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瘾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5收藏

风瘾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瘾疹的穴位 2 治疗风瘾疹的方剂 3 治疗风瘾疹的中成药 4 风瘾疹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瘾疹 1 拼音

fēng yǐn zhěn

2 英文参考

urtica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风瘾疹为病名[1]。即隐疹[1]。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名风瘙瘾疹、风疹块[2]。因内蕴湿热,复感风寒,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2]。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小如麻粒、大如豆瓣,甚则成块成片,剧烈瘙痒,时隐时现[2]。如疹色红赤,灼热、舌红、脉浮数者,属风热;疹色淡白、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为气血亏虚[2]。风热者,内服消风散;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日久反复发作气血虚弱者,服当归饮子加减[2]。外用香樟木或蚕砂,1~2两,煎汤熏洗,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2]。相当于荨麻疹[2]。

4

中脘的别名·胃管胃管为经穴别名,即胃脘,是中脘的别名。见《备急千金要方》、《脉经》。《备急千金要方》载:“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灸胃管二百壮,三报之,穴在巨阙下二寸。”《圣济总录》:“胃脘穴,主中恶,《针灸甲乙经》云:一名太仓。在上脘下一寸。”“脘”,《脉经》作“管”;《经穴汇解》作“腕”。中脘为经穴名(ZhōngwǎnCV12,RN12)。出《脉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中管(《备急千金要方》《脉经》)、胃募(《千金翼方》)。属任脉。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中脘穴主要用于脾胃疾患等:如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急性肠梗阻,消化不良,肠鸣,泄泻,痢疾,便秘,失眠,精神病,高血压,黄疸,疳积,虚劳吐血,胃痛,呕吐,吞酸,呃逆,癫狂,纳呆,反胃,食不化,霍乱,吐血,便血,肠痈,脏躁,惊悸,怔忡,癫痫,产后血晕,阴挺,哮喘,痰多,中风,尸厥,急惊风,真心痛,鼓胀,虚劳,痿证,荨麻疹,奔豚,头痛,中暑,疳疾,水肿,胁下坚痛,喘息不止,胃炎,胃溃疡,子宫脱垂,食物中毒等。中脘穴的别名上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中管(《备急千金要方》《脉经》)胃募(《千金翼方》)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难经·四十五难》: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针灸甲乙经》:中脘,在上脘下一寸

详见百科词条:胃管 [ 最后修订于2017/2/20 10:52:58 共705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剪刀草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剪刀草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剪刀草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剪刀草的临床应用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剪刀草 1 拼音

jiǎn dāo cǎo

2 《辞典》:剪刀草

21 出处

《饮片新参》

22 拼音名

Jiǎn Dāo Cǎo

23 剪刀草的别名

塔花(《植物学大辞典》),玉如意(《苏州本产药材》),山薄荷、土薄荷(《泉州青草药》),野薄荷(《泉州本草》),野仙人草、小叶仙人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节节花、野香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4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光风轮或瘦风轮的全草。6~8月采收,晒干。

25 原形态

①光风轮

多年生草本,高7~25厘米。茎方形,光滑或有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菱形至卵形,长08~2厘米,宽6~1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光滑,有柄。花10余朵排成轮伞花序,对生于叶腋或顶生于枝端;花萼管状,紫色,外面无毛,5齿裂,下唇齿缘有羽状缘毛;花冠紫红色,2唇形,上唇很短,下唇3裂,稍长;能育雄蕊2,退化雄蕊2。小坚果倒卵形,淡**,光滑。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路边、山脚下、荒地。分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②瘦风轮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形态与上种近似,惟茎细而柔软,单一,稀分枝,无显著的四棱。萼外面脉上有短毛。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长于荒地、路边及山坡等处。分布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26 生境分布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27 性状

干燥全草,茎枝柔细,直径不过1毫米;表面紫棕色,有纵棱;折断面黄棕色。叶皱缩卷曲,黄棕色或淡绿色;质脆易落。上部花穗仅留黄绿色的花萼,花冠多已脱落,有时残存黄白色的小坚果。气微,味微苦。以干燥、黄棕色至青棕色、无泥土者为佳。

