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阿城的金国齐国王墓葬 中殉葬的女人是宋朝公主还是齐国王的宠妃? 这个是不是一直有争议
考古专家发现,古墓中女人后脑有被钝器击打的洞孔,而且当时发现古墓时,哈尔滨医科大学也介入,他们通过X光发现,女人腹腔内还有未腐烂的白色颗粒,以此判断女人是非正常死亡。
对于金代古墓中女人,有人判断是完颜晏的妻子,有人说是宠妃,甚至有人认为是中原女子。但从古墓结构和史料记载看,很可能是宋徽宗的女儿。为什么这样说呢?
1时间比较吻合。1127年,宋徽宗连同自己儿子宋钦宗,以及后宫佳丽、百官及宋朝的皇家技术人员数千人,被金人押送到金上京,从此就在金国度过了余生。据史料记载,宋徽宗的二十多个女儿,基本都嫁给了金国贵族。而考古和医学人员测定,墓中女人的牙齿正好与宋徽宗女儿赵金姑十分吻合。
2金国墓葬习惯。金国女真人最初是土葬,后来随着不断汉化,他们也效仿中原地带的墓葬方式。据史料记载,金代贵族死去后,有奴婢和所乘鞍马殉葬,而且有宠爱女人殉葬,就会有石棺。从石棺以及墓中女人穿戴豪华来看,这个女人是齐国王完颜晏的宠妃。当然作为金国的王爷,娶宋徽宗女儿也属正常。
3墓中女主特征。考古专家发现,这处金代古墓女主人是先于男主人而死,而且从脚趾看,没有缠脚的迹象,以此判断女人可能是南方女性。这就与赵金姑特征更加吻合。
完颜晏与赵金姑这两人并不是历史名人,但作为保存完好的金代古墓,这两人成为史学界与考古界的研究对象,这对于研究宋朝与金朝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2010年山东考古所在山东临淄发掘过一座齐王大墓。墓中出土了大量马车还有大量殉马骨骼。还有国内首次发现的带有辐条的马车车轮实物。墓中没有被盗迹象。
鲁国的墓葬好像没有听说发掘过。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古墓、珠宝、古尸、陪葬 ,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
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乾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
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
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
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四,《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序 我们的心愿引子壹 汉兵马俑坑的发现贰 发掘清理兵马俑叁 寻找兵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试掘到正式批准发掘伍 内外墓道发掘告捷陆 会战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贵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两个问题后记
五,《中国(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中国(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六,《帝国的辉煌》
本书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图书。秦始皇陵与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秦国历史以及秦所创造的
七,《定格历史(隐藏于古墓中的奥秘)》
八,《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九,《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书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来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本书集中展示了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问世3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与艺术》
