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墙什么时候建的寿县古城墙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5收藏

寿县古城墙什么时候建的寿县古城墙介绍,第1张

寿县古城墙固若金汤,堪称城墙遗址中最壮观和坚固的典范之一,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里可以感怀历史和人文,不仅仅震撼你的视觉神经,更是打破了你的思维神经桎梏。

寿县古城墙什么时候建的

在我国宋朝时期开始健在,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距离现在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寿县古城墙介绍

安徽省寿县,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小县城,这里地处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别称寿州、寿春,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上,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因为这个缘故,寿县做了一回楚国国都,时间长达18年。

千百年来,寿县一直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这里地势上控扼淮淝,实为南北要冲,淝水之战,赵匡胤困南唐,太平天国陈玉成败走寿州城,历史烟云过去,留下来固若金汤的寿县古城墙。

寿州城坚固吗

这就要从寿县古城的营造布局来看了,寿县古城墙历史悠久,现在保存的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前前后后好多年,在明清时期,又曾经多次修葺,整体棋盘式布局,宋城风格,平面略呈方形,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城墙周长7147米,墙高833米,顶宽6米到10米。

靖淮门

古城墙有四个门,分别是东宾阳门、西定湖门、南通淝门、北靖淮门,又有瓮城、护城河、吊桥、角楼、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组成了完整的城防体系,在那个冷兵器时代,绝对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铁打的寿州城!

寿县古城墙自从建成的那一刻起,那肩负着防御外敌的功能,因为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屡毁屡修,越建越坚固,听当地人说,上世纪古城墙还起到了防洪的作用,洪水泛滥时,只要把城门一关,便可以高枕无忧。

八公山

寿县古城并非一成不变,近些年原来的古城墙因为改建、重建,有些原貌一去不复返了。寿县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八公山下,淝水绕城,素有“地下博物馆”的美誉,寿县古城墙更是当地的标志,一种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符号。

在我国的古城中,寿县古城算不上旅游热门目的地,尤其是跟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即便是新兴的台儿庄古城,都难以一较高下,更不用说西安古城、南京古城了,并不是说寿县古城不好,实际上寿县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只是在文化旅游产业宣传营销打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安丰塘

寿县古城墙,完全可以媲美西安古城墙、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介于淮南市与寿县古城交界处,另外寿县安丰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塘”,旅游资源丰富全面,有打造全域旅游的先天条件,无论人文历史,还是自然风光,都是数一数二的。

地方特产:

1大救驾还有“寿县牛肉汤”

大救驾是一种油酥饼,相传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攻寿得胜进城,因劳累过度胃口不佳。

城内饼家作此糕点献上,赵尝后食欲大曾。

后来他做了大宋皇帝,称此点救过他的"驾","大救驾"遂由此得名。

大救驾形扁园,色乳白,外皮数道花酥层层叠起,犹如金丝盘绕,中间呈激流漩涡状,内馅白中现红丝缕缕、青丝条条,食之酥脆,油而不腻。

2八公山豆腐

寿县八公山是豆腐的发源地,据说是淮南王(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在八公山炼长生不老的药没炼出来,最后把豆腐给研发出来了。

近些年临近寿县的淮南市想把豆腐的发源地定位淮南市,但历史记载的发源地确实是寿县,寿县城外有一个豆腐街,家家都做豆腐,而且所做的豆腐都是用当地“珍珠泉”里的水研磨而成,口感很好。

3、寿州香草

香草只有在寿县城内报恩寺东边的一片地上生长,才能有馥郁的香味,如果易地种植,虽也长枝叶,但无香味,枝茎也由空心变实。

故名曰:寿州香草。

传说寿州香草的发现,是在五代十国末期,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攻打南唐寿州时,他的战马挣脱缰绳,跑到东禅寺(即今报恩寺)东边一块草地吃草,打不走,牵不离,赵匡胤闻知后,便实地观察,顺的摘枝野草嗅嗅,连声说:“是香草!”以此得名,成为名扬千里的寿州特产。