28 性味

苦辛,凉。

①《饮片新参》:"苦,平。"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苦辛,凉。"

29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散瘀消肿。治感冒头痛,菌痢,肠炎,乳痈,疔疮,跌打损伤,血崩,荨麻疹。

①《饮片新参》:"消疮肿丹毒,虫咬伤。"

②《苏州本产药材》:"止血。治乳痈,疔疮。"

③《泉州青草药》:"祛风,止血,消痈,止痢。"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消痈止痢。治妇人血崩,乳痈,赤白痢。外敷痈疽肿毒。"

⑤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散热。治肠炎,白喉,咽喉肿痛,痈疽疮疖,荨麻疹,过敏性皮炎。"

⑥《江西草药》:"散瘀解毒。治跌打损伤,感冒头痛,中暑腹痛。"

⑦《湖南药物志》:"行气,散血,消积。"

210 剪刀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洗。

211 附方

①治感冒头痛:光风轮三钱,生姜二片,葱白二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中暑腹痛:光风轮五钱,青木香根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痢疾:鲜瘦风轮菜一两,水煎内服,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

④治乳痈:鲜瘦风轮菜一两,红糖一两,酌加开水炖服。另用鲜叶一握,加红糖捣烂外敷。

⑤治跌打损伤,积瘀疼痛:一鲜瘦风轮菜绞汁泡酒服。(③方以下出《泉州青草药》);二鲜瘦风轱菜,用甜酒酿糟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⑥治妇人血崩(属血热者):瘦风轮菜一两,生地黄、侧柏叶各五钱,入冰糖少许。水煎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⑦治小儿食积:瘦风轮、公母草各二钱,隔山消一钱半,槟榔、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每日服三次。(《湖南药物志》)

⑧治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光风轮菜适量,煎汁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12 剪刀草的临床应用

治疗菌痢、肠炎:取瘦风轮18斤和仙鹤草7斤,粉碎,过120目筛,得8斤细粉,将所剩之粗粉再与瘦风轮22斤混合水煎2次,合并2次滤液浓缩到一定程度后拌入8斤细粉,烘干研粉,过120目筛后装入0号胶囊中,每粒胶囊相当于瘦风轮生药2克,仙鹤草035克。每次内服4~5粒,每天4次。治疗214例急、慢性菌痢及肠炎,疗效标准如下:一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镜检阴性,阶月内无复发;二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病程较长,追踪观察有复发;三好转:症状缓解,便次减少,大便镜检有好转;四无效:服药后无明显变化而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者。结果急性菌痢54例,痊愈51例,显效3例;慢性菌痢14例,痊愈6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急性肠炎128例,痊愈121例,显效6例,好转1例;慢性肠炎18例,痊愈12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2例。平均治愈天数为6~7天。初步观察,疗效似高于黄连素、痢特灵等常用药物;特别是对急性菌痢和肠炎,疗效更为明显。若用煎剂,则控制症状似比胶囊更快。治程中除少数病例用量过大时出现便秘外,无其它不良反应。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方剂 八宝膏

三一五处方杜牛膝1把,马鞭草1把,血见愁1把,剪刀草1把,稀莶草1把,灯笼草1把,醋浆草1把,螺面

万灵膏

两,白胶香1两,没药1两,乳香1两,黄丹1两,剪刀草末1两。主治:痈疽疮疖。用法用量:先以葱盐汤洗

剪刀股丸

治:小儿急惊,涎盛,搐搦。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剪刀股研破,浓煎薄荷水化下;如口噤,即斡开灌之。摘录

吊药

:《伤科方书》《喉科秘诀》卷上:组成:鹅腿草(即剪刀铰根)、山大黄(即水推沙根)、野南星(即石蒜头)

金粟黄芽丹

沉香水浴。一载后,丹成如谷芽样,或如花果样。用银剪刀剪下,入大萝卜内蒸一伏时,以萝卜深黑为度。取出用

更多用到中药剪刀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剪刀草的中成药 腹膜透析

脱落。3、在进行外露导管及连接管道维护时不可接触剪刀等锐利物品。4、连接短管使用超过6个月必须更换,

更多用到中药剪刀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剪刀草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慈菇

