。马谅伯祖父马九成战死鄱阳。明朱元璋赐宅和州,授金牌万户,其祖父马九思告老,世居和州,成为马氏始祖。九思生云,云生谅。马谅宣德进士,历官吏科给事中、山东参议、应天府尹、南京户部侍郎。史称“当为京兆尹赠祖九思,封父云如其官,三世皆称京兆”。后马谅厌恶武清侯石亨与太监曹吉祥擅权专横,不愿继续做官,而告老于和州,终年七十七岁。

皇帝下旨作为“恩荣”等级在和州玉带河北面(现大京兆坊南)建有“大京兆”坊。何为“大京兆”?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时,京城称为应天。和州是地处京城周边的县城,当时直属中央管辖,和州称为“直隶和州”,属京兆地区。大京兆乃表彰为京城了不起的官员也。古代牌坊分御赐、恩荣、圣旨三个等级。“御赐”是指皇帝下诏,国库出银建造;“恩荣”是指皇帝下诏,地方出银建造;“圣旨”是指地方申请,皇帝批准然后由家族自己出银建造。所以大京兆属于“恩荣”级别,如今的大京兆石牌坊坚实纯美,庄重威严。

八、议和阁

继续向南行约三百米,便到了“议和阁”。 据《通鉴唐纪三》注:北齐置和州,以南北通和,往来之津要也。贞阳侯萧渊明,是南朝梁武帝萧行之侄。太清三年(549 )萧渊明领兵攻打东魏、彭城一战,折兵百万,本人被俘。此后五年间,南梁历经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饿死,简文帝(萧纲),元帝之子萧方智继位称敬帝,年仅十三岁。

在此期间,北朝也动乱,高欢次子高洋,灭东魏自立为北齐,称文宣帝。他连年与南朝作战,修长城一千余里,嗜酒昏狂,以*乱残暴著称。高洋闻萧方智继位,以为有隙可乘,即称俘虏萧渊明为梁王,欲以武力护送至江南,取代萧方智。南梁不从,派兵抵御,在巢县东关战败,王僧辩大为恐惧,被迫屈从至历阳。时在天保六年(公元555年),齐梁二国在历阳城,举行议和谈判,王僧辩首先承纳北齐扶持的萧渊明为帝,萧方智降为太子,然后由北齐代表王涣及行台司马恭,南梁代表王僧辩在协和书上签字。表面上看是以和为贵,实质上确是“北齐图霸功”,以武力胁迫南器成为附南。“两国协和”后,遂改历阳为和州,此为和州的来历。

可见议和阁,是为纪念南梁与北齐在历阳议和成功而建的。该阁现简称为“和阁”,它矗立于镇淮古街南端,基座呈正方形,各方有三间屋面宽,高三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其面南的门楼上有当代书法名家林筱之题写的篆书 门额“和阁”和隶书 “林散之书画院”,黒匾隶书金字,古色古香,匾下的两旁廊柱上镶嵌着著名书画家李秋水先生撰写的一幅对联:“ 登斯楼,水抱山环,气势恢宏,都采眼底。逢盛世,笔歌墨舞,发扬出新,光照人间。 ”此 阁古朴典雅,游人确能体会到亚父城的古韵,因而 成了是镇淮古街一个靓丽景点。

离开议和阁,原先是著名的“小南门”——“熏阜门”。熏阜门面迎当年州城的护城河——老得胜河,它是从桃花桥河段通向新河口入江的;新得胜河是民国末年改道进入杨林河后从金河口入江的,河上曾有一座古老的“熏阜桥”。

九、镇淮古桥

按说,镇淮古街至此可以暂告一段了,但它似乎“意犹未尽”。只见它继续向南分东西两道随坡而上,登临到宽阔的滨河大道了。越过滨河大道就来到东西走向的得胜河畔了。此河是和县人的母亲河,源于含山,注入长江,全程近百里。由于此河自民国至今曾多次疏浚拓宽,所以现今河床宽敞,河水澹澹,碧波荡漾。原先此河上有一座木桥,连接南北,是当年城南百姓入城的必经之桥,现在改建成一座水上廊桥了。

