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汤的药方用法与方义体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4浏览:3收藏

桂枝甘草汤的药方用法与方义体会,第1张

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10剂)

汗出过多,内伤心阳,心中阳气受损则心下悸动,喜得按捺,故叉手冒心。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藏红花用法用量

 1、藏红花每次3-5根泡开水喝3天休息一天。

 2、据《本草纲目》记载,藏红花能“活血、主心气忧郁,又治惊悸”。藏红花具有疏经活络、通经化淤、散淤开结、消肿止痛、凉血解毒、忧思郁结,长期坚持服用可收到令人心喜,全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对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等方面疗效确切,藏红花含有多种甙的成分,多种甙可明显增加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藏红花的药用价值

 1、调节内分泌

 经常饮用藏红花泡水能够促进身体血液的循环,提高血液供氧能力,及时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2、治月经不调

 据古籍记载,藏红花“味甘、微辛,性平;归心、肝经;体轻质润,入血行散,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行,腹中包块疼痛等症。”。但同时也有可能破胎外出副作用,因此孕妇慎用,但是在伊朗等国孕期妇女为了使胎儿皮肤好会适量吃点藏红花。

 3、美容养颜

 用藏红花泡水饮用来美容自古以来就是被女性所喜爱的一种美容方式。《品汇精要》中又有提及藏红花美容之功效:“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藏红花具有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女性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4、防治保健

 经过医学研究发现,适量的藏红花对人体心脏能起到保护作用,能降低高血压,对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小剂量的藏红花煎剂,有一定的抑制功效,对蟾蜍心脏有抑制其收缩作用,作用还比较明显;小剂量藏红色花使血压略升而后降,这是对血压的影响,较大剂量使血压持久下降。

藏红花的药方选录

 1、治闭经、痛经、产后腰痛:番红花2克、丹参15克、益母草30克、香附12克,水煎服。

 2、治产后瘀血丹皮、当归各6克、大黄4、5克、番红花2克、干荷叶6克,研末,调服,每日3次,每次6克,开水送下。

 3、治月经不调:番红花3克、黑豆150克、红糖90克,水煎服。(1~3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跌打损伤:番红花3克,煎汁,加白酒少许,外洗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5、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一朵无灰酒一盏,将花入酒炖出汁服之。(《纲目拾遗》引王士瑶方)

  溃疡病或 消化 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 疾病 ,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 胃溃疡 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 治疗胃溃疡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

 木瓜姜醋治胃溃疡

 功能主治健脾化瘀,平肝和胃,祛湿舒筋,散寒 解毒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 组成木瓜500克,生姜30克,醋50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3味一同放入沙锅内,用小火炖熟。1剂分3次服用,每天1次,连续服用3~4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9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

 三七白芨治胃溃疡

 功能主治消肿定痛,收敛止血。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三七粉、白芨粉、生大黄粉克6克(冲),仙鹤草、煅瓦楞子克20克,枳实9克,陈皮、茯苓各15各,清半夏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3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5例,临床痊程34例,好转1例,平均止血时间为4天。

 白芍延胡索治胃溃疡

 功能主治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白芍40克,延胡索20克,十大功劳叶、五灵脂各15克,白及30克,乳香、没药、生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若胃酸偏低者,加乌药10~15克;若胃酸偏高者,加乌贼骨10~15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显效5例,无效1例。对治愈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

 党参黄芪治胃溃疡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理气和中。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表现为胃脘胀痛、泛酸纳少、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脉沉细,舌淡红、苔白。

 偏方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茯苓、白术各10克,当归20克,三七6克(研粉吞服),赤芍15克,枳壳、广木香、乌贼骨、浙贝、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煎前用冷水浸泡1小时,煎2次,每次煎开30分钟,两汁药混合后分3次服。