找寻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时期重要考古遗迹调查报告(1992-2002)札达盆地岩画的发现及对西藏岩画的几点认识丁冬:西藏西部一处前佛教时期居住遗址的发 西藏西部陶器制作工艺的观察和初步研究 De-ga gyu-tshal(榆林窟)之会盟寺的比定图像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松赞干布塑像的再观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遗址发掘与研究,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大事件之一。此遗址被列入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境内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眼前的这本小册子,作者尽力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这一段牵涉众多学科和专业性很强的历史,融会了国内外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十三,《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这是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随笔集,收录其80及90年代所写书序、讲演稿、报刊文字及访谈记录。内容涉及考古人类学研究理论与发展,学者介绍,学界轶闻掌故、考古时事及对学术的前瞻。以随笔的形式,读者不仅可了解张光直学术上的直知灼见,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诙谐、宽容、乐观、热富有社会使命感的尊长。这是“张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专著。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了充足、完备、翔实的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秦陵四大陵区即西垂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情况。特别是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属罕见。秦始皇皇陵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书包括趣探事源,趣谈考古,趣觅古迹,趣话文物几个篇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究了考古中的来龙去脉之谜。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国卷·彩图版》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考古。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者、考古过程、考古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过程中难以言表的身心体验。
十七,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系列报导
1:众神的宫殿
作者:理查德·艾尔曼
1999年3月3日,人类考古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发现正通过卫星向全球现场直播……著名预言家凯西在上个世纪曾说,20世纪末,人们将开启狮身人面像隐藏了数千年的“档案馆”,以揭开人类起源与智慧之谜。而埃及古老的谚语则告知我们:每当世纪交替之时,神秘的金字塔或通往远古的墓道就会被发现,从而找到一段人类失去的历史。
2:废墟的真相
作者:吕贝克·斯特夫
你即将看到: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篇章——14个失落的城市在百余年间相继被发现,它们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胚胎,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黎明时期。14个城市,14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每一次发现都是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章,它们共同奏响了史前文明的挽歌。本书几乎囊括了自考古学诞生以来所有伟大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远古、通向未来的钥匙……
3:水晶头骨之迷
作者:凯瑞·路易斯·托马斯
克利斯·马顿
美洲土著人世代流传着一个故事:祖先留下了十三个水晶头骨,当地球文明达到极致时,它们会重新出现,并揭示出人类过去和末来的秘密……
九十年代,英国的两个电视制片人果然在中美丛林的古庙废墟中,找到了一个精美绝伦的水晶头骨,他们追踪调查,终于发现十三个水晶头骨已全部现世,每一个头骨都来历不凡且具有不可理喻的一些灵异表现。 这一发现和金字塔上的狮身人面像一样神秘莫测,引起全球考古学界的一场激烈论战……
本书是关于这一发现探索过程的真实全纪录,作者摄制的同名电视纪录片已在英国BBC及欧美各大电视网播映,引起举世瞩目。
4:破译圣经
作者:苏拉米·莫莱
从《创世纪》到《启示录》,笼罩着令人炫目的神秘光环,上帝从天国来到人间,又从人间回到天国,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将天国的幻象多次投印到人间的大地上,而且还将其深深地投印在地球先民的脑海里,成为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从“大西洲”到“太平洲”;从《神秘埃及》到巴比伦泥版;从漫天烈火的所多玛到惊天动地的通古斯;从密咒遍布的帕姆帕沙漠到丛林深处的卓尔金星……
