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一下古典音乐,有什么推荐的,现在在听贝多芬的交响乐,最好在推荐的时给一点人物介绍,著作,音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1收藏

想学习一下古典音乐,有什么推荐的,现在在听贝多芬的交响乐,最好在推荐的时给一点人物介绍,著作,音乐,第1张

1人物介绍:

2著作:

一《土耳其进行曲》电脑:[好搜音乐盒]

二《钢琴曲—浪漫曲》酷狗音乐

三《钢琴曲—小步舞曲》酷狗音乐

3见解:选自《自画像与自白——莫扎特书信选》

各种人都会喜欢 

——17801216自慕尼黑寄父 

说到关于听众口味的问题,你可以用不着为我担心。这是因为,我写的歌剧音乐,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喜欢的,除了那些长耳驴子。 

音乐应该让听众喜欢 

——1781926自维也纳寄父 

音乐绝不应该不好听,应该让听众觉得喜欢。或者换句话说,不应该不成其为音乐。 

《后宫诱逃》中的《近卫军合唱》短小精悍,生气勃勃,完全会令人满意。我是按照维也纳人的口味来写的。 

不应该死守成规 

——17811013自维也纳寄父 

如果我们作曲家总是死守这那一套法则——那在当时是最好的法则,因为没人懂得更多——那么我们炮制出来的音乐就会像一些歌剧台本作家编凑的东西那样索然无味。 

我想写一本书 

——17821228自维也纳寄父 

万事万物有中庸之道,如今既不为人所知,也无人能领会了!为了博得掌声,许多人要么写空洞无聊的东西,连马车夫也能唱;要么就写得晦涩难解,然又因其为正常人所听不懂反而受欢迎。 

这并非我要同你在信上一轮的问题。但我倒想写一本书。一本音乐入门。书中用例子说明问题。不用自己的名字发表。这一点几乎是用不着说的。 

译读札记(编者的话):他无意之中透露的这个打算终于没能实现,他并未动笔写。真乃人类文化一个绝大的损失,令人遗憾无穷。 

音乐也忘了自己了 

——1781926自维也纳寄父 

《后宫诱逃》中奥斯敏发火的那一节,我把它处理成戏剧效果,用了土耳其风格的音乐。其中,咏叹调唱到听上去像要完得地方,他的怒气越来越大,速度变成“非常快的快板”,节奏和调性全变了。这地方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当一个人在怒火万丈的情况下,忘乎所以,不顾一切,那么,音乐也应该忘了自己。 

不过,激情不论如何强烈,也切不可表现过火,引起反感。作为音乐,哪怕是表现最恐怖的情景,也不要让耳朵受罪。而是要让人乐于听它。或者换句话说,不要不成其为音乐。 

正因为如此,我没有把音乐转入同原调F大调疏远的小调,而是用了它的关系调——不用最近的d小调,用了更远的a小调。 

让我们改谈贝尔蒙特的咏叹调把,你可想知道我是怎样表现剧中人的情绪,连他们的心跳都叫人听见?那是用两把小提琴相隔八度演奏的音型。听过的人都会喜欢这首歌,我自己也喜欢它,我是按着歌手阿姆伯格的嗓子写的。人们可以看到他战栗的样子,看到他那吞吞吐吐的神情,听到他那搏动的心是怎样的越来越激动,我用力度上的渐强来显示这个。你也听得见轻声悄语和叹息。这是用了加上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和长笛的齐奏。 

札记(编者的话):一个作曲家,尤其像莫扎特这样伟大的人物,透露自己的创作意图,所用手法,如此具体,这真是珍贵异常的资料! 

诗艺应做乐艺听话的女儿 

——17811013自维也纳寄父 

我以为,在歌剧中,诗艺完全应当做乐艺听话的女儿。 

一部歌剧,如果情节设计得巧妙,那它是一定会成功的,仅仅是为了音乐,才需要歌词,不该为了趁韵而胡编乱凑(那不但不能加强效果,反而分散听众的注意力——我说的是,那些不恰当的词句甚至整篇的歌词,破坏了作曲家完整的构思。 