 宜忌治疗期间,忌吃生、冷、硬食物及烟酒辛辣刺激之品。

 病例验证张某,男,39 岁,干部。胃脘胀满,饥时隐痛,时有泛酸,曾有黑便,业已两年,间断服用西药,少效,经肠胃钡餐造影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球部明显畸形)。西医嘱手术治疗,因畏惧手术治疗,要求服用 中药 。查: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胃脘以胀气不适为主,饥时偶有隐痛,有时泛酸;用此方加厚朴10克,治疗3 月自感诸症俱减,精神转佳,面色转红润;续服上方加减中药1个月。随访28年来,已近七旬,胃病未再复发,身体 健康 。

胃溃疡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 成功 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 医学 奖。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易致胃溃疡的药品:

 (1)各种阿司匹林制剂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 胃痛 及不适,严重者可有呕血、黑便等,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炎症、糜烂及溃疡形成。

 (2)激素替代药 消炎痛和保泰松这类药物属激素替代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导致急性胃溃疡。

 (3)解热镇痛药 如APC,扑热息痛,去痛片以及 感冒 通等感冒药。

 (4)治疗 冠心病 的药物 如藻酸双酯钠(PSS)、潘生丁、利血平,也可导致胃溃疡,甚至胃出血。

 (5)消炎药 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容易造成胃的不适。

 (6)抗癌药及其他 各类化疗药物往往造成胃肠刺激。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 决定 性因素。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 内分泌 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6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 溶血 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7其他因素

 如I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有关。肾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亦可能参与。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检查

 1内镜检查

 内镜下溃疡可分为三个病期:①活动期:溃疡基底部蒙有白色或黄白色厚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A1),或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开始消退,四周出现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A2)。②愈合期:溃疡缩小变浅,苔变薄,四周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围拢,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H1),或溃疡面几乎为再生上皮所覆盖,黏膜皱襞更加向溃疡集中(H2)。③瘢痕期:溃疡基底部白苔消失,呈现红色瘢痕(S1),最后转变为白色瘢痕(S2)。

 2X线钡餐检查

 可见龛影及黏膜皱襞集中等直接征象。单纯痉挛、激惹现象等间接征象。影像学检查特征:

 (1)龛影 为消化性溃疡的直接征象。切线位,龛影凸出于胃内壁轮廓之处,呈乳头状或半圆形;正位,龛影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光滑整齐。

 (2)龛影周围黏膜纹 切线位,龛影与胃交界处显示1~2mm的透明细线影,见于龛影的上缘或下缘,或龛影的整个边缘。

 (3)“狭颈征” 切线位,龛影口部与胃腔交界处有05~1cm一段狭于龛影的口径,称为“狭颈征”。

 (4)“项圈征” 在龛影口部有一边缘光滑细线状密度减低区,如颈部戴的项圈。

 (5)龛影周围的“日晕征” 正位,龛影周围有宽窄不一致的透亮带,边缘光滑。

 (6)以龛影为中心的黏膜皱襞纠集 呈放射状分布,其外围逐渐变细消失,为慢性溃疡的另一征象。

 (7)胃溃疡的其他X线征象 ①胃大弯侧指状切迹;②胃小弯侧缩短;③胃角切迹增宽;④幽门管狭窄性梗阻,胃内滞留液。

胃溃疡诊断

 胃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周期性上腹疼痛和X线钡餐检查、内镜检查。

 鉴别诊断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鉴别: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胃溃疡疼痛多在饭后疼,十二指肠溃疡多在饭前疼痛且夜间疼痛也较多见。

 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溃疡出血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消化性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大多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老年人多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 内科 治疗无效,常需 外科 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

 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 数学 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胃溃疡 治疗方法

 1一般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用药

 首先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药、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甘珀酸(生胃酮)等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彻底根除Hp,因为目前认为Hp感染与本病有一定关系,所以要积极治疗。

 2胃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止血 措施 主要有:①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提高并维持胃内pH值;②内镜下止血;③手术治疗;④介入治疗。

 3食物的选择

 得了胃病饮食上要注意以下13条原则:

 (1)少吃油炸食物 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 消化不良 ,还会使 血脂 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 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 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 腹泻 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 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 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