在这本书中,穿过历史的迷瘴,我们将通过《圣经》与那些上帝的羔羊进行对话,从亚当到基督,从但丁到诺查丹玛斯……他们将讲述天国的神圣,他们还将述说天国的神秘。
5:人是太空人的后代
作者:葛瑞姆·汉卡克
人类的起源的说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葛瑞姆·汉卡克以他自己的角度和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并写了人是太空人的后代此书, 从中以他自己的带有一些超意识的眼光去探讨了这个问题, 您不妨在读了此书之后, 与作者一起去回味这份独特的滋味!
《齐语论》能够改变历史,学术上也能拥有新的理论,可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这个事情还得从头讲起,2011年3月有关部门接到消息,疑似古代大型古墓被盗。古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
接到消息后,考古专家立刻前去确认。经过勘查,确认下面的确有一个古墓。在各项工作准备完成之后,2015年顺利展开考古工作,命名为海昏侯墓。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进行勘探,电子全站仪,GPS定位等。专家考察的时间很长,所以这座古墓的信息也相对齐全。
庆幸的是这座墓被发现以前还发生过一次地震,导致这座墓一直被水覆盖,这样隔绝了大多细菌,很多东西还比较完整。这座墓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墓,出土文物最多,也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中的财物也超出了专家的预料,出土了很多竹简。这些竹简为研究当时汉代的社会和民俗提供了很好的历史依据。出土的文物当中有一件可以改写历史的东西,就是齐语论。提起齐语论,大家有一点陌生,它是论语的另外一个版本。
曾经在甘肃出土过一些竹简,有人就说上面写的是齐语论,但没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后来海昏侯墓当中又发现了类似的竹简,上面写着论语齐论,大家才恍然大悟,发现这是论语的另外一个版本。要知道,论语可是消失了1800多年,现在这个文化古籍终于又浮现在人们眼前。
汉代墓葬结构
先秦两汉文献讨论墓葬制度时通常有二方面的重点,一是有关墓葬制度发展,一是墓葬制度的等级问题。
前者可以藉由墓葬的建筑形制讨论社会对死后世界的观念,而后者则是说明墓葬可以反映出社会阶级为基础的丧葬礼仪。
曾子曾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不但是他个人的期望,也可以反映丧葬之礼在当时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中国史上重视丧葬的情况,至少从那些商王大墓的存在已经可以窥知端倪。到了春秋,大墓及丧礼制度的出现都可作为那个社会中人们对於葬礼重视的象徵。
到了战国,虽然也有一些薄葬的言论出现,但这些主张却恰好说明厚葬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这并非说所有考古发掘得到的墓葬均为厚葬。而是说,一般人即使实际没有能力实行厚葬,仍然会有一种要求厚葬的企望,这正说明战国以来,普通墓葬会高级身分所使用的陶礼器陪葬品的重要原因。
竖穴墓与砖室墓基本结构与辨识方式
在整个汉帝国或汉文化圈之内,墓葬形制大约可分为主流与旁支两类。主流墓葬形制,是继承先秦以来的竖穴木椁墓、土洞墓、以及由此二者发展出来的横穴砖室墓,是汉代墓葬普遍形制。
支流方面,则如四川的崖墓、山东的石板墓、东北地区的贝墓等,属於具有地方特色的墓葬形制,因此其特殊性高,较不普及。因此,为了帮助读者对汉代墓葬基本结构有所认识,以下我们将挑取主流墓葬形制中的竖穴木椁墓及砖室墓作详细介绍。
竖穴木椁墓
汉代竖穴木椁墓的基本结构与先秦木椁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开掘一长方形土圹,作为放置棺椁的墓室。
椁室之构造一般均为长方箱形,椁板结合方式以凹槽榫卯为主。椁内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之空间,以放置棺木及随葬品。
棺木之形状,仍以长方箱形为主,亦有头部较宽之例,至於现代普遍使用的弧形棺盖则极为少见。棺板之结合以榫卯或棺钉为之。
椁室之外,填土亦有各种类型,大抵为防潮而设者有白膏泥及木炭,少数墓底有排水设施。而在挖掘墓室时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另外在楚文化影响区内,墓道为相当普遍的墓葬设置之一,可能是为施工方便而设,与墓主身分之高低并无绝对之关系。
砖室墓之型制与起源
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於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穴由於使用砖块砌法的不同,砖室墓的墓可以发展成相当复杂的形式。
值得说明的是砖室墓的墓葬形式并非突然出现於西汉中期,其源头也许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山西、陕西地区所使用的土洞墓习俗。