校正原混乌芋下,今分出。仍并入《图经》外类剪刀草。释名借姑(《别录》)、水萍(《别录》)、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治发背贴淋拓法

(方见麦门冬汤)治发背及疽。一切毒肿内消方。用剪刀草不限多少。净洗切捣。绞取汁一小盏。温暖频服之。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第十五门]治痱子

高司法方。用剪刀草汁调蛤粉敷之(剪刀草即慈菇叶也)。《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香(一两)没药(一两)黄丹(一两)乳香(一两)剪刀草末(一两野慈菇也)上用净铛下清油、乱发。炭火熬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五诸疮肿门]一切恶疮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天井穴的定位 9 天井穴的取法 10 天井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天井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天井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天井 1 拼音

tiān jǐng

2 英文参考

Tiānjǐng TE10 [中国针灸学词典]

Celestial Wel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ānjǐ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天井 汉语拼音 Tianjing 罗马拼音 Tienching 美国英译名 Celestial Wall 各

号 中国 TE10 日本 10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0 富耶氏 TR10 德国 3E10 英国 T10 美国 TB10

天井为经穴名(Tiānjǐng TE10)[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1]。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五行属土[1][2]。天即天空,喻上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鹰嘴窝,其陷如井,故名天井[1]。天井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瘰疬,胸胁痛,癫痫,惊悸,瘛疭,郁证,头痛,耳鸣,目痛,颊肿痛,瘿气,胞肿瘾疹,疮肿,咳吐脓血,喉头痛,心痛,胸痛,胁肋,颈项,肩臂痛麻木,肘痛,落枕,肘,臂,肩,项,背部疼痛,皮肤瘙痒症,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颈项痛。

4 出处

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

5 穴名解

天即天空,喻上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鹰嘴窝,其陷如井,故名天井[1]。

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处。《释名·释宫室》:“井,清也,水之清洁者也。”言经气如井水之清净,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阳实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阳,而上肢之经气亦如井水之清净也。手经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关节之上际,边高中凹,为经气深集之所,居腰以上,为天位,有天井之象。有天雨沛然,灌溉全身之势,故名天井。[3]

6 特异性

天井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五腧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7 所属部位

肘部[4]

8 天井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2]。

天井穴位于肘后区,肘尖(EXUEl)上1寸凹陷中[1]。

天井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咀)上方1寸[5]。屈肘时呈凹陷处[5]。

天井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

9 天井穴的取法

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凹陷处取穴。

以手叉腰,于肘尖后上方1寸之(屈肘90°时,鹰嘴窝)凹陷处取穴[6]。

快速取穴:屈肘,肘尖直上1横指凹陷处即是天井穴[7]。

10 天井穴穴位解剖

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有肘关节动、静脉网。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神经分布。肘后皮肤较厚,移动性很大。在皮肤深面,相当于鹰嘴窝的高度,有一粘液囊,称鹰嘴滑囊,该囊与关节腔不相通。深筋膜与骨膜紧密相连。肱三头肌腱抵止于鹰嘴,腱下有鹰嘴腱下囊。鹰嘴外侧有起始于外上髁的伸肌,内侧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尺神经经过。在肘部可摸到肱骨内、外上髁和鹰嘴。当肘关节伸直时,这三个骨性标志位于一条横线上;如屈肘至90゜时,在者则成为尖朝下的等腰三角形。此三点的位置关系,有助于鉴别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针由皮肤、此下组织鹰嘴滑囊穿肘后深筋膜,入肱三头肌的肌腱,直抵肱骨后面下端的骨膜。肱三头肌由桡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腱[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内侧皮神经和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肘关节动脉网分布[8]。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的肌支和肘关节动、静脉网[5]。

11 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井穴具有行气散结,安神通络的功效。

天井穴有清热散风,通经活络,宽胸理气作用[1]。

天井穴系三焦经之合穴,有清热化痰、疏经利节之功,能治五痫,风痹、耳聋及嗌颊肘臂诸肿[3]。

古法治瘰疬,有天井透肩贞之说,即沿皮向上刺也[3]。

若向腕部平刺进针,可促使发汗[3]。

12 天井穴主治病证

天井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瘰疬,胸胁痛,癫痫,惊悸,瘛疭,郁证,头痛,耳鸣,目痛,颊肿痛,瘿气,胞肿瘾疹,疮肿,咳吐脓血,喉头痛,心痛,胸痛,胁肋,颈项,肩臂痛麻木,肘痛,落枕,肘,臂,肩,项,背部疼痛,皮肤瘙痒症,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颈项痛。