廊桥北与和阁隔滨河大道相望的桥头上,刻有 书画家林筱之老先生题写的 “镇淮古桥”四个秀美隶书大字,南与文昌塔相望的桥头上,刻有书画家 李秋水老先生题写的“镇淮古桥”四个行书大字。整座桥的 规模及设置酷似扬州 瘦西湖上 的五亭桥, 四个亭子一道长廊,上面彩画了许多山水、人物及花鸟条幅,犹如一道彩虹卧于清波之上, 雕梁画栋,色彩鲜艳,飞檐翘角, 古色古香,气势轩昂 。

桥面宽约20米,长约两百米,桥面呈拱形,两旁均设有宽敞的仙人靠,方便游人休憩,每逢佳节游人如织。

跨过镇淮古桥,继续沿街南行便到了东西走向的宝塔路。当年这里矗立一座古楼,名曰“青云楼”,与此楼并排而建的,右有“育婴堂”,左有“张孝子坊”等。向东不远处有一座宝塔,名曰文昌塔。此塔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和州知州郭继芳所建。后人有说此塔是为纪念中唐和州诗人张籍字文昌而建的。但根据当时状元焦竑所撰《文昌塔记》载:“历阳郡侯郭公莅政三年,农嬉于野,士励于学,询民疾苦,靡痛不捐,咸曰:郡水泄自东南,形胜不备,积不宿世,士不登朝,堪舆之言验矣。愿建浮屠以壮形胜。”可见,当时因相信风水迷信认为和州东南水泄,形胜不备,造成文风不振,士不登朝,故建此塔,以祝望文风昌盛。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州州同何飞凤重修此塔;1922年,和县知事刘东甫又重修,并立有《重修文昌塔碑记》,为 清末进士含山人张栗庵先生之子 张伯禧所撰,和县著名书法家阿庆华书所。

十、文昌塔

文昌塔共七级,砖木结构,高30余米,外呈六角形, 每方宽39米; 内为正方形, 每方宽36米。 塔门朝南。每级外以砖砌斗拱挑檐, 第一、二级檐下有砖雕人物像,从第二级起每级每方砌有拱形门和壁龛。 内以 木板铺垫、 木柱支撑。塔门上方嵌有砖雕人物像及鲤鱼跳龙门等图案。从第二层始,每方每层自下而上以砖砌圈形小门六扇,开闭相间,且平穿对应。在第二层六方圈门之上、塔檐之下,分别砖雕“步蟾踏斗”、“吞霄接汉”等阳文,皆自右至左横书正楷。塔顶上扣一覆钵(俗称铁锅),顶下砖砌圆锥形脊式,脊下铺以小瓦。一层底部设木梯,可旋梯而上,直登第七级顶部,鸟瞰大江山川。据考,该塔与横卧在大南门的和阳桥为同期建造,确为和州一大名胜。

文昌塔之东曾有一座郭公祠,内立“去思碑“,以纪念和州知州郭继芳始建文昌塔的功绩。祠内住有道士,为护塔而设,今已毁。

文昌塔外阡陌纵横,柳树依依,滚滚长江,滔滔北去……

和州镇淮古街 历史 悠久,名人辈出,被先后录入《直隶和州志》和《和县志》的有:唐朝著名诗人张籍,明朝京兆尹马谅、四川巡按马如蛟,清朝著名文学家陈廷桂, 著名 历史 地理气象学家、西南联大知名教授钟道铭, 当代草圣林散之,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俞建章,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侯学煜,著名书画家林筱之、李秋水等,不胜枚举。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蕴深厚,名胜遍布,是一个值得探古寻幽的所在,更是一个携侣休闲赏玩的好地方。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五日

(图文私有,违权必究)

长淮卫,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明代初期,凤阳府在蚌埠集设立官仓后,淮北各地及蚌埠集官仓的粮食均经长淮卫运往凤阳。淮河下游所产的淮盐也经长淮卫运往北方各地。水路、陆路的一些官商客旅常在长淮卫短暂逗留,使长淮卫的饮食、客栈、澡堂、理发、百货等80多种行业日趋兴隆。一街七巷,人海涌动。仅300米长的狮子口巷就有骡马店(马车夫客栈)18家。玄帝庙(又名镇淮楼)北门外的淮河码头,每天停靠的木帆船,也呈现出“白天千杆桅,晚上万盏灯”之壮观景象。