土洞墓的洞穴形制其实与砖室墓的横穴概念相似,即由地面向下开掘一竖穴墓道,到底部之后,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最初做为放置随葬品之用的龛室,后来逐渐扩大,成为放置棺木之墓室。不过战国时期的洞穴为宽浅洞,到后来才转变为深长洞。
另外,在战国晚期河南地区还出现一种竖穴空心砖椁墓。这种墓穴的构造基本与竖穴木椁墓相同,唯木椁的部分转由大型长方空心砖砌成的椁室所代替,砖椁内仍置木棺。由此类墓的规模和随葬品看来,墓主的身分不可能太高,可能为低级官吏或士人。
结构转变的社会文化基础
汉代为我国古代墓葬方式发生大转变的时代。以来为墓葬主流的竖穴木椁土坑墓,在汉代转变为砖室墓。若我们相信一个汉人处理死者的方式基本上乃是根据一套固定的习俗,而这习俗也反映出社会中所普遍流行的价值观与宗教观,因此这习俗的变动也代表人们在某些信仰的想法上,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有了改变。
对於砖室墓的出现,我们可以从由砖块筑成之椁室要比木椁耐久这点讨论,使用砖筑墓是否来自於一种想要使墓室永远不朽的希望?但此种希望又为何起始於中较低阶层呢?有人主张这是由於当地缺乏木材,因而经济力量较差的人就用的砖来代替。
不论事实是否如此,至少我们从墓葬结构的转变推测,汉代的砖室墓很可能就是将竖穴砖椁墓的砖椁移置到洞室墓的。就如郑州出土的一批战国初年至初年墓葬中,依年代早晚顺序排列,最早为竖穴土坑,次为竖穴空心砖椁墓其次为土洞墓,再而为土洞空心砖椁墓,也就是横穴砖室墓,最后有狭长土洞,证明墓葬形制的发展是有其传承及脉络可循的。
齐故城遗址门票价格:免费
齐故城遗址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75公里处,东依淄河,西临系水,为周代齐国的都城,西汉时又为齐王国都治,历时千余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城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南北近45公里,东西约35公里,小城在大城西南角,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两城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周长约21公里。
故城的城墙多数已湮没地下,少数因挖土及河水冲刷而无痕迹,现仅存一些断垣残迹。经文物部门钻探考证,城墙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春秋、战国、西汉时又多次修补。城墙系夯土而成,依地势而建,多不取直线形,有24处拐角,现有14处保存完整。小城周长7275米,墙基宽20~30米,最宽处达67米;大城周长14158米,墙基宽多在20米以上,最宽处达43米。
据《齐记》载,齐城有门13座。见于史书的有雍门、申门、扬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但未记确切方位,故后人各执一说,比较肯定的西门有申门、雍门;东门有广门。现已探明11座城门,其中小城5座,大城6座。门道跨度均在82米以上,最宽者达205米。
城内的交通干道很规整,已探明10条干道,其中小城内3条,一般宽6~8米,最宽17米;大城内7条,宽10~20米不等。这些道路多与城门相通。
齐故城小城是国君居住的地方,又名宫城。在其西北部存有一夯土台基,当地传称桓公台,是齐国的宫室建筑台基,现存高14米,地下夯土台基呈长方形,南北86米,东西70米。在桓公台周围又钻探出大片夯土台基,估计是当时的宫殿遗址。这片遗址几乎占了小城的一半面积,在此出土了方形铺地花纹砖、屋脊花纹砖和瓦当。在小城南部(今安和村地)是手工业区,发现有铸币齐法化遗址1处、冶铁遗址2处、炼铜作坊遗址1处。
大城是官吏、平民及商人的居住区,又名廓城。大量的手工作坊就分布于此,现已在大城内发现冶铁遗址4处、炼铜遗址1处、铸币遗址1处、制骨遗址4处,是当时齐国最主要的手工业区。在大城的地面上,还存有多处建筑台基,是当年齐王建筑的离宫别墅,主要有雪宫台、梧台、遄台。大城内有两处墓地,一处在大城东北部(今河崖头村一带),是当年齐国贵族的墓地,已发现大、中型墓葬20余座,在其中的5号墓周围,发现了大规模的殉马坑。另外在大城南(今刘家寨韶院村南)亦有1处墓地,是东周时期的墓葬。
在大城内还存有韩信岭、孔子闻韶处、晏婴冢、稷下学宫等遗址。韩信岭在大城东北部,传说是韩信至齐时筑宫于此。现存遗址基本呈正方形,高出地面4米,四面有3层台阶。经钻探,文化层厚3~4米,包容自西周晚期至汉代的文化堆积4~5层。并有居住、冶铁、炼铜、制骨等遗迹,是齐故城内文化堆积最早、最厚、最复杂之处。关于稷下学宫建筑现已无存,其地理位置说法不一,《临淄县志》说稷门为齐城西南门;《齐乘》曰稷门为齐城西门,《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宣王立学所也,故称为稷下之学。1946年曾在大城西墙外的邵家圈村挖得石碑一方,上书稷下,后碑无下落。
在黑龙江阿城的金国齐国王墓葬 中殉葬的女人是宋朝公主还是齐国王的宠妃? 这个是不是一直有争议
本文2023-10-14 15:15: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31750.html