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代神话书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讲古代神话书籍有哪些,第1张

中国古代神话:

《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西游记》 《搜神后记》《封神演义》 《上古神话演义》《淮南子》《神仙传》《中国道教诸神》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造神史话》 《神宵雷法》 《历代神仙通鉴》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老子》《庄子》 《上古神话演义》《子不语》《皇帝内经》《云笈七籖》《博物志》《蒿庵闲话》《神异经》《轩辕本纪》

我看过的读过感:

搜神记(干宝),这部比较经典,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传说痘出自搜神记,另外,聊斋(蒲松龄),写的相当好看,有名到不用解释,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才子写的,不过我觉得写的不是很好

西方古代神话:

第一个是关于《圣经》中的神话,罗马神话就是这么来的

《北欧神话》 (保留的较为完整的有冰岛史诗《埃达》以及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等)、

《凯尔特神话》(也是欧洲的,但是是欧洲西海岸) 、

《罗马神话》 (宗教性质很强) 、

《希腊神话》 (包括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西奥德(Ησίοδος)的《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奥维德的《变形记》等 )、

《斯拉夫神话》 (包括旧苏联、旧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地区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

另外,看这些小说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如果能读下来对古文有很大帮助

搜索:鬼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

《续夷坚志》

《子不语》

……

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

《剪灯余话》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

《涉异志》

《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

《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

《庚巳编》

《语林》

……

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

《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

《耳邮》(俞樾著,4卷)

《后聊斋志》(王韬著)

《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余下全文>>

中国古代神话多而杂乱,散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吕氏春秋》、《国语》、《淮南子》、《独异志》……等古籍中。

这些神话,互不相通。或者纵然相通,也是相互矛盾,破绽百出。

因此,构不成一套系统,组不成完整的世界观,始终没有形成《圣经》、《伊里亚德》、《奥德赛》那样的巨制。

这其中除了儒家删改,秦皇焚书,造成的伤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古史辨》很值得阅读。《埃及神话》 (主要讲死后的世界,就是那些胡攻饥掇渴墀韭峨血法摩狼阿努比斯什么的那些神和“六芒星”、“七芒星”这些星象有很大关系,主要来源于埃及的先进文化与对太阳的信仰)

《古巴比伦神话》(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叙事长诗就是《吉尔迦美什》,著名史诗《埃努玛·埃立什》(又称《咏世界创造》))

《印第安神话》 (原住民神话身受萨满巫术文化影响,因此主要信仰与大自然的神灵相当接近,和图腾崇拜的信仰,印第安神话三大体系:玛雅神话,印加帝国神话,阿兹特克神话(三个部族的名称))

女娲

神话中的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还有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称女阴、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女娲氏族发源地,文献不见记载,但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