长淮卫定中都城八卫之一后,指挥、守备、总兵等朝廷命官云集长淮卫,一时高筑卫城墙,深挖护城河,又大建庵观寺庙。其中有前庵、后庵、水洪庵、地藏庵、玉皇阁、三皇阁、火神阁、魁星阁、文昌阁以及城隍庙、玄帝庙、东狱庙、西狱庙、大王庙、巧神祠、财神殿等“五阁、四庵、十四庙”。中都城重点工程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宗室“十王四妃墓”和“驸马黄琛墓”也建在卫东二里北湾处。在“十王四妃墓”的西首,莫家园、毕家园、苏家园三处建有千余亩的御花园。又把凤阳凤凰山经马丘(今崂山)通往长淮卫入淮河的运粮河拓宽凿深,两岸遍植杨柳桃杏。从明代起,长淮卫不仅已成为方圆百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军事中心,同时,也是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明太祖朱元璋,除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孟冬(农历十月),必备祭品,亲书祭文,前往十王四妃墓祭祀外,每隔10天,半月,必来长淮卫赏花观景。一些文人墨客,也云集长淮卫,给人们留下了一些可贵的诗篇。三国时期,曹操次子曹丕(魏文帝)曾随南征之师沿涡河入淮、顺流过蚌,见长淮风帆如林,遂作《浮淮赋》。唐代天宝进士、大历“十大才子”之一韩翃在蚌埠东晚渡淮河时,近闻棹声,春浪;远望帆影、炊烟,不禁诗兴发作,遂作《淮河》一首。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淮上华发》、徐仲东的《淮上水》,明代王清叙的《长淮晚眺》、程昊的《游长淮桃园》、蔡莲仙的《游桃园》等诗作达千余篇。正当庵观寺庙丛生之际,长淮卫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也出现了群芳竞艳之势:

——“卫调花鼓”、“卫调花鼓戏”因起源于长淮卫,故称“卫调”。它与双条鼓、花鼓灯齐名,统称“凤阳三花”。自明代以来,一直活跃在五河、凤阳、固镇、怀远、淮南、寿县等江淮大地。后来,以安徽省的唯一剧种被收进《中国戏曲、剧目大辞典》;

——农历正月初九的花鼓灯会、正月十五的龙灯会、七月十五的于兰胜会等长淮卫庙会,从明朝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其中以龙灯会最隆重。有蟠龙、舞狮、高跷、旱船,花车等二三十个节目,演员达2000人,观众达5万人。

   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城门洞,上层为二层山楼,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始名镇淮楼。历史   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因为淮安(现淮安市楚州区)“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 “置总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清代乾隆年间,因水患不断,人们为震慑淮水,更名为“镇淮楼”。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十月重建式样,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大。坐北面南,底座为砖砌基台,长28米,宽14米,高8米,略呈梯形,坚实稳重。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东西两侧为拾级而上的方砖踏步。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面阔三间,楼高185米,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令人惊叹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古城拓宽了街道,重修了镇淮楼,并以楼为中心开辟了公园。楼上陈列了淮安的历史文物,使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着现代文明的奇光异彩。镇淮楼的如此景物,招来了无数游客,他们到此或访古探胜,或借景咏怀,或摄影留念,或登楼远眺,领略其万种风情。

淮安十大旅游景点

淮安十大著名景点如下:

1、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境内,位于淮安区西北边陲,属周恩来故里景区之一。

2、金湖水上森林景区

拥有万亩水杉林的金湖水上森林公园位于金湖县涂沟镇唐港境内,距金宝一级公路(向南)25公里。这里南临高邮湖,北接宝应湖,东与宝应县隔湖相望,总面积11万亩,其中林地10432亩,水面548亩。

3、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1996年明祖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4、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铁山寺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为7058平方公里,其中2373平方公里的次生林海和群山环抱着的9平方公里的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

5、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

里运河文化长廊,位于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包含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两处遗产点(清口枢纽、清江大闸)和一处遗产河道(淮扬运河淮安段)。