最理想的情况是要有以为这样的作曲家,他懂得舞台艺术,而且善于提出好的建议来配合那个本身也能干的诗人,能做到这样,那又何愁得不到听众的喝彩,哪怕是无知的听众。 

札记(编者的话):歌剧中诗(剧)与乐的关系,是个关系重大的问题,自从歌剧艺术诞生以来,歌剧改革家都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回答这个问题。莫扎特的主张是鲜明的,他的实践是辉煌的。然而,直到瓦格纳,威尔第,这个问题并不能说是已经解决了。瓦格纳要革旧式歌剧的命,创造全新的“乐剧”。但他所标榜的却是反对那种只重乐不重诗与剧的做法。他要把这三者平等地统一起来。 

作曲家要有自己的考虑 

——17801227 

越是从舞台演出的角度来考虑《伊多梅纽》中这首四重唱,我也就越想把它写的更有效果。听我在琴上弹它的人都觉得好听,只有拉夫不以为然,认为它决不会有好效果。 

他私下里对我说:“你不能那样处理,我在其中没机会发挥。” 

我所能说的只是:“加入我知道其中有一个音符应该改写,那我马上就改掉它。可是在这部歌剧里它是我最喜欢的乐曲。等你听到它完整地唱出来时你就不会这样说了。为你写的那两首咏叹调,我用了很大心思去写,让他们完全符合你的心意,可是对涉及重唱的问题,作曲家必须有自己的考虑了。 

看了一百种剧本 

——178357自维也纳寄父 

至少我已经看过不下一百种剧本,可是没有一种是叫我满意的,这就是说,在这些剧本里,这儿那儿需要改动之处太多了。即使那作者愿意改,对他来说倒不如另写一部新的更省事。 

我真是太像表明自己有能力写一部意大利歌剧了。因此我想,只要瓦莱斯科不因为《伊多梅纽》那件事生我的气,他应当能为我写一个有七个角色的新剧本。 

札记:瓦莱斯科写了《开罗的鹅》,莫扎特没有完成此剧的音乐。 

否则我只好自己动手删 

——17801219自慕尼黑寄父 

《伊多梅纽》第一幕和第二幕中,父子争吵的几场戏都嫌太长了,这肯定叫观众厌烦。尤其因为第一场里所有的演员都不行,第二场的演员中有一个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其中所胶带的都是观众已经一目了然的情景。 

这几场照原样印出也不妨,不过我希望作者说明一下他将如何压缩。缩减的幅度尽可能大一点——否则我只好自己动手删。总之这两场不可能保持原状——我是说如果要为它配乐的话。 

宁可短些 

——1781118自慕尼黑寄父 

《伊多梅纽》第三幕的排练进行得很顺利。大家认为它比前两墓精彩,但剧本太长,弄得音乐也跟着冗长了(我始终有此看法)。“神谕”那一段改后仍嫌太长,于是我便将其再改短些,但此事可不用告诉剧作者,因为,印出来的本子仍然同他写的一样。 

对剧情发议论出主意 

——178113自慕尼黑寄父 

《伊多梅纽》中,哀悼的合唱后,国王与臣民退场了,接下去的那场,舞台提示说:“伊多梅纽跪于神殿中”。这是绝不可能的,他应该带着全体侍从进来才对,这人必须放一支进行曲。所以我已经写了一支简单得,只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各两件,轻声奏出。音乐进行中,国王出场,祭师们准备祭神的牺牲品,然偶国王才下跪,开始祝祷。 

埃勒屈拉唱过宣叙调,发自地下之声讲了话之后,剧本上此处应有提示:“人们离去。” 

依我看,大家无缘无故让她一个人留下,如此匆忙地离去,是十分可笑的!

音乐不能被打断 

——1780118自慕尼黑寄父 

《伊多梅纽》第二幕中的两首二重唱,要全部删掉。因为,你只要把这一场从头读一下,就会看出,再加进一首咏叹调或者是二重唱,戏就显然会变得有松有冷场,这也会弄得其他角色无所事事,尴尬地站在一旁。不但如此,伊利亚同伊达曼特之间一场庄严的斗争也就会由于脱得太长而效果全无。 

周密地考虑舞台效果 

——17801115自慕尼黑既父 

《伊多梅纽》第二幕最后一场,伊多梅纽在合唱曲之间有一首咏叹调。这倒不如只有一首有乐器好好衬托着的宣叙调为妙。因为这一场的情节本身加上芭蕾教师蕾。格兰最近排练的群众场面,它会常委全剧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场戏。舞台上将会热闹异常。这时插进一首咏叹调,就会显得不伦不类。 