寿州香草是两年生草本植物,高一米左右,叶对生,花柄长,形似芝麻秸。

头年农历九月下种,第二年四月收割,满城飘香。

端午佳节,家家户户用干香草缝制香荷包,以驱虫避汗气。

每年五月,湖北、上海、河南等地客商都前来采购。

4、寿 柴 胡 寿县北山所产柴胡,质地明净,药效好,为医家所推崇,称之为寿柴胡,以区别于其他地方所产之柴胡。

明代列为贡品。

嘉靖《寿州志·贡赋》载,每年进献北京9斤,南京10斤。

5、草 莓 寿县草莓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

全县种植面积三千多亩,为安徽省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经寿县水产公司收购加工包装运输出口,销往日本、台湾等地。

6、历 史 名 砚 --- 紫 金 砚 是千年有文化瑰宝。

远在宋朝研究名石名砚的学者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一书中载有"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

扣之有声"之说,《石谱》所说砚即为紫金砚。

7、淮 王 鱼 淮王鱼,又称回黄鱼,是淮河中寿县到正阳一段独产的一种名贵鱼种。

形似鲶鱼,呈鲜**,嘴扁且长在头的下部,身体光滑,无鳞,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20公斤,但现在已不多见。

据《寿州志》记载: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

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

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

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8、郝 圩 酥 梨 因产于寿县北山郝圩村而得名,梨园面积2000多亩,年产15万担。

传说郝圩酥梨是200多年前由帮工砀山梨园的寿州人带回北山繁衍成林的。

梨质酥脆细嫩,汁多无渣。

9、八 公 山 豆 腐 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

” 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

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

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

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

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

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

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文化遗产。寿春楚文化博物馆,位于寿县县城西大街人民广场内,寿县楚文化博物馆一楼是考古学校努力找寻很久很久的文化遗产保留在一楼让游客方便游客观赏,楼上分别还有:化石收藏馆馆,古衣物收藏馆,古瓷器收藏馆,古物品收藏馆等。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曾经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知道为什么了吧,而且据我所知,在我国有很多县级甚至是镇级的被评为几A级景区,这都是有原因的

目前还不是,但

1寿县是最早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之一,同时被列的还有北京西安等城市。

2世界上最早的管状射击武器,也就是枪,最早在寿县被发明同时被使用。

这发生在南宋末年,当时为了抵抗元朝侵略,寿春府(寿县古称寿春)发明了这种武器,当时叫做火铳和突火枪。

3寿县是安徽省内最早也是最多次成为都城的地方。

战国时的楚国蔡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南朝宋国都曾在此建都!寿县同时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文明最早出现在5000年以前黄河流域,而寿县,至少有4000多年!

4寿县古城墙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古城之一,是宋朝古城墙中最完整的。

寿县古代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期开始,寿县古城墙就一直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现在保存的主要是宋朝和明朝时的城墙!寿县城墙古时主要用于战争,兼具防洪。

1991年淮河发大水,寿县城墙成功的将五六米高的大水挡在县城之外。

5寿县的安丰塘是世界上最早,古时最大的人工塘,有着“天下第一塘”的美称。

安丰塘古代与都江堰齐名,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为中国四大水利工程。

安丰塘古代以其选址科学,布局合理闻名于世,现在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6寿县是豆腐的发源地,拥有着悠久的豆腐文化。

现在淮南说自己是豆腐的发源地,这简直是 裸的抢夺,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而当时的淮南国的都城在寿春(古称),古代淮南指的是淮河以南。

7寿县是垂体激素药物最早出现的地方。

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和“天下第一塘”安丰塘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