景区分为“起”、“承”、“转”、“和”四大板块,是文化旅游、商务休闲以及特色主题乐园多功能于一体。

6、都梁公园

都梁公园位于江苏淮安。盱眙,别称都梁。盱眙,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城湄淮水,清流绕城过,秀丽的都梁公园就坐落城中。都梁公园由杨大山、斗笠山、募旗山、木山相连而成,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环山道路42公里,海拔1119米。

7、洪泽湖

洪泽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部,淮安、宿迁两市境内,是未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

8、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

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即“象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山水大道,盱眙县城区北部,淮河大桥右侧,项目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源自象山建材矿山,是清朝后期就进行露天开采建筑石料的百年老矿。

9、镇淮楼

镇淮楼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城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具体建设时期已经无从考证,从南北朝时期开始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途有进行修葺。如今这里以镇淮楼为中心,开辟成了一座公园,人们可以来这里游玩。

10、中国漕运博物馆

了解江苏淮安的人都知道,来淮安要体验漕运,那么漕运博物馆也是淮安必游玩的地方之一。博物馆位于“老淮安”古城正中心,外观为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呈“品”字形,中间部分是主展览厅,东侧为临时展厅,西侧为多功能报告厅。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的主要景点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它融合了中国庭园合院和中式园林风格,由河馆、菜馆、民俗馆、品尝馆和中国淮扬菜文化研究院五大功能区组成。该馆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主题性菜系文化博物馆。

中国西游记博览馆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弘扬西游记文化,打造“创意清河”品牌的重要载体。展馆分“奇人奇书”、“风靡世界”、“西游地图”、“经典故事”、“神游幻境”、“时空穿梭”、“游戏体验”、“立体影院”八大部分,采用国内一流的声、光、电等展示手法,展现神奇瑰丽的西游记文化。 古淮楼·江淮婚俗馆

古有“淮角楼”,始建于宋代,淮水至此转陡弯向南。古淮角楼后因战乱水灾损毁,2008年底恢复重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其题名为“古淮楼” 并撰《古淮楼记》。

重建后的古淮楼采用层层叠檐升起的建筑风格,楼高1836米,地上三层,地下二层。站在古淮楼上,向北一览古淮河风光,南眺可将新区全貌尽收眼底,是观景览胜的绝佳地。

江淮婚俗馆位于古淮楼地上一至三层,共分四个部分,即序厅、牵手厅、成双厅和偕老厅,再现传统江淮特色婚俗文化。顶楼上悬挂一座幸福铜钟,铜钟通高217米,口径139米,壁厚8厘米,重2吨。钟身呈圆柱形,由上向下渐大。提梁饰双龙纹,肩有九乳。腹有龙凤二对,寓意龙凤呈祥,将钟身分成上下两部分。新人或伉俪乘兴来此撞钟祈福,寓意“幸福终身”。

长荣大剧院·荀派艺术馆

以著名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先生的名字命名,为“苏演院线旗舰剧院”,有可容纳800人同时观看演出的大剧场和可供60人观看演出的小剧场,是一所具备戏剧表演、影视放映、音乐综艺、会议论坛、展览等功能的综合性场馆。剧院中的荀派艺术馆展现了荀派京剧艺术的源远流长以及著名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先生的艺术生涯,使游客更深刻的了解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把握荀派京剧的文化脉络。

清河城市馆

是一座集中展示清河城市形象、反映清河城市文化内涵、描绘清河城市发展蓝图的综合性展馆。展馆以“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宏伟蓝图”为主题,通过新颖的展示理念,丰富的展示内容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清河“南船北马、商贸名区、美食天堂、婚庆之都、生态新城、和谐家园”六张城市新名片,可让来访者“不出此馆便晓清河”。

清河文化馆

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题写馆名。文化馆采用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中国明清古典内院式布局,四周用连廊连接,东侧馆外另有游廊延伸至古淮河边,清静而幽深。馆内设有荀德麟、赵恺等一大批名人书画室,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馆内同时还配有少儿活动室、书画室、舞蹈室、钢琴室、古筝室、二胡室、扬琴室、展览厅、憩园、观赏区等人文设施。馆前的鸿禧广场左右两侧嵌有十二生肖图案,生动描绘了民间属相搭配的婚俗文化。

清淮农家乐

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片融特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精品购物为一体的休闲商业街区。内设有王子会馆、湖鲜馆、大年人家、江淮土菜馆、公爵花园汽车旅馆、花园KTV、勿忘我婚庆婚纱摄影、清河婚姻登记处、阿拉法奇妙世界体验馆等。