 (6)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 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 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 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 血液 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12)戒酸性食物 酸度较高的水果,如:凤梨、柳丁、桔子等,于饭后摄食,对溃疡的患者不会有太大的刺激,所以并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13)戒产气性食物 有些食物容易产气,使患者有饱胀感,应避免摄食;但食物是否会产气而引起不适,因人而异,可依个人的 经验 决定是否应摄食。

脱发精选单方1

梁剑波

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处方何首乌、黄芪、党参、黑芝麻、紫河车各30克,枸杞子、补骨脂、当归、熟地、菟丝子、淮牛膝各20克,侧柏叶、苦参、丹参、熟枣仁、柏子仁、远志各15克,熟附子、巴戟天、*羊藿、炙甘草各12克。

功效填精益髓,养血祛风,生发滋荣。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克,早、晚各1次,开水送服。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早秃。早期发现脱发,1剂即可奏效,必要时可服至2剂。该方必须作丸剂服用。对脂溢性脱发,也可收到一定效果。脱发精选单方2

周鸣岐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20克,侧柏叶15克,黑芝麻20克,首乌25克。

加减:风盛血燥者,去熟地,重用生地30克,加丹皮10克、蛇床子15克、蝉蜕10克、苦参20克、川芎10克、白鲜皮20克;肝肾亏损严重者,加枸杞子20克、菟丝子20克;气滞血瘀者,加红花1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鸡血藤20克;皮肤瘙痒者,加苦参9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12克。

功效养血滋阴,调补肝肾。

用法水煎服。也可制成糖浆或片剂,糖浆每瓶100毫升,为每日剂量,分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饮服,连服3个月为1疗程;片剂每剂160片,每次6片,每日3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之脱发。共治疗192例,其中斑秃61例,脂溢性脱发115例,总有效率为9427%。脱发精选单方3

周鸣岐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处方红花60克,干姜90克,当归、赤芍、生地、侧柏叶各100克。

功效祛风活血,促发生长。

用法将上药切碎放入75%酒精3000毫升中,浸泡20天后外搽患处,每日3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脱发。与上方配合使用效果更佳。脱发精选单方4

俞长荣

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

处方制首乌24克,熟地15克,侧柏叶15克,黄精15克,枸杞子12克,骨碎补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红枣5枚。

功效补肾精,益肝血。

用法水煎服。1月为1疗程。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肾精虚衰引起的脱发。曾治疗10余例,均有效果,特别对青年女性患者疗效更显著。一般服20余剂,脱发可控制,连服1个月后,新发即可逐渐长出。脱发精选单方5

王季儒

天津市长征医院主任医师

处方熟地60克,当归30克,杭白芍30克,川芎30克,木瓜30克,菟丝子30克,羌活24克,红花24克,桃仁30克,何首乌30克,黑芝麻30克,桑叶30克,天麻30克。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祛瘀,养血生发。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蜜丸10克重,每日2次,每次1丸。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斑秃。临床治疗多例,均服1~2剂显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4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42 组成 43 功效主治 4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运用 47 现代适应证 48 救急稀涎散的药理作用 49 各家论述 410 附注 5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55 注意 56 备注 57 出处 6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救急稀涎散 6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62 组成 63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64 功效与主治 65 方解 66 出处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救急稀涎散 1 拼音

jiù jí xī xián sǎn

2 英文参考

jiuji xixian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救急稀涎散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猪牙皂角15g、白矾1~3g。具有开关涌吐之功效。主治中风闭证。

4 《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该方剂有抗菌和促进呼吸道分泌痰液、促进涌吐痰涎作用,但剂量以吐出痰涎为止,不宜过量口服。同时中医文献认为其主治中风闭证,机理尚待探讨。目前仅可用于对症涌痰而已。[1]

4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急救稀涎散、稀涎散、稀涎饮、吐痰散

42 组成

猪牙皂角四挺(须肥实不蛀,削去黑皮),晋矾一两(光明通莹者)[2]。

猪牙皂角4挺(须肥实不蛀,削去黑皮),晋矾1两(光明通莹者)。

猪牙皂角15g、白矾1~3g[3]