更有一点,剧情中有雷雨大作,那么,当拉夫先生演唱之时,雷声不大可能已经消失了吧。因此,改为宣叙调,绝对是更好的。 

配器与舞台效果的设计 

——178113自慕尼黑寄父 

为那一阵发自地中的声音伴奏,只用五件乐器便够了,也就是三把长号两个圆号,要把他们放在传来地下之声的同一位置上。此时,整个管弦乐队默然无声。 

札记(编者的话):从以上这几封关于歌剧《伊多梅纽》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对歌剧的写作是如何把全副精神都用上了。从剧本的挑选,对剧中情节,唱词的修改,直到舞台效果细节的处理,处处显得他的才识过人而又那么严肃认真,充分说明了她绝非只凭天才和灵感写作的。正因此,他那几部歌剧才经得起二百多年时光的磨洗而愈增其魅力。 

因地因人制宜设计歌剧 

——1778。87自巴黎寄约瑟夫。柏林格尔 

设想一下,加入我们萨尔茨堡歌剧院除了那好苦的玛格达伦纳以外再没有别的女歌手又将如何? 

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还是不妨来设想一下,现有其他女歌手突然要生孩子了,第二个关进了监牢,第三个被鞭打至死了,第四个砍掉了脑袋,第五个可能是被什么妖怪忽地一声捉走了,那又会怎么样呢? 

没关系——我们还有一位阉人歌手在,不妨让他时而扮男的,时而又扮女的好了。 

我们可以把据说作家马塔斯塔西阿从维也纳请来,至少请他为我们写一打剧本,其中,男女主角要彼此不会碰头。如此以来,我们的阉人歌手便能够同时扮演男女情人,而剧情也便因此而更加有趣——他和她竟有意回避当众交谈,观众也就会为其品德之高伤而叹赏不置了! 

札记:西方古时为了不让少年歌手长大之后变声,便施行阉割手术,使其承认后仍然可以唱女高音或者女低音声部。此即阉人歌手。 

他们的嗓音很有特色,既有女性那样高的音域,却又有她们唱不出的音色和力量。所以如今要演出17——18世纪的歌剧,如果其中有原来用阉人歌手扮演的男角,治好该低八度,交给男高音来演唱,这样一概,效果大为减色。更何况在重唱与合唱中也搞乱了原来的和声配置。于是又只得改由女歌手女扮男装来演,终究不如理想。莫扎特的《伊多梅纽》中,伊德曼特一角,就当年就是为阉人歌手谱写的。 

越俎代谋 

——178357自维也纳既父 

关于《开罗的鹅》一句,最紧要的是情节一定要有真正的喜剧性,如果办得到的话,他应当安排两个对等的女角色。一个是性情庄重的,另一个半庄半谐。二者在剧中同等重要而且显眼。第三个女角则完全是个滑稽任务,男角也可做如此安排,如果剧情需要的话。 

札记:瓦莱斯里把这戏成了“诱拐剧”,估计他是受到了《后宫诱逃》一剧成功的启发。 

在两人书信往来交换意见中,他明确地表示,对于他的口味来说,那情节是太无聊了。虽然勉强接受下来,终于半途辍笔 

为《开罗的鹅》动脑筋 

——1783126自维也纳既父 

你,瓦莱斯科,还加上我自己,都疏忽了剧情中的一个漏洞,而那是会产生很糟的效果,甚至弄得全盘失败的。剧中两个主要的女角虽然按照剧情来看一直在城堡的棱堡活防御强上走来走去,却直到最后一刻才出现于舞台上。即使有耐心的观众能忍耐一幕那么长,肯定不能再等上一幕,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林茨我便想到这个问题。我看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把第二幕的几个场面安排在城堡里进行。 

又一场可作如此安排,当堡主吩咐把那只机器鹅拿进来时,舞台上出现的应当是室内景。两个女角都在场。另一个带了机器鹅上场。藏身鹅中的情郎溜了出来,一听见堡主来到,情郎立刻又变成了鹅。 