白鹭湖·奥特莱斯购物公园

周边白鹭栖息、生态优良,拥有自然湖光景色,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水生态景观区。园内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齐集国内外200个的服装品牌,集服饰、鞋帽、珠宝、皮具、运动休闲、家居饰品之大全,是融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城。公园内的红喜会馆(薇婷礼堂)是集婚庆展示、婚庆策划、婚庆餐饮等于一体的主题会馆,在此举办婚礼,真正做到了“除了新娘什么都不带”。

古淮河生态公园

总占地900亩,公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天然植被以及人工意杨林,通过对古淮河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打造出以原生态为特色,以古淮河文化为内涵的婚庆主题公园。公园分为4个功能区,分别是湿地互动区、拓展健身区、同心纪念区、古河堤风貌区。 白鹭湖山庄

以明清时期江淮流域民居元素为主要风格,集住宿 、餐饮、洗浴、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高端园林式酒店,为“十大经典淮扬菜名店”之一。

清河生态美食城

寄餐饮情趣于山水亭榭之间,它以“生态餐厅、绿色文化”为主题,是一处利用现代造景技术打造的融文化、生态、名人典故于一体的特色餐厅。

青龙湖国际健身会所

占地400亩,它以水景和滨水绿化为环境,以运动健身、生态休闲为内容,建有8600平方米的室内健身馆、高尔夫练习场、推杆练习场、休闲会所、垂钓养殖中心,为市民营造了一个清新、生态的运动休闲场所。

淮安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最好玩

淮安旅游景点:

1、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

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位于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景区分为“起”、“承”、“转”、“和”四大板块,集高端论坛、文化旅游、生态养生、商务休闲以及特色主题乐园多功能于一体。

2、淮安日月洲度假村

淮安日月洲度假村作为西游记文化体验园重要配套项目,位于原淮安日月洲景区内,是淮安西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的,按照豪华酒店建设标准,集住宿、餐饮、采摘、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场所。

3、清晏园

清晏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南路之西侧,环城路之北侧,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全国文保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它揉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于一处,使游人于玩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4、古黄河生态民俗园

古黄河生态民俗园位于淮安市区西北部,北枕黄河故道,为城市公共绿地,是集保护、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每年的“桃梨风光节”和“酥梨采摘节”吸引百万游客前来赏花、踏青。桃花坞景区、柳树湾景区都已免费开放,是休闲、娱乐、游玩的好去处。

5、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是现存的古代府级官衙建筑,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淮安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特征,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府衙建筑明确的形制规范与等级要求,具有淮安地区建筑文化特色。

滁州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滁州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白鹭岛风景区,凤阳狼巷迷谷景区、小岗村乡村旅游区、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等

1、琅琊山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是首批被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一九九七年又被林业部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一九八八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它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城山相接。

2、白鹭岛风景区

白鹭岛风景区来安县白鹭岛风景区位于来安县城西北13公里处,距古都南京50公里,景区总面积42万亩,森林覆盖率90%,是省级森林公园。近年来,来安县政府按照“树立精品,培育特色,面向南京、合肥、杨州,吸引苏、锡、常、沪”的原则,努力把白鹭岛风景区建成一个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花果茶鸟购销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江淮分水岭独特地理类型的白鹭岛风景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山林美景,天造地设。春天,山花烂漫,幽香逼人;夏天,云蒸霞蔚,绿茵滚滚;秋天,层林尽染,红枫如火;冬天,银装素裹,绵延起。

3、凤阳狼巷迷谷景区

狼巷迷谷风景区位于凤阳县城南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离县城35公里,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因旧时有野狼出没而得名。风景区包括禅窟寺、禅窟洞和狼巷迷谷三大景区,内有苗寨、塔林、禅窟寺、玉蟹泉、摩崖石刻、贮岚亭、禅窟洞、蟠桃园、天石、瘦人谷、晕头转巷等大小景点40余处。整个风景区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绿色生态为重点、石灰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4、小岗村乡村旅游区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沈浩精神诞生地,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吴敬梓故居