南方三苗民族传说中的女娲

关于女娲的传说说法不一,有说先于盘古,有说后于盘古民间流传的传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叫法,傩(nuo)公傩娘,粳兄粳妹,诺亚诺娃,亚傩兄妹,东山老耆南山小妹,江郎江妹等。 传说原来的人来被大洪水淹死完了,只剩下伏羲兄妹,后来的人是伏羲兄妹的后裔。 这段传说比较系统,伏羲兄妹的母亲生了他们12兄妹,王龙,王蛇,王雷,后羿(后蚁),王素(可能是王燧-燧人),傩兄,傩妹(还有传说是傩兄傩妹是老祖婆的孙子孙女)等。12兄妹争执不休,其中最小的王素最聪明,那天比赛爬山,结果王素钻木取火,把山烧了。母亲就着急呀,在山下提醒,王龙下水,王蛇钻洞,王雷没地方躲,结果被烧了,王雷脾气暴躁,一心想要找王素报仇,每次都被王素聪明地躲过。母亲病了,说是只有王雷的肉才能治她的病。王雷当然不愿,不过还是要找王素报仇,最后陷入王素的陷阱被关了起来。那天傩兄去种地了,其他人都不在,只有善良的傩妹看管王雷。王雷骗说快渴死了,向傩妹讨水喝,软磨硬泡,傩妹心肠软还是给了他一碗粥。王雷就说,要是有碗清水就更好了,于是傩妹就给他碗清水。王雷刚喝完,便雷光大作,破开牢笼出来了,拔下一颗牙齿送给了傩妹,算是报答,说见天门开时种下。雷声隆隆,天门开了,而那雷神牙种下怎么都没反应。后来傩兄将它按次序种于八方(八卦相应的属性可能跟农耕有关),最后长出了一只巨大的葫芦(古语音,仆,伏羲氏有葫芦崇拜)。天河倒悬,这时飞来一只啄木鸟,把葫芦掏空然后傩兄傩妹就钻了进去。葫芦随着水不断升高,期间收了很多动物。一直升到天上,找到了王雷。要王雷收了洪水,王雷不听。然后就是打架,王雷怕了,之后答应收了洪水。傩兄就说了,你立即收了洪水是要摔死我们呢?没办法,王雷只好招来10个太阳把洪水晒干,但是水干之后就陷入了大旱,人都死完了。傩公请来后羿(后蚁),后羿飞上扶桑树(传说是人神两界连接的神树)用尾针把太阳射了下来,傩公就觉得没了太阳就没有光明了,就在下边要后羿留两个,一个在白天出来,一个在晚上出来,扶桑树也被后羿踩断了,从此人神两界便不能方便地来往其实原因是他们的母亲借王雷之手毁灭他们,他们的争斗会毁了这个世界,当然她称病也是假的。 其中还有一段是傩兄傩妹三次占卜(与仆古音相通,可能也是伏羲留下来的),兄妹成婚。在不周山山顶往两个方向滚碾子,结果在山脚碾子撞在了一起;在两边生火,烟在天上合在一处;结果傩妹害羞呀,就说你要是追上我就嫁给你,围着山跑傩妹在前边跑,傩兄在后边追,然后有人看着急了呀,土地公就出来跟傩公说,你转过身朝那边跑不久得了?最后和傩妹碰面 傩妹出嫁了,害羞呀,就拿扇子遮住脸。傩兄形象是红脸突目,传说是被10个太阳晒的了,傩妹聪明用手帕盖住脸所以依然白净,女娲是婚嫁之神,生育之神,这也就是中国婚嫁习俗,用珠帘或者盖头的原因吧,还有就是宗亲不能成亲的规矩可能也是女娲在位时定的。 这段传说中可能包括两个女娲传说,一个女娲是造人的女娲也就是12兄妹的母亲,第二个就是婚嫁生育的女娲,也就是傩妹。 伏羲和女娲古音相通,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母族是华嬃氏(常作华胥氏),华嬃氏族可能就是原始的华族。

现实中的女娲

一说女娲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女娲陵的存在时间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黄帝陵一样,也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的庙宇。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神话传说

共工氏与女娲争帝,女娲命祝融氏领兵攻打共工氏。标准的说法是某个复姓女娲的女皇命令祝融氏攻打共工氏,祝融又名正火,是古代的官职,共工也是古代的治水官职,那个倒霉的共工的父亲也当过正火官职,也是祝融,结果人首蛇身的女娲大神跑出来补的天。 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女娲补天是三晋大地影响最广泛的神话。 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篇》,全文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共工

共工《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允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又《天文训》、《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官职

舜帝设立的九官之一,主管矿业。(还有一种说法是共工是炎帝的儿子)

典籍相关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

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国语·鲁语上》

《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实际上是说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联盟的一个首领。这反映了九个氏族住在九个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徐旭生说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辉县。郭沫若说:共工氏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这个地方古代称为九州,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个氏。后来,这里往西的山区中还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淮南子·天文训》

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

《史记·补三皇本记》

关于祝融与共工之战的记载,《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

西王母

西王母乃我国古女神,山海经上描写为六尾狐,不主风,不是风神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西王母之名最初见于《山海经》。「西」指方位,「王母」即神名。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汉武帝内传》称西王母上殿时,「著黄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道教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人物,据《山海经》里记载,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后代小说和戏曲里,为一美妇人,蟠桃宴时群仙为其庆寿,故又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只,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上古巫书《山海经》中,西王母以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司天厉及五残。”(《山海经-大荒西经》),显示出浓厚的图腾色彩,同时也具有某种刑杀之神的气质。《穆天子传》中也提到了西王母,但是更多的是以远方异族部落领袖的身份出现的,其中西王母与穆王相会饮于瑶池的情节被后世继承,成为《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书的中心情节。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有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京都,并于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参见《汉书-哀帝纪》)。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造神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只正式登上了祭坛,这种民间的祭祀狂热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后来,道教根据神学理论,衍生出我们所熟悉的西王母和相对的东王公。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中国神话故事有哪吒闹海、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嫦娥奔月、刑天舞干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干将莫邪、神农尝百草、牛郎织女、仓颉造字、盘古开天、工怒触不周山、许仙和白娘子、吴刚伐桂等。

哪吒闹海简介

哪吒闹海、伏龙的神话传说主要取自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和元明《三教搜神大全》等古籍记载中的神话故事。因其主角人物——哪吒的天真勇敢与不畏强权的精神,备受人们喜爱。

女娲补天简介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精卫填海简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气不平的精卫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讲古代神话书籍有哪些

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西游记》 《搜神后记》《封神演义》 《上古神话演义》《淮南子》《神仙传》《中国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