当此之时,我之所以并不完全反对这部“鹅传奇”,唯一的理由是两个比我更有见识的人没有否定它。我说的就是你和瓦莱斯科。 

我想,要是拿情郎乔装打扮成一个土耳其人或别的种族的,作为一个贩奴者;堡主的弃妇化装成摩尔人的女奴,利用堡主想买女奴的机会,他们得以混进城堡里,她便可以大大羞辱他一番。 

札记:半途而废的这部歌剧。情节如何,我们用不着去理会,选择此信,无非因其可以让我们了解莫扎特对歌剧创作的良苦用心。 

词写得好谱曲也顺利 

——17801129自慕尼黑寄父 

寄来的咏叹调歌词,演唱者拉夫同我都不能满意。 

在这首拉夫要再最后唱的咏叹调中,我同他都希望能有一些更加温和悦耳的赐予。而寄来的歌词中有些字眼是生硬的。总之那种牵强的,生僻的词儿对一首应该唱得动人的咏叹调来说是不相宜的。 

——17801227自慕尼黑寄父 

拉夫对重新写得歌词中一些字眼非常恼火:rinvigorir与ringiovenir这两个词,特别是 vienmi a rinvigrir中那五个“i”! 

的确令人恼火。在咏叹调的末了用这样的词儿,唱起来是非常不舒服的。 

——17801230自慕尼黑寄父 

拉夫长的这首咏叹调,真叫我伤脑筋,你得帮我克服困难,他受不了那两个词。这弄得他对整个咏叹调都倒了胃口。另两个词也不好唱,最糟的是最后这两个,为了避免“i”这个字母影响颤音难唱,我只得把它改成了“o” 

为剧本修辞 

——1781926自维也纳既父 

我把《后宫诱逃》中的“Hui”那个词改了“Schnell》 

真不懂我们的德国诗人是怎么想的!就算他们不了解剧场或歌剧院的情况,也不该叫剧中角色讲话像是对着一群猪吆喝:吁,猪猡! 

札记:“Hui”在德语中是驭手赶马声:“吁!”“Schnell”则是“快”的意思。 

评价剧本 

——17811013自维也纳既父 

说到《后宫诱逃》的剧本,我看得出,它并非上乘之作,然而合用。而且,我已经在我头脑中嗡嗡作响的音乐是那样的不谋而合。我愿意打个赌,演唱怒的时候不会发现什么缺陷,对于已经写好地歌词,我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贝尔蒙特的咏叹调,歌词太适合谱曲了。除了两处地方,这首歌词写得不坏的,特别是第一部分。 

在歌剧中,诗歌当然是同音乐最分拆不开的要素——但,纯粹为了押韵而写诗,那是最要不得的!

-----------------------------------------------------------------------------------------------------------------------------------------

人物介绍:

2著作:

一《秋之歌》电脑:[好搜音乐盒]

二《天鹅湖》电脑:[好搜音乐盒]

三《第一钢琴协奏曲》电脑:[好搜音乐盒]

3见解: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望采纳!!!!!!!!!!!!!!!!!!!!!!!!!!!!!!!!!!!!!!)

2021最红古风的完整的歌词有很多,比如:赤伶李香君: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扇开合锣鼓响又默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惯将喜怒哀乐都藏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终是客你方唱罢我登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答:中国十大奇书排行榜分别是:

周易: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

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系道家哲学与修养之术,论涉哲学与军事,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

相传此书出自黄帝,即中华始祖,在位任期最久,长达一百年。

根据此说,《阴符经》被称为“古今修道

第一真经”。

老子: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

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山海经

鬼谷子

素书

心书

搜神记

坛经

《周易》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

易》事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演变,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与传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是现存最早的别本。

《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系道家哲学与修养之术,论涉哲学与军事,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

相传此书出自黄帝,即中华始祖,在位任期最久,长达一百年。

根据此说,《阴符经》被称为“古今修道

第一真经”。

书中多隐喻,论述养生、政道、兵略思想时,以老融合易、阴阳、法、兵等诸家思想,是一部独步古今的经典之作。

因此诸葛亮、李筌、朱熹等人曾先后为《阴符经》作注。

朱熹更赞其“非深于道者不能作”。

《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

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考工记》

《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出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力学、声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据传西汉时《周官》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

全文约7000多字,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鬼谷子》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

