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收到100首表示送别的古典诗词
《诗词曲赋文·天上谣》原文与赏析
李 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苔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天上谣》与 《梦天》具有类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同是游仙诗一类。两诗同是措写诗人神游太虚所见的天上景色,用美妙的理想世界来反衬人间的丑恶,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那种世事无常、追求长生不老是徒劳无益的思想。但两诗在写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梦天》写月宫景色和诗人从天上俯视尘寰的感受,都比较概括,而且两部分各四句,分量相等。可说是一种宏观的写法。而《天上谣》则用了整整十句描摹天上景物,详细具体,可说是一种微观的写法,而将诗人的世事变幻无常的思想,只用最后两句来加以表达。比较起来,似乎 《天上谣》是对同一种构思的进一步阐释,使之更为具体形象。
《天上谣》共12句分两部分,前10句着力描写天上仙境之美,以此来反衬人间社会的肮脏丑恶。首二句摹写天河,想象出人意表。首句说天河夜间转动,河中飘荡着繁星。次句银浦是李贺对天河的称谓。又叫别浦(见《七夕》“别浦今朝暗”)。既然是天河,河中当然有水,行云飘浮水上,有如河里流水,流水有声,自然联想到天河里的云也应有声,但它本来无声,所以说天河 (银浦) 里的云学水声。乍看似荒诞,通过诗人入情入理的联想,却又合乎情理,在虚构中又有真实感。
以上二句写的是仙境的自然背景,下面8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具体人物故事,分别描写仙人的活动情景。先写月宫里佩戴着香囊的仙女在采摘桂花,天上的丹桂又是常开不败的。然后写到传说中的弄玉,她同丈夫萧史乘凤飞升的故事,写这一对神仙伴侣住在凤台时的美满生活。现在她 (弄玉) 却坐在窗前,窗外梧桐树上栖息着凤鸟,依然是当年娇小的雏凤。一旁吹奏着的不是肖史,而是仙人王子乔(即王子晋),吹着带有长长鹅管的笙,在那里驱使着神龙在烟雾迷漫中耕种仙草。在此诗人把不同来源的三个神话传说 (弄玉萧史的故事、王子乔的故事、群仙在方丈洲耕烟种草的故事结合成一幅神奇美妙的仙境画图。上面8句可说是对天上仙人活动的几个特写镜头。接着二句将镜头一转,照下了一个女仙穿着鲜艳夺目的衣裙在青邱漫步,一边采拾香花香草、一边玩赏的画面。收尾二句借仙人的眼,看到人间时光飞逝如迅马奔驰,沧海里转瞬又有尘土在飞扬 (亦沧海桑田之义)。
在具体写法上,李贺每每驰骋他丰富的想象,把古代传说中各个仙人的故事放在普通人间社会的生活现实中,而且不受原有传说的限制,将不同来源的传说杂揉在一起,使得这些神仙故事更加生动多彩。少女采摘鲜花来制作香囊,本是闺中习见的事,这里他却让仙妾 (即嫦娥) 在采月中的桂花来制作香囊,而桂花又是四季常开,永远不谢的;弄玉与萧史相爱,后跨鹤飞升; 王子乔好吹笙,这是两篇各自独立的人们熟知的神话,卷帘、耕田也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诗人把他们写在一起,让弄玉早上起来把北窗的帘子卷起,窗外栖息在梧桐树上的凤鸟依然娇小,王子乔依然吹鹅管笙,但非单纯自娱,而是指挥神龙在烟雾迷濛中耕种灵芝仙草;少女们穿红着绿争奇斗艳也是常见的事,诗人也随手拈来,用着仙境中仙女们的点缀。这样,便创造出了一幅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神仙世界的画卷。
李贺不仅想象丰富惊人,而且用词造句常常出奇制胜不同凡响。比如篇首二句极写天上银河。天河本是太空中的一片星辰,属于一种自然现象。远望好似一条白练似的长河,故称天河或银河,并产生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美妙传说。这是人们视觉感受的艺术想象。因此仰望天河群星移动、云彩飘浮,好似流水一般。但诗人并不就停留在这里,他进一步从河里的流水发出汩汩的响声,而联想到“银浦”既然是一条河,河里飘动着的云也就会学着发出声音来了。于是便从视觉的感受,引出了听觉的感受,写出了“银浦流云学水声”这样的千古奇句来。
苏轼 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及注释
1、银汉:即银河。
2、玉盘:指月亮。
赏析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
刘克庄 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
老年有奇事,天放两中秋。使君飞榭千尺,缥渺见麟洲。景物东徐城上,岁月北征诗里,圆缺几时休。俯仰慨今昔,惟酒可浇愁。
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贾胡野老相庆,四海十分收。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李白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始闻炼气餐金液,
复道朝天赴玉京。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此时惜别讵堪闻,
此地相看未忍分。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莫学吹笙王子晋,
一遇浮丘断不还。
汉宫春·己未中秋作
周紫芝 汉宫春己未中秋作
秋意还深,渐银床露冷,梧叶风高。婵娟也应为我,羞照霜毛。流年老尽,漫银蟾、冷浸香醪。除尽把,平生怨感,一时分付离骚。
伤心故人千里,问阴晴何处,还记今宵。楼高共谁同看,玉桂烟梢。南枝鹊绕,叹此生、飘转江皋。须更约,他年清照,为人常到寒霄。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富贵曲古诗 。
《天上谣》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李贺虚构的仙境有着怎样的寄托。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
(二)作者简介:
李贺一生位卑职冷,病贫交迫,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死
生问题纠结于心。诗作虽情绪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辽阔,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三)品读鉴赏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作点评。(要求:从字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入手。)
3、学生放声朗读,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间交流心得。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
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2)作者的想象思路是怎样的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四幅画面。
学生描绘后教师归纳:
画面之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
画面之二: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画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图景。
画面之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问: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答: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
(四)归纳主题
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的浪费了,故怨恨不已。诗作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五)作业
1、熟练背诵本专题各个篇目。2、课后完成“积累与应用”及相关练习。
鉴赏资料: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想收到100首表示送别的古典诗词
本文2023-10-14 12:44: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