吴敬梓故居建筑风格与苏州园林相似,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的院落式结构,走进其中如同步入江南民宅大院。故居分为8个展区,分别为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生活展区、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西花园敞轩。其中陈设还原清代风貌,仿佛让人回到清时人家。尤其是民俗生活展区的展品,做得维妙维肖。赐书楼前建有假山、亭台、小桥、荷塘等景观,景色很美,不可错过。

吴敬梓纪念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全椒县城西北隅。始建于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县城荷花塘畔。1964年闭馆后改作它用。现馆为1984年10月重建,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有东西展厅及古朴回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大厅前立有吴敬梓一尊铜像,高45米,重500千克。馆内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以及吴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发现最早的刻本《卧闲草堂本》、民国时期的《增补齐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还有其七言古诗手迹《奉题雅雨大公出塞图》的缩小件(原件大约长2米、宽1米,是我国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

鼓楼,又称中都谯楼,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与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

8、襄河水利风景区

襄河水利风景区依城傍水,汇集了自然景观、水利工程、历史人文、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等多种元素和功能,是一座富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开放式公益性带状城市公园,全长97公里。主要景点有:蒙学文化长廊、儒林文化长廊、新襄河、太平桥、河滨公园、桃园古文化遗址等。__景区内树木葱茏、水质清澈、文化丰厚、景观遍布。沿着河道两岸,建有蜿蜒曲折的游览步道。在步道两旁的树林中,是二十四孝、三字经和增广贤文三个小品、雕塑和碑刻文化区,共有120多组雕塑点缀其间。因地因势修建的文化长廊和极富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亭台楼阁,古色古香中充满了现代气息。如同一幅画轴,随着游客的脚步徐徐展开。

9、凤阳县龙兴寺风景区

龙兴寺位于凤阳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建筑。它的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为国内名刹之一。

10、凤阳县韭山洞风景区

韭山洞因山暖多滋生野韭而得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南韭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距离县城30公里,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

淮城镇,它有淮河瑰宝、运河明珠之美称。淮城由水而生,具有南方水域的俊秀之美。淮城容貌特别,远看水包城——古运河、苏北灌溉总渠、老泗河,弯弯绕绕,一层又一层,好象镶嵌在淮城四周的一道道银圈;近看城包水——城里有文渠四通八达,勺湖、肖湖、北湖、南湖毗连,水面约占全城总面积的2/5。有水自然有码头,据说,在明清时期,遗址位于板闸的漕运码头曾经经历过一段商贾云集的兴盛水运史,遗憾的是,只能在老人们的谈吐中依稀还能感到它的存在。虽然漕运码头已不存在了,然而“总督漕运部院”通过修复又重新出现在镇淮楼的对面。因为“总督漕运部院”的修复,又让我带着回忆重游了故乡的老码头:杨庙码头和御码头。

御码头:御码头位于淮城古镇的河下。与其他码头相比较,御码头比较新。因为它的历史原因,在前几年被重修过。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如此重视御码头的存在呢?在御码头的附近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河下御码头记》。在《河下御码头记》里,就详细的介绍了御码头的来由。原来在历史上几个朝代中,都有皇亲国戚在此码头登岸,难怪被称为“御码头”了。御码头虽然被重修过,但依然隐约可以看见历史留给它的痕迹。从御码头向北面望去,近处的芦苇,远处的河下大桥,还有那在水上漂泊的船只和沿岸若隐若现的行走的人们,在这寒冷的冬季俨然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难道皇亲国戚们选择在此码头登岸是因为它的景色?从河下大桥往南看御码头,它在一片芦苇的相拥下,显的那样的安静。站在御码头上倒有一种忆古思今的感觉。到底为什么皇亲国戚们要在此码头登岸呢?我们无需考证,至少它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回忆。淮城镇码头的故事是说不完的,就连我一个小辈儿时的回忆就连绵不断。也许很多年后,码头会有很大的变化,甚至慢慢消失……但那刻有历史岁月痕迹的船桩和那因摩擦而凌乱的缆绳会一代一代地述说着老码头的故事。

马鞍山和县古城墙在哪里

和县历阳镇。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马鞍山和县古城墙位于和县历阳镇。始建于南宋宁宗年间元末明初,朱元璋驻师和州期间与将领登镇淮楼饮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