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简介(100字左右)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因北宋名臣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才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岳阳楼的修建者非常有名,据传就是三国演义里的鲁肃。当时,东吴占领了荆州东部,洞庭湖一线是刘备和孙权的势力交界处。东吴因此在洞庭湖出口处建立了巴丘城,据记载,火烧赤壁的周瑜就是生病死在这里的。
当时,鲁肃继周瑜之后担任了东吴大都督,为了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就在巴丘城上建立了阅兵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西晋统一天下后,巴丘改名为巴陵,所以当时的岳阳楼又称为「巴陵城楼」。
南北朝以后,巴陵逐渐改名为岳阳。但岳阳楼的大名,还是由唐朝大诗人李白传开的。当时,李白与朋友登上城楼远眺天岳山,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楼观岳阳尽,川迥(jiǒng)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从此,这座三国时期的阅兵楼,就以「岳阳楼」大名为天下熟知。
而在北宋年间,大文学家范仲淹受岳州知州滕子京邀请,为重修岳阳楼创作了一篇散文,这就是著名的《岳阳楼记》。这样,岳阳楼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联系了起来。
今天岳阳楼最大的优点,是建筑的古老和独特。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建筑,而且岳阳楼采用了独特的盔顶结构,斗拱酷似古代将军头盔。据考证,岳阳楼这种带有盔顶结构的古建筑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它的斗拱造型工艺非常精美。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 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 吹人舞袖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范仲淹《岳阳楼记》。。。。。。
相传,在重修岳阳楼时,正遇上大寒潮,天气格外寒冷,当地的蔬菜都全部冻死了。那些修楼的木匠吃不上新鲜的蔬菜,个个显得面黄肌瘦,眼睛都看不清东西。
于是,有几个胆大的工匠,就到湖里去捞鱼虾,好给修楼的师傅们下饭。可是,他们在冰冷的湖水里忙了大半天,连一条小鱼都没捞到。
工匠们正要回去,忽然来了一位白发老人,抱着一大堆刨木花。他抓起一把往湖里一撒,口中还念道:“刨木花,刨木花,快变鲜鱼莫变虾。今日捉捞十几斤,往后滋养千万家。”
老人刚念完这个咒语,只见他撒入湖里的刨木便立即变成了许多小鱼。不过,这些鱼都没有眼睛和鳞片。
于是,老人又从袋里取出墨斗,用墨汁拌了滩上泥沙,抓起一把黑砂,对着湖面上的鱼群撒下去。这样,那些小鱼立即又有了鱼鳞和眼睛。
工匠们赶紧把这些鱼儿捞回去给修楼的师傅们充饥。师傅们有了小鱼充饥,他们的体力逐渐恢复,也有力气干活了,很快便建成了一座壮观的楼阁。
岳阳楼
岳阳楼简介(100字左右)
本文2023-10-14 13:37: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