天井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等。[1]。

天井穴主治偏头痛、耳聋、瘰疬、胸胁痛、癫痫[8]。

天井穴主治癫痫,惊悸,瘛疭,郁证;头痛,耳聋,耳鸣,目痛,颊肿痛;瘰疬,瘿气,胞肿瘾疹,荨麻疹,疮肿;咳吐脓血,喉头痛;心痛,胸痛;胁肋,颈项,肩臂痛麻木,肘痛,落枕[6]。

天井穴主治头痛,瘰疬,癫痫,肘、臂、肩、项、背部疼痛,疮肿,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5]。

五官科疾病: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

心血管疾病:心痛、胸痛。

其他疾病:偏头痛、颈项痛、肘关节及上肢软组织损伤、落枕。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1寸[6][8][5][1],局部有酸胀感[6]。

古法治瘰疬,有天井透肩贞之说,即沿皮向上刺也[3]。

若向腕部平刺进针,可促使发汗[3]。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天井穴的配伍

天井穴配曲池透臂臑、少海治颈淋巴结核[1]。

天井穴配肘髎、曲池、手三里治肘关节炎[1]。

天井穴配曲池、血海治荨麻疹[1]。

天井配外关、曲池,治臂痿不仁[6]。

天井配翳风、百劳,治瘰疬[6]。

天井配曲池、外关、阳溪、合谷,治手臂麻木[6]。

天井配曲池、少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肘痛。

天井配天突、水突,有散结通络的作用,主治瘿气。

天井配翳风、耳门,有清泻三焦热邪的作用,主治耳聋。

15 特效

用一手轻握另一手肘下,弯曲中指以指尖垂直向上 天井穴,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疟,食时发,心痛,悲伤不乐,天井主之。胸痹,心痛,肩肉麻木,天井主之。大风,默默不知所痛,嗜卧善惊,瘛疭,天井主之。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天井主之。癫疾,吐舌,沫出,羊鸣戾颈,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肩痛,痿痹不仁,肩不可屈伸,肩肉麻木。天井、外关、曲池,主臂痿不仁。

《针灸大成》:心恍惚,天井、巨阙、心俞。

《类经图翼》:主治头颈肩臂痛,耳聋,目锐眦痛,颊肿,肘臂痛不得捉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症状名·风团 4 病名·风团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团的方剂 2 治疗风团的穴位 3 治疗风团的中成药 4 风团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团 1 拼音

fēng tuán

2 英文参考

wind patch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hea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症状名·风团

风团(wheal)为症状名,是指皮肤上限局性水肿隆起,皮肤损害时起时伏,消退后不留痕迹,发作时伴有瘙痒的表现[1]。风团由风邪所致。色红为风热,色白为风寒。

4 病名·风团

风团为病名。即隐疹[2]。相当于荨麻疹[3]。

隐疹又名风瘙瘾疹、风疹块[3]。指发生于皮肤表面的斑丘状疹子,瘙痒,大小不一,常堆累成团块,融连成片,骤然发生,或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迹[4]。因内蕴湿热,复感风寒,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3]。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小如麻粒、大如豆瓣,甚则成块成片,剧烈瘙痒,时隐时现[3]。如疹色红赤,灼热、舌红、脉浮数者,属风热;疹色淡白、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为气血亏虚[3]。风热者,内服消风散;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日久反复发作气血虚弱者,服当归饮子加减[3]。外用香樟木或蚕砂,1~2两,煎汤熏洗,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3]。

详见隐疹条。

5

近些年荨麻疹的发病率呈爆发趋势,跟现在人饮食营养不足、不爱运动、接触的化学物质多、过度用药等都是有关系的。这个病本来是大人更多,但现在小孩子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不仅是孩子本身的过敏体质,也因为接触的化学物质更多,而食物里营养不足细胞膜质量差免疫发育也弱了,说到底,跟体质、环境和营养都有很大关系。荨麻疹诱因太多,根据不同诱因和症状又有很多分类,这里说最常见的几种:寒性、热性、蛋白过敏性、人工划痕症。