43 功效主治

具有开关涌吐之功效。主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辘辘,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脉滑实有力。亦治喉痹。[3]

4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再研为散[2]。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2]。不大呕吐,只是微微稀冷出,或一升二升,当时惺惺,次缓而调治[2]。不可大呕吐之,恐伤人命[2]

上二味,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如有患者,可服1g,重者15g,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或一升二升,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使大攻之,过则伤人。[3]

45 方解

中风闭证,痰涎壅盛,阻塞气道,喉中痰声辘辘者,当先稀涎吐痰,疏通咽喉,缓解危急,然后再随证调治。本方功效重于稀涎通窍,涌吐之力较弱。方中皂角辛咸,能通窍去闭,涤垢腻之痰浊;白矾酸苦涌泄,能化解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两药合用,有稀涎催吐、开窍通关的功用。[4]

46 运用

本方可用于中风痰闭之证。以喉中痰声辘辘,气闭不通,心神瞀闷,人事不省,脉滑实有力为证治要点。用本方开关急救,待痰涎排出、神志清醒以后,便不可续进吐方,应随证调治。若属中风脱证则禁用。[1]

47 现代适应证

[1]

适应证:涌吐痰液。

48 救急稀涎散的药理作用

[1]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皂角所含皂角苷可 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呕吐及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属恶心性祛痰药,皂角煎剂口服亦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多,同时皂角煎剂对**毛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皂角不仅 胃黏膜引起呕吐和腹泻,而且腐蚀胃黏膜,易发生口服中毒,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大,故临床应用量不宜过大,呕吐痰液即止。白矾现代医学记载其仅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收敛作用,而没有对呼吸道、消化道的影响;白矾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也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对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变异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核酸杆菌、产黑素类杆菌及口腔杂菌等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破伤风杆菌、兼性厌氧菌、淋球菌有中度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9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经》曰:病发于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治不与疏风补虚,而先吐其痰涎。白矾酸苦,能涌泄,咸能软顽痰,故以为君;皂角辛能通窍,咸能去垢,专制风木,故以为使,固夺门之兵也。师曰,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液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此其禁也。

2《方剂学》:本方偏于化痰开窍,而涌吐之力较弱。方中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善能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化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二者相合,具有稀涎作用,能使冷涎微微从口中吐出。对于中风闭证,痰涎壅盛,阻塞气机,妨碍呼吸者,先以本方催吐,使其痰稀涎出,咽喉疏通便止,然后续进他药,随证调治。

410 附注

急救稀涎散(《附广肘后方》卷三)、稀涎散(《普济本事方》卷一)、稀涎饮(《岭南卫生方》卷中)、吐痰散(《点点经》卷二)。

5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51 处方

皂荚(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 白矾30克(通莹透明)

52 制法

上二味,各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

53 功能主治

开关催吐。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痰声漉漉,不省人事,不能言语,但不遗屎,脉象滑实有力者;亦治喉痹。

5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重者2克,温水调灌下。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大攻,过则伤人。

55 注意

中风脱证忌用。

56 备注

方中皂荚开窍祛痰,白矾催吐开闭。二者相合,有开关催吐之功。对中风闭证,痰涎壅盛者,可先用此方吐出痰涎,疏通咽喉,然后对证施治。

57 出处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6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救急稀涎散 6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稀涎散[5]。

62 组成

皂荚(削去黑皮)四枚,白矾一两[5]。

63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为极细末,病轻者服半钱,重者服三钱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5]。

64 功效与主治

救急稀涎散功能开关催吐[5]。治卒中风,昏昏若醉,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斜,微有涎出;亦治喉痹[5]。

65 方解

救急稀涎散方中皂荚辛能开窍,咸能去垢,可以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软顽痰,并有开窍催吐之功[5]。故适于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妨碍呼吸,阻塞气机者[5]

66 出处

桂枝甘草汤的药方用法与方义体会

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10剂)汗出过多,内伤心阳,心中阳气受损则心下悸动,喜得按捺,故叉手冒心。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