据传是由鬼谷子的弟子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

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

第十三、十四篇失传。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

祖籍河南鹤壁市淇县云梦山山下王庄村。

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孙膑与庞涓为其弟子。

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

《素书》

《素书》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

民间视为奇书、天书。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汉族传统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

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心书》

心书》又称《孔明心书》,《新书》,《将苑》,是一部重要的汉族军事著作,为诸葛亮所著。

原文共50篇。

诸葛亮在书中博采《孙子》、《吴子》、《六韬》、《左传》之言,从各个角度论述为将之道,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也是诸葛亮本人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治军带兵方略的集中体现,对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原著言简意赅,妙语连珠,警句迭出,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该书也非常系统的论证了将领在军队中的地位、作用、品格和领兵作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颇受后人重视。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

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并且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

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

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

除《山海经》、《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非自一人一手,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

它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1、《雨的印记》

《雨的印记》出自韩国最擅长描绘爱情的音乐家李闰珉之手,这首曲子跳跃的优美,适合背诵时听,适合失恋时听,适合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丽,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不同的人都会从这首曲子里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2、《神秘花园》

《神秘花园》是由理查德演奏的一首经典钢琴曲,《神秘园之歌》则是由新世界音乐乐团神秘园演奏的同名曲目。该首歌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与郁忧,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的忧愁,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

3、《安妮的仙境》

安妮的仙境(英文名称:Annie's Wonderland);属班得瑞乐团音乐系列第一部专辑《安妮的仙境》中的第二首音乐。仙路“安妮的仙境”彩宝系列创作灵感源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花朵、蘑菇、流云、昆虫给了仙路设计师无限的奇思妙想,这些灵气逼人的元素被设师慧眼捕捉,于是彩宝有了仙境般的时尚芳容。

4、《雨中漫步》

《雨中漫步》出自雅尼纯正的新世纪音乐《如果我能告诉你》,整首曲子散发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丝丝的雨带走了无数的尘埃,干涸的土地在尽情地畅饮,好像脚下的步伐也随着空气的清新而变得轻盈。适合轻柔的朗诵的背景音乐。

5、《和兰花在一起》

《和兰花在一起》是一首雅尼的经典作品之一的纯音乐曲子。英文为With An Orchid由美籍希腊裔演奏家、作曲家Yanni创作,收录于其专辑《If I Could Tell You》。《和兰花在一起》(With an Orchid)是雅尼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是一首需用心去倾听和感受的曲子,有伤感,有无奈,还有渴望和期盼,听后让人沉醉不能自已。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思是: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出自哪里--------

唐代·李商隐《锦瑟》

--------作品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品翻译--------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相关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作品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好听的有很多,但是更喜欢以前的老歌,感觉更走心。

《王侯将相》演唱:裂天

起初听裂天的声音就是因为这首歌,感觉特别的沧桑有霸气,后来的后来发现原来声音都是假象,本人是个特别都特别萌特别二的汉纸。不过唱歌真的好听。

黄沙弥漫风似刀光

铁马踏梦血如残阳

这成王 败寇 红尘战场生死无常

三尺黄土 将忠骨葬

江山浩荡万里苍茫

引天下英雄竞折腰 

这狂妄 一展宏图霸业雄心万丈

名垂青史 千古流芳

——《王侯将相》歌词节选

《湖心亭》演唱:小曲儿、贰婶

蛮早的歌了,分剧情版和纯歌版,翻唱的版本也有很多,我自己更喜欢听纯歌版。伦桑翻唱的其实也不错。每次听脑海里都会呈现出公子与将军把酒辞别的画面,后来将军战死(哈哈哈,我自己加的戏)。

一面湖水是为了谁 泛起波浪

一杯清茶又为了谁 不肯凉

你来时的满城飞霜 一如旧时光

大雁过处在水一方 南风微凉

断桥残雪是为了谁 亦复如往常

一个人又会为了谁 念念不忘

我来时的满地斜阳 转眼就消散

带不走 青衫袖上 一片月光

——《湖心亭》歌词节选

《爱殇》演唱:小时姑娘

这首歌董贞也翻唱过,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小时姑娘的。当时神魔井还出过一个cos花千骨的视频,用的就是背景音乐就是《爱殇》,看的真是肝肠寸断。说到花千骨,不得不说下清漪的《断念》,每听一次就难受一次,但是又喜欢这种折磨。