1、寒性荨麻疹

寒性荨麻疹的特点就是遇寒发作,有遗传性,但也有很多是后天获得。

寒性荨麻疹主要是机体循环太差,不能及时清除免疫复合物CIC,导致CIC沉积在皮肤黏膜组织而引起的免疫攻击。确定是寒性荨麻疹时我们可热敷或者电吹风对着局部吹,或能缓解不适。

2、热性荨麻疹

热性荨麻疹的特点就是遇热发作,比如运动、热饮、火锅、酒精、精神紧张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遇热机体温度升高,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所以又叫“胆碱能性寻麻疹”。

说明患者细胞膜质量较差,抗氧化能力弱,遇高温加速了氧化,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炎症物质,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或者水肿,于是爆发荨麻疹。热性荨麻疹可开冷空调能缓解下,但要从本根本上改善需提高机体细胞膜质量和抗氧化能力。

3、蛋白过敏性荨麻疹

也就是对蛋白类的食物过敏,比如鱼、肉、海鲜等,吃了就会爆发荨麻疹。

正常情况下,身体只接受小分子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如果肠道缺乏蛋白酶,不能将大分子蛋白水解成氨基酸,或者肠黏膜通透性高,导致大分子蛋白肽吸收入血,引起机体的排异反应,就会出现过敏。

对蛋白过敏就必须严格回避过敏原,再根据症状处理。

4、人工划痕症

人工划痕症,指皮肤受到刺激后出现的荨麻疹,一般是皮肤先有瘙痒或灼热感,然后一抓,就会隆起一道划痕。

有的是单纯体质异常导致,更多的仍然是过敏体质的表现。

主要还是因为机体免疫低、循环差,不能及时清除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刺激机体产生组胺类物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使血浆、组织液渗透到真皮层而致。

荨麻疹,可以这样调理!

1、局部止痒

医生会建议抹炉甘石洗剂,我这里还有一个方法止痒效果也很好:

绿茶水湿敷法:泡浓的绿茶水,待水温凉下来后,去茶叶,把纱布放在绿茶水里,再把纱布拧成半湿,然后把纱布平整的敷在发红的皮疹上,每次30分钟左右,一天敷2~3次。

荨麻疹会越抓越痒,要及时减速宝宝指甲,避免抓挠,有必要时给戴个小手套。

如果症状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抗组胺类的药物。

2、回避过敏原

所有的过敏都必须严格回避过敏原,可回想下是否吃了某种食物或者药物之后出现的,先回避观察。

反复的荨麻疹最好去医院确诊,必要时进行血液IgE过敏原检测。

但是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完全代表所有检测过敏的食物都不能吃。

最好的方法是妈妈把宝宝每天吃的食物认真记录下来,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荨麻疹和瘙痒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就可翻看食物日记查找出可疑的致敏食物,用排除法筛选。

如果有不能吃的食物,可通过其他食物弥补,比如不能吃鱼肉海鲜牛羊肉,那么可以从鸡肉、猪肉、豆腐等里面获取优质蛋白,以免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3、营养内调

维生素C

VC可增强毛细血管韧性,也是一种抗氧化的维生素。

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补充有益菌,益生元(水苏糖)生产更多有益菌,可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作用。

提高肠道的消化能力和屏障作用,能有效降低过敏的发生,临床研究发现复合菌:罗伊氏乳杆菌GL-104、副干酪乳杆菌MP-137、嗜酸乳杆菌F-1,可以改善和预防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

荨麻疹也建议至少补充2~3个月含有复合菌的活性益生菌,如:欣敏康。以降低过敏的发生。

4、提高循环能力

日常可给孩子经常用艾叶煮水泡泡澡,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爱运动的孩子身体循环能力好,也就更不容易过敏。

如果重视营养调理,改掉那些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消炎能力等,当这些能力逐渐恢复和提高后,不光是荨麻疹,很多症状都能改善了。

风瘾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瘾疹的穴位 2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