8寿县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时符坚率领前秦军队九十万军队进攻寿阳(那时寿县叫寿阳),而东晋方面的谢安谢玄只有八万多军队,但结果却是符坚大败而归。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就出现在那时。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总人口134万。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寿县胜迹宏博,现在的古建筑有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载于方志的寿州内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的安丰塘,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特别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都广有影响,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淮南子》的学术团体。“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国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册,万古流芳。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等一批谈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寿县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优质粮油棉、水产、生猪、白鹅、肉鸡、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导产业。地方特产寿霍黑猪、皖西白鹅闻名遐迩,淮王鱼、银鱼、瓦虾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龙瓜子、寿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寿县交通便捷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铁路淮南站约25公里,正在兴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县界,区位优势明显。省级开发区寿县工业园位于县城西郊,入园企业30多家,已初具规模。省级临空(新桥机场)工业园已获省政府初步批准,正在编制规划。乡镇工业聚集区也有了长足进步。 寿县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寿县积极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显著增长,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精神文明活动深入推进,先后荣获全国科技、体育、殡改、司法、广播电视先进县称号。

花鼓灯

花鼓灯是寿县民间歌舞的一种形式。因主要伴奏乐器为花鼓,故名花鼓灯。清光绪年间寿县地区已有玩灯闹元宵的风俗。随着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花鼓灯艺术靠扭扭唱唱,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1946年在寿县瓦埠湖以西地区,开始出现一些花鼓灯班社演出有故事情节的花鼓灯节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民间歌舞,在全县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男女老少皆能唱会扭,表达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此后原有的花鼓灯艺人大都参加了业余剧团,花鼓灯这一民间歌舞形式又被搬上了舞台,参加上级举办的会、调演,并获演出奖和创作奖,如花鼓灯《治淮小车》、《送郎上堤》、《拾棉花》等节目,均获地区和省的奖励。花鼓灯,以舞为主,载歌载舞,以伞把子、鼓架子、小丑和兰花(也称腊花)为主,伞把子手持岔伞(形似伞的道具),以岔伞的交换来指挥舞台上的表演;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他们是整个花鼓灯表演中的主要角色。解放前,兰花均由男子扮演,戴上假辫子和彩绸做的珠花,前额扎上头勒子,上穿彩褂,下穿裙子,粉墨登场。小丑虽不是主要角色,但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在表演过程中他相间的穿插一些笑话、快板和顺口溜之类的语言来逗趣,以活跃演出气氛。

寿州锣鼓

寿州锣鼓是一支为周边县市甚至省内外所青睐的并有一定名气的业余文艺队伍。寿州锣鼓队的演奏乐谱,是综合了江淮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等锣鼓谱的精华并加以改编而成。演奏效果既具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翻锣鼓”的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具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的特点。在安徽省历届花鼓灯会上,寿州锣鼓的表演博得了专家、同行们的称赞,并获得奖励。 楚幽王墓

楚幽王墓,墓址在寿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朱家集(今属长丰县)附近,发掘前称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径约100余米,周约400米。

民国27年,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令其驻寿县所部彻底挖掘,这次有组织的大规模行动,挖出了棺椁。据郭峙一《亲历记》记述与现场目击者口述:大致挖约10米多深时,始到墓底。椁室有九,中央主室每边各有两厢,木棺置于中央主室,棺长约3米,宽、高约为1米,呈朱红色,光泽鲜艳如新。棺盖与四壁均饰以龙形浮雕,未封钉,揭开棺盖,内壁洁白如雪,骨骸已化成灰,仅存头发一束,棺室内有铜铎(可能是小型编钟)30余个,每个重15—2公斤。彩色花面石70多块,块长约25厘米、宽约10厘米、厚约5厘米,当是编磬。棺的两旁各置大铜灯一个,每个重50—60公斤。棺前有铜鼎3件,每件重100—150公斤;正中置铜剑1把,长约1米,剑柄上有浮雕的龙,拭去泥土,光彩仍然耀目,绝非常剑可比;又有直径约34厘米的绿色翡翠球1枚。主室周围的8个厢室中都有器物,而以东边的两厢室中较多。这些是研究楚国君王葬制的宝贵资料。