暮色起看天边斜阳

恍惚想起你的脸庞

毕竟回想难免徒增感伤

轻声叹我们那些好时光

夜未央繁星落眼眶

拾一段柔软的光芒

清风过曳烛光

独舞无人欣赏

留花瓣随风飘荡

——《爱殇》歌词节选

《戏言》演唱:妖言君

这首歌我听了不知多少遍,就是很喜欢。妖言君是少有人中我听声音就觉得声音中带故事的人。戏言讲的是戏子和写戏人的故事,整首歌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首歌有种民国时期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听戏的人多。

谭惜言写了一辈子的戏,真情假意,全在戏言里,借着他的口,唱给自己听。

薄云淡月谢酒,檀板暗悄收

斜影栏杆处,趁醉吟,轻旋走

未必胭脂粉扣,素颜挑水袖

戏中情意切,只借作,他人口

此一折,伴弦歌

可有闻者泪渐落

台前戏言怎知写书人心事不可说

幕起,一帘隔

开场情字婉转可为我?

笙琴不需多

还有很多好听的歌,以后有机会再推荐。

古风歌贵在歌词真的很美,而且每一首歌又能当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来看。记得我很喜欢的一个网络作者因为一首歌,而写了一篇好看的文。

随着小众音乐的进入商业市场,感觉现在的歌曲已经没有早期那种走心的感觉了,也给很多原创音乐人带来了机会。希望大家依然能保持初心,期待能有更多好听的音乐出现。

中国传统音乐中大气磅礴的音乐有《十面埋伏》《广陵散》《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

1、《十面埋伏》

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2、《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3、《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

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4、《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5、《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浔阳月夜》、《浔阳曲》,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

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年—1820年)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

  中国十大古曲及背后的故事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这十大古代名曲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伪托之作。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大路于音乐并非行家,虽偶尔聆听古曲,却椟珠难辨,反而对古曲背后的逸事掌故的兴趣更为浓厚。

  一、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高山流水》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吕氏春秋》虽非信史,但有《列子》记述在前,其内容也并非毫无根据。于是伯牙不复鼓琴一说被当作佳话流传下来。伯牙在当时应该很知名,荀况在《劝学》篇里也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虽然语近夸张,但大音乐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无疑问的。

  《列子》和《吕氏春秋》之后,西汉的《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东汉的《风俗通义》、《琴操》、《乐府解题》等等众多古籍纷纷援引。这些作品里,有关伯牙的描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例如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还记载了伯牙向音乐家成连拜师学习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高山流水》之所以能被春秋战国的诸子典籍多次记录转载,是与当时"士文化"的背景分不开的。先秦时代百家争鸣,人才鼎盛。很多士人国家观念淡薄,并不忠于所在的诸侯国。这些恃才之士在各国间流动频繁,他们莫不企盼明主知遇。他们希望能遇见象知音一般理解自己的诸侯王公,从而一展胸中所学。这几乎是几千年来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然而能达到此目标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或隐身市肆,有的则终老山林。由此可见,《高山流水》在先秦时代就广为流传,是因为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人生遇合的美妙,及人生不遇的缺憾。所以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当在情理之中了。

  这么说来,友谊倒在其次了。所以本篇称,《高山流水》为千百年来被善意地无限夸大了的友谊。能引起人们无限向往的乐曲和友谊,也许并非故事的本味所在。

  二、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聂政这么做的目的是保护严仲子,而聂荣以为是为了避免连累自己。但聂荣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名",以避免聂政成为无名刺客。

  聂政刺杀侠累应该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政治事件。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同时又称赞严仲子"知人能得士"。偏偏无人对侠累的死表示惋惜和同情。

  买凶杀人的严仲子,是整个事件的幕后主谋。无论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很中立的提到严仲子与侠累之间的矛盾冲突。例如《史记·卷八十六》里这样说,"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却"。《战国策·韩策二》提到,"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可见当时两人已经水火不能相容。但孰是孰非,谁也不知。

