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日记》阅读分享
翻译:中国顾真译
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是一本日记分享,内容上怎么说呢,有点流水账吧,但是你这个真是不能怪罪作者,因为这本书就是他的开店日记,记录每天书店里的事情和他自己的人生。
哪个人能天天活成狗血或者励志,肯定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似繁忙的无所事事,所以不要对日记类的书籍抱有太大的幻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可是至理名言呀!
这本书里面还是有一些闪光点的地方,就比如对一些顾客嘲讽,来书店里找书的客人,最后肯定不会买找的书,甚至于他们什么书都不会买,好像进店问书就是为了显示一下他们有多博学知道这个作者的这本书,这类客人被写绎的很可笑;拿着一箱畅销书来卖的客人,总觉得能卖很多钱,其实因为畅销书印刷量非常大,所以书籍都不会很值钱,比如哈利波特,被拿来说了两次,两个卖家售卖哈利波特原版,最后都质疑的离开,再也没有回来过;还有很多客人认为二手书就该不值钱,看到标价比书的原价还要贵的时候,一定会发出奇怪的叫声,并大声呵斥店主哄抬书价,然后摔门就走,特别有意思,他们难道不清楚有些书甚至可以拍上天价么?书里有一本叫《百合》的书,最后被拍卖了8000磅,这要怎么说呀,书原本价格才几便士。像这类有趣的故事是有一些,但大部分都是流水账,如果你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好奇书店的日常,或者对书店有着很大的兴趣的,可以买本看看,如果没有那么感兴趣的最好还是别买了,或者去图书馆借本看看得了。408页呢,能潜下心来看200多页就不错了,因为后面感觉跟前面太相似了,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这本书有点可惜的地方在于,一是老板会每隔四五六七天的说说自己最近看了什么书,是被谁种草的,但是只是说说书名,甚至作者有时都不会提,更别说书的内容和他对该书的阅读感受了,其实应该讲讲,哪怕说说这本书在书圈的价值也行呀,嘛都没有呀,真是让人失望。二是书里关于书店一张照片也没有,哪怕黑白的也行呀,太让人失望了,读这本书的人大多会对店里的模样感到好奇吧,真是一点也不透漏呀,光有文字介绍哪能解痒呀,真是一点不给力呀!
其实这本书虽然是书店老板的日记,但是里面所提到的人里,最有意思的还是妮基,她是常驻兼职店员,每周五去超市垃圾箱里翻找食物,拿到店里吃,还会分享给老板,他们给这一日定为“老饕星期五”,可惜后来没有坚持下去,特别是老板肖恩每次看到都很反胃,能隔痒到老板的事情就值得称颂。妮基对书籍的态度也特别有趣,明明不应该划分到某些区域的书,她偏偏有无数理由狡辩这些书就应该放到她认为的区域。还有她衣品的风格,那就是毫无风格,甚至于冬天常年穿一套滑雪服在店里,可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本应该觉得是贫穷、颓废吧,但其实不是,她只是对这些不在意罢了,她会和朋友一起去图书节,帮助店里发一些宣传单,还会自己编造一些书目标签贴到书架上,比如“大后方小说”一直搞不懂啥意思,还会强行要过老板的脸书账号,发一些超级搞笑的内容上去,大多是嘲讽顾客的。
这本书里,我感兴趣的内容都写了,其他的可以去豆瓣读读别人的分享吧,毕竟每个人对于书籍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可能有人可以从书里读出一些人生哲理、一些心灵鸡汤,我反正没读出来,也没读出来老板的毒舌和厌恶交际,但是没有耐心和狡猾倒是能从文中看出来。
妈宝男,网络流行词,指听妈妈的话,总是认为妈妈是对的,以妈妈为中心的男人;也指那些被妈妈宠坏了的孩子。
是这样解释这个词的。我想知道的,是妈宝男的形成过程,他生于怎样的家庭环境里。这个“漂亮的词”让我想到的人却是贾宝玉。
蒋勋说,贾宝玉是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
贾宝玉是缺失父爱的,他的父亲贾政总是摆出一副严酷的样子,对他的管教也是只责问读书,而且贾政是居高临下地对待宝玉,使得宝玉见他如老鼠遇猫。
与贾政相反,贾母、王夫人等对待宝玉则真对待珍宝一般,在她们眼里宝玉是完美无瑕的,是她们的心头肉。宝玉自然与祖母、母亲亲近,而畏惧贾政。
在贾府这个典型的父权制家庭里,处在弱势的母与子自然连成一体,彼此成为依靠。
与现代的词汇“妈宝男”相对应,贾宝玉似乎并不是如此,他并不是完全以祖母、母亲为中心,他对底下的丫鬟们也相当的照顾、同情、怜悯,但他似乎并没有能力抵抗母辈们的决策,比如将晴雯驱逐贾府的事情。
倘若在现在,如贾宝玉这般被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他面对婆媳关系紧张时,时否也是无能为力的,他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
妈宝男对母亲的情感是怎样的,他爱母亲嘛,也未必。一个苦难的母亲总是让孩子觉得愧疚,他不愿意让母亲伤心,他总是愿意使自己顺从母亲,即便这种顺从是自我压抑的。
妈宝男对母亲的爱变得复杂,爱恨交织,混乱一团。
他如何自我成长?
人该如何自我成长?
《书店日记》阅读分享
本文2023-10-14 14:16: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