这次挖掘,其出土文物甚多,据估计至少有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有1000余件,重要大件有200余件。在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器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楚大鼎、四兽平底鼎等。

蔡昭侯墓

蔡器与楚器虽然国别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却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春秋时期,在江淮汉地区的诸侯,经过长期征战,频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从而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

1955年5月,寿县治淮民工在城西门内北侧取土加固城墙时,发现甬钟两件。经发掘发现墓葬,位置向西至城墙脚约40余米,向南至西大街约280米,墓型为接近正方形的竖井土坑,无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长24米、宽08米的漆棺痕迹,满铺朱砂一层,厚约2厘米。朱砂下面有玉佩1副,并有玉璧与扁形玉环等,其间排列着圆形、六角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金叶;偏东处有铜剑1把,剑锋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来。从玉饰、金叶的排列次序与铜剑的位置看,宛似人形卧地,可知是头北足南。

随葬物品如鼎、钟、鬲、豆、方壶、鉴、盘、尊与编钟等都置于墓坑北部;墓坑的东南隅除车马器、兵器外,尚有一些小铜器、骨器;西部以兵马器为多,也有一些小铜器、骨器;墓葬南壁底部长方形小坑内有绳纹陶器碎片,可能是给陪葬者的。

出土随葬物经整理后共584件,其中青铜器486件,玉器51件,金饰12件,骨器28件,残存漆片与陶片6件,砺石1件。青铜器中较大的鼎多达44件,最大的通高69厘米、口径62厘米、腹围197厘米。部分青铜器镌有铭文,其内容反映了弱小的蔡国周旋于吴、楚两大国之间的困难处境。蔡侯盘与尊的铭文各有92字,为蔡侯嫁其姊与吴王时铸;吴王光鉴有铭文52字,是吴王之女嫁蔡时所赠。在蔡侯钟上铭文82字中,有“辅佐楚王”等词句。由此可知,蔡国一方面与吴国结成姻亲以为外援,另一方面又要讨好于楚国,而最后仍为楚所灭。

寿县著名的土特产有:紫金砚、寿县大救驾、板桥草席、八公山豆腐、板桥草席、瓦埠湖银鱼等。

历史名砚——紫金砚

紫金砚可称得上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远在宋朝研究名石名砚的学者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一书中载有“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扣之有声”之说,《石谱》所说砚即为紫金砚。

郝圩酥梨郝圩酥梨产于八公乡郝圩村,有二百多年历史。梨园面积万余亩。郝圩酥梨香甜、酥脆、细嫩、汁多、无渣,受八公山气候和土壤影响,口感极好,具有极高的的营养价值。

板桥草席板桥草席是以水生植物为主要原料,通过机械编织而成。其中,麻经席,以本草为原料,麻经为辅助材料编织而成草席。

廷龙瓜子廷龙瓜子选料精细,个匀肉厚,配方独特,无任何色素添加剂,风味独特。主要特点是:“香”——入口回味悠长;“酥”——瓜子仁酥脆可口;“脆”——瓜子一嗑三开;且咸淡适中,南北适宜,长期食用对健胃、戒烟有独特功效,是馈赠亲朋之理想佳品。

银鱼银鱼,古称脍残鱼、白小,杜甫“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诗句即指此鱼。银鱼头扁平,体细长,光滑透明,洁白如银,体长1-2寸。银鱼每年三、四月间繁殖,寿命仅一年,母鱼在水草丛生的湖湾河口产卵,每条能产卵几千粒,产卵后即死去。卵化后能迅速生长,五月和九月两季捕捞,产量较多。银鱼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由于出水鲜银鱼易死、易化,捕捞后多立即曝晒成干银鱼。银鱼可做炒莱,烩菜、汤菜等几十种佳肴,清代被列为贡品。

寿县古城墙什么时候建的寿县古城墙介绍

寿县古城墙固若金汤,堪称城墙遗址中最壮观和坚固的典范之一,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里可以感怀历史和人文,不仅仅震撼你的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