  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刺杀一国政要是非常严重的罪行,聂政也许是最凶残的恐怖主义分子之一。根据《战国策·韩策二》的记载,聂政当时还刺伤了正在侠累府中的韩国国君韩哀候。《史记·表》中提到这一事件时,仅一句,"贼杀韩相侠累"。不提聂政的名字,而简略为"贼",明显带有贬抑刺客行为的意思。然而太史公在刺客列传里则对聂政的事迹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正面的肯定态度。另外,《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中提到,唐睢称赞聂政是"士之怒",气概丝毫不弱于秦王的"天子之怒"。唐睢还说:"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当时天现晴空彩虹的景象,弦外之音即是,聂政刺韩相是顺应天命。可见,聂政的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英雄义士的行径。

  《广陵散》琴曲最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东汉后期。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这次刺杀变成了一则民间故事。在这则故事里,聂政杀的不是韩相,而是韩王。聂政也不是为严仲子而行刺,而是为父报仇。原来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聂政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认识自己。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了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一举刺杀了韩王,为父亲报了仇。后来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的不是聂荣,而是聂政的母亲。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这个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嵇康曾被钟会指责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独立不羁,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即便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司马昭也不允。为了铲除异己,司马氏早已族灭了曹爽、何晏等八家名门望族,如何会对嵇康这个名士下不了手呢?

  《广陵散》虽"声调绝伦",但历来有人批评《广陵散》"最不和平","愤怒躁急",有所谓"臣凌君之象"。想必嵇康当时在刑场上以此曲来抒臆积郁于胸中的不平。曾著有《声无哀乐论》的嵇康,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嵇康临刑时,神气不变。但曲为心声。不知嵇康面对大辟之刑时如何在 "怫郁慷慨"处,表现出"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势,从而以此曲作为对强权的最后反抗?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三、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按说崇祯七年的时代,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朱明王朝王祚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时刊印《古音正宗》,也许作者另有深意。上面的解题文字意趣昂然,并无半点忧天悯地的情绪在内。也许"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两句,正是中心点题之句,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逸士即隐士,指隐居山林的读书人。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易》曰:"天地闭,贤人隐。"从现实急流中退却下来的文人,在山林、田园中找到了最后的栖身之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中国历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国隐逸文化影响甚深。逸士虽"处江湖之远",但社会影响力有时并不弱于"居庙堂之高"者。

  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商朝的伊尹曾隐于市肆,周朝的姜尚曾隐于山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隐士层出不穷。汉代以后,隐士的身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一般指那些不与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人。三国魏晋时代是隐逸最盛行的时代,士人"以高隐为贵",诸葛亮、陆机、王猛、谢安等历史名臣都曾有过隐逸的经历。

  真正的隐士应该"只钓鲈鱼不钓名",但是,渐渐地,自魏晋以降,隐逸却有极端化、世俗化的倾向。隐士中的一些人,他们不但"钓名",而且"钓利"。他们把隐逸做为获取名誉和功利的手段。也有的当权者,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刻意逢迎隐逸山林的士人,有的甚至不惜以"假隐"充"高隐"。

  《晋书·列传第六十九》记载,隆安二年(399年),东晋权臣桓玄(桓温之子)发动叛乱,把持了东晋朝政。自魏晋以来历代都有隐士,偏偏当时却一个也没有。桓玄觉得很没面子。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赶紧派人找来了西晋著名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先让皇甫希之隐居山林,由桓玄资助各种费用。然后桓玄下召将皇甫希之征为著作郎,但又指使皇甫希之故意推辞不接受,然后桓玄下召封皇甫希之为"高士"。此事传为举世笑谈,时人戏称这种隐士为"充隐"。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见于唐代刘肃编的《大唐新语·隐逸》。唐时的卢藏用考中进士后,特地隐居终南山中,但他身在山林,心在朝堂。与当时的朝士交往密切,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授官左拾遗,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另一个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 司马承祯慢慢道:"以在下看,这是仕官的捷径啊。"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终南捷径"。此时隐逸已成为一条做官捷径了。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

想学习一下古典音乐,有什么推荐的,现在在听贝多芬的交响乐,最好在推荐的时给一点人物介绍,著作,音乐

1人物介绍:2著作:一《土耳其进行曲》电脑:[好搜音乐盒]二《钢琴曲—浪漫曲》酷狗音乐三《钢琴曲—小步舞曲》酷狗音乐3见